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廣安12月2日訊(譚精華 周馨 記者 陳蕎 攝影報導)「現在咱老百姓辦事可方便了,不管大事小情,這群眾接待室隨時來,村裡的、鎮上的幹部都有人在這兒坐班,真是挺好」。在「人民閱卷·廣安行動」開展中,廣安市武勝縣紀委監委積極推行「趕集天兩坐班三解決」服務工作機制,得到村民普遍認可、紛紛點讚。
為切實解決好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讓「事」不再難,立足縣、鎮(鄉)、村工作實際,全面推行「趕集天兩坐班三解決」服務工作機制,以制度的形式回答「找誰辦、誰來辦、辦得怎麼樣」這三道題,徹底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實現了幹部「坐」得下,「坐」得住,「走」得進,群眾少跑路。
事情找誰辦?
村幹部變「鎮幹部」 坐下來 讓群眾搭上 「順風車」找得著
「辦低保,俺不知道該辦哪些手續」、「去年的耕地有調整,今年的糧食補貼怎麼發放」、「殘疾證怎麼申請辦理」……碰到這些問題,好多群眾都會一時不知所措,不知從哪兒下手,找誰去辦、去問。
因此,要化解群眾辦事難的問題,明確辦事的「人」是關鍵。為進一步改進幹部作風、提升服務效率,武勝縣龍女鎮以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為契機,著力破解「人」的問題,在全縣創新推行逢場天村幹部在鎮上集中辦公制度,從村到鄉(鎮)鎮分別明確了村「兩委」幹部、鄉鎮駐村幹部、鄉鎮領導幹部集中在鎮上辦理各村的行政審批、信訪調解、解答訴求、收集民意及其他村級事務。
「我9點到的鎮上,不到10分鐘就把事辦好了。村幹部在鎮上集中『坐班』這個做法,真的太好太務實了!」11月29日,在武勝縣龍女鎮便民服務中心,一位背著背簍的農婦滿意地說道。
經與其攀談得知,該村民叫魏紅梅,家住武勝縣龍女鎮九樹村6組,系今年第一次前來鎮政府辦事。透過人群看到,便民服務中心大廳兩側各擺放了7張辦公桌,每張辦公桌上都擺有「幸福村」、「小河村」、「聯合村」等座牌,村民們正有序向14名工作人員諮詢、辦理相關事宜。這14名工作人員其實並非鎮幹部,而是村幹部。
態度要好、環節要少,過程要快、效率要高,這是該鎮黨委、政府對前來「坐班」的所有村幹部的工作要求。而態度要好,則是基本要求。村幹部們對每一位前來辦事的村民,都熱心接待、笑臉相迎,對於能解決的事儘快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也要耐心做好說服解釋工作,確保每位村民都能有事而來、滿意而歸。
「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辦事真方便!」這是前來辦事的村民們一致評價。在村幹部集中辦公廳,該鎮配備了電扇、空調、飲水機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卻為廣大的辦事群眾提供了急需的便利,為這個日漸寒冷的初冬增添了一抹暖意。
「以前村幹部一有啥事,把村上活動室的門一鎖就走了,我們辦件事往往得打好幾個電話、跑好幾趟路。現在,實行逢場天村幹部輪流在鎮上『坐班』,找人就容易多了。同時,村幹部還主動協助我們與鎮上工作人員一起辦,真的太方便了。」談及趕集天村幹部輪流「坐班」這一舉措帶來的新氣象,許多村民都會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
幹部多吃苦,群眾少跑路。該鎮黨委書記任欽光坦言,近年來由於各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增多,群眾辦理的事項也隨之增加。但由於村幹部經常入戶宣傳政策、調處糾紛、開展脫貧攻堅等工作,村委會活動室「鐵將軍」把門的現象時常發生,辦事的群眾不少時候只能望「門」興嘆。還有一些怕麻煩、怕擔責的村幹部遇到什麼事,就把村民往鎮上推,村民到鎮上後,鎮幹部又說該村上辦,而現在再也不用擔心鎮村兩級幹部「踢皮球」「躲貓貓」了。
「現在辦事,我們再也不用村上、鎮上來回跑了!」成功搭上該鎮村幹部逢場天集中辦公「順風車」的 2組村民袁文廣,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印證了任欽光的說法。袁文廣是來辦理宅基地審批手續的,村主任王昌斌很快為其完成了填寫申請、審核籤字和加蓋村委公章等程序,隨後又陪同他到僅一牆之隔的鎮便民服務中心窗口辦完其他審批手續,前後不到20分鐘。這種「一站式服務」引得他連連誇讚:「村幹部逢場天在鎮上集中辦公,等著為我們辦事,讓我們場也趕了、事也辦了,實在是巴適得很!」
據了解,通過「趕集天兩坐班三解決」作機制,強化制度約束,真正做到了讓幹部「坐」得下,「坐」得住,「走」得進,徹底杜絕了以前群眾來辦事「人去屋空」、吃「閉門羹」等現象,既確保了群眾辦事門好進,又解決了群眾辦事不知道找誰辦的問題。
事情誰來辦?
——幹部「沉下去」社情民意「浮上來」 讓群眾辦事「兜底」
老百姓有句話常說:辦事不「兜底」,用來形容那些辦事不靠譜的人。
如何確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對此,在「趕集天兩坐班三解決」工作機制中,提出了明確要求,即:趕集天村幹部輪流坐班與鎮(鄉)領導幹部坐班當面解決,縣、鎮駐村幹部定期走訪回訪即時解決、複雜問題縣級(局)黨委與鄉鎮黨委精準解決工作機制。
簡單的一句話,為事情誰來辦劃了框,定了調。為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各鄉鎮全部落實了「群眾接待首問責任制」和群眾接待流程等,把村民事務劃分到坐班縣、鎮、村幹部名下,實在解決不了的,再提交各級黨委研究解決。
「我現在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甚至連住的房子都沒得。好想去打點小工掙點錢,可那些老闆一聽說我是蹲了監獄的,一下子就拒絕我了……」近日,武勝縣人大機關會同縣信訪局在龍女鎮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時,該鎮信訪群眾何某帶著哭腔訴說道。
何某是一名刑滿釋放人員,早已離異,子女多年從未聯繫,身上只有區區數十元錢。生活實在舉步維艱、難以為繼,恰遇聯繫龍女鎮的縣級部門——縣人大機關與鎮黨委政府正在「擺攤設點」收集群眾訴求,他便抱著「碰碰運氣」的心理,向相關人員訴說了自己的處境。
自「人民閱卷·廣安行動」開展以來,就好比繡花,需針針入孔、絲絲入扣,不跳一針、不漏一線,寧可多幫一把、決不漏掉一人。在耐心聽完何某的訴求後,武勝縣紀委監委駐縣人大機關紀檢監察組組長張映平與縣信訪局主要負責人馬上向相關鎮、村幹部核實何某反映情況屬實後,立即與縣民政局、司法局等單位負責人聯繫,詳細了解當前政府對刑滿釋放人員的幫助救濟政策。
「我們已幫你申請了臨時救助,還將你安排到村上原來的活動室居住,以暫時解決你的生活、住宿問題。」一小時後,通過認真會商,縣人大機關等單位會同龍女鎮快速確定了幫扶救助措施,並成功推薦何某到居住地附近工地上務工,讓其通過自身努力解決今後的生活問題。
何某得知自己今後的吃飯、住宿、工作等問題都得到圓滿解決後,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一直拉著張映平等人的手,眼噙熱淚、激動不已。「今後,黨委政府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一定遵紀守法、腳踏實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活出個人樣來……」
上述場景,只是武勝縣各級各部門在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中,用心用情用力紓解民生難題的真實一幕。據該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譚紅星介紹,自今年7月起,全縣23個鄉鎮每月至少利用2個逢場天在街頭「擺攤設點」,黨政主要領導輪流參加公開接訪,收集群眾困難,切實解決問題,精準服務群眾,答好時代「問卷」。
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就是要實打實深入基層、解決問題。同時,該縣還建立城鄉基層「1+N」聯繫服務群眾工作等相關機制,明確1名縣級機關、鎮村(社區)幹部聯繫N戶群眾的工作要求,真正做到黨員幹部「沉下去」,社情民意「浮上來」。
「為進一步暢通群眾信息渠道,全縣還廣泛開展『陽光問廉』『村頭(街頭)問政』等活動,面對面收集問題線索和群眾訴求,建立專門臺帳,逐一跟蹤整改,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同時,紮實推進『群眾最不滿意的7件事』集中整治,持續開展『讓群眾滿意』工作,以聯繫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從而大力提升群眾滿意度。」譚紅星如是說。
事情辦得怎麼樣?
——記清「帳」 算給群眾 「明白帳」
在龍女鎮便民服務中心大廳,鎮黨委書記任欽光向記者拿出了「五筆帳」,隨手翻開,上面的字跡已是寫得滿滿當當。2020年10月9日,袁文廣辦理宅基地審批手續……一樁樁一件件清晰在目,在群眾滿意度一欄中,全部都是滿意。任欽光翻看著「五筆帳」,一一介紹說:這是村民事務代辦單、村民事務代辦臺帳、村民事務辦理臺帳、便民服務登記簿、兩委幹部值班日誌。這些都是「趕集天兩坐班三解決」制度實行以來,村裡所有接待群眾,為群眾辦事、代辦事項的記錄,群眾、接待人姓名、事項、辦理結果等全都一目了解,有據可查。
「事要解決」是 「趕集天兩坐班三解決」工作機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在推出這項工作機制的同時,要求坐班幹部要認真記好每一筆「帳」,做到了「四個清楚一個明白」:受理日期清楚、辦事群眾清楚、接待人清楚、辦理事項清楚、辦理結果明明白白。
自「趕集天兩坐班三解決」工作機制運行以來,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一致認可和肯定。在走訪過程中,縣、鎮、村幹部最真實的感受就是,和群眾的距離更近了,對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得多了,工作開展起來更順暢了。群眾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辦事方便了,而且現在沒事的時候也願意來這兒轉一圈兒,和縣裡、鎮上、村裡的幹部說說話、嘮嘮嗑,就像是一家人。
兩年多來,在龍女鎮從縣級(局)機關幹部駐村、鄉鎮幹部到村幹部,無不揣著文件、帶著政策、發揚精神,沉下身子在基層實踐,他們如朋友般融入群眾當中,與老百姓同呼吸、共歡樂,如親戚般坐炕頭、拉家常,如兄弟般詳細詢問村民家裡去年的收成和今年的打算,了解基層情況,服務基層工作。
「機關幹部的專業就是服務百姓,機關幹部和村幹部是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的落實者,所以我們要努力提高黨員幹部的能力素質,積極探索黨員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只有黨員幹部做到了,百姓才能擁護,我們的經濟發展才會越來越好。」武勝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紅星感觸頗深。作風建設的落腳點在基層、在群眾,關鍵點是大力提升立說立行的執行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讓群眾的「煩心事」變成「順心事」。
點評:為「趕集天兩坐班三解決」服務工作機制點讚
趕集天村幹部輪流坐班與鎮(鄉)領導幹部坐班當面解決,縣、鎮駐村幹部定期走訪回訪即時解決、複雜問題縣級(局)黨委與鄉鎮黨委精準解決,實乃方便群眾辦事的創新之舉!這樣的好點子源自對群眾真實需求的了解,是坐在辦公室裡萬萬想不出來的。
由於各種原因,鄉村群眾中普遍存在辦事難的現象,到相關部門辦個事,常常因為缺這少那來來回回要跑很多趟,還要看很多臉色。讓群眾辦事不再難,不僅需要我們了解群眾的疾苦、需求,更需要我們「心中裝著百姓」,設身處地替他們著想。
在一些坐慣了辦公室的人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對每個家庭、每個群眾來說可能分量並不輕。把這些事關千家萬戶的事情辦好,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只是多問幾句話,多幾個好心提醒,也許就能讓群眾少跑很多路、少費很多事。
群眾的事情無小事!我們為龍女鎮的做法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