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廣安12月14日訊(楊輝 王曉琴 記者 陳蕎)「根植廉潔文化基因,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帶動作風轉變,促進行風政風黨風持續向好。」
近年來,武勝縣紀委監委把廉潔文化作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一環來落實,依託本土廉潔文化、紅巖文化等資源,著重挖掘古代廉史、真靜書巖、紅巖精神等元素,積極打造本土特色鮮明的廉潔文化風景線,傳揚清風廉韻,營造「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良好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正能量。
深挖傳統民俗 促家風厚民風淳
祈子、吃醪糟、打三早、抓周……在飛龍鎮蘆山村高家院子裡,一處處形象生動的禮俗文化雕塑引來了不少遊客駐足參觀。作為武勝縣精心打造的川東民居院落群之一,院子裡每家每戶都懸掛展示著勤、廉、忠、孝等家規家訓和鄉規民約,通過實物展示、情景復原、互動體驗等方式,充分展示川東北勞動人民的禮俗文化特色。而不遠處的張家院子,則通過深挖宗祠文化,創新「祠堂變『治堂』」的基層治理新模式,推選輩分高、辦事公允、熱心公益事業的長輩為議事人,化解鄰裡矛盾糾紛,組織開展家風家訓學習和清潔衛生、家族好人評比,引導形成崇德向善、誠信友愛的社會風尚。
走進清平鎮白果村文化大院,一幅幅鮮豔美觀的圖畫映入眼帘,「遵紀守法」「廉潔齊家」等一個個主題鮮明、圖文並茂的彩色畫卷栩栩如生。而來到近日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的萬隆鎮飛來石村,極具本土文化烙印的縣內第一座村史館讓人眼前一亮,成為大家了解村歷史文化的最好載體。依託濃厚的歷史底蘊,該村積極開展「亮家訓、傳家風、守家教」活動,挖掘當地姓氏家訓、治家格言等,製作了兩處家訓牆,使之成為當地村民修身齊家、立身處世的言行遵循。同時,鄉風文明也帶來了可喜的變化,飛來石村打造300畝冬棗生態產業園,連續三年舉辦冬棗採摘節,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深挖清廉歷史 促作風轉行風優
「靜以養德」「淡以明志」「為人廉,事事圓」「做人潔,處處和」……走進武勝縣紀委監委機關,廉政文化名言警句隨處可見,勤政為民、廉潔自律的機關文化時刻滋養著紀檢監察幹部的內心。
而來到縣稅務局,展示著幹部職工廉潔書畫作品和攝影作品的廉潔文化長廊成為參觀者的必經之地,演講比賽、徵文比賽、文化沙龍和論壇交流豐富了該院「以廉潔促年輕幹部成長」的「青廉工程」。縣檢察院則以「松、菊、梅、葵、蓮、蘭、竹」植物形象為載體,精心打造廊道廉潔文化,滋養廉潔風尚,樹立文明新風,使清廉從檢、公正執法觀念深入人心,該院於近日成功創建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
深挖紅色元素 促政風清黨風正
臨近年關,位於武勝縣白坪—飛龍鄉村振興示範區的廉潔教育基地迎來了參觀高峰。省內外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社團的黨員幹部紛紛在宣誓廣場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宣誓牆背後的《紅巖》英雄文化陳列館成為了開展黨性教育和黨風廉政教育的「網紅打卡點」。
據了解,該縣將規劃建設一林(清官林)、一廊(廉潔文化長廊)、一館(廉史館)、一居(楊益言舊居)、一廳(武勝廉潔教育展廳)的「五個一」廉潔教育基地,堅持警示教育與正面教育相結合,以先進典型為標杆,以反面典型為鏡鑑,讓廉政文化與景觀建設、教育活動、傳統藝術相結合。力爭將其打造成為廣安市廉潔教育第二基地,同步接待來廣安接受廉潔教育的各級黨員幹部,使之成為廣安市重要的黨性教育和廉潔教育陣地。
「充分發揮廉潔文化的自律、教化、育人的力量,讓制度監督和文化約束相得益彰,讓黨員幹部形成知恥知止知畏的行動自覺。」武勝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紅平表示,將深入開展廉潔文化進黨政機關、學校、醫院、企業、社區、村莊,形成學法倡廉、群眾崇廉、家庭助廉、幹部守廉的良好格局,真正讓廉潔文化走進千家萬戶,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教育洗禮,切實築牢黨員幹部拒腐防變思想防線,著力營造崇廉尚潔、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