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終結大清王朝的「女中堯舜」隆裕皇后

2021-02-13 老照片講故事

隆裕,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緒的表姐。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諡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與光緒帝成婚,大婚慶典定於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

光緒皇帝大婚圖

正當後宮上下為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這是一個雪花紛飛數九寒冬之夜,紫禁城突起大火,燒毀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門。

光緒帝

大火過後,太和門化為廢墟。慈禧斷然做出決定:婚禮如期舉行,並且皇后必須經過太和門再入後宮。如何解決皇后入二道朝門成為問題,慈禧再次做出令所有人意外的決定:她居然責令扎彩工匠日夜趕工,在火場搭蓋太和門彩棚!最終也搭起一座足可以假亂真的太和門,使長期在內廷行走的人,一下子也難辨真偽。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是欽天監選定的皇后入宮吉日。午正三刻,是奉迎皇后的吉日,光緒帝頭戴珠冠身著龍袍,升坐太和殿,文武百官三跪九叩,禮部官員宣讀冊封皇后的詔書。

奉迎正使和副使待光緒帝回宮之後,率領著奉迎大臣們前往後邸迎接皇后入宮。與此同時,瑾、珍兩嬪也由神武門被迎入後宮。

在婚期過後,隆裕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但光緒帝只寵幸珍妃,和隆裕之間感情很不好。

而慈禧太后之所以會挑選她為光緒帝之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親侄女來監視光緒帝的一舉一動,因此光緒帝對她多有所防備。她姿色並不出眾,且性格柔懦,身為皇后既不得寵,在宮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歡心,平日與諸命婦王妃見面時也不太有威信。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在聯軍攻入紫禁城前夕,皇后隨著慈禧太后、光緒帝和其餘宮眷一同逃往西安。

隆裕皇后(右一)和慈禧太后、瑾妃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一行人再度回到了紫禁城。在珍妃死後,皇后依然不得寵。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依宣統帝之命被尊為隆裕皇太后,被稱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

宣統帝登位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宣統帝。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隆裕不善於巴結於人,所以親信不多,自當了太后,時有秉裁軍國大政,她才知道要守住太后的寶座,必須要保住溥儀的帝位,這就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勢力,尤其是與那些手握實權的親貴與外臣聯合。因此,當載灃樹威立信,籌建統治班底之際,隆裕也不得不想方設法籠絡一些大臣,以防止載灃權力過大,而危及到自己的位置。

清朝大臣們排隊上朝的珍貴照片

隆裕拉攏的對象是慶親王奕劻。奕劻因得慈禧太后的恩寵,受封清王朝最後一個鐵帽子王爺,在朝中權力很大,與練兵起家的袁世凱互灃決定進行有限的抵制。

有一次載灃擬提名那桐為軍機大臣,請示隆裕,不想隆裕卻推薦袁世凱的拜把兄弟徐世昌當軍機大臣。這一下,載灃被惹火,雖然他也答應讓兩人同時當軍機大臣,但不無警告地提醒隆裕說,只有朝廷重大事件,太后才能出面商議,這些具體政務,不必煩勞大駕。

大清銀行兌換券壹百圓  載灃版

載灃雖沒明說,但隆裕心知肚明,是讓她不要越位。經此一遭,本來就沒什麼實權的隆裕,從此就很少直接出面幹涉載灃,對於幼帝只能盡母親的責任,而對這個國家她已是有心無力。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2月6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

12月7日,時任總理公署秘書的許寶蘅,在日記中記錄了隆裕太后與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在養心殿內長達1個小時的對談。隆裕太后表示:「餘一切不能深知,以後專任於爾。」並且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委託唐紹儀為議和代表,負責與南方各省進行和平談判。

12月28日,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太后召集慶親王奕劻、袁世凱等王公貴族和國務大臣共商國事。

她最後表態說:「頃見慶王等,他們都說沒有主意,要問你們,我全交與你們辦,你們辦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辦不好,我亦不怨你們。皇上現在年紀小,將來大了也必不怨你們,都是我的主意。」

說到這裡她放聲大哭,袁世凱等王公大臣也一同大哭。哭過之後,隆裕太后進一步表示:「我並不是說我家裡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帝遜位的大政方針,至此已經初步確定。

遜位詔書頒布10天後,上海《申報》於宣統三年(1912年)2月22日以《清後頒詔遜位時之傷心語》為標題報導說,2月12日,《清帝遜位詔書》由袁世凱在養心殿內呈獻給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閱未終篇已淚如雨下,隨後交給軍機大臣世續、軍諮大臣徐世昌蓋用御寶。

此時反對遜位共和的恭親王溥偉自請召見,隆裕太后表示說:「彼親貴將國事辦得如此腐敗,猶欲阻撓共和詔旨,將置我母子於何地!」此時無論是何貴族,均不準進內,於是蓋用御寶陳於黃案。「清後仍大哭。清帝時立清後懷中,見狀亦哭,袁世凱君及各國務大臣亦同聲一哭」。

隆裕太后下詔遜位後,畢竟心中難以釋懷,鬱鬱寡歡,終至染病。

1913年,隆裕太后的「萬壽日」(生日),在御殿接受朝賀時,見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專使梁士詒,用外國使臣覲見的禮節祝賀;宗室王公大臣多半迴避,不肯入賀,殿上不過寥寥數人,撫今追昔,悲痛不已,以至一病不起。於同年2月22日在長春宮薨逝,享年46歲。溥儀上諡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參議院除下半旗外,於2月26日休會一天。2月28日為祭奠之期。不唯如此,袁世凱還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當時的軍政要員紛紛致電名義尚存的清室,對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

袁世凱

隨後,在參議院議長吳景濂的倡議下,借商務總會為哀悼會的籌辦事務所。全國各地紛紛響應這一號召,長春、遼陽、鳳凰、鐵嶺、營口等各地都開會追悼隆裕太后,並各派代表入京參加追悼會。

18、19兩日,在大和門前廣場隆重召開了全國國民哀悼會,到席者達五萬人之多。民政府於3月19日在太和殿召開了國民哀悼大會。靈堂上方懸掛著「女中堯舜」的白色橫幅,靈堂正中擺放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梁柱均用白布包裹。殿堂內擺滿了輓聯、花圈。穿著清式喪服和現代軍服的儀仗隊在靈堂前左右站立。

隆裕太后的哀悼會

哀悼大會還決定將要設立皇太后的銅像,以表彰她的功勳。據當年各大報紙刊載,隆裕太后薨逝後,輿論界頗為惋惜。

駐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親去太和殿致祭外,於哀悼會期間,各使館均下半旗致哀。

隆裕太后出殯

由於光緒帝的「崇陵」還沒有修完,所以,隆裕太后的梓宮也只能「恭奉暫安」。

奉移時由民國政府的儀仗隊、軍樂隊前引,傳統的滿族執事:門纛、曲律(滿語譯音,即小纛旗)、影亭、亮轎、曲柄黃傘、鷹、狗、駱駝、劊子手、帳篷等隨後。用的是96人的「落地滿黃」的「皇槓」(即黃槓、黃罩、黃槓繩、槓夫戴的青荷葉帽插著黃雉翎,舉黃色白光的撥旗,上書「恭奉暫安」字樣),一直抬至前門火車站(西站)用慈禧太后曾經使用的專列,運至河北易州梁各莊行宮內暫安,等候崇陵竣工後,與光緒帝一起入陵。

隆裕太后的喪禮結束後,於民國2年3月出版了一個線裝石印的特刊《國民哀悼紀事錄》。書前是一幅隆裕太后的御影,附有她宣布清帝遜位的諭旨。接著是太和殿內外哀悼大會的攝影12幅。還有各界拍來的唁電、輓聯、致祭禮節、祭文、哀悼歌詞、皇室答詞、外賓名單、工作人員名單等等。

相關焦點

  • 隆裕太后,孫中山眼中的「女中堯舜」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以一場沒有流血衝突的「光榮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統治。作為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隆裕太后則是「中國版光榮革命」的終極決定者。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清史稿》中,對隆裕太后的記載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德宗(即光緒皇帝)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孝欽顯皇后(即慈禧太后)侄女也。
  • 人物丨隆裕太后:孫中山眼中的「女中堯舜」
    作為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隆裕太后則是「中國版光榮革命」的終極決定者。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清史稿》中,對隆裕太后的記載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德宗(即光緒皇帝)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孝欽顯皇后(即慈禧太后)侄女也。光緒十四年十月,孝欽顯皇后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為皇后。二十七年,從幸西安。
  • 隆裕太后是亡國太后,窩囊了一輩子,為何死後贏得了國人的尊重?
    那麼,隆裕太后到底何德何能,能夠在死後享受這樣的哀榮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姥姥不親,舅舅不愛隆裕太后,名靜芬,小名喜子,她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就是因為這層關係,慈禧太后就將其嫁給了光緒皇后,並且成為了光緒皇帝的皇后。
  • 「亡國太后」隆裕:生前任人擺布,遭光緒帝嫌棄,死後因一件事舉國哀悼,被稱為「女中堯舜」
    那麼何又為「女中堯舜」呢?所謂「女中堯舜」,即婦女中的賢明人物,古代多稱頌執政的女王,歷史上像這樣的例子也不乏有之,到底誰才是最後一位獲「女中堯舜」美譽的皇后呢?她就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光緒帝的隆裕皇后。 隆裕皇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2月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滿洲鑲黃旗人,姓葉赫那拉,名靜芬。
  • 溥儀退位,隆裕太后答應全部條件,唯獨1事死不妥協,袁世凱不要臉
    德至功高,女中堯舜! 黎元洪把隆裕太后都比作女中堯舜了,那麼她究竟做了什麼事情,能讓她有如此高的評價?
  • 光緒帝與隆裕皇后的大婚
    慈禧太后打算讓自己的侄女,桂祥之女葉赫那拉氏做皇后。就是日後的隆裕皇后。其實,慈禧太后選擇葉赫那拉氏為皇后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其監視皇帝的生活起居,從而方便自己今後繼續掌權。隆裕皇后比光緒帝年長三歲,且其貌不揚,即使大婚之後,帝後之間也沒什麼感情。光緒帝真正鍾情的是美麗活潑多情的珍妃。但即使光緒帝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得不接受慈禧太后的安排,冊封隆裕為皇后。
  • 隆裕太后必須在武昌起義後下詔退位
    依溥儀即宣統帝之命葉赫那拉.靜芬被尊為隆裕皇太后,稱為「兼祧母后」(兼做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溥儀繼位時年僅三歲,因此由隆裕皇太后撫養。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隆裕不太善於結交人,所以親信不多。
  • 大清的最後一位太后,一生從未得過榮寵,卻親手結束了大清的江山
    隆裕太后的一生也是充滿悲情的,因為慈禧太后的原因,被光緒皇帝納入了後宮成為皇后,然而隆裕太后的長相卻是很不討喜的,因此對於這位皇后,光緒皇帝是極為不喜歡的,又因為是慈禧太后塞給他的
  • 隆裕:慈禧想她延續葉赫那拉氏的光榮,奈何驗證了幾百年前的預言
    面對此情況,作為姑姑的慈禧肯定不能讓侄女沒有面子,也不會讓大清臉上無光,於是加工加點的做了一個彩棚,與之前的太和門相似。雖然過程不太順利,但葉赫那拉氏最終穩穩地嫁給了光緒,估計此時也補了慈禧沒有做過實際的皇后遺憾。葉赫那拉·靜芬與慈禧的性格不同,她沒有那麼多權力欲,與光緒結婚完全是政治上需要,再加上出自葉赫那拉氏,所以被光緒看作是慈禧的間諜。
  • 末代太后隆裕晚年鬱鬱而終,為何死後卻贏得國人的同情與尊重
    光緒在選妃時其實根本就不中意隆裕,只是迫於慈禧的威嚴才違心冊立隆裕為皇后。新婚之夜的光緒對著隆裕大哭一場說:「你永遠是我敬重的姐姐,可現在我多難啊」。慈禧之所以要把隆裕冊立為皇后儘管有關照自己侄女的意思,不過更為重要的是想讓隆裕幫自己監視光緒的一舉一動。這就註定隆裕將成為一個受夾板氣的小媳婦:她在光緒眼中是慈禧派來監視自己的臥底,然而身為光緒皇后的隆裕又和自己不是一條心。
  • 應驗大清神秘詛咒,貌醜又苦命的女子,世界欠她一個諾貝爾和平獎
    而在晚清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物,後人對其充滿著爭議,貌醜又苦命,存在度不高,但大清就是在她手上葬送的,她就是隆裕太后。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82期:嚴重被歷史低估的女子,雖貌醜又苦命,稱她「女中堯舜」並不為過!一、隆裕太后,名字叫葉赫那拉·靜芬,安靜又美好,嫻靜中帶著一股香氣,凡是懂漢字的人,不能不說這個名字起得如此之美。
  • 她是拱手讓出江山的太后,生前受皇帝冷落,死後被贊為女中堯舜
    她是慈禧的弟弟葉赫那拉·桂祥之女,名叫靜芬,也正是借著這一層關係,經過重重篩選,最終她成為了光緒的皇后。可她並非光緒情之所鍾,所謂「強扭的瓜不甜」,隆裕始終沒有得到光緒的寵愛。光緒甚至連與她見面都不願意,原因也很簡單,從隆裕現存的照片中就不難猜出,她的長相實在不敢恭維。美國傳教士赫德蘭就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寫道:「隆裕皇后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
  • 隆裕皇后老照片
    光緒與珍妃光緒十五年正月,慈禧太后為光緒安排好了後、妃人選,在這一群人中,有後來的隆裕皇后,還有後來的珍妃、瑾妃兩姐妹,光緒本來看上的是珍妃,想立她為皇后,但慈禧太后示意光緒要選擇隆裕,因為隆裕是她的親侄女,珍妃就只能做妃子
  • 舊光景|隆裕皇后行狀
    隆裕皇后行狀 侯德雲 《宮女談往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桂祥將女兒「三妞」,也就是隆裕的妹妹,嫁給孚郡王的兒子載澍。婚後夫妻鬧意見,三妞回娘家告狀。一個指使,一個庇護,而指使者庇護者性格這般,導致隆裕跟光緒之間的關係越發冷淡。宮裡有規矩,每年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二,皇帝必須跟皇后同寢,三天之後才可寵幸其他妃子。這規矩是祖宗定的,光緒不能改,也不敢改。但他和隆裕,據榮兒所言,「是同寢不同衾」,甚至彼此連話都不說。
  • 清朝最後一次朝會:大臣不再跪拜,隆裕太后大哭道:無顏面對祖宗
    ——《大公報》 清末帝溥儀,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在懵懂時被一個女人推上皇位,又在懵懂時被另一個女人親手送出了皇位。他埋怨過,不甘過,已說不清清末帝這個身份對他來說究竟是枷鎖還是榮耀。但他這一生終究跟大清,跟封建王朝捆綁在了一起,掙不開,逃不過。
  • 光緒為何終身不臨幸隆裕太后?看完這3點,換成你也會這麼做
    不過光緒皇帝娶了隆裕後,卻從來沒有臨幸過她,這導致隆裕沒能生下一個兒子,光緒為何要這樣做?一、隆裕相貌醜陋隆裕在光緒18歲時,嫁給光緒做了他的皇后,當時和隆裕一起選入宮中的,還有珍妃和瑾妃,珍妃和瑾妃是兩個大美人,尤其是珍妃,不但長著漂亮,還性格活潑開朗,接受過西洋教育,這讓她很受光緒寵幸,而與之相對的是隆裕皇后,相貌醜陋,性格無趣,讓光緒沒有興趣。
  • 清朝滅亡後,袁世凱為何會想娶隆裕太后為妾?人性弱點暴露無遺
    這些都是清末以來湧現的忠臣良將,他們拯救了大清的頹勢,為清朝續了命。雖說大清後期出了幾個諸葛武侯一樣的救世人物,如李鴻章,如曾國藩,更如左宗棠,張之洞之類。但也少不了如曹操司馬懿一般都竊國大盜,而晚清的這竊國大盜完全就是這些諸葛亮式的人物培養出來的,如袁世凱,段祺瑞之類,其中以袁世凱最為囂張,不僅做了大清的臣,還革了大清的命,更要命的是他還想娶大清的太后。
  • 老照片曝光:原來隆裕皇后的大姐這麼美?年輕時候有倒八字眉毛!
    這張照片中右邊的中國女性是誰?她叫葉赫那拉·靜榮,是桂祥的大女兒,隆裕皇后的大姐。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靜榮面容姣好端莊大方,放到現在那也是靠顏值能當明星的大美人!還有她身前的兒子長得也很清秀!基因很強大嘛!
  • V故事|富麗堂皇的皇后專屬寢宮,為何形同冷宮?
    都說皇后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與榮耀,但是光緒帝的隆裕皇后卻堪比苦情劇的女主,終生不受光緒帝待見,晚年孤苦伶仃。雖然生活在富麗堂皇的皇后專屬寢宮,沒有皇帝的到來,卻也如同冷宮。宜芸館在頤和園玉瀾堂後。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光緒時(1875-1908)重修。是光緒帝的隆裕皇后在園中的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