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

2020-12-22 讀書影響生活

「斷舍離」這三個字曾經一度成為爆火的網絡用語,那段時間,好像我們每個人都開始斷舍離,或者打著斷舍離的旗號來整理,其實整理前後的效果沒什麼差別?那什麼才是真正的斷舍離呢?作者說其實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行為技術」。那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真正的斷舍離到底是在講什麼: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一般,我們在家裡打掃房間會從哪裡開始呢?小編一般是從桌面開始,桌子上的小東西收進抽屜。然後再到地面這樣。但是會發現過一段時間這些被收進去的東西又跑了出來,更可惡的是出現了更多新的東西。

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我錯在哪裡。總的來說一句話就是「三思而後行」,在你把東西帶進家的時候就要考慮東西現在對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用,然在做出正確的選擇。在思考的過程中,你會逐漸認清,原來你生活裡充斥著那麼多沒用的東西。

有一段時間小編非常迷直播購物,有了名人帶貨更是買得不亦樂乎,只要主播說好的我肯定買。結果發現同樣類型的護膚品我有三四罐。衣服買了穿得不好看就堆在了那裡。一段時間之後我的家裡簡直就像開了店一樣。

後來我覺得我的改變。在我忍不住買東西之前我給自己列了三條意見,買之前先對照:

同類型的產品你有嗎?餘量還有多少?你覺得它真的適合你嗎?做功課了嗎?還是想買嗎?那就在購物車裡先放三天,三天之後如果還是需要那就買。

這招很有用,很多東西只是我當時的一時衝動,放在購物車的那三天我一次都沒有點開過。不妨你也試試。

舍: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

這本書中講到收拾這兩個字,是一種篩選必要物品的工作。收拾的時候要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這個東西,然後再進行取捨、選擇的過程。

為什麼我們不管怎麼收拾家裡還是亂糟糟的。因為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書中說到「時間軸」和「關係軸」這兩個概念。時間軸就是「當下的我需不需要這些東西」有的人肯定會很吃驚,當下的我不需要那萬一未來的我需要呢?需要的時候是不是又得重新買呢?

所以現在就用到了「關係軸」就是你與這件物品的關係。我們總會把軸線錯位在了物品與他人、不確定的未來和已經成為過去的過去上。比如說這件東西是朋友送的不能扔掉,這件東西我以後還要用,那你真的確定以後真的會用嗎?

如果我們只是把用不到的東西放進垃圾袋扔進儲物間,那不叫收拾,那不過是把東西改變一下形態換個地方存放而已。

而斷舍離要做的是把沒用的東西扔出家門,徹底切斷它們與自己的關係。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其中想要達到「離」的狀態就要通過不斷重複斷和舍。一旦形成了這種三思而後行的習慣,就真正實現了「斷」,而斷舍離的真正含義就是斷和舍的交替,脫離對物品的執念,就達到了離的狀態。

這種斷舍離不僅僅是對於房間的一種收拾,更多的是對自己心靈的整理。因為我們之前想到打掃衛生收拾房間總會感覺到麻煩、討厭、勞累。但是當你身邊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時自然會有一種社清氣爽的舒適感。

有過這種體驗的人都會說「自從斷舍離之後,以前那種一提到收拾就覺得討厭的心情全沒了,跟以前比,現在的自己真是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選擇和當下的自己相稱的東西,在這樣的過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與收納術和整理術有什麼不一樣

有的人會說我學習了收納的方法,買了收納的工具。可是我們家裡就那麼大,總有一天會裝滿。就像我的媽媽,一些舊衣服捨不得扔,總覺得會穿到扔了可惜,然後塞在柜子裡。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真的穿過嗎?答案是並沒有。其實真正需要斷舍離的不是物品而是我們自己。

白白扔掉那麼多東西不是浪費錢嗎?

肯定有很多人會問,我花錢買的東西直接扔掉了,那不是浪費嗎?其實你要先想想你在這場斷舍離的過程中能節省下多少錢。

以前我們是無節制的買,那屬於浪費錢嗎?我們扔掉的使我們不需要的東西,我們買回來的也是我們不需要的東西,這不是對等的嗎?其實我們要先擺正心態,想想今後的節省,其實該浪費的我們早浪費了。

通過以上的介紹你學會了嗎?那我們就從自己的衣櫃來一場自我改革吧!

今天關於《斷舍離》的分享就是這些,趕緊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真正的自己吧,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加舒適。

如果您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喜歡和支持。

相關焦點

  • 斷舍離:一種既能收拾家裡破爛,又能整理心中破爛的辦法
    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家裡的破爛兒,也整理心中的破爛兒,讓人生變得開心的方法。日本雜物管理師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斷舍離,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行為技術。斷舍離的理念核心不是需要整理的物品,而是你自己。你在收納的時候,篩選每一件物品,要問的並不是這個東西值不值錢,能不能用,扔掉可不可惜,而是你現在真的需要它嗎?斷舍離的重點是「收拾」,這裡的「收拾」是指如果不需要,就果斷扔掉。
  • 零庫存管理的物品斷舍離法
    「斷舍離」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進而他們被藏在箱底和看不到的地方,等下一次整理的時候繼續循環。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收拾的時候見到最多無用的東西是購物袋和一次性筷子等。在整理物品時,最好的方式是「這個東西需要嗎?適合嗎?舒服嗎?
  • 斷舍離:只選擇與當下自己有關的物品,簡單生活
    如果我不能改變別人,不能扔別人的東西,為什麼不能從我自己開始呢?於是,我從衣服開始,把那些過時的、瘦了的、不喜歡的,都整理出來,打包。把兒子小時候的衣服、玩具,收拾出來,打包。能送人的送人,送不了的直接丟垃圾桶。有些棉質的衣服,剪成片片做抹布。一時熱度,一時幹勁兒,確實也為自己帶來了一時的爽快。
  • 斷舍離:從這15件小事出發,遇見更好的自己,給2021一個全新開始
    很多人對於「斷舍離」有著一種錯誤的認識,斷舍離並不僅僅只是扔東西。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提到,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獲得心靈上的輕鬆。
  • 這是最完整的「斷舍離」法則,別讓過剩的物品毀了你的生活
    山西愛樣子小時候是個聰慧的女生,考上了日本排名前五的早稻田大學,在大學期間,山下英子開始了通過瑜伽修行,放下自己心中的執念,致力於修行哲學中的「斷行,舍行,離行。」後自己利用空閒時間,將這些整理出來,成為了斷舍離思想。
  • 試試斷舍離,簡直不要太自在
    她的書也使得很多人通過斷舍離,過上了簡單的生活,通過「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也許,讀一讀這本書,你也可以為雜亂無章的生活做做減法,通過斷舍離,讓你的小窩更整潔,讓自己的氣場更強大。斷舍離這一概念最近很火,幾乎人盡皆知。
  • 陳數強推的《斷舍離》:要想活得更幸福,就得從這3點開始斷舍離
    《斷舍離》的作者名叫山下英子,生於東京,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雜物管理諮詢師」。大學期間開始學習瑜伽,並通過瑜伽參透了放下心中執念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隨後便致力於提倡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任何人都能親身實踐的新整理術「斷舍離」,通過對日常家居環境的收拾整理,改變意識,脫離物慾和執念,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
  • 重建思維框架,運用斷舍離,整理自己的職場生活
    其實很簡單,我就是運用《斷舍離》來進行一場大清理1.「斷舍離」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間軸在現在,而整理的時間軸停留在未來「斷舍離」是考慮在當下這個時間點這件東西對我實際的價值有多大,我們普通人在整理房間的時候,下意識的裝備丟掉一件物品時,他會考慮這件東西說不定在以後我還能用得上,先放著吧,反正放在角落裡面也不影響什麼,其實根本就不會想到這件東西我基本都不會再看
  • 日本主婦:高階的「斷舍離」,從清理內心需求開始
    眾所周知,「斷舍離」一詞,最先起源於日本。在這樣一群擅長整理家務的日本主婦手裡面,通過對房間斷舍離式的整理,從而實現品質舒適的家居生活。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斷舍離,遠非「扔東西」,清理物品,學會刪除,這麼簡單。
  • 斷舍離小技巧:一件物品到底要不要扔?從2個維度來判斷
    當我們把關注點都放在物品上時,就是一種把物品作為中心的,錯誤觀點。「斷舍離」強調人要以自己為中心,以當下為時間軸。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說,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
  • 梁朝偉陳道明陳數:會「斷舍離」的人生,才是成年人最幸福的活法
    通過斷舍離,陳數走出了那段「無法與人分享,但又找不到解決辦法的艱難時光」,也讓自己獲得了重生。她在為《斷舍離》作序時還提到,用「斷舍離」梳理身心,就能按照心跳的節奏去做事。在人生中,我們應該做到哪些斷舍離?物品的斷舍離斷舍離,從整理房間開始。整理你的衣櫃、書架、箱子、抽屜、錢包、背包,收拾掉那些現在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然後留下現在需要、適合自己的東西。
  • 好書推薦 ‖《斷舍離》
    累癱了不說,更讓人惆悵的是,自己竟然有那麼多東西,越收拾越多,越搬家越累。這些搬家時才會現身的東西,都是打哪兒來的呢?它可能是前年你在商場,打折買的菜刀;去年雙十一,在網上湊單買的桌墊;今年生日,同事小張送你的盆景。這些玩意兒,你用了一兩次,擺了一兩天,發現使用的頻率極低。
  • 董卿評價她是優雅女人的典範,她卻自稱是「斷舍離」讓她獲得重生
    當時有很多新戲找來,朋友勸我去,我說算了,沒有意義。創作者一定要休息,不然就是幹體力活,而非創作。」「一停就是兩年。那段時間我常常翻閱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它講的是人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我把衣櫃裡所有的衣服都整理了一遍,根據需要送給朋友。衣櫃裡原來擠擠囊囊,後來就清爽很多。這種清理也給了我一個思考,就是要怎麼面對人生,面對起伏。」
  • 越是忙碌,就越要整理自己的物品與內心
    越是忙碌和混亂時,越是要積極調用從極簡生活中學到的理念,來幫助自己脫離忙碌,回到輕鬆、簡單專注的生活狀態。1. 房間的混亂折射出的是你內心的混亂每次在意識到自己房間很亂的時候,就要明白自己正處於混亂的狀態。
  • 日本廚房難得一見髒亂差,主婦3招「斷舍離」,清清爽爽才像樣
    亂七八糟的抽屜:抽屜裡放了好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有進行合理地規劃,每次找東西都需要翻遍每個抽屜才能找到需要的物品。經常掉下來的吊杆:廚房的窗框上有一根吊杆,上面掛著S形鉤子,用來掛砧板、廚具和抹布等,可能是太重的緣故,吊杆經常會掉下來。下面,我們就開始整理吧!大家快學起來!
  • 孩子不願捨棄自己的東西,別勉強,正確學會斷舍離孩子受益一生
    最近我的同事小艾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但捨不得扔東西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六歲的小女兒。小艾本來想著來一次大掃除,讓家裡顯得寬敞一點,於是全家開始總動員,每個人負責一個臥室進行整理,她的小女兒自然就需要收拾自己的小公主房了。
  • 2020「斷舍離」操作手冊:客廳、廚房、臥室、手機,該整理了
    美好的一天,從「斷舍離」開始。客廳裡的東西太多了、廚房太髒了、臥室還沒有收拾,手機,額,很卡......生活中的「雜物」太多,堆滿了整個房間,是時候清理一下,讓生活變得舒心簡單,心靈也得到淨化提升。一、客廳篇1、茶几上的過期雜誌、小票該扔了;2、角落裡的簸箕、掃帚,用很久的可以換新了,用後整理好,放在該放的地方;3、角落裡的汙垢、紙屑,堆積很久的用品該整理了;
  • 2020年名校模擬高考作文:斷舍離方能釋放心靈
    「斷舍離」是《咬文嚼字》評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語之一。「斷」就是不買、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舍」就是捨棄對自己沒用的東西。人通過「斷」和「舍」達到「離」的狀態,即脫離不需要和沒用的物品的包圍,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的空間。
  • 《斷舍離》:告別邋遢和髒亂,斷舍離讓你過上更簡潔高效的人生
    3,真正的斷舍離並不是具體教我們衣服應該怎麼疊,東西應該怎麼怎麼放。而是讓我們從內心覺醒,思考居住的地方與我們自身的關係,從而讓我們主動做出取捨,愉快地扔掉東西,過上身心舒適的生活。人體有新陳代謝,物品也有新陳代謝,斷舍離的前提就是物品的新陳代謝。
  • 從整理收納到斷舍離,兩次認知的轉變,幫你找尋家的模樣
    近幾年來,整理收納、斷舍離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而且也產生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我就是其中之一。為了很好的踐行,我買書的同時,也買了很多的視頻課。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認知上的兩次轉變。世界上最難的事情,莫過於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別人,讓他們來接受。所以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先從對我們自己的物品放手就好。不管在整理的過程中,對別人的東西覺得多麼礙眼,也請一定不要擅自做主扔掉,畢竟家人的和睦還是第一位的。在不斷堅持斷舍離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心情也慢慢敞亮起來,之前的焦躁的情緒也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