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回顧||日本電影《砂器》(1974)中的鋼琴協奏曲《宿命》

2021-02-07 競技體育之摔柔娛樂篇

也曾看過日本電影《砂器》,只是印象已經模糊。最近,又重看了一遍松本清張的原著和改編的電影,覺得有些感悟可以分享,便提筆記錄於此。

情節梗概

6月24日凌晨東京莆田調車場發現一具身份不明的男屍,受害的是一位六十歲左右的老人,深夜被人扼死後毀容,兇手還試圖製造被火車軋死的假象。案發現場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痕跡,唯一的線索就是曾受害人和一個年輕男人於案發前在附近酒吧喝酒,那裡的女招待聽到他們說話有東北口音,並說「Kameda怎麼了?Kameda變了嗎?」

「Kameda」在標準日語中就是日文漢字「龜田」,再結合東北口音,警視廳便要求東北各縣警察署協查姓「龜田」的人,未發現與受害人有關的線索。警視廳今西警官反覆思考,突然想到「龜田」也可能是地名,遂在東北地區地圖上仔細搜索,終於在秋田縣發現了叫「龜田」的地方(羽後龜田,現在地圖上稱為「羽川」)。於是,今西和吉村警官親自前去調查,還是未發現有用線索。回東京途中,兩人在火車餐車上無意遇到了才嶄露頭角的作曲家和賀英良。

由於兇手用石塊猛砸被害人的面部,身上必有很多的血跡,而案發現場及周圍地區至今不見血衣蹤影。這天,吉村警官無意中在報紙副刊上讀到一篇《旅遊札記——撒紙片的女子》,作者寫到乘中央線回東京時在鹽山附近看到一個年青女子不時將手伸出窗外拋撒紙片,景象十分浪漫別致。吉村警官聯想那些紙片可能正是血衣的碎片,當即與報社聯繫找到了作者,並得知那女子便是銀座某酒吧的女招待高木理惠子。吉村立即來到該酒吧找理惠子,卻無意中看到和賀英良和他的女友田所佐之子——前大藏大臣(相當於我國的財政部長)田所重喜的女兒來酒吧消遣。一見到理惠子,吉村警官便迫不及待地問她最近是否在中央線乘火車,理惠子矢口否認,隨即藉口回房間取香菸而一去不回,神秘失蹤了。

一晃快兩個月了,案件偵破毫無進展。8月9日,報失蹤案的三木彰一來警視廳辨認受害人遺物和遺體,確認受害人正是他的養父三木謙一。詢問中,今西警官得知三木謙一二戰前曾在島根縣出雲地方當過警察,後退職回岡山縣老家開了雜貨鋪。今年六月,三木謙一離家,打算先去大阪、名古屋等地旅遊,再去伊勢參拜神社後回家,卻不知為何突然改道去了東京,並慘遭橫禍。三木彰一非常悲痛,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像養父這樣一個好人會被人殺害。此外,今西警官還了解到三木謙一從未去過東北地區。

為了揭開三木謙一的東北口音之謎,今西警官又來到國語研究所請教專家,原來島根縣出雲方言和東北方言在音韻上竟然的是一樣的,而且還有尾音吐字不清的習慣。今西警官買來島根縣詳細地圖,經過仔細搜索發現有個叫「龜嵩」的地方,正確的日語讀音是「Kamedake」,而由於三木謙一講話尾音不清,故被酒吧女招待把「龜嵩」當成了「龜田」。龜嵩正是三木謙一當年當警察的地方,很有可能與人結下積怨,於是,今西警官又出差龜嵩實地調查以找出有價值的線索。結果事與願違,今西警官發現三木謙一是難得的好警察,幫助和接濟過當地很多窮人,甚至對流浪漢也施以援手,根本沒有與人結怨而招致殺身之禍的理由。今西警官只得借來三木謙一當警察時的工作筆記和龜嵩村史回東京研究,以期查到有用線索。

與此同時,吉村徒步去中央線鹽山附近尋找被理惠子拋撒的碎布片。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還真找到了兩、三片沾有受害人血跡的碎布片。於是偵查總部全體出動查找理惠子,卻毫無結果。

此刻,高木理惠子正與和賀英良躲在城鄉結合部出租房裡親熱,原來他們之間有一段地下情,而她最近又再次懷上了他的骨肉。和賀英良要求理惠子再搬一次家,並打掉孩子,後者就是不同意,兩人發生爭執。

田所佐知子帶著和賀英良回家晉見父親,田所重喜對未來的女婿十分滿意,不僅出錢贊助他籌辦交響音樂會《宿命》,而且還做好了種種安排。

今西警官利用休假自費來到伊勢二見浦旅館調查三木謙一的行蹤,得知除參拜神社外他就去光座電影院看了兩場電影,然後便突然去了東京。今西警官以為他一定是在電影中看到了什麼人,可到光座電影院調查卻發現兩場所放映的電影並不一樣。正在茫然無著之際,今西警官無意中看到了影院門楣上的一張招牌照片。原來電影院的老闆是田所重喜的擁躉,照片為田所一家,最左邊便是小姐的未婚夫和賀英良。今西警官思忖莫非三木謙一就是見到了他才去東京的嗎?

和賀英良正在住所譜曲,田所佐知子在他外套口袋裡發現了女士手帕,希望他和另外一個女人一刀兩段。

今西警官閱讀村史後得知龜嵩那地方偏僻,沒有人來東京打工謀生,便給曾經訪問過的桐原老人寫信了解那個流浪漢的情況。從伊勢回來,今西警官剛好收到了回信。桐原在信中說三木謙一援救的流浪漢叫本浦千代吉,籍貫石川縣。今西警官再次前往石川縣調查,原來本浦千代吉婚後不久便患了麻風病,妻子也離家出走,1942年春天村裡的人湊了一些錢,本浦千代吉便帶著兒子秀夫浪跡天涯,從此再無音訊。

和賀英良在送高木回家的途中冷酷地要求她打掉孩子,而理惠子害怕從此喪失做母親的權力而堅決不允,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心情激動的理惠子毅然下車,在跑回住所途中意外流產大出血,並因此送了命。

與此同時,今西警官來到大阪調查和賀英良的原籍,結果大出意料:和賀英良本是一家自行車修理鋪的夥計,在1945年3月14日美軍的大轟炸中修理鋪老闆和老闆娘均不幸遇難,唯有他僥倖逃脫。那次大轟炸焚毀了地方當局的全部戶籍檔案,而在後來的戶籍重新登記中,和賀英良偽造了戶籍,成了修車鋪老闆和賀夫婦的兒子。

10月2日今西警官在警視廳召開的案情總結會上講述了事件的全部經過:1942年春天本浦千代吉帶著兒子秀夫開始流浪,飽嘗辛酸的父子兩人幾經輾轉來到了島根縣龜嵩,三木謙一收養了秀夫,並將患麻風病的千代吉送進鄰縣——岡山縣的國立療養院。習慣流浪的秀夫沒有多久就離家出走,併到了大阪,被收留為自行車修理鋪的夥計。1945年3月14日大轟炸後,秀夫偽造了戶籍,改名為和賀英良,經過勤學苦讀考上了東京的大學,並成為了年輕的作曲家,指揮家。已經攀上了田所家的高枝且前程似錦的和賀英良,卻被最不想見的三木謙一找上了門,一定要他見見在岡山縣國立療養院的父親——本浦千代吉,為了前程和賀英良便將三木謙一殺害,並製造了被火車軋死的假現場。

名為《宿命》的交響音樂會正在劇場裡上演,和賀英良演奏得異常投入,他和父親在音樂中相會了,真情的流露使他淚流滿面。而在劇場的後臺,今西警官和吉村警官已經準備出示逮捕證了……

感謝您的閱讀

-end-

順手點個讚放入朋友圈,沒準您的朋友就需要!


相關焦點

  • 《宿命》,為電影而寫就的感人協奏曲|影片《砂器》之配樂|【馨聞旋律】
    ;二是影片最後的鋼琴協奏曲《宿命》。《砂器》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松本清張的代表作,描寫了一個音樂家淪為殺人犯的故事,成為當年最暢銷的作品。1974 年,小說被改編成電影,上映後引起了空前反響,成為當年度日本最賣座的電影。1980年由上海電影譯製片廠配音在中國上映。
  •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於是,音樂成為電影《砂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不僅呈現出了原著中未曾展示過的犯罪者的內心活動及精神世界,同時又為影片導入了「宿命」這個重要的表現主題。影片的高潮段落是和賀英良在個人音樂會上指揮並演奏他創作的鋼琴協奏曲《宿命》,同一時間,警視廳召開聯席會議,由刑警今西匯報案情偵破結果。在這個段落裡,伴隨著今西關於和賀英良幼年經歷的講述以及另一空間裡和賀本人的鋼琴演奏,早年間本浦父子在日本各地四處流浪的第三條敘事線展現在觀眾眼前。
  • 《砂器》:透過隱藏的過去,探尋犯罪動機背後的社會性根源
    「我是孤獨的孩子,在寂靜的河邊堆制砂器。有不期而至的大雨,在砂器初成之際。」電影《砂器》改編自日本文壇推理大師松本清張的同名小說,由日本著名導演野村芳太郎執導,集合了黑澤明的御用編劇橋本忍和大導演山田洋次做聯合編劇,並由著名作曲家芥川也寸志編曲,被日本影壇盛譽為「金字塔之作」。
  • 松本清張的不朽名作《砂器》再次被改編 櫻井日奈子將出演
    櫻井日奈子將出演特別企劃電視劇《砂器》 人民網東京3月19日電 日本頻道綜合日本時尚娛樂網站Modelpress報導,富士電視臺開播60周年特別企劃電視劇《砂器》將於3月28日開播,櫻井日奈子將出演該劇。
  • 砂器的宿命 宿命的音樂
    ◎張閱《砂之器》(1974)是我父親最愛提的老電影,在他心裡勝過《人證》(1977)和《追捕》(1976)。他總說,這部電影是他的交響樂啟蒙片,音樂的情緒和畫面裡的主人公境遇完全契合,看完就懂得音樂是可以表意的。但我總疑心,還有什麼東西觸動過他。
  • 《砂器》:一個天才音樂家,因為一念之差,一切土崩瓦解
    和賀一心想攀龍附鳳,出人頭地,殘忍地殺害了養父三木,高木理惠子為他毀滅罪證,將血衣剪碎撒向火車窗外,在座無虛席的新作品首場公演的舞臺上,和賀親自擔任指揮並演奏鋼琴,交響樂《宿命》公布於世。這時,在和賀腦海裡縈繞的是流浪之旅:春光明媚的道路,落日下的海濱,細雪紛紛揚揚的農家小院的門前,稻浪的盡頭浮現出來的父子兩人的剪影。朝山巡禮打扮的父子兩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會受到迫害、歧視和驅趕。
  • 電影《砂器》故事,漢靈帝後代出演警察,女主角高齡下海
    有一位粉絲向筆者提建議,希望筆者能寫一寫日本經典電影《砂器》。老實說,一直想寫這部電影的回顧文章,卻始終敲不下鍵盤。這部電影在內容上是割裂的,前半段是刑偵電影,後半段是倫理影片。筆者想寫這篇文章時也是糾結的,是從世俗內容入手還是從思想內涵切入?
  • 《砂之器》:不斷的翻拍,永恆的「宿命」
    1974年,《砂之器》被改編成電影,曾獲《電影旬報》觀眾評選的年度最佳日本影片,還獲得過日本文化廳優秀影片獎等多項獎項,成為日本影史上的名作。上世紀80年代,《砂之器》通過譯製片的形式進入中國,是那個年代首批在華「登陸」的日本電影之一。
  • 八十年代,曾驚豔了國人的日本電影
    上世紀80年代初,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國門逐漸打開,國人的文化生活也開始擺脫單調,當時引入了大量西方發達國家的電影,其中有幾部日本電影,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追捕》、《望鄉》、《人證》、《砂器》、《生死戀》這幾部日本電影相繼上映,使當時的國內觀眾大開眼界。
  • 馬來西亞華裔鋼琴家譜寫《紅樓夢》鋼琴協奏曲
    這部鋼琴協奏曲是由克勞迪婭·楊創意,根據中國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為19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所作的音樂,攜手匈牙利著名作曲家久洛·費凱特(Gyula Fekete)共同創作的中國題材的鋼琴協奏曲。當天,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先生、英藍集團董事長於志強先生,各國駐華使節,新聞媒體等社會知名人士同時出席了《紅樓夢》鋼琴協奏曲的新聞發布會。
  • 譯製片:日本犯罪電影《砂之器 (1974)》高畫質
    譯製片:日本犯罪電影《砂之器 (1974)》高畫質導演: 野村芳太郎編劇: 野村芳太郎 / 橋本忍 / 山田洋次主演: 丹波哲郎 / 加藤剛 / 森田健作 / 島田陽子 / 山口果林類型: 懸疑 / 驚悚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上映日期: 1974-10-19片長: 143 分鐘又名: The Castle of Sand / 砂器 / 曲終魂斷和賀英良(加藤剛 飾)是業內聞名的鋼琴家,年紀輕輕就取得了崇高的成就,事業前途一片大好
  • 13部經典鋼琴電影,沒看過別說你學過鋼琴!
    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3.《鋼琴》(韓國)日本的老電影,也與鋼琴有點關係。描述一名具有鋼琴天賦的孤兒歷經一切的苦難:音樂、愛情及兩次大戰,但他從未放棄過他生長的地方 6.《鋼琴別戀》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 馬拉松音樂會
    作為樂隊指揮錄製唐季禮執導、成龍主演的《神話》及馮小剛導演、譚盾作曲的電影《夜宴》音樂。2015年率上海大地之歌室內交響樂團演出上海音樂學院建院以來首部完整歌劇莫扎特《唐璜》。2016年年底率領樂團隆重推出紀念莫扎特誕辰260周年頗有分量的壓軸大戲——宋陽與上海大地之歌室內交響樂團的莫扎特馬拉松,為國際樂壇首次由一位小提琴獨奏家在一場三個半小時的音樂會中,完成莫扎特全套小提琴協奏曲——五首小提琴協奏曲及小提琴與中提琴交響協奏曲。
  • 【值得珍藏的鋼琴協奏曲】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2、阿格裡奇/阿巴多 柏林愛樂  作為1965年的蕭邦大賽的冠軍,阿格裡奇也是以演奏蕭邦協奏曲聞名的,這是1968年的錄音母帶、1996年的重新製作。她和阿巴多合作的《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可以說是自然天成的上品,也是蕭邦這首協奏曲最熱門的版本,許多少男少女都很迷這個版本。
  • 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
    我喜歡的鋼琴協奏曲,除了莫扎特的,勃拉姆斯的,就是貝多芬的。況且,勃拉姆斯除外,我喜歡莫扎特與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都勝過他們的交響曲,也許因為鋼琴與樂隊的角色對比與變化,能使管弦樂色彩表現得更生動。莫扎特與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相比,莫扎特是清新與清麗,貝多芬是雄曠與雄渾,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中更豐滿體現了他的交響性。
  • 【值得珍藏的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 The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Op. 23伊斯特敏演奏,奧曼多指揮費交 這首鋼琴曲,是柴科夫斯基在創作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之前的重要作品之一,初稿在1875年初寫出,後來在1880年和1893年間,作者又參考許多演奏家的意見,進行兩次修改才最後定稿。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中最美麗的一首,你知道麼?
    ,另有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改編而成的鋼琴協奏曲,一般稱為第六號鋼琴協奏曲;還有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 WoO.4,加起來一共有7首鋼琴協奏曲。在貝多芬有編號的5首鋼琴協奏曲中,在早期,貝多芬鋼琴協奏曲風格屬於是古典樂派。在這一時期,貝多芬為了能夠更快地被聽眾認可,他在作品風格上對海頓和莫扎特的傳統模式比較遵循,同時也把自己的個人情懷融入到了作品中,體現出了自己的個性思想。第一、第二號明顯繼承莫扎特與海頓的傳統,其藝術表現所追求的是一種和諧、平衡中的美。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
    ❤素材源自網絡:)貝多芬一共作有有編號的5首鋼琴協奏曲,另有小提琴協奏曲的鋼琴配器,一般稱為第6號鋼琴協奏曲;還有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WoO.4),加起來一共有7首。第二呈示部同樣擁有很多旋律,旋律和樂句的發展都具即興意味,極具莫扎特的風格。2.柔板,這個樂章近似於海頓的風格,帶有沉思意味,又充滿溫曖的感情。其中廣泛使用了器樂式的朗誦調,從而時常形成旋律的情緒發展。這種發展中孕育著貝多芬的創作個性。3.迴旋曲,稍快的快板。奏鳴曲形式的迴旋曲,保持歡快中帶有諧謔的特點。這一樂章的第一主題中有類似杜鵑的啼聲,而在旋律中突出的重音,與鋼琴左手部分節奏錯位而帶來幽默。
  • 基辛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收藏
    貝多芬熱衷於製造震撼感,但在一個儘管速度較慢但同時又是一個美麗樞接的開頭樂章(基辛在這裡恰當而有趣地演奏了貝多芬那較短的第二個華彩樂段)以及莊嚴的廣板結束以後,最後一個樂章中狂暴的氣勢,似乎並沒有使作品達到整體上的平衡。▲ 薩洛寧/威爾比音樂節管弦樂團
  • 一部鋼琴協奏曲的誕生
    提起世界經典的鋼琴協奏曲,或許您會想到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會想到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