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的中國偵探:本土化要素,中國式推理

2021-02-28 人民畫報

春節假期賀歲檔電影《唐人街探案3》火了。這部時隔一年才得以公映的賀歲片,創造了公映首日10億4,200萬元,4天大賣30億票房的爆紅記錄。不僅國內網友議論紛紛,日本媒體也給予關注,日本《朝日新聞》等對這部影片在國內的公映作了詳細的報導,日方合拍公司「 STORY」表示今年5月將有望在日本上映。

完成於2019年,2020年因疫情未能上映,今年春節賀歲檔才與觀眾見面的這部影片,起初以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舉辦以及赴日旅遊持續看好為預期的市場設定。如今因為疫情東京街頭冷冷清清,影片中的浮世奇觀物是人非,恍如隔世,倒格外地勾起觀眾的懷念。

唐探三承了唐探一,唐探二的風格,將故事背景聚焦在東京,以中國主創的想像和視角,將喜劇片要素、偵探片要素、日式恐怖片要素、都市風光片要素以及社會派電影要素雜糅於一爐,令觀眾見仁見智,眾說紛紜。不過,從中日電影交流史的維度對這部影片展開的討論卻是鳳毛麟角,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

一些在中國國內看過此片的日本觀眾有些違和感,但是很興奮。他們驚訝於主創團隊對日本文化的熟悉程度,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這部片子反映了中國人的日本觀。其實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大凡一個國家的電影去表現另外國家文化的時候,都會從自己的主觀想像和理解出發。好萊塢的《木乃伊》系列如此,夢工廠的《功夫熊貓》也是如此。作為一種人文交流的探索,他者視角的違和感,反倒為人文對話提供了討論的議題。

這是一部拍給Z世代年輕觀眾看的電影。片中大量平成時期的流行文化元素,二次元、密室、 Cosplay等等不一而足。同時中國人對日本文化符號的想像,比如溫泉、紋身的黑社會、大相撲等無疑豐富了影片的奇觀感和喜劇因素。可以說,平成的流行文化要素與對昭和的歷史記憶與想像構成了這部影片的獨特異國情調。

以異國情調打量日本,這樣的中國電影的出現本身就意味深長。10多年前,當普通中國公民赴日旅遊還未成為潮流之時,這種異國情調表現為日本的邊疆地區,以北海道為舞臺的《非誠勿擾》是代表性作品。最近7、8年,大量中國公民赴日旅遊,以及中國文化市場擴大開放的結果,使得普通中國人對日本文化要素的興趣與了解程度大大超過從前。對日本流行文化的深入理解與把握更使兩國年輕一代在電影中從語言到愛好都實現了無縫對接。這使得這部影片對傳統日本的想像和對現代流行文化的駕馭薈萃於一爐。同時片中諸如創維、華為等中國電器在日本場景中的出現,絕非僅僅具有植入廣告的意義,而是更真實地反映出中日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實狀況。選擇國際超級大都會東京作為故事的展開地點更是體現了主創團隊的自信和對中國觀眾興奮點的準確把握。羽田機場、新宿、東京塔、淺草、橫濱中華街這些中國遊客耳熟能詳的旅遊景點在電影中被表現得比現實更加誇張絢爛,仿佛一幅幅現代浮世繪畫卷。

在世界獨一無二的澀谷全向交叉路口拋灑紙幣的橋段,更是顯現出導演的超凡野心。據說主創團隊為了拍攝澀谷這場戲,不惜在外地搭建了一個1:1的澀谷外景。當年佐藤純彌為了拍攝《追捕》中杜丘在新宿騎馬逃跑的場面,不惜動用馬群,戒嚴封鎖路口完成實拍。這樣的大手筆也只在當年經濟高速增長下的日本和永田雅一那樣的製片人手上出現過一回。如今中國年輕主創團隊超乎前人的勃勃野心在這一場面的駕馭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從主人公一出羽田機場便遭遇的超級截殺,到東京街頭的卡丁車追逐,再到淺草大街上的化妝嘉年華,直到澀谷交叉路口的拋撒紙幣,電影前半部呈現給觀眾的都市奇觀使影片的喜劇效果和緊張感環環緊扣。

然而電影中呈現的東京奇觀不僅僅止步於地上。主人公重重通關,最後來到龐大的東京地下蓄洪工程,在這裡迎來故事情節的重大轉折。喜劇感、遊戲感極強的影片由此峰迴路轉地進入社會派風格中去。

這部影片啟用了中國觀眾所熟悉的各個年齡段的日本重量級演員。妻夫木聰、長澤雅美、染谷將太、鈴木保奈美、淺野忠信、奧田瑛二一干人等都曾通過日本影視作品給不同代際的中國觀眾留下過深深的印象,三浦友和更是其中的重量級人物。他在片中扮演的黑社會頭目是一個80年代從中國回到日本的戰爭孤兒。意味深長的是,片中這位80年代從黑龍江綏化初到日本的孤兒,當年一定是看著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這對金童玉女出演的《血疑》等電視劇,懷著對日本的嚮往回到自己出生的故鄉的。 

80年代正是中日間影視交流的蜜月期。《非誠勿擾》也好,動畫片《阿童木》也好,重拍的《追捕》也好,近年來中方主導的中日合拍電影幾乎都能找到向80年代影響中國幾代人的日本電影致敬的橋段。這部影片儘管是70後導演的作品,我們仍能看到對80年代日本電影的借用與致敬。因戰爭等歷史原因隱瞞身份導致的犯罪是80年代在中國上映的昭和後期日本社會派推理電影的一大主題。

《砂器》和《人證》這兩部影片是其中的代表作,其痕跡也出現在這部作品中。三浦友和與長澤雅美父女在平成年間的日本繼續上演著他們的《血疑》《砂器》與《人證》。三浦友和一怒之下用銅花瓶擊打東南亞黑幫頭目蘇察維腦部的設定一如《砂器》中用石塊擊殺恩人的音樂家和賀英良,長澤雅美用玻璃碎片最終殺死蘇察維亦令人聯想到《人證》中將水果刀刺進混血兒子胸膛的八杉恭子。片中對喬山中的《草帽歌》的借用明白無誤的表達了這樣一種懷舊情感的延伸。

整個故事到最後環節隨著真相大白引出了沉重的歷史話題,戰爭的餘孽仍然延續到今天,令觀眾變得沉重起來。中日之間的恩怨情仇總會在電影中得到折射,這也是中日合拍電影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訂之後,中日兩國有關戰爭孤兒題材的影視作品反覆出現。《櫻——サクラ》《清涼寺鐘聲》《離開廣島的日子》《大地之子》《小姨多鶴》《紅十字:女人們的應徵通知》都反覆將故事指向這一主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影片為中日電影交流史又增加了一個值得研究的案例。

《唐人街偵探3》完成於疫情爆發之前。片尾的廣場舞不由勾起觀眾對疫情之前赴日旅遊熱的懷念。儘管眼下中日人員交往還無法放開,但通過電影這個虛擬世界釋放信息,增進彼此的了解與好感,正是這部電影起到的獨特作用。因此,在中日電影交流史的維度上解讀這部影片,或許對5月份在日本的上映將有所幫助。導演試圖通過這部影片闡述善與惡複雜博弈的社會意義,並呼籲世界和平與人類大同。片尾響起的麥可·傑克遜《拯救世界》的歌聲意味深長,這首誕生于波黑戰爭時期的反戰歌曲,明確地反映了編導對充滿不確定性世界的擔憂、對和平的祈禱。在影片的敘事線索上,以策劃於倫敦密室的Q集會為結尾令人想起1975年中國電影《難忘的戰鬥》的隱喻結構,預示著未來正邪博弈將更加激烈。這樣一個充滿弦外之音的影片走出國門,引發更多的討論和共鳴,或許對處在百年變局之下的國內外觀眾還能產生警醒與療愈的功能。


內容來源 | 人民中國

撰文 | 王眾一

相關焦點

  • 推理小說如何「本土化」
    2020年雖然剛剛過半,但原創推理表現強勁,很多新老作家都已經或即將推出新作。其中,呼延雲的《掃鼠嶺》甫一上市便引發讀者和評論界的關注。作為一位深受傳統文化薰陶,且浸淫其中多年的創作者,呼延雲希望將傳統文化的諸元素運用到創作中,使作品呈現出完全有別於他國的風格。本報特約此文,漫談如何使推理小說「本土化」。
  • 推理小說如何「本土化」?呼延雲這樣說
    2020年雖然剛剛過半,但原創推理表現強勁,很多新老作家都已經或即將推出新作。其中,呼延雲的《掃鼠嶺》甫一上市便引發讀者和評論界的關注。作為一位深受傳統文化薰陶,且浸淫其中多年的創作者,呼延雲希望將傳統文化的諸元素運用到創作中,使作品呈現出完全有別於他國的風格。本報特約此文,漫談如何使推理小說「本土化」。
  • 你知道誰是中國現代偵探推理小說第一人?——大偵探霍桑的創作者
    福爾摩斯在中國可以說幾乎人盡皆知,對於他的創造者柯南·道爾人們也是耳熟能詳。那麼你知道在中國有一個幾乎和柯南· 道爾同時代的人,他不僅翻譯了《福爾摩斯探案集》,還創作出了中國自己的本土大偵探霍桑,他寫的《霍桑探案集》在中國至今都是水平置頂的偵探推理小說。
  • 中國懸疑推理的黃金時代,要來了嗎?
    》;再到綜藝節目、推理真人秀《明星大偵探》;近年來,國內懸疑推理市場火候正旺,屬於中國的某種「懸疑推理黃金時代」,似乎快要降臨。近年來,國內懸疑推理市場火候正旺,屬於中國的某種「懸疑推理黃金時代」,似乎快要降臨。1914年,以霍桑(原名霍森,被誤傳為霍桑,沿用至今)為主角的偵探小說《燈光人影》在上海《新聞報》副刊《快活林》上發表,頗受讀者歡迎。
  • 中國懸疑推理的黃金時代,要來了嗎?
    從「迷霧劇場」那「隱秘的角落」裡施施然走出,該劇堂而皇之喜提熱搜,獲無數好評,乃至不符合實際的過分美譽。 這也難怪觀眾。與國產劇裡的同類題材橫向比較,《隱秘的角落》態度認真,品相不俗,值得大大的鼓勵。 而伴隨著2020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懸疑推理愛好者們又開始暗暗推算:等了好些日子的《唐人街探案3》,到底什麼時候上映?
  • 雖沒有《東方快車謀殺案》,但我們有土色土香基情難忘的中國式偵探...
    小娛常去理髮店的小哥都說,「昨天我去看了這個『謀殺案』!」如果小娛沒記錯,最近在大銀幕上見到西方偵探還是去年年初的《神探夏洛克:可惡的新娘》,而上一次在院線全面引發觀影熱潮的還是2012年的《大偵探福爾摩斯2:詭影遊戲》,在電影市場以周為頻率的更新中,西方偵探可真是許久不見了,至於「赫爾克裡·波洛」這還是第一次見。
  • 《中國好聲音》:中國電視綜藝本土化創新的標杆
    《中國好聲音》作為一個鮮明的案例,見證了中國電視綜藝本土化創新的歷程,也帶給我們諸多的啟示。內容、製作和運營的本土化創新《中國好聲音》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收視成績和社會關注度,並成為一種媒介「現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成功地實現了對引進模式的本土化創新。
  • 為什麼說大部分中國推理作家被低估?
    在圖書電商噹噹近30日暢銷榜上,作家紫金陳的《壞小孩》位列小說品類偵探/懸疑/推理類第一名,「紫金陳刑偵推理三部曲」緊隨其後。劇中對單親家庭、中年危機、親子關係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給予真實的刻畫,引人深思,引發全民熱議,並激起了觀眾對本土懸疑小說的興趣。
  • 中國版電影《解憂雜貨店》改編大 導演:很本土化
    這也讓不少觀眾對即將上映的中國版同名電影充滿期待。29日,該片導演韓傑在北京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版在本土化方面做了大幅度的修改,更有戲劇性。  29日,中國版電影《解憂雜貨店》在北京舉辦「解憂復活」定檔發布會。導演韓傑、監製董韻詩、聯合監製尹紅波,領銜主演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李鴻其悉數到場。
  • 【華斯比私家盤點】2019中國推理十件小事
    這不禁讓人感嘆:中國科幻有錢了!有錢真好!2019年11月初,我跑去北京圍觀了「2019中國科幻大會」,還和黑貓文庫的王皎嬌老師混進了「科幻之夜」高貴的晚宴現場……當時王老師滿面愁容地問我:「中國推理怎麼辦?」
  • 傳媒觀察 | 《中國好聲音》: 中國電視綜藝本土化創新的標杆
    《中國好聲音》作為一個鮮明的案例,見證了中國電視綜藝本土化創新的歷程,也帶給我們諸多的啟示。  內容、製作和運營的本土化創新  《中國好聲音》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收視成績和社會關注度,並成為一種媒介「現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成功地實現了對引進模式的本土化創新。
  • 麥當勞中國為什麼不做本土化?
    麥當勞在印度的本土化做得比肯德基還徹底,也就是說,麥當勞並不是不能做本土化,那為什麼在中國肯德基做本土化,而麥當勞不跟進呢?實際我想這是個競爭的考量,當然還有很多的原因。如果肯德基已經是這樣做了,那麥當勞也跟進,這對麥當勞的而言是加分還是減分,猶未可知。從競爭的角度來看,我的行為不僅決定於我怎麼做?很多時候還要決定於你怎麼做。
  • 我國古代公案小說,可以說是偵探推理小說的前身,你知之多少?
    很多人喜歡看偵探推理小說,相信大家都知道這種小說類型。什麼大偵探福爾摩斯、波洛、馬普爾小姐、布朗神父、明智小五郎等等,大家都如數家珍。那一個個如迷宮般的偵探推理故事,把人們帶入如雲如霧般的故事中,使人極欲探知事情的真相。但你發現了嗎?
  • 《唐人街探案》中國電影國際視野的文化大融合
    所謂中國電影世界製造,《唐人街探案》身披世界電影國際規格的外衣卻講述獨具中國特色的喜劇懸疑故事,從中國內地的口碑票房雙爆棚到走出國門受到世界華人的大力追捧,一路披荊斬棘所向披靡,以下通過三方面深入剖析《唐人街探案》這個起初不被人看好的養成式IP如何引領中國式喜劇走向國際化。
  • 2019年中國偵探推理小說精選
    封面本書是對2019年中國(包含港澳臺地區)各大期刊或媒體上,如《啄木鳥》、《歲月·推理》、《推理世界》、《推理夢工廠》、《推理志》等國內知名媒體上公開發表的華語原創小說精選集,一共包括十二篇中短篇小說
  • 1920年代,中國基督教的本土化的過程
    [89]教會宣言其中有一節專論中國本-色的教會,其餘部分也有許多地方體現了本土化的精神。它對本-色教會的定義是:「我們所認為的本-色的改新教會,一方面仍與世界各宗派改新教會,在歷史上有連續不絕的關係,一方面要融合中-華民族本有的文化和精神上的經驗。」
  • 金魅殺人魔術——最華麗瘋狂的動機,本土推理的全新可能
    解答的表裡分割說起推理小說的解答,偵探往往需要解釋以下幾件事情:首先,兇手是誰?這當然是古典本格小說中最大的懸念之一,雖然如今的很多推理作品已經不把兇手的身份當做核心,甚至在故事的前中期就大大方方地告訴讀者,但依然還是有很多的作品將這個推理作品的永恆懸念當做核心要素在解答篇中進行揭示。
  • UC又一腦洞推理大片:破案的不一定是偵探,也可能是…
    這支視頻講述了三個獨立的故事:糙漢子相親遇女神,自認沒戲,偵探媽媽上線,推理出女神的喜好,於是找到共同話題,兩人聊至餐廳打烊;萌妹子遊戲求帶,遭同伴推辭,偵探室友上線,推理出萌妹子是「遊戲高手」,果不其然,老鳥歇菜,萌妹子才是帶領團隊「今晚吃雞」的大神;女友出差回家,男友燭光晚餐相迎,誰知女友偵探上身,推理出男友2天沒在家,在嚴刑逼供下,男友供認不諱。
  • 聚焦中國電影走出去:國際選片人談青年影人優勢
    聚焦中國電影走出去:國際選片人談青年影人優勢 時間:2017.11.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ylee 分享到:
  • 肯德基開始賣豆花,洋餐飲品牌正在從「本土化」走向「中國化」!
    海底撈、西貝、喜茶等頭部品牌相繼漲價引起此起彼伏的輿論風暴;百勝中國高調宣布收購了連鎖餐飲品牌黃記煌後,旗下品牌肯德基又瞄準了中式早餐領域,推出了中式餐品——豆花,再次利用「本土化」舉措拉攏中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