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電影觀看指引
怎樣規劃「終活」
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過去,民眾對生死的態度偏保守,家人之間不會主動談生論死,但或許在高齡化壓力下,積極規畫臨終事項竟成為全民運動,電影、臨終筆記本、甚至連專門規畫終活的網路公司都頻繁出現且大受歡迎。
2009年《周刊朝日》雜誌開始連載臨終前的準備事項專題,並定義「終活」就是儘可能地在生命結束時,保有自己的尊嚴,具體的規畫人生的最終章。 「終活」逐漸變成公開討論,可以積極處理的熱門話題。
電影《臨終筆記》劇照
聊天窗口回復阿沐「臨終筆記」收看(日語無字幕)
2012年,日本導演砂田麻美《多桑的待辦事項》記錄父親砂田知昭在化學公司當業務員打拼超過40年,卻在退休後沒多久的例行健康檢查發現末期胃癌,做慣計畫的砂田先生列下臨終前要做的10件事,包括:造訪神父、陪孫女玩、投票給自民黨以外的人、籌備告別式、與母親一起家族旅行、跟親友告別、受洗、第一次對老婆說我愛你……。
女兒拿起攝影機,跟隨父親日漸虛弱的身影,完成一項一項終活筆記。
過世前,砂田先生不斷對家人說著「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 真摯深情,觸動觀眾淚腺崩發,口碑相傳,這部片大賣兩億日圓,打破日本紀錄片票房紀錄。
電影《我的母親手記》海報
聊天窗口回復阿沐「我的母親手記」觀看(日語中文字幕)
2013年3月,70歲的資深女演員樹木希林以《我的母親手記》中失智症母親一角,奪下日本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大獎。照日本奧斯卡獎慣例,影后要擔任下屆典禮主持人。接過獎座,她語出驚人:「糟了,我全身都是癌細胞,不確定明年可不可以來當主持人?」剎時臺上臺下一陣靜默。
「算了,明年的事,明年再想,」她自己化解了尷尬的氣氛。樹木希林到後臺接受採訪淡定表示,癌症已轉移到全身各處。另有報導說,她已整理好家中物品,寫好遺書並選好遺照。
像樹木希林這樣冷靜迎接死亡,已在日本變成一種風氣。善於企畫,注重細節的日本人,連「後事」都有標準作業流程(SOP)且變成商機。
一個專門提供「終活」服務的網站寫著,他們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規畫協助, 例如預拍「遺照」,或者先挑好最喜歡的生活照片,預先做好影像處理,存在他們的遺照銀行。大型書店裡,陳列各家出版社的「臨終筆記本」,有非營利團體舉辦「終活研討會」,出版終活手冊(Ending notebook)銷售超過 10 萬本。
規劃終活最大理由,「不想造成家人困擾」
一本名為《老前整理》書佔據銷售排行榜熱賣,作者坂岡洋子曾目睹許多老人家突然病倒、過世,因為生前沒有任何交代,留給家人許多問題,提醒中壯年的讀者思考,趁有體力、意識清楚時,整理身邊的物品,留下最低限度的東西。書籍、相片、衣服到搜集品,分成留用、送人或丟棄,儼然是老人版的斷舍離人生整理術。
怎麼規畫終活?終活筆記本內容大致包括:
● 財務規畫:逐筆記錄重要財產,例如房屋、保險、存款等,預留喪葬費用。
● 如果來到生命末期,要選擇哪種治療方式,保留「做為人最後的尊嚴」。
● 死亡時想穿哪套衣服、鞋子,配戴物品。
● 往生後想通知的親友姓名地址,以及不想通知的親友姓名。
● 葬儀儀式、規模、現場布置、選購墓地等。
有調查指出,已經有三到四成日本人開始考慮終活;撰寫臨終筆記本比例,女比男高,女性有77%進行某種程度的終活規畫,比男性的65%多;投入終活的最大理由是「不想造成家人困擾」。
好好活,好好走,事先規畫好自己人生最後一裡路,顯現了日本的正面對待生命凋謝的態度。
(完)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作者:張曉卉(臺灣)
選自:《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