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前整理》:日本老人版「斷舍離」人生整理術

2021-02-10 阿沐養老

文中有電影觀看指引

怎樣規劃「終活」

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過去,民眾對生死的態度偏保守,家人之間不會主動談生論死,但或許在高齡化壓力下,積極規畫臨終事項竟成為全民運動,電影、臨終筆記本、甚至連專門規畫終活的網路公司都頻繁出現且大受歡迎。

2009年《周刊朝日》雜誌開始連載臨終前的準備事項專題,並定義「終活」就是儘可能地在生命結束時,保有自己的尊嚴,具體的規畫人生的最終章。 「終活」逐漸變成公開討論,可以積極處理的熱門話題。


電影《臨終筆記》劇照

聊天窗口回復阿沐「臨終筆記」收看(日語無字幕)

2012年,日本導演砂田麻美《多桑的待辦事項》記錄父親砂田知昭在化學公司當業務員打拼超過40年,卻在退休後沒多久的例行健康檢查發現末期胃癌,做慣計畫的砂田先生列下臨終前要做的10件事,包括:造訪神父、陪孫女玩、投票給自民黨以外的人、籌備告別式、與母親一起家族旅行、跟親友告別、受洗、第一次對老婆說我愛你……。

女兒拿起攝影機,跟隨父親日漸虛弱的身影,完成一項一項終活筆記。

過世前,砂田先生不斷對家人說著「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 真摯深情,觸動觀眾淚腺崩發,口碑相傳,這部片大賣兩億日圓,打破日本紀錄片票房紀錄。

電影《我的母親手記》海報

聊天窗口回復阿沐「我的母親手記」觀看(日語中文字幕)

2013年3月,70歲的資深女演員樹木希林以《我的母親手記》中失智症母親一角,奪下日本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大獎。照日本奧斯卡獎慣例,影后要擔任下屆典禮主持人。接過獎座,她語出驚人:「糟了,我全身都是癌細胞,不確定明年可不可以來當主持人?」剎時臺上臺下一陣靜默。

「算了,明年的事,明年再想,」她自己化解了尷尬的氣氛。樹木希林到後臺接受採訪淡定表示,癌症已轉移到全身各處。另有報導說,她已整理好家中物品,寫好遺書並選好遺照。

像樹木希林這樣冷靜迎接死亡,已在日本變成一種風氣。善於企畫,注重細節的日本人,連「後事」都有標準作業流程(SOP)且變成商機。


一個專門提供「終活」服務的網站寫著,他們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規畫協助, 例如預拍「遺照」,或者先挑好最喜歡的生活照片,預先做好影像處理,存在他們的遺照銀行。大型書店裡,陳列各家出版社的「臨終筆記本」,有非營利團體舉辦「終活研討會」,出版終活手冊(Ending notebook)銷售超過 10 萬本。

規劃終活最大理由,「不想造成家人困擾」

一本名為《老前整理》書佔據銷售排行榜熱賣,作者坂岡洋子曾目睹許多老人家突然病倒、過世,因為生前沒有任何交代,留給家人許多問題,提醒中壯年的讀者思考,趁有體力、意識清楚時,整理身邊的物品,留下最低限度的東西。書籍、相片、衣服到搜集品,分成留用、送人或丟棄,儼然是老人版的斷舍離人生整理術。



怎麼規畫終活?終活筆記本內容大致包括:

● 財務規畫:逐筆記錄重要財產,例如房屋、保險、存款等,預留喪葬費用。

● 如果來到生命末期,要選擇哪種治療方式,保留「做為人最後的尊嚴」。

● 死亡時想穿哪套衣服、鞋子,配戴物品。

● 往生後想通知的親友姓名地址,以及不想通知的親友姓名。

● 葬儀儀式、規模、現場布置、選購墓地等。

有調查指出,已經有三到四成日本人開始考慮終活;撰寫臨終筆記本比例,女比男高,女性有77%進行某種程度的終活規畫,比男性的65%多;投入終活的最大理由是「不想造成家人困擾」。

好好活,好好走,事先規畫好自己人生最後一裡路,顯現了日本的正面對待生命凋謝的態度。

(完)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作者:張曉卉(臺灣)

選自:《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


相關焦點

  • 醉心於生活整理術的她,將「斷舍離」升級為「綠舍離」
    正因這篇文章,讓我意識到原來有那麼多人和我一樣,渴望用減法人生,改變自我,間接啟發我創立了第1整理術自媒體。三年半後,很榮幸再次成為《生活周刊》的受訪對象。《生活周刊》是上海目前碩果僅存的時尚周刊。它把綠舍離稱作「整理進階術」。第1整理術全文轉發,祝願大家都能通過整理,遇見美好生活。❤️ 《生活周刊》於1925年由知名新聞人鄒韜奮創辦。此為最新一期封面。
  • 職業整理師晨熙開課講《幸福整理術》——整理不止於斷舍離,從心...
    斷舍離這個概念,在這兩年已經被大家熟知,加上節能、綠色等觀念深入人心,二手平臺崛起、vintage復古潮流再現等趨勢,讓更多的人們認識到一個新興的職業-職業整理師。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整理只會斷舍離,其實是本末倒置
    整理還能成為工作?這是很多人不太認可的事。但一個日本女孩不但把整理作成了事業,還出了書,成為很多人的人生導師,掀起了世界整理的風潮。她就是「近藤麻理惠」。5歲開始閱讀家居雜誌,初中開始閱讀整理類書籍。用作者麻理惠的說法,這是一本或者能改變人生,或者使你的人生閃閃發亮的書。做任何事,都有方法。麻理惠的整理不僅有方法還有魔法。因為她打破了整理整齊與變亂的無限循環,告訴我們「只要整理一次就絕對不會回複雜亂無章的整理方法」。麻理惠的整理方法很簡單:第一步是「丟棄」,然後再按正確的順序進行一次短期的、徹底的整理。
  • 日本主婦:高階「斷舍離」,從定期整理開始
    日本主婦說:「斷舍離的初衷,在於重塑與物質世界的關係,為自己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活狀態」。回顧我們周圍的生活,是不是有太多不需要的雜物堆積,既佔據外在空間,也消耗內在能量。對於熱衷「極簡生活」的日本主婦而言,高階的「斷舍離」,就是從定期整理開始的。把房間整理得煥然一新,你的心情也會跟隨著房間的改變而得到改變。真正的斷舍離,從物質整理,到心靈清理,斷掉的應該是內在的虛榮心和不安全感。
  • 為什麼我不再推薦《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有不少朋友是讀過這本書的,而更大部分的朋友是還沒看的。       雖然和他們一起吃過不少法國大餐,但我更喜歡中國菜;對比起太陽蛋漢堡包早餐,更喜歡豆漿油條包子腸粉皮蛋瘦肉粥……       有次在朋友家(馬來西亞華裔)吃飯,和六七個外國人一起吃義大利麵,就我一個人用筷子。最弔詭的是,我發現自己居然沒有辦法和他們解釋我是一個整理師。
  • 日本主婦:斷舍離,心豐盈
    她們說:「真正高級且聰明的人生,都在努力做減法」。眾所周知,近些年來,隨著日本主婦的收納技術一併流行起來的,還有「斷舍離」,幫助打造這種減法生活。在之前盤點日本收納的相關文章中也有提到「斷舍離」這一概念的由來,是在2009年,被一位日本的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來的,在日本主婦界掀起一股熱潮。她根據自己收納整理的經驗,出版了家庭生活類作品《斷舍離》,藉由寫作和出版,讓這個概念就此得以推行,這也成就了斷舍離的起源。
  • 日本35歲主婦,堅持斷舍離,生活美如詩:幸福的生活,從整理開始
    日本35歲主婦,堅持斷舍離,生活美如詩:幸福的生活,從整理開始日本有一個家庭主婦tomo,在25歲之前她原本是一個喜歡收納整理的人,也捨不得扔東西。曾經一個人居住時,家裡有超過500件衣服到處是散亂的書籍,還有很多沒有使用過的餐具。
  • 回顧 | 人生整理魔法---斷舍離分享沙龍
    5月14日,首場「《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觀影+實物斷舍離分享會」完美收官。
  • 《斷舍離》|讀懂斷舍離,人生從此豁然開朗
    《斷舍離》這本書想必很多人一定聽說過,2013年7月被引進內地,一經推出便迅速攻佔各大暢銷書排行榜,至今熱度依舊不減。從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收納整理的指南手冊,但實際上,它更是一種做減法的人生哲學。
  • 《斷舍離》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
    「斷舍離」這三個字曾經一度成為爆火的網絡用語,那段時間,好像我們每個人都開始斷舍離,或者打著斷舍離的旗號來整理,其實整理前後的效果沒什麼差別?那什麼才是真正的斷舍離呢?作者說其實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行為技術」。
  • 日本名門望族德川家流傳百年的人生智慧整理術
    我對日本的歷史一點興趣也沒有,我老公倒是挺愛看日本戰國劇,陪著他看過一些日本劇集,對於豐臣秀吉、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的故事也算是有點了解。
  • 「第1整理術」首次線上分享實錄主講人:中國整理天后韓藝恩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第1整理術」。嘉賓介紹:韓藝恩,中國整理界的小小天后,34次上門整理指導經驗,第1整理術專欄作者。自創「空氣動能整理法」,以及「精緻九步摺疊法」,旨在發現最適合中國人的整理術。目前,「藝恩整理」也逐漸成為一個在整理圈中的響亮品牌。
  • 《學校學不到的成長課》:整理術、時間管理、人生夢想、健康達人
    這套叢書是從日本引進的,自2015年出版以來,一直受到日本學校、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總發行量也已經達到200萬冊,中文版上市2個月,銷量也達到了近10萬冊!《小學生也要學的整理術》是有關整理規劃的,看看孩子亂七八糟的書桌,就知道孩子也是需要學習如何斷舍離、學習整理術的。《這樣才能交到好朋友》是有關人際交往的,溝通交流能力也是現代人必備的一種能力。
  • 「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把自己的過去和人生拼湊復原!
    整理!積累了近十年的整理經驗,近藤將她的整理術出成了書籍:《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法則》,還翻譯成日、英、中、韓等多種語言,在不同的國家出版,並迅速成為暢銷書,並且也拍成了電影!網際網路思想(wanging0123)今日推薦此文,認為《怦然心動的整理術》,不僅是講整理方法,更是在傳播一種全新的思想:整理即人生。就是把零碎的東西拼湊復原。把自己的過去和人生拼湊復原。你會覺得哪天這些東西會拿出來用,而「哪天」永遠不會到來。整理就是「通過物品與自己對話」只留下讓你怦然心動的,其他統統「丟掉」!
  • 看到張天愛的衣櫥後,立刻找來5000元的收納整理術~
    現在連衣帽間整理跟專櫃一模一樣,簡直就是收納控的天堂。衣服和褲子都是按照顏色區分的,而且劃分區域非常有序,連襪子都是整理得乾乾淨淨放在格子裡。可能眾多集美們在感慨不缺衣服,缺的是張天愛的收納整理術,只要整理得好,3㎡衣櫥也能裝下30㎡的衣服。貼心的時尚秘書vivi醬,特別準備了這份價值5000元高端衣櫥整理師的收納術!
  • 斷舍離:一種既能收拾家裡破爛,又能整理心中破爛的辦法
    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家裡的破爛兒,也整理心中的破爛兒,讓人生變得開心的方法。日本雜物管理師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斷舍離,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行為技術。斷舍離的理念核心不是需要整理的物品,而是你自己。你在收納的時候,篩選每一件物品,要問的並不是這個東西值不值錢,能不能用,扔掉可不可惜,而是你現在真的需要它嗎?斷舍離的重點是「收拾」,這裡的「收拾」是指如果不需要,就果斷扔掉。
  • 一個「斷舍離整理強迫症」的凌亂記錄
    我得了「整理強迫症」。村上春樹說:要馬上開始工作,不能拖拖拉拉。他還說,要每天都寫。可我總想著整理完了就踏踏實實每天寫,結果因為各種事情拖延,終於整理差不多,能坐下來了。但心還是凌亂的,還在強迫症的狀態。
  • 斷舍離真正的含義
    斷絕繁雜捨棄重負脫離執念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整理術 」它起源於日本,並在短時之內 風靡亞洲 ,成為近年來都市生活的全新概念。大學期間接觸到瑜伽的行為法哲學「斷行,舍行,離行」,她將這種心靈修行法延伸成一種生活整理術,發明出一套群星的行為方法:「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不買,不收,不取 ;舍=捨棄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坡離隊 物品的執念 ,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創造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斷舍離並非只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整理術
  • 專業整理收納師,從不斷舍離?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並不是如何「日式斷舍離」,而是引導你主動的、有選擇的跟自己喜歡的事物在一起~大家總說要提升幸福感,究竟什麼才是提升幸福感?我認為,就是目光所及、觸手可及都是你喜歡的。前方高能 · 建議收藏2017年開始學習規劃整理課程,取得了日本生活規劃整理協會JALO一級生活規劃整理師的資質,學習整理讓魏小暉從那些可笑的收藏和過度的佔有欲,以及莫名其妙的焦慮感走了出來,找到了生活的新目標。
  • 斷舍離整理法,解決換季收納難題
    說回房間整理,之前有一個本很流行的書《斷舍離》,裡面有一些整理思路挺值得學習和借鑑。廢話不多說先來看一些斷舍離前後的對比圖↓↓↓↓↓↓這整理前後突變的畫風,有沒有眼前一亮    初春漸暖,衣櫃裡堆滿了那些已經穿過去的大棉襖。不妨拿一個周末在家收納換季衣物,用斷舍離的方法,將笨重的冬裝妥當收納,讓春裝靚麗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