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為乾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尊貴、高尚、圓滿,也代表著人們追崇的最純真、原始、堅毅的狀態。紅色歷經歲月的煉洗至今仍然廣布於宮闈廟宇、公共設施上,浸潤於節慶盛典、鄉習民俗中。
紅色系在先民的日常生活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如何從大自然中提取紅色色素?又怎樣染出水紅、桃紅、銀紅、絳紅等獨具中國風韻的傳統色彩呢?
本次造就平臺直播課程,我們將結合古裝劇、口紅等案例,暢談紅色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及應用,介紹與演示紅色植物染色的方法,並用傳統扎染工藝為學員演示染出絢爛的傳統植物色中國紅。
時間:2020年5月17日14:00-16:00
地點:良竺藝術農場民宿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鄉伴蘇家文創小鎮鄉村生活示範區4棟民宅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南京市雲錦非遺傳承人;
南京雲錦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
師從紡織考古學家、中國織繡領域研究第一人王亞蓉,曾多次為故宮等博物館復原織繡文物,就職南京雲錦研究所期間製作的雲錦絨絲線色卡在雲錦行業被廣泛認可與使用。
D.學員實踐與體驗,課程嘉賓以扎染為例指導學員操作;
華夏先民從自然色彩中總結出 「青」、「赤」、「黃」、「白」、「黑」為滋生宇宙一切色彩的五種基本色調:
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也。
青是東方正,東為木,木色青。
赤是南方正,南為火,火色赤。
白是西方正,西為金,金色白。
黑是北方正,北為水,水色黑。
黃是中央正,中央為土,土色黃。
本系列工作坊依託中國傳統色彩體系,基於古法染色方法連續四周推出以下染色課程:
第一周:黃色系浸染
第二周:青色系浸染
第三周:紅色系浸染
第四周:多色系套染
在工作坊中,老師將帶領學員使用梔子、蘇木、青黛等植物染料,用儘可能接近古代的染色工具、方法和條件,最大限度地還原中國傳統色彩,並以扎染和蠟染工藝帶領學員體驗古法染色。
周末,讓我們一起遠離城市的喧囂和茶米油鹽的細碎,在春光正好之時,到靜謐的鄉間,來一次和自然的親密對話,借用它變換的色彩,裝飾那不起眼的平凡之物,點亮乏味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