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區構建群眾訴求「500米服務圈」,在家門口解決群眾訴求

2020-12-21 SZNEWS

原標題:光明區探索社會末梢治理模式

構建群眾訴求「500米服務圈」,在家門口解決群眾訴求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1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藍岸 王奮強)今年3月9日,一位八旬老奶奶拉住公明街道社區網格員陳文宇說自己無家可歸。一問得知,老人看到外孫玩手機多說了幾句,被其女兒數落了一番,感到委屈就離家出走了。社區網格站及社區「V愛之家」工作人員一同護送老人回家,經紓解,母女倆和好如初……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第一時間在家門口就能有效解決,這就是光明區創新探索的社會末梢治理模式。

日前,本報「走基層看變化」採訪組來到光明區,實地了解光明的社會末梢治理情況,看到了基層社會治理「光明模式」的新實踐和新成果:經過一年多的創新探索,光明區的社會末梢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群眾大大小小的事在家門口就能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解決,光明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增強,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2019年,光明區獲評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市、區);近期,省委政法委委託第三方機構調查結果顯示,光明區社會治安安全感大幅提升,在全市排名第一。

246個家門口群眾訴求服務站覆蓋光明全區

今年5月,玉塘街道維珍妮公司94名因疫情期間薪資問題要求離職的員工,未出廠區門口,就在維珍妮園區群眾訴求服務站,經過光明區人力資源局、玉塘街道政法辦等多部門的聯合調處,與廠方籤訂了離職及補償協議,兩天便拿到了合理的補償金。

實地探訪坐落在光明區玉塘街道玉湖路5號的玉塘街道維珍妮工業園區群眾訴求服務站,記者看到這裡面積不大但環境十分溫馨。

這一訴求服務站設置了黨群服務、訴求處置、法律諮詢、警務保障、心理服務及幫扶救助六大功能,覆蓋了兩個大型商圈、45家企業、212個店鋪等近2萬名群眾。

這個訴求服務站是去年9月12日揭牌成立的,是光明區第一個「500米公共法律服務圈」建設試點。來自街道、社區工作站、社區網格站、調解員、法律顧問、心理諮詢師等行政、司法、社會力量駐點該訴求服務站,方便群眾大大小小的事情就近辦、馬上辦。

據介紹,自去年3月全面鋪開群眾訴求服務工作以來,光明區按照「黨建引領、方便群眾、就近服務」的原則,整合全區現有場地資源,在全區創新搭建了246個群眾訴求服務實體大廳(站),同步暢通訴求服務網上反饋渠道,著力打造「500米訴求服務圈」「500米公共法律服務圈」「500米社會心理服務圈」。

在光明區工作的張先生,因與公司產生勞資糾紛而大動肝火、茶飯不思。他文化水平不高,不知該怎樣維護自己的權利。公明社區群眾訴求服務大廳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及時出面,僅用3天時間,便促成張先生與公司順利達成共識。當天傍晚,收到預付賠償金的張先生十分激動,他簡直不敢相信,曾經以為「天大的難事」,就這樣迅速、輕鬆地在社區、在家門口解決了。

光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奕飛告訴記者:「目前,光明全區99.5%的矛盾糾紛,都在基層被化解,98%的矛盾糾紛,當天就能化解。」

採訪中記者也切身感受到,群眾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地方「找個說法」,在身邊就能得到解決,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光明發生。

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第一時間有人解決

「以2019年為例,為加快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光明區全年完成土地入庫10平方公裡,佔全市土地入庫總量的63%,如此大體量的土地徵拆工作,卻未造成大的社會矛盾。」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認為,覆蓋全區的群眾訴求服務平臺在其中起了大作用,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第一時間有人解決,全社會自然更加安定和諧。

光明區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緊緊依靠群眾、立足基層,改變以往單純由「政府打包、政府全包」的行政主導模式,代之以「政府退居二線」、社會各方力量共同「走向一線」的全員參與模式,訴求服務的內容也從原來的基礎矛盾糾紛解決,拓展為法律服務、心理服務、幫扶救助、投訴建議等五大服務,形成黨建引領下有共治梯次、共建機理、共享格局的「基層社會治理圈」,實現多元力量共治、多元服務共享。

李娜是駐點在維珍妮工業園區群眾訴求服務站的心理諮詢師。「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疫情期間來求助的一位女士,因丈夫失業,家中50萬元貸款無法及時還上而感覺生活無望。經過多次溝通和心理疏導,來訪者說,之前覺得困難像一塊巨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也不敢對人說。現在雖然困難還在,但覺得自己的力量也變強了,足以戰勝它。」這名女士心態的改變,讓李娜覺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義。

針對陌生人社會預測預警難、處置協調周期長的特點,光明區廣泛發動群眾,動員轄區樓棟長、網格員、門店長、社區「五老」人員等14類群體,組建覆蓋全區各行各業的3.6萬餘人平安志願者隊伍,發揮其熟悉轄區情況、群眾基礎好的特點,開展日常巡查、即時巡查和專項巡查,繪製多元共治「同心圓」,實現「人人參與、人人治理」。光明區還設置100萬元平安獎勵金,對於報送矛盾糾紛線索的群眾視情況給予相應獎勵,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

突出社區主陣地,問題處理在基層

2019年11月,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項目三標段工地的300多名建築工人,未出工地門口,就在工地群眾訴求服務站工作人員的協調和幫助下,及時拿到了210萬元被拖欠的工錢。

工友李兵感慨地說:「服務站工作人員把這當成自己的事兒,效率很快,半小時就完成了所有的摸查和處理程序,而且能夠直接聯繫上社區和街道相關部門領導。」

記者注意到,光明區突出社區主陣地作用,借鑑北京市「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經驗做法,優化強化「社區發令、部門報到」機制,有效調動全區黨員領導幹部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推動實現城市基層治理「下沉、聚力、增效」的目標,做到98%以上的矛盾糾紛在社區解決。

朱廣保是新湖街道新羌社區黨委書記,他表示,「社區發令部門執行」機制優化強化後,社區黨委更有威信了、黨群關係更加密切了、各項工作開展起來更加順暢了,群眾大小事不用出社區就能得到高效解決。

對於社區層面解決不了,需要街道、部門落實的群眾訴求服務,社區黨委立即發令至街道、區級層面下沉解決、就地化解。為此,光明區創新「社區發令、部門執行」機制,印製統一編號的信訪事項協調處理《通知》,由區信訪聯席辦授權社區黨委,對需要區、街道相關部門參與調處的矛盾糾紛,由社區書記籤發《通知》要求到場調處。

為優化強化「社區發令、部門執行」機制,光明區將「社區發令、部門執行」情況納入全區政府績效考核,把不同類別、不同等級的事項進行分類劃分,明確規定各類事項區職能部門報到的時限、到場領導級別和人數,並落實「每日一提醒、每周一例會、每月一分析、每季度一考核」,對落實不到位的予以績效扣分和通報問責。

尤為重要的是,光明區組建了區領導在內的「發令報到」綜合調處群,所有發令事項的調處過程、職能部門到場情況和處置結果均在群內進行實時報告,並在群眾訴求智慧系統中實時更新,實現問題解決全流程公開透明、公眾監督,部門報到、執行情況不僅社區能夠實時知道,幹部群眾及各級領導都能實時看到,在線監督。

光明區社會治理工作的顯著變化引來中央、省、市等16家媒體的集體調研走訪。座談會上,區委書記王宏彬表示,光明區創新打造的基層社會治理「光明模式」,是新時期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有效機制,是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有效方式,是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有益實踐,是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重要途徑。

相關焦點

  • 群眾訴求服務「光明模式」全市推廣
    據介紹,光明區堅持黨建引領,突出法律、心理和智慧服務,把基層社會治理和系統、源頭、就地、多元、依法化解群眾矛盾結合起來,形成群眾訴求服務「一三五」工作法,營造了訴求疏導更加順暢、便民服務更加高效、平安幸福更加凸顯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形成了群眾訴求服務「光明模式」。
  • 佛山 群眾訴求不準"過濾"
    老唐所說的「駐點」,是佛山市新推出的幹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繫群眾制度,簡稱「直聯制」。今年上半年,佛山市被廣東省委定為全省「建立鄉鎮(街道)領導幹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繫群眾制度」試點,「直聯制」如何督促幹部下基層?群眾意見能否得到切實反饋和處理?佛山市健全運行機制,加強監督力度,確保群眾訴求不再被「過濾」。
  • 國考面試真題:群眾表達訴求,要求領導解決;領導不在,你咋辦?
    國考面試真題:群眾集體到單位表達訴求,要求領導出面解決;但領導不在,經聯繫後得知三天後才能回來;你將該信息告訴群眾,群眾不相信,說你有意敷衍;雜辦?(類別:應急應變類題型+情景設計背景)群眾有訴求,找政府部門表達,希望有領導能夠出面解決;這樣的事情,其實在現實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
  • 件件回訪抓辦理 環保訴求重落實——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環保訴求...
    自2018年以來,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受理環保訴求34536件,其中,12369環保專線9237件。當即答覆13408件,交辦21128件,辦件滿意率99.61%。昨(2)日,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說。據了解,在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所受理環保訴求中,噪音汙染長期排在首位。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持續將環保訴求辦理作為工作重點,通過日報告、周分析、月通報形式,認真研究夜間工地施工噪音、住改商噪音擾民、燒烤油煙噪音汙染以及KTV、酒吧噪音等訴求問題,及時跟蹤辦理投訴工單。
  • 【訴接速辦】淮安有線 服務無限——江蘇有線淮安分公司領導班子成員走進市「12345」接聽群眾訴求
    在得知市民左先生有補裝集線箱箱門的訴求後,按照「訴接速辦」的要求,當天上午,江蘇有線淮安分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朱高飛會同市行政審批局主要負責人來到位於清江浦區的滙豐園小區,現場督辦解決。接話現場,江蘇有線淮安分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在一個小時內共接聽市民訴求23件,涉及有線設施類1件、價格資費類13件、產品使用類5件、故障搶修類2件、其他類2件。電話接聽環節結束後,朱高飛會同市行政審批局主要負責人對接聽的群眾訴求逐一研究,提出具體解決方案。
  • 陝西旬陽檢察:及時回應群眾訴求,高效推動矛盾化解
    (通訊員 劉世文) 旬陽縣檢察院認真落實「七日內程序性回復、三個月內實體性答覆」要求,採取五項措施,為群眾信訪提供便捷高效的檢察服務,七日內回復率達100%,有效地緩解了群眾焦慮,化解了信訪矛盾,傳遞了檢察信任。
  • 福鼎:探索實踐「近鄰」黨建模式 更好服務群眾
    福鼎探索實踐「近鄰」黨建模式,更好服務群眾——溫暖的社區 幸福的家園臺海網11月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秋日的福鼎濱江時代城小區特別迷人,車輛有序停放,垃圾科學分類,綠植香氣瀰漫,移步異景,步步悅心。煩心事商議解決「垃圾亂堆亂放、車子無序停放、充電線亂拉。」說起桐山街道華鑫小區以前的煩心事,物業負責人林明森十分感慨,「那時我每天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花在調解物業矛盾糾紛上,一年下來有200多起。如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和諧互助」。華鑫小區是一個集拆遷安置、商品房於一體的複合型新建小區,小區管理服務差、矛盾糾紛多。
  • 沙坡頭區劉臺村:算好群眾「四本帳」 構建基層治理新模式
    近年來,沙坡頭區柔遠鎮劉臺村積極探索創新「記帳、算帳、建帳、結帳」四本帳模式,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群眾所需就是我們所想,群眾所盼就是我們所幹。」這句話在劉臺村兩委班子成員之間是「口頭禪」,更是行動指南。
  • 6月湖南各地回應網民訴求11108次|紅網網上群眾工作大數據
    紅網網上群眾工作部大數據顯示,2020年6月,湖南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在紅網解決或回應網民訴求11108次(條),較5月(9887次)增長12.35%,同比2019年6月(7530次)增長47.52%。A:突出帶頭抓示範,提升群眾工作水平隆回縣委、縣政府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傾向於通過網絡途徑表達意見意願,藉助網絡平臺表達訴求的新形勢、新變化、新挑戰,積極轉變工作思路,經常不定期聽取網上群眾工作匯報,及時掌握網上群眾工作開展情況,不斷提升網上群眾工作水平。
  • 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 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本報訊(記者 劉嘉豪 通訊員 田晏漪鑌)12月2日,儒林街道工委領導班子成員走進區城市服務管理指揮中心,參加第二季「聽民意、解民憂」活動,對轄區上一階段「12345」市民服務熱線工單進行回訪。當天下午,儒林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在區城市服務管理指揮中心共回訪工單13件,有效回訪11件,滿意率和解決率均為100%。100%的滿意率是儒林街道長期以來多措並舉,自上而下主動作為的結果。
  • 抓特色,促聯動,光明區推進「一社區一法律顧問」服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瑋瑋12月23 日,深圳市光明區召開2020年光明區「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聯席會議,統籌部署「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檔升級。光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奕飛出席會議並講話,光明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委政法委、區教育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信訪局等單位分管負責人,各街道分管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光明區司法局局長王衛東主持。會上,光明區司法局總結匯報了2020年「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情況,安排部署了2021年工作。
  • 濰坊高密農業農村局: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群眾訴求線索處置調度會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7日訊11月16日,濰坊高密市統籌規劃優化布局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工作專班在高密市農業農村局511會議室組織召開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群眾訴求線索處置工作調度會
  • 一通電話能解決什麼?這裡的綜治「直通車」群眾都說「亞克西」
    今年9月,庫爾班尼沙得知拜城縣綜合治理「直通車」服務中心可解決群眾困難訴求,便撥打服務熱線求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受理此訴求後,第一時間會同鐵熱克鎮與當地企業對接,協商解決辦法。很快,拜城縣峰峰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自願承擔起路燈安裝工作。
  • 東莞寮步建立健全群眾求助快速響應機制
    7月10日,東莞寮步召開全鎮健全群眾求助快速響應聯動機制暨構建響應型政府工作會議,傳達學習東莞市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全體會議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會議精神,部署寮步群眾求助快速響應機制試點有關工作,確保響應政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 和為貴|「網格化+協商治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袁旭)任城區仙營街道依託「和為貴」社會服務中心建設,探索「網格化+協商治理」工作模式,有效推動居民訴求解決,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裡」。在任城區仙營街道仙北小區,兩排支架將各種電纜、電線嵌入其中,整齊劃一。
  • 濟寧任城「網格化+協商治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濟寧市任城區仙營街道依託「和為貴」社會服務中心建設,探索「網格化+協商治理」工作模式,有效推動居民訴求解決,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裡」。近日,在任城區仙營街道仙北小區,兩排支架將各種電纜、電線嵌入其中,整齊劃一。
  • 明坤工作室傳幫帶 零距離服務群眾
    明坤工作室傳幫帶 零距離服務群眾 2020-10-26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山區:創新社區服務模式提升群眾「幸福感」
    近年來,青山區立足社區治理體制改革,深化推廣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優秀成果,把社區治理工作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切入點,通過開設老少樂園、引進紅色物業以及志願者服務等社區治理創新模式,不斷探索加強社區治理的新路徑、新舉措,大力推進社區服務再上新臺階,努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新格局,不斷提升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成立熱線黨支部、設置「應急包」……南京12345解決民生訴求有新招
    比如成立辦理 12345 訴求黨支部,組建 " 老黨員工作室 ",設置 " 應急包 ""12345 投訴現場受理點 " 等,第一時間解決百姓身邊的大小訴求。 12345 熱線平臺建立民生熱點難點問題日報、月報制度,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報送疫情防控、營商環境、垃圾分類等群眾訴求數據分析報告,特別是對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堵點、難點問題,確保 " 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