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2020-07-28 影像節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十三號地區》(左)和《淨土》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銀幕上同時出現了兩部以麻風病為題材的影片,一部是姜黎黎、王志華主演的《十三號地區》,另一部是肖雄、王學圻主演的《淨土》。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這固然跟當時中國麻風防治協會的成立以及新聞報導稱中國尚存數百個罕為人知的麻風村有關,但麻風病突然間成為電影的熱門題材,不能不說是受到了日本電影《砂器》的影響。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根據松本清張同名推理小說改編的《砂器》於1980年5月在中國內地公映,它講述的是天才音樂家為掩蓋生父是麻風病人的事實而殺人的故事。

那時候的中國觀眾好有眼福,一年前迎來了阿加莎·克裡斯蒂《尼羅河上的慘案》的上映,半年前則剛看了森村誠一的《人證》。在推理小說界,森村誠一算是松本清張的徒弟,而松本清張則與阿加莎·克裡斯蒂、阿瑟·柯南·道爾並稱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砂器》的引進並非一帆風順,初審時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這部影片對資本主義社會有一定的暴露作用,演員、導演技巧有可取之處,可以公開發行」,另一派則認為該片「副作用較大,不宜公開發行」。

實際上,持後一派意見的才是真正的行家,他們對松本清張的原著十分熟悉,經過比對,他們發現這部電影在改編過程中做了一個大大的手腳,當然,這個手腳做的也是大師級別的。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松本清張

松本清張一生創作作品達620部,其中知名度最高、影響至深的當非《砂器》莫屬。這部推理小說從1960年5月起用了一年時間在《讀賣新聞》上連載,之後由光文社出版單行本,甫一推出便登上1961年圖書排行榜第5位,是當年最暢銷的文藝類圖書。正是憑藉《砂器》這部作品,松本清張實現了對推理小說的「清張革命」,奠定了他「社會派推理小說之父」的地位。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砂器》創作於日本戰後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新一代社會精英走上了前臺,松本清張敏銳地洞察到這些成功人士的所謂成功是建立在對「歷史」的刻意掩蓋和忘卻的基礎之上的,這種極端的利己主義和偽善性極有可能發展為犯罪動機。於是他通過和賀英良的塑造,將試圖清洗掉自己不潔的出身和起源、甩掉歷史包袱的戰後新生代潛意識中的「弒父」衝動,形象化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原著中的和賀英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面角色,除殺害養父之外,還有數條命案在身:他利用隱蔽性極強的高科技手段殺害了重要證人宮田邦郎;並用同樣方式試圖使評論家關川重雄的女友流產而導致其身亡;此外,幫他銷毀作案證據的女友也因絕望自殺。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早在《砂器》於《讀賣新聞》連載時,松竹公司就購得了該書的版權,但不知因為何故(松竹公司自稱是「構思十四年」,顯然是宣傳用語),一直到1974年才付諸拍攝。而1974年恰恰是一個具有標誌性的年份,因為這一年日本的GNP首次出現了負增長,自此,始於1955年的持續經濟增長宣告結束。從這一年的年初開始,由於物價高漲、油價暴漲、經濟危機等因素,日本國內已是一片人心惶惶,在這種情況下,照搬松本清張的批判精神來拍《砂器》顯然不合時宜。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橋本忍(右二)和導演野村芳太郎(右一)在《砂器》拍攝現場

於是,松竹公司將《砂器》的改編大權交給了兩位高手,一位橋本忍,另一位是山田洋次。橋本忍曾是黑澤明的御用編劇,為黑澤明寫過《羅生門》《七武士》的劇本,但他本人卻對推理電影情有獨鍾,此前松本清張的《監視》《零的焦點》《霧之旗》和《影之車》等均經他之手改編成電影,所以他是最了解松本清張的編劇,而山田洋次則被譽為「日本人心靈的代言人」,被公認為最了解日本人心事的電影大師,他執導的寅次郎系列在日本家喻戶曉,頗受觀眾的喜愛。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橋本忍和山田洋次在保留《砂器》基本情節的基礎上對原著作了三個重大改動,首先將原著的故事置換到了當下70年代的時間框架裡進行重新演繹;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其次是將和賀英良塑造成一個令人同情的悲劇性角色,不僅刪減掉了他在主案之外的其他犯罪,還將他殺害三木謙一處理成情急之下的不得已之舉。為此影片刻意增添了一個重要情節,即和賀英良的生父本浦千代吉依然活在療養院,和賀英良被三木謙一強迫與生父見面,無奈之下他才痛下毒手。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同時,影片還對他原本「偽作曲家」的身份進行了徹底美化,將他刻畫為一名集作曲、演奏、指揮於一身的全能型音樂天才。於是,音樂成為電影《砂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不僅呈現出了原著中未曾展示過的犯罪者的內心活動及精神世界,同時又為影片導入了「宿命」這個重要的表現主題。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影片的高潮段落是和賀英良在個人音樂會上指揮並演奏他創作的鋼琴協奏曲《宿命》,同一時間,警視廳召開聯席會議,由刑警今西匯報案情偵破結果。在這個段落裡,伴隨著今西關於和賀英良幼年經歷的講述以及另一空間裡和賀本人的鋼琴演奏,早年間本浦父子在日本各地四處流浪的第三條敘事線展現在觀眾眼前。這段三條敘事線交叉運用的平行蒙太奇段落長達40分鐘,最大限度地運用電影獨特的視聽手段,製造出了催淚彈般的感人效果。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人物的命運與日本列島不同季節的自然景觀相互交融在一起,為和賀英良戰前的個人經歷賦予了一層濃重的民族國家色彩和普遍性蘊含。於是這個段落所展示的,已不只限於發生在戰前的一段不幸的個人史,而成為日本國民共有的戰前經歷與集體記憶的象徵性寫照,足以喚起所有70年代日本成年觀眾的入情和共鳴。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至此,影片對原著完成了一個最重要的改動,將主題引入到宿命論的方向上,為隱匿歷史的犯罪進行合理化辯護,大大背離了松本清張社會派推理小說的批判現實主義精神。影片最後更是運用字幕說明,「像本浦千代吉那樣的患者在日本已經不存在了。然而,不管人生的旅途變化如何,像這樣父與子的宿命卻是永遠無法改變的!」這段用以升華影片主題的文字傳遞出了70年代日本社會繁榮表象之下被壓抑在人們內心的一種悲情——後人無論怎樣努力,都永遠無法從前任留下的「歷史」陰影中擺脫出來。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電影《砂器》將主人公的一切境遇,甚至最後由於極端利己主義而走上犯罪道路均歸結為受到命運的擺布,這就是該片的「副作用」所在。正如日本電影研究專家陳篤忱在當時所寫的影評中指出,「這個結論是難以令人同意的,我們只有用唯物主義的觀點,從主人公所生活的社會背景和他的思想意識來進行剖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簡單地用『宿命』二字來概括一切,難免有宣揚宿命論之嫌,從而削弱了影片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根源這一主題。」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所幸《砂器》一片最終還是通過了審查,得以在中國公映,不過整個過程卻是在一種非常矛盾的情形下進行的,一邊是觀眾在影院裡被感動得痛哭流涕,一邊是報刊上不斷發表諸如「怎樣看《砂器》」的文章,讓人們擦乾眼淚,認清資本主義社會鼓勵個人奮鬥、自由競爭、優勝劣敗、弱肉強食的本質。從一定程度上說,《砂器》是以揭露性影片和批判性教材雙重身份在中國公映的。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而在日本,《砂器》則受到了觀眾和評論界的一致認可,獲得了1974年度《電影旬報》十佳獎的第二名,僅次於《望鄉》。松本清張本人也認為該片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編,甚至超過了原著。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野村芳太郎(右一)在指導拍戲

除了兩位重量級的編劇之外,《砂器》集中了70年代日本影壇的精銳力量,導演是松本清張最信賴的野村芳太郎,他一生執導過8部根據松本清張小說改編的推理電影,被譽為日本推理電影第一人。作曲之一的芥川也寸志是日本文壇巨匠芥川龍之介的兒子,他借鑑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創作了片中的交響樂《宿命》,被日本影壇讚譽為&34;。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為兼顧海外市場,該片特邀當時已經在國際影壇闖出名聲的丹波哲郎飾演男一號今西刑警,他曾在1966年007電影《鐵金剛大破火箭嶺》中出演,也曾在香港導演張徹執導的《水滸傳》中扮演過盧俊義一角。他外形硬朗,表演風格沉穩內斂,在今西這個角色上顯示出了表現人物深刻心理的才能。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飾演和賀英良的加藤剛之前就主演過松本清張的另一部改編作品《影之車》,導演也是野村芳太郎。當時,他剛剛與慄原小卷共同主演了苦情電影《忍川》,不僅演技得到證明,其英俊的相貌和氣質深受觀眾歡迎,後來他被日本電視主持人松本人志稱為與阿蘭·德龍和尊龍齊名的「世界三大美男子」。在《砂器》中,他雖然演一個天良泯滅的鋼琴家,但卻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於在影片上映後,他身穿的大尖領襯衫和西裝在國內一度流行。


為什麼日本電影《砂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2018年6月18日,加藤剛因膽囊癌病逝,享年80歲。

相關焦點

  • 為何堪稱日本頂端影視作的《砂之器》,被認為不宜在中國公映?
    在1974年左右,在日本影視界上映了一部名叫《砂之器》的電影,電影一播出,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這部作品算得上是日本影視界金字塔頂端的作品,然而這樣的作品,卻被認為不宜在中國上映。而在那個時候,日本經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油價暴漲、物價直線飆升。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得那個時候的人們人心惶惶。在這樣的因素下,如果照搬同名小說《砂之器》的情節來體現批判精神,在當下的社會有些不合時宜。於是,編劇組將《砂之器》中除了基本的情節沒有改變外,外表的包裝進行了一個大的整改。第一個是改變了電影發生下的當前北京時間,將時間改為當下七十年代左右。
  • 電影《砂器》故事,漢靈帝後代出演警察,女主角高齡下海
    有一位粉絲向筆者提建議,希望筆者能寫一寫日本經典電影《砂器》。老實說,一直想寫這部電影的回顧文章,卻始終敲不下鍵盤。這部電影在內容上是割裂的,前半段是刑偵電影,後半段是倫理影片。筆者想寫這篇文章時也是糾結的,是從世俗內容入手還是從思想內涵切入?
  • 《宿命》,為電影而寫就的感人協奏曲|影片《砂器》之配樂|【馨聞旋律】
    以前看過的電影因為音樂而忘不掉的有一部《砂器》,這麼多年下來,時間過濾掉電影裡的很多內容,只剩下兩個忘不掉:一是那對相依為命的父子以及後來為了兒子前程不惜把兒子當成陌生人的那個父親
  • 《砂器》:透過隱藏的過去,探尋犯罪動機背後的社會性根源
    「我是孤獨的孩子,在寂靜的河邊堆制砂器。有不期而至的大雨,在砂器初成之際。」電影《砂器》改編自日本文壇推理大師松本清張的同名小說,由日本著名導演野村芳太郎執導,集合了黑澤明的御用編劇橋本忍和大導演山田洋次做聯合編劇,並由著名作曲家芥川也寸志編曲,被日本影壇盛譽為「金字塔之作」。
  • 砂器製作背後的故事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砂器,滎經砂器的歷史遠在宜興紫砂之前。僅從秦惠文王建築嚴道算起,就有2500年左右的歷史。滎經砂器燒制一直沿用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手工作坊生產方式。全部採用純天然原料,其製作古樸,做工精細,燒制考究。
  • 電影《砂器》中的父親及我的兩位父親:父愛如山也如水
    很早以前看過一部日本電影《砂器》,此片講述的是戰後日本東北部一對失去家園的父子到處流浪的故事。令人潸然淚下的片段總令我聯想到自己的父親。片段一:有一天,兒子在乞討時被富家子弟毆打,身材瘦小的父親,拼命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如雨點般的拳頭和棍棒,滾落到水溝裡。
  • 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松本清張力作—《砂器》
    日本推理小說一直是我的偏愛,簡單介紹一下日本推理小說的各個流派:本格派:以殺人案為主線,偵探破解詭計為主要劇情,代表作:《佔星術殺人魔法》,《斜屋犯罪》新本格派:以推理本身為主線,偵探破解詭計為主要劇情
  • 中國被禁止公映的電影,有的因過於寫實至今都未能公映
    中國被禁公映電影,有的至今都未公映不能說所有電影都是差電影,只是有的太過寫實,並沒有誇大或者詆毀社會,但並不能公映!1.影片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者,圈內口碑不錯。但是因為沒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別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 走出去的中國偵探:本土化要素,中國式推理
    春節假期賀歲檔電影《唐人街探案3》火了。這部時隔一年才得以公映的賀歲片,創造了公映首日10億4,200萬元,4天大賣30億票房的爆紅記錄。不僅國內網友議論紛紛,日本媒體也給予關注,日本《朝日新聞》等對這部影片在國內的公映作了詳細的報導,日方合拍公司「 STORY」表示今年5月將有望在日本上映。完成於2019年,2020年因疫情未能上映,今年春節賀歲檔才與觀眾見面的這部影片,起初以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舉辦以及赴日旅遊持續看好為預期的市場設定。
  • 為什麼說日本電影《望鄉》培養了中國觀眾聽電影的習慣?
    成都等城市舉行,上映的三部影片可以說是經過了千挑萬選,其中,《狐狸的故事》被認為是日本電影的驕傲,攝製組耗費了三億日元,在北海道跟蹤拍攝了整整四年時間,才完整講述了狐狸一家的故事,它不僅是一部老少鹹宜的動物電影,也表達了日本人民對和平的嚮往和追求。
  • 《砂器》:一個天才音樂家,因為一念之差,一切土崩瓦解
    電影:《砂器》導演:野村芳太郎盛夏清晨,刑警今西和吉村來到秋田縣龜田鎮,為了一樁令人頭疼的兇殺案,他們已經奔波了許多地方,可案情一點進展也沒有。他們眺望著夕陽映照的日本海,一籌莫展。本片改編自松本清張(1909一1992)的推理小說《砂器》,是日本偵探片中的傑作。小說從1960年5月起,用了一年時間連載於《讀賣新聞》。一個年輕有為的天才音樂家,一念之差,毀掉了恩人與自己的生命。他就像一個脆弱的砂土器皿,頃刻之間土崩瓦解。電影比原作更加高明的地方有兩處。
  • 第四屆中國紫砂「南宜興·北平定」平定紫砂(砂器)藥茶融合發展...
    第四屆中國紫砂「南宜興·北平定」平定紫砂(砂器)藥茶融合發展文化節開幕賞砂之趣 品茶之韻  12月24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山西省工藝美術協會主辦,平定縣委員會、平定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四屆中國紫砂「南宜興·北平定」平定紫砂(砂器)藥茶融合發展文化節在市展覽館開幕。
  • 那些在中國大陸被禁止公映的電影
    《郵差》 被禁原因:本片色調總體昏暗,氣氛和人物都很壓抑,「敗壞」了郵政形象,容易使「外人」誤解當今中國《苦戀,又名:太陽和人》 被禁原因:影射個人崇拜(影片情節小晨光在廟宇裡,看到金身佛爺的臉是黑的,於是問道:「為什麼這個佛爺這麼黑呀?」長老回答:「是善男信女的香火把它燻黑的……」。
  • 八十年代,曾驚豔了國人的日本電影
    上世紀80年代初,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國門逐漸打開,國人的文化生活也開始擺脫單調,當時引入了大量西方發達國家的電影,其中有幾部日本電影,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追捕》、《望鄉》、《人證》、《砂器》、《生死戀》這幾部日本電影相繼上映,使當時的國內觀眾大開眼界。
  • 【非遺故事】陝西澄城縣:砂器燒制技藝
    澄城砂器主要產於堯頭鎮白家城、紅科兩個自然村,因這裡礦產資源豐富,為砂器燒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澄城砂器(本文圖片由白宏春拍攝)據《澄城縣誌》記載:坩土礦分布於堯頭鎮溝澗石崖中,開採歷史悠久、夾生白、紫兩色,是燒制陶瓷、砂器的原料。
  • 松本清張的不朽名作《砂器》再次被改編 櫻井日奈子將出演
    櫻井日奈子將出演特別企劃電視劇《砂器》 人民網東京3月19日電 日本頻道綜合日本時尚娛樂網站Modelpress報導,富士電視臺開播60周年特別企劃電視劇《砂器》將於3月28日開播,櫻井日奈子將出演該劇。
  • 平定縣冠窯砂器陶藝有限公司:傳承創新,重揚平定砂器美名
    平定縣冠窯砂器陶藝有限公司、平定砂器博物館負責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定砂器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宏亮說。張宏亮1970年出生在一個陶藝世家,父親是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平定刻花瓷代表性傳承人張聰。在父輩影響下,張宏亮從小就對砂器製作產生了濃厚興趣,並於1996年與父親共同創辦張氏砂器陶藝坊。
  • 精品回顧||日本電影《砂器》(1974)中的鋼琴協奏曲《宿命》
    也曾看過日本電影《砂器》,只是印象已經模糊。最近,又重看了一遍松本清張的原著和改編的電影,覺得有些感悟可以分享,便提筆記錄於此。三木彰一非常悲痛,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像養父這樣一個好人會被人殺害。此外,今西警官還了解到三木謙一從未去過東北地區。為了揭開三木謙一的東北口音之謎,今西警官又來到國語研究所請教專家,原來島根縣出雲方言和東北方言在音韻上竟然的是一樣的,而且還有尾音吐字不清的習慣。
  • 探訪千年傳統工藝 四川滎經砂器製作
    12月10日,記者來到四川省滎經縣探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滎經砂器的出生地。如今滎經砂器的製作基本沿用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手工作坊生產方式,製作分為採料、粉碎、攪拌、制胚、晾曬、焙燒、上釉、出爐、入庫等幾道程序。其工藝要求環環緊扣,一絲不苟,其中尤以制胚造型是砂器工藝的重要環節。
  • 山西陽泉市隆重舉行琺華·砂器傳承與創新展覽「開幕儀式」
    7月11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陽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山西琺華·砂器傳承與創新展覽暨學術研討會在市展覽館開幕。省政協原副主席、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姜新文,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愛琴,第五屆山西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李榮鋼,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朱樂耕,清華大學教授李硯祖等應邀參加開幕式或致辭。國內琺華器、砂器領域專家學者和民間藝術家出席。市委書記姜四清宣布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