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是亡國太后,窩囊了一輩子,為何死後贏得了國人的尊重?

2020-12-28 密探零零發

隆裕太后,雖然也是一個太后,還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后,但是她卻是一個非常失敗的太后,不漂亮,不聰明,不受寵,也沒有什麼實權,窩囊地過了一輩子。但是就這樣一個女人,竟然在死後贏得了國人的尊重,不僅國內的大佬們對她尊重有加,而且外國的大使館也為她降半旗致哀,中華民國更是為她舉行了國葬。那麼,隆裕太后到底何德何能,能夠在死後享受這樣的哀榮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

姥姥不親,舅舅不愛

隆裕太后,名靜芬,小名喜子,她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就是因為這層關係,慈禧太后就將其嫁給了光緒皇后,並且成為了光緒皇帝的皇后。這個隆裕皇后不僅長得不漂亮,而且還不是很聰明,再加上她與慈禧太后的關係,光緒皇帝一直把她當成是慈禧太后安在身邊的一個耳目,時刻監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因此,光緒皇帝非常討厭隆裕皇后,只寵愛珍妃一人。

按理說,她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應該與慈禧太后的關係很好才對,但是由於隆裕不夠聰明,慈禧太后卻看不上她,在宮中也難以討得慈禧太后的歡心。這還沒有完,再加上她性格軟弱,沒有什麼手段,在宮中雖然是皇后,貴為一國之母,但是她並沒有威望,根本沒有什麼存在感。

隆裕也是一個可憐人,丈夫不愛,獨守空房,守活寡。在宮中,她什麼也沒有,有的只有無盡的寂寞空虛冷。

終結清王朝

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溥儀繼位,隆裕搖身一變,由皇后升級成為了皇太后。由於溥儀年幼,隆裕太后垂簾聽政,由於她沒有什麼政治手腕,直接被溥儀的生父攝政王載灃給架空了。

隆裕太后本就不像慈禧那樣愛權,她就索性不管什麼軍國大事,任由攝政王載灃他們折騰,最終的結果是辛亥革命爆發,袁世凱逼宮,清王朝走到了末路。攝政王載灃直接辭職,撂了挑子,隆裕太后不得不上,成為了清王朝最後的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

此時,共和已是大勢所趨,繼續保留帝制已經難收民心,面對袁世凱的逼宮,隆裕太后見大勢所趨,就決定了清帝遜位的大政方針。隨後,由袁世凱代表清廷與革命黨議和,最終她帶著小皇帝溥儀一起頒發了《清帝退位詔書》,正式結束了清朝的統治,終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更是避免了一場生靈塗炭的大戰,功德無量。

當時孫中山先生是這麼評價她的:「以堯舜禪讓之心,贊周召共和之美,值中國帝運之末,開東亞民主之基!」隨後,隆裕太后就有了「女中堯舜」美譽。

不久之後,隆裕太后就染病去世,終年46歲。在她去世後,袁世凱下令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更有5萬多民眾自發參加了她的追悼會,各國使館為她降半旗。

結語

隆裕太后窩囊了一輩子,萬萬沒有想到會在死後贏得國人的尊重,只因為她一手終結了大清王朝的腐朽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帝制,順應了歷史潮流,避免了一場生靈塗炭的大戰,她理應得到國人的尊重。各位,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末代太后隆裕晚年鬱鬱而終,為何死後卻贏得國人的同情與尊重
    當時的清廷是由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所以退位詔書在開頭就提到「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事實上下發退位詔書的決定正是出自於隆裕太后,而這道宣告溥儀成為中國歷史上末代皇帝的詔書也同時宣告隆裕太后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末代太后。隆裕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和她的前任慈禧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眾所周知慈禧是一個權力欲極強的人,同時她也有著相當高明圓滑的政治手腕。
  • 隆裕明明是亡國太后,為何她去世後全國服喪,還下半旗為她哀悼?
    在慈禧的眾多合影中,總有一個女人出現,她的背有些駝,牙齒也略微往外凸,她就是「亡國太后」隆裕,比起慈禧,她確實不夠出名。 然而當年她去世後,全國下半旗致哀3天,穿孝服27天,各國使館也是高度重視,北洋政府給了她最高規格的葬禮,這位女子,到底為何能得到如此殊榮?作為慈禧的侄女,她是個怎樣的人?
  • 隆裕太后,孫中山眼中的「女中堯舜」
    作為女人,隆裕皇后顯然是不幸的,她從來沒有得到過光緒皇帝的寵愛。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去世,接著慈禧太后也去世。第二代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只有3歲的兒子溥儀,依照慈禧太后的遺命被立為宣統皇帝。隆裕皇后被尊為皇太后,載灃被封為監國攝政王。兩人一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 人物丨隆裕太后:孫中山眼中的「女中堯舜」
    12月6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因此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12月7日,時任總理公署秘書的許寶蘅,在日記中記錄了隆裕太后與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在養心殿內長達一個小時的對談。隆裕太后表示:「餘一切不能深知,以後專任於爾。」並且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委託唐紹儀為議和代表,負責與南方各省進行和平談判。
  • 隆裕太后必須在武昌起義後下詔退位
    ;袁世凱拿個算盤,撥拉著算盤珠子,跟隆裕太后在討價還價。隆裕太后希望儘可能多地給自己和退位的小皇帝溥儀多一點生活費。而袁世凱馬上要「當家」當上國家的大統領了,他想儘量少開支一點財政費用;他對疲弱不堪的清廷剩下的家底很清楚,如果任由隆裕太后獅子大開口要錢花,他以後「當起家來」就會更加捉襟見肘。
  • 清朝最後一次朝會:大臣不再跪拜,隆裕太后大哭道:無顏面對祖宗
    清朝滅亡的最直接負責人隆裕太后跟溥儀都不過是可憐的犧牲品,他們的人生早早被慈禧太后所操控,當慈禧太后撒手人寰後,獨留孤兒寡母面對這亂糟糟的世界。 單從樣貌來看,隆裕太后的確很一般,她消瘦,壓抑的深宮像一個巨大的牢籠困住了她,哪怕微笑著,神態中透露出來的還是惶恐與不安。光緒只寵愛珍妃,慈禧太后忍不住埋怨隆裕"不頂事",但這些都跟隆裕無關,她夾在二人中間左右不得,只能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的生活。
  • 「亡國太后」隆裕:生前任人擺布,遭光緒帝嫌棄,死後因一件事舉國哀悼,被稱為「女中堯舜」
    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太后欽點21歲的侄女葉赫那拉·靜芬與光緒帝成婚,次年正月被立為皇后。(光緒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光緒帝與慈禧先後去世,醇親王載灃年僅三歲的兒子溥儀繼承了大統,登上帝位,改元宣統,隆裕皇后被尊為皇太后。由於溥儀年幼,隆裕太后垂簾聽政,溥儀生父載灃為攝政王,一起執掌沒落的清王朝。)
  • 清朝滅亡後,袁世凱為何會想娶隆裕太后為妾?人性弱點暴露無遺
    後面的歷史發展一如李鴻章的預言那樣,慈禧太后和他們這一輩人都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清朝大臣很難有能和袁世凱相抗衡的,結果就是到了1911年的時候,整個南方都被武昌起義的火給點燃了。而此時真正掌握著清朝是戰是和權力的人不是宣統皇帝,也不是隆裕太后,而是那個曾經在小站練數萬雄兵的袁世凱。
  • 從先秦宣太后到清末隆裕太后,盤點影視劇中的太后形象
    諸多古裝劇中的太后,多從後宮爭鬥步步為營而來,有慈眉善目者,有威武霸氣者,有端莊大氣者,有嚴格狠厲者。。。諸多太后,誰更具特色?誰更讓人過目難忘?羋月傳——宣太后(孫儷)宣太后的威武霸氣似乎更多的體現在了表面的用力過度和大濃妝。總感覺演的成分太多,不夠由裡及表,不夠淋漓盡致。
  • 隆裕太后痛哭流涕:我無顏面對祖宗
    隆裕太后便是光緒皇帝的妻子,與此同時也是慈禧的親侄女,對於慈禧而言隆裕太后不過是她手中的工具,用來監視光緒皇帝的。而隆裕太后便夾在兩人的中間,艱難的度日。 慈禧去世後,隆裕太后以為自己能有翻身的時候了,可是很快辛亥革命的炮火打響,清朝的滅亡已經不可逆轉。
  • 溥儀退位,隆裕太后答應全部條件,唯獨1事死不妥協,袁世凱不要臉
    黎元洪把隆裕太后都比作女中堯舜了,那麼她究竟做了什麼事情,能讓她有如此高的評價? 靜芬被尊稱為太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太后。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隆裕太后讓袁世凱去南方談判,最後談判的結果是讓溥儀退位。隆裕太后知道大清氣數已盡,也答應退位。 袁世凱給隆裕太后提出了很多的條件,隆裕太后全部都答應了,可是唯獨一件事情隆裕太后不肯妥協。
  • 如懿傳:富察氏是太后親選的兒媳,為何太后對她如此不滿?
    在如懿傳當中,富察皇后是太后親自挑選的兒媳婦,皇后又是一宮之主,地位是比較高的,為什麼這兩個人之間會上升到破裂的結局呢?富察皇后一開始確實比較得太后喜歡,但是後來太后卻對她多加刁難。而如懿雖然前期並不得太后寵愛,可是後期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贏得了太后的歡心,最後的大結局能夠看出來,太后還是比較喜歡如懿的。這兩個人都在討好太后,為何富察皇后還是輸給了如懿呢?首先第1點,如懿就做得比較到位。她更多的是為了皇上和太后,富察皇后一心只記掛自己的母族。
  • 大清的最後一位太后,一生從未得過榮寵,卻親手結束了大清的江山
    清朝的滅亡暗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作為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一生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還進過監獄,死後還沒能葬入皇陵,清朝的滅亡的時候,溥儀才是幾歲的一個孩子,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在隆裕太后的幫助下宣布了退位,曾經光輝的清朝結束了,今天說的是隆裕太后。
  • 同為大秦太后,為何宣太后和趙姬在豢養男寵後,結局如此不同?
    宣太后和趙姬的相同之處在於,兩個人同為大秦太后,都在丈夫死後豢養男寵,毫不避諱。當時社會環境對高位女性養情人的做法較為寬容,但趙姬由此得到的結局,堪稱命運顛覆,而宣太后則全身而退。為何兩個人有著同樣的經歷,結局會如此不同?
  • 荒唐的北齊胡太后:和大臣以及和尚有染,亡國後做起了青樓女子
    此女就是北齊的胡太后。丈夫好色,她也跟著學北齊胡太后,名字不詳,她的父親是胡延之,哥哥是胡長仁(隴東王),胡太后在北齊天寶初年,被選為長廣王高湛的妃子,本來不出意外她也就只能做一個妃子了,誰知道在高洋死後,北齊連續換了兩個皇帝,最終長廣王高湛成了北齊第四個皇帝,這一下子長廣王妃也變成了皇后。
  • 慈禧太后到底怎麼死的?真實死因,讓人不得不嘆服
    《崇陵傳信錄》也有著「時太后病洩瀉數日矣,有譖上者謂帝聞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爾死」的說法。《清稗類鈔》認為,慈禧太后擔心自己死後,再度親政的光緒皇帝會否定自己生前布局,自己甚至會落得多爾袞的悲慘下場,遂決意「自己病終前,帝須先於自己命終」而下藥毒殺了光緒皇帝。
  • 光緒為何一輩子不臨幸隆裕皇后?看完這三點,換做是你你也不臨幸
    第二點,沒有辦法幫光緒帝排憂解難光緒帝和隆裕皇后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經常爆發爭吵。光緒十八年(1892年),光緒和隆裕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爭吵起來。光緒帝這次有點過分,竟然罵了隆裕,隆裕就到慈禧太后的寢宮發牢騷。隆裕皇后的本意,想找個人傾訴一下。
  • 隆裕本來身體好好的,為何頒布退位詔書才一年,就突然去世了
    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后是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名叫葉赫那拉·靜芬,是滿洲鑲黃旗人,小名叫喜子,外號「大木頭」。
  • 親手終結大清王朝的「女中堯舜」隆裕皇后
    隆裕皇后(右一)和慈禧太后、瑾妃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一行人再度回到了紫禁城。在珍妃死後,皇后依然不得寵。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依宣統帝之命被尊為隆裕皇太后,被稱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宣統帝登位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宣統帝。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 隆裕皇后,為何始終未得光緒恩寵?晚清宮女榮兒,道出其中內幕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靜芬,即為著名的隆裕太后,清朝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任皇后。隆裕皇后乃係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光緒皇帝的親表姐,光緒十四年被慈禧太后欽點給光緒皇帝為中宮皇后。光緒皇帝之前的10位清朝帝王中,從皇太極到同治皇帝都對自己的原配嫡後情有獨鍾,最起碼也能做到禮敬有加、恩眷不斷。唯獨光緒皇帝是個特例,他幾乎從未對隆裕皇后有過好感,終其一生都未曾臨幸過這位正宮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