……發六本木吃喝玩之前這篇先做完了就先發這篇吧……為了寫這篇我……花了很多……時間去考證……做年表什麼的。總之……大家先看看咯。
其實我對最近很火的日劇《天皇的料理人》感情有點複雜。
主角的砂糖君(佐藤健)我是很喜歡的,美食劇也是愛的,但是他在裡面演的人太渣男了看得我幾次想掀桌還差點棄劇(原諒一個魔羯座過剩的正義感……),但是起了好奇心就去翻了一翻維基百科,然後發現,小說1979年出版,電視劇一共有三個版本。
嗯,以下三人分別是第一版的堺正章、第二版的高嶋政伸還有我們的小砂糖。zu
陳年飯反覆加料炒就說明,這是一個日本人民非常喜聞樂見的有名題材。所以我又很八卦去翻了劇中的原型的,發現(話說真人沒有劇裡面那麼渣~)從明治·大正到昭和,他簡直算是經歷了整個日本近代史,見證了日本從弱小亞洲國家到西化富強的全過程,而作為廚師,他也差不多見證了日本的西餐發展史。上學時候美術老師跟我說評價一個人一定要把他和當時歷史聯繫起來看,我就沒忍住把全部拉了一遍……
日本最早的西餐館是1863年在長崎開業的良林亭,差不多是西方列強的黑船來到日本的十年後。當時的薩摩藩(現在的九州)是最積極迎接西方文化的地方之一,也是倒幕派的中堅力量。1868年日本經過戊辰戰爭,開始了明治維新。幕府被推翻,天皇重新掌權,開始了全面歐化。
大家好這是明治天皇~沒有他我們大家就沒有和牛吃~~
除了大刀闊斧的社會改革,食文化也受到了衝擊。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並不吃獸肉,1872年日本宣布廢除肉食禁令,為了增強體質,從天皇開始,吃牛肉成了歐化的象徵之一(從這時候開始了我最愛的和牛歷史~~壽喜燒也開始流行)。同年,迄今還在營業的最早的西餐廳,築地精養軒開業,《西洋料理指南》、《西洋料理通》等書籍也被出版。
仔細想想這幾本書應該都是和劍心同時代的呢~~
雖然明治政府大力推廣西餐,但是由於原材料和做法的局限,這個年代西餐仍然只在貴族階層之間流行,遠離東京的鄉下地方的平民階層,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
接下來,咣咣咣!我們的主角高森德藏在(離東京很遙遠的)福井縣某個富裕的家庭出生了。順帶一說他出生的第二年日本確定了君主立憲制頒布了第一部憲法(要是晚一年出生搞不好可以叫做高森立憲什麼的)~~作為一個標準的熊孩子,就像日劇裡面講的那樣,偷偷離家出走啊要當和尚結果被寺廟趕出來呀還有拿棍棍去戳正在便便的叫花子的屁股然後被追著打到不敢出門啊什麼的(⬅️咦?這個日劇裡面沒有說麼~?)都是家常便飯。嗯,熊孩子長這樣。
我們的熊孩子在其父母的嬌(放)慣(棄)下茁壯成長,暫時並不知道西餐是什麼鬼,而在東京,「和洋折衷」這個詞開始流行,西餐料理搭配米飯使用筷子這種當地化做法,東京有了近1500所西餐店。日式炸豬排也是這個時候由銀座的煉瓦亭改良發明。
直到熊孩子十來歲的時候跑到軍營去,第一次嘗到了炸牛排。等一下你問軍營為什麼會有炸牛排這麼高級的東西?那時候日本軍隊向英法看齊,推行西餐,並且本著把夥食當娛樂的精神在研究。比起當時的庶民的生活,軍隊裡的夥食是非常奢侈而且新奇的。
喏,這是熊孩子被改變人生觀的瞬間。
我想了半天,這種感覺大概只有有性經驗多年有朝一日終於第一次體會到了煙花般的高潮可以媲美了……這一口炸牛排直接炸開了熊孩子的小宇宙,一發不可收拾,沒兩年就跑到東京華族會館去當學徒了。
這裡我必須說說華族會館是什麼地方。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止了公卿和大名,加上開國功臣都被歸為華族,享有各種經濟政治特權,地位僅次於皇族。華族會館不光是他們的社交場所,還是他們的學習院,只有直系子孫才有資格成為會員。而且華族會館用的建築,是傳說中的鹿鳴館!
喏,這就是日本歐化的標誌之一,cosplay名所(⬅️誤)鹿鳴館。
小德子一出道就進到這種高大上的地方簡直是開了掛好麼!醉心於歐洲cosplay(⬅️誤)的華族有錢又有閒,這兒的廚師和材料都是當時最好的,想必見識到了不少大場面,基礎打得紮實。然後當時那幾年日本通過日俄戰爭,侵略中國東北,從默默無名的東亞封建國家,漸漸走入世界舞臺。自然,對西餐師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那時候東京靠譜的西餐師傅本來就不多,小德子在換著地方工(偷)作(師)了幾年覺得該學的差不多了,便跟自家爹爹要了一大筆錢,收拾收拾去了歐洲(⬅️別忘了其實人家還是個鄉下的富二代)。先是坐火車去了德國,然後去了法國。
雖然日本通過戰爭國際地位漸漸在上升,但是在歐洲人眼裡日本人仍然是二等公民,小德子應該是吃了不少苦。學徒時期因為窮,還經常跑去日本大使館食堂,假裝找人然後偷罐頭吃,據說大使館基本上都是睜隻眼閉隻眼裝作看不見。之後終於漸漸被承認,小德子甚至到了傳奇的巴黎麗茲酒店工作。
巴黎麗茲酒店長這樣,現在仍然是世界上最豪華和有名的酒店之一。
當時的巴黎人民在麗茲酒店吃飯的場景是這樣。
而且當時酒店的料理長是有著「法國料理之王」稱號的奧古斯特·埃斯科菲耶。是的我們的小德子又一次去到了最好的地方,跟了最棒的人,大大地開了眼界,應該也學到了最地道的技術。
現在小德子到了夢想之地工作也有錢了,正是順風順水打算在法國常駐的時候,明治天皇去世了。大正天皇的即位大典要招待2000多名客人。那時候日本已經用法國料理作為正式晚餐,所以非常需要牛掰的法國料理廚師。因為大正天皇只有33歲,為了長期服務他所以想要年輕的廚師,日本法國大使慄野慎一郎便很愉快地推薦了我們的德藏同學(此人心裡大概在偷笑小子你吃了我們那麼多罐頭現在該還人情了吧!)。
然後正好一戰也要爆發了時局也不穩,德藏同學因為吃了人家的罐頭嘴軟(⬅️誤),只能收拾收拾含淚離開大愛的巴黎回到了祖國。回國後迅速跟秋山家的俊子姑娘結了婚(人家並沒有對俊子姑娘始亂終棄也沒有去睡老闆娘也沒用去泡法國姑娘喲!),還當了宮內廳大膳寮的料理長。人家這時候才25歲呢!
很快就到了大正天皇辦即位典禮宴席的時候了。大家好這是大正天皇,他是明治之後第一個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天皇。
德藏同學作為宴席負責人,為了震驚一下各國貴賓,他絞盡腦汁選出了一個秘密武器,哦,不是是秘密食材。為了入手甚至還動用了軍隊從北海道支笏湖抓過來。是不是很有《將太的壽司》那種少年漫畫的既視感!來你們猜一猜那個高級貨是什麼!!!
請!看!下!圖!
你們沒有看錯,這貨是小龍蝦。不過是日本小龍蝦……雖然德藏同學做的是老高級的小龍蝦濃湯但是我忍不住腦補了幾千賓客坐在白色塑料椅子上圍著大圓桌一人一副手套啃小龍蝦的場景……(⬅️誤)現在這種日本小龍蝦已經瀕危所以吃不到了(肯定不是天皇吃了太多!),變成了日本的國家天然紀念物。
(順便說一句小龍蝦抓了四千隻,用了三千隻剩下的放生在日光了。客人有兩千人一人就勻到一隻半,好小氣……)
話說小龍蝦也吃過了一戰也結束了因為小龍蝦很好吃所以日本也成為國聯常任理事國了(⬅️誤),德藏又跑去歐洲學習了,順便還帶著日本皇太子裕仁親王在歐洲玩了一圈。這時候西餐開始往普通家庭滲透,《可樂餅之歌》大流行,神田的須田町食堂的咖喱,京都一錢食堂的鐵板燒等日式廉價西餐都開始大受歡迎。
德藏翻譯出版了《法國料理全書》,一直到戰前這套書都被當做日本西餐界的聖經。
這套書一共有三本,每本都跟磚頭一樣厚……
大正天皇只在位了15年就去世了,接下來就是繼續波瀾壯闊的昭和時代。
大家好這是昭和天皇,他是日本歷史上除了神話傳說以外在位最久的天皇。
德藏叔26歲進宮的時候昭和天皇才13歲,即位的時候德藏叔40歲昭和天皇27歲,更別說兩人還一起去歐洲旅行過(⬅️誤),可謂是感情深厚。而且他們一起經歷過的各種起起伏伏也是夠多。從日本經濟危機到世界經濟危機,從發動二戰到一起扛空襲扛原子彈……二戰後期到戰後,東京食材嚴重短缺,又因為天皇以身作則不食用黑市的食材,宮內甚至都找不到足夠的食物。德藏看著天皇日益消瘦感到痛苦不堪,稱這段日子是他人生最辛苦的一段日子。有萌這對CP(⬅️並沒有)的光腦補這個場景都可以吃下兩碗飯了對不對!
喏,這是戰後日本的黑市。日本平民也非常為戰爭所苦,所以其實很多老人都是堅定的反戰派。
最終日本戰敗,天皇作為名義上的日本最高統帥,需要等待駐日盟軍司令部的處理承擔戰爭的責任。德藏奔走於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展開料理外交。因為做飯太好吃對方高官甚至想挖角,宮內廳的職員表示要是可以抵做戰後賠償的話你們就拿走吧(嚶嚶嚶出賣我的愛你逼著我離開是不是!)……最終,天皇製得以保存,但是在1946年,天皇被人格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一直到1951年舊金山條約籤訂決定了日本的處理,德藏的料理外交才結束。
而對平民來說,戰後沒有了朝鮮、臺灣進口的大米,一度陷入深刻的糧食危機。美國佔領日本之後提供了大量的糧食援助(也是為了給自家小麥培養市場),大力在日本推廣西餐。尤其是戰後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午餐基本上全是西餐,讓日本人的胃從小就習慣了這個體系。
喏,這是1950年的學校午餐。內容是麵包、牛奶、可樂餅、白菜絲和奶油濃湯。
喏,這是1955年的在學校吃午飯的小學生。
哦對了患了肺結核死去的不是德藏的哥哥,而是秋山俊子姑娘……
戰後昭和天皇開始巡遊全日本,這之前天皇只能吃大膳寮做的食物,在旅行中有了吃到別的東西的機會。這樣德藏大概時間多了一些,這些年他又出了好幾本書。他不光通過為皇宮服務把日本的法國料理體系化,還通過各種大型典禮培訓其他料理人,讓影響擴散開來。
民間的話,為了提高人民身體素質推廣西餐,1956年開始被稱為「營養指導車」的移動料理教室在日本中巡迴,進一步把西餐的做法推廣到了家庭。
日本經濟開始高速發展,而因為經濟發展人民手頭寬裕開始更多的可以在餐廳吃飯,1970年甚至被稱為外食元年。而德藏爺爺為宮內廳工作了整整五十年,終於開始覺得有點力不從心了。他於1972年辭職,在第二年獲得三等瑞寶勳章。喏,長這樣。
停止工作之後兩年,德藏爺爺去世,被追贈從四位·正四位官職(大概相當於參議)。
秋山德藏簡直是那一代日本人理想的化身,從一個頑童一直到日本西餐界的最高點,勤懇、較真、上進、忠誠,難怪他的故事這麼受歡迎。
哦對了後來老爺子長這樣。笑得這麼慈祥真的看不出來一生都是一個超愛衝動動不動就跟人吵架的人呢~~
編輯到這裡我終於想了起來,寫這個文的初衷只是想炫耀一下我吃到了改變德藏人生的那塊牛排(然後不知不覺就刨了這麼多資料出來真的不是因為我是個好考據的魔羯座……)。
日劇宣傳期搞點什麼花頭是很正常的,三菱一號美術館便趁機推出了劇中的招牌料理——炸牛排。
可能有人要問三菱一號美術館和Cafe1894是啥?大家記得劇中反覆出現的,有著大片紅磚建築的地方麼?那在當時被稱為「一丁倫敦」,是在皇居附近的大片仿歐建築群。經過大地震(1923年那場)和空襲大部分已經不存在了。
三菱一號館是1984年建造的,是日本第一棟辦公樓。經過戰亂保存了下來,因為老朽化在1968年解體保存,然後2009年在原址重新組裝了。
現在這棟建築被作為美術館使用,展示著丸之內地區的歷史。位於一樓的Cafe1894是很早以前我就很感興趣的一家餐廳,正好月初我人在東京溜達,便心心念要去探一下。
Cafe1894外觀長這樣。裡面長這樣。顧客基本上都是中年婦人。
中午就到的我發現,限定牛排只有晚上有而且一天只限5份……不得已我跑出去吃了另外一個牛排然後找了家很好吃的蛋糕店一直坐等到下午五點正就又衝過去了。嗯,這回吃到了。
單點牛排是1980日元,可以另點米飯或者麵包。
切一小塊沾著下面的土豆泥和醬汁放進嘴裡,首先牙齒接觸到的是脆脆的面衣,然後就是方方正正的,厚實的牛肉。材料是黑毛和牛,等級不是最高但是仍然一咬即斷,正統的肉香混著奶香迅速席捲整個口腔。比起一般的煎烤牛排,炸牛排味道沒有任何損失完完全全被封在了面衣裡面,邊沿熟了但中心還是生的,完全能感受到脂肪的甜味。再嚼一口會嘗到加了奶油的土豆泥,醬汁也是完美配合。香脆濃鬱細滑鮮美一下子全部享受到,口感層次豐富並且和諧。比起平時習慣吃的豬排,炸牛排的味道真的,真的要濃鬱得多。仔細想想這道菜只賣1980日元絕對是賠本做,難怪一天限定只有五份……。
嗯,除了牛排還有雞排豬排和鮮蝦濃湯,都不貴都一天限量五份。
當時實在吃不下現在略有點後悔該再點一樣嘗嘗的。
對了你要問這牛排有沒有改變我的人生觀?嗯……長期受各種美味和牛洗禮的人是不會為區區2000日元的牛排改變的,在這兒必須得感謝德藏感謝日本西餐的發展給我了一個略挑的胃。
我不會為了一口牛排跑去當廚師順便改變個歷史,但是我絕對願意為了一口牛排再去一次,兩次,很多次東京。
PS:期間限定料理一直供應到7月12日哦,有機會去東京或者在東京的同學趕緊去吃起來!話說我真的好想知道那個鮮蝦濃湯的味道!
這篇文章昨天在悅食的微信公眾號發過,年表有一點小錯誤……現在修改掉了。大家回復「德藏」「年表」「nb」「天皇的料理人」就可以得到德藏生平➕日本近代史➕日本西餐史年表的完整版~~~(這個真心做得超級辛苦高考都沒那麼用心好麼……)
據說長按下圖可以收到好玩的日本吃喝玩樂訊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