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策劃丨脫貧攻堅「軍」字號——戎裝藏家漢子次仁巴珠,當好軍地...

2021-01-11 澎湃新聞

原創 李國濤 張照傑 軍嫂微平臺 收錄於話題#脫貧攻堅5#雪域高原1#軍人6

《軍嫂》雜誌為您推薦溫暖故事

2020年9月,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村民熱情迎接次仁巴珠(右三)。攝影/李國濤

皮膚黝黑,身材壯實,典型的藏家漢子。見到西藏山南軍分區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次仁巴珠時,他的手機10分鐘內響了3次——話題都是扶貧。

「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到20多個這樣的電話,有介紹扶貧項目進展的,有表示感謝的,還有反映困難的……」次仁巴珠的電話儼然成了「扶貧熱線」。

次仁巴珠自2004年負責扶貧工作以來,認真貫徹黨中央「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推動建成汽修廠、村民旅遊觀光中心、藏香豬養殖場、民族特色藏毯廠、安全飲水工程等扶貧項目,先後組織政策下鄉、文化入村、醫療巡診2000餘次,足跡遍布山南市所有鄉村。僅今年,他就有100多天奔走在各個扶貧點,行程達8000多公裡,給藏家百姓帶去春風般的溫暖。

2020年7月,次仁巴珠赴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頗章鄉魚水小學慰問。攝影/李國濤

2020年7月,次仁巴珠為頗章鄉魚水小學開展國防教育。攝影/李國濤

愛心花開

「阿酷巴珠(藏語:意為巴珠叔叔),祝您節日快樂,扎西德勒!」2020年10月1日,國慶中秋雙節,次仁巴珠收到一份特殊的節日祝福。

電波跨越千山萬水,從四川成都飛至西藏山南。發簡訊的藏族女孩名叫吉宗,家住山南市錯那縣卡達鄉,2014年,吉宗剛上初中時,父母體弱多病,家裡非常困難。次仁巴珠了解情況後,一邊組織官兵在春種秋收時節幫助她家幹農活,定期安排軍醫為她父母體檢看診,一邊傾力解決她學習、生活上的難題。2020年9月,吉宗以優異成績考上西南交通大學。

愛心澆灌格桑花開。近年來,次仁巴珠一共資助了4名貧困學子,其中2名走出大山、考上大學。在他們眼中,「阿酷巴珠」就像和煦春風,吹暖心田。

1978年12月,次仁巴珠出生在山南市錯那縣一戶農牧民家庭。西藏和平解放前,他的爺爺扎西次仁是日喀則一座莊園裡的農奴,金珠瑪米(藏語:意為解放軍)的到來,才讓他翻身做了主人。

耳濡目染之下,次仁巴珠從小就認「金珠瑪米好」「共產黨好」的理兒。6歲時,有裁縫手藝的父親次仁頓珠買來布料,為他量身定製了一套「軍裝」。身著「軍裝」,小巴珠一臉神氣。

到了上學的年紀,次仁巴珠卻苦於無處求學,駐地部隊了解情況後,為他和小夥伴們開設了「8人學習班」。在眾多「兵老師」的指引下,勤奮刻苦的次仁巴珠如願走出雪域高原,考上軍校入伍參軍。

「吃水不忘挖井人。」父親的諄諄教誨時刻縈繞耳畔。2001年,次仁巴珠大學畢業後毅然放棄留校機會,返回雪域高原,利用語言通、政策熟的優勢,主動宣傳黨的好政策。從此,戎裝藏家娃成為軍地連心人。

2008年10月,山南地區遭遇暴風雪襲擊,大雪下了三天三夜,駐地藏族百姓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讓我去。」次仁巴珠請纓擔負運送救災物資任務前往錯那縣。翻越海拔5025米的亞堆扎拉山時,由於雪厚路滑、暗冰遍布,次仁巴珠乘坐的車輛失控扎進雪窩裡。脫離險境之後,他依舊帶領車隊「打頭陣」,一路破冰碾雪將大米、麵粉、大衣、棉被等物資送達目的地。

「金珠瑪米,託且且!」(藏語:意為感謝解放軍)一聲聲感謝讓次仁巴珠為之動容。

雪中送炭最暖心。2015年,次仁巴珠到隆子縣加木鄰村調研,走進一個貧困姑娘家中,一番交談後得知,她與母親、姨媽3人相依為命,母親和姨媽患腎病,失去勞動力,家裡經濟拮据,她考上大學卻苦於沒有路費,隨即次仁巴珠掏出身上全部的1000元遞到她手中,讓她踏上求學路。

多年來,他協調軍地成立了5所軍民魚水小學,組成軍地助學對子500餘個,助力貧困學子走出寒門。

「我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身著軍裝,我也是那個藏家娃。」次仁巴珠常說。

2020年,次仁巴珠(左三)與村民一起搬運部隊援建溫室裡的蔬菜。攝影/李國濤

「幸福使者」

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狹長的山谷中,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落,這是曾以偏遠人稀而聞名的「三人鄉」——玉麥鄉。

山水相連的玉麥,美景如畫。每當次仁巴珠來到玉麥鄉,鄉民們都會端上熱氣騰騰的酥油茶,親切稱呼他為「德吉諄堪」(藏語:意為幸福使者)。

「翻看幾年前玉麥鄉舊照,從曾經3人到現在60餘戶200多人,曾經的『三人鄉』如今變成了幸福小康家園。」玉麥鄉黨委書記達娃說,「這其中有巴珠副主任一份功勞!」玉麥鄉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距離山南市區270多公裡,需翻越4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從1963年到1996年,長達34年的時間裡玉麥鄉只剩卓嘎、央宗和父親桑傑曲巴一家人。打那時起,玉麥有了一個外號「三人鄉」。

海拔5200多米的日拉山,是玉麥人出山的必經之地。大雪封山期長,玉麥鄉蔬菜供應困難,次仁巴珠便四處籌措資金為鄉裡建起4個標準化溫室大棚,還安排5公裡外的連隊官兵定期去開展種植技術指導。如今,溫室大棚裡黃瓜、白菜等10餘種果蔬長勢喜人,有效解決了吃新鮮蔬菜難的問題。此外,4名玉麥鄉民應聘上崗擔任溫室管理員,人均年增收5000餘元。

2019年4月,47戶「山外人」響應政府號召抵邊搬遷到玉麥,部分新玉麥人由於沒有莊稼、牲畜,收入來源有限。次仁巴珠了解情況後,考慮到玉麥是藏族群眾轉山旅遊勝地,流動人員較多,住宿需求量大。「家庭旅館豈不是很好的致富方式?」次仁巴珠道出想法後,一時間大家集思廣益,紛紛為開辦家庭旅館出謀劃策。

說幹就幹,玉麥家庭旅館項目隨即被提上日程,次仁巴珠積極籌措協調資金20餘萬元,為扎西羅布、洛桑羅布、米瑪多吉等5戶困難鄉民購買家具家電、床上用品等,很快,「餐飲+住宿」模式的家庭旅館在玉麥山谷火了起來,慕名而來的旅客越來越多,落腳該地也成為來扎日神山朝拜者的不二選擇。家庭旅館幾乎天天客滿,每天有300多元的固定收入,讓扎西羅布等人心中的返貧隱憂煙消雲散。

「固邊致富必須建強邊境一線軍地基層黨組織。」受領「五共五固」試點任務後,次仁巴珠第一時間趕赴玉麥。當晚,就和鄉黨委「一班人」及駐地官兵代表通宵達旦,完善試點工作推進方案。後來,探索總結出的相關經驗做法,在西藏全區推廣。

在次仁巴珠的影響下,玉麥鄉適齡青年尼瑪扎西和次仁旦巴2020年主動報名參軍,成為玉麥鄉首批應徵入伍新兵,離開玉麥前,兩個小夥子表示:「要像『德吉諄堪』那樣,戍守雪域邊關,造福藏家百姓。」

2020年,次仁巴珠與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村民進行交談。攝影/劉義

回報黨恩

山南是雅礱文化的發源地,因環境原因,有眾多藏族百姓在貧困邊緣徘徊。

隆子縣格西村傍山而建,耕地、牧草稀少,經濟條件落後。2016年,村民次仁拉姆召集鄰裡鄉親紡織能手開辦藏毯小作坊,幾乎純手工的藏毯、藏裝產量十分有限,加之格西村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有時甚至1個月都沒有訂單,返貧隱憂像烏雲一般籠罩在村民心頭。

2019年,次仁巴珠了解情況後,立即趕到村裡與村民代表多番商議,確定次拉羊毛藏毯廠產業扶貧致富方案。先後籌措投入50萬元用於擴建廠房和購買新式設備,完善生產銷售計劃。就近的某邊防團還與格西村結成幫扶對子,協調村民帶著產品赴山南市參加雅礱物資交流會,協助開辦網上「微店」,有效拓寬銷售渠道。

次拉羊毛藏毯廠為格西村織出了一條寬闊的幸福路。次仁拉姆現場算了一筆帳:今年藏毯廠預計為全村增收20萬元,村民年人均基本收入將由原來的1萬元增加到3.3萬多元。

扎雪村海拔3200多米,坐落在峽谷之中,村民主要以採挖蟲草維持生計,「靠天吃飯」導致經濟收入不穩定。次仁巴珠先後10餘次前往扎雪村實地調研。了解到扎雪村地處交通要道,過往車輛川流不息,軍民一「碰頭」,決定開辦汽修廠。勘察選址、招標籤約、開工建設,歷時4個月,總投資74萬元的兩層汽修廠房竣工驗收,當年就為村裡帶來8.15萬元的經濟收益。

2018年初,次仁巴珠回訪扎雪村,村支書多吉旺堆拿出分紅單,看著上面鮮紅的手指印,次仁巴珠欣喜得溼了眼眶。

在次仁巴珠協調推動下,次仁巴珠所在部隊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40萬元,建成扎雪村汽修廠、格西村藏毯廠等8個扶貧產業示範項目,累計解決200餘人就業,為群眾增收近300餘萬元。

「我是一名藏族幹部,是黨和人民培養的,我要將黨的恩情播撒到雪域高原,注入到群眾中去。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這是次仁巴珠的切身體悟。

(本文刊登於2020年第12期《軍嫂》雜誌)

點擊下方連結,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新刊搶鮮看丨脫貧攻堅「軍」字號——2020年第12期《軍嫂》封面、卷首語、目錄封面人物丨脫貧攻堅「軍」字號——難忘我在龍鬚村「戰鬥」的日子專題策劃丨脫貧攻堅「軍」字號——退役軍人牛何松,帶鄉親走出「愚公之路」

原標題:《專題策劃丨脫貧攻堅「軍」字號——戎裝藏家漢子次仁巴珠,當好軍地連心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迷彩身影,奮戰脫貧攻堅戰場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既要做好脫貧攻堅「必答題」,又要做好疫情應對「加試題」;既要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又要鞏固現有脫貧成果。在此節點,國務院扶貧辦表彰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和獲獎單位。其中,來自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2名個人和1個單位受到表彰。他們是人民子弟兵參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優秀代表。
  • 他奔波在脫貧攻堅一線——記西藏山南軍分區宣傳保衛科科長次仁巴珠
    「自從家庭旅館開業以來,平均每天收入300多元,比挖蟲草好太多了,現在我們一家人在玉麥基本安頓下來了。」10月底,次仁巴珠(上圖右,李國濤攝)帶著米麵油,到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玉麥村看望扎西羅布,順便看看家庭旅館經營情況。扎西羅布感動地說:「金珠瑪米,呀咕嘟!(藏語:解放軍好!)」次仁巴珠是山南軍分區政治工作部宣傳保衛科科長。第十八次來到玉麥的他,已經是玉麥鄉親的老熟人。2019年4月,扎西羅布一家搬遷到玉麥村,由於缺少耕地、牲畜,除了政策補貼,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 專題策劃丨無言戰友 深情夥伴——盤點軍中動物
    20世紀60年代,隨著世界各國陸續撤銷騎兵,軍馬漸漸減少。不過直至今日,在特殊的地域仍有騎兵部隊,那些勇敢忠誠、矯健挺拔的軍馬依然馳騁在祖國邊疆。世界各國都十分注重軍犬的應用,德國建有軍犬學校、警犬學校、海關犬學校,培養巡邏犬、守衛犬、通訊犬等十幾種專業犬;美國軍、警犬機構達2500多個;泰國有龐大的軍犬訓練中心,下設軍犬醫院、軍犬學校……1949年,我國開始創建軍犬繁殖培訓機構,最初建於北京,50年代分為兩個軍犬隊,遷往黑龍江和雲南。
  • 脫貧攻堅丨禹城:乘風破浪的女企業家「雲端」代言「糖城」好物
    脫貧攻堅丨禹城:乘風破浪的女企業家「雲端」代言「糖城」好物 2020-07-01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盛剛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專題調度會上強調 高標準嚴要求奪取脫貧...
    李盛剛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專題調度會上強調高標準嚴要求奪取脫貧驗收好成績  每日甘肅網11月3日訊 據金昌日報報導(記者劉海燕)10月30日下午,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專題調度會議召開
  • 阿城區發改局召開脫貧攻堅專題推進會議
    5月23日上午,阿城區發改局召開脫貧攻堅專題推進會議,會議由何景榮局長主持,局幫扶責任人參加了會議。會上首先由何景榮傳達並講解了脫貧攻堅成效省際間交叉考核方案。再次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宣讀了《阿城區脫貧人口「回頭看」工作方案》、《阿城區脫貧攻堅「回頭看」工作方案》、《阿城區脫貧攻堅「回頭看」問題整改工作方案》,並對整改情況進行再落實。之後由王相禹調研員就金融扶貧工作進行講解和布置,劉欣然副局長就我局所幫扶的十五戶貧困戶幫扶工作進行布置。
  • 貴州日報整版宣傳平壩「兵支書」:平壩創立「新時代軍地實踐中心...
    2020年09月15日貴州日報16版:特別報導(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平壩區創立全國首個「新時代軍地實踐中心」,以「兵支書之家」為載體,採取選、育、塑、儲等一系列措施,重點在農村復退軍人中選拔使用「兵支書」「兵主任」「兵委員」。
  • 樺南縣:決戰脫貧攻堅 趕好時代大考
    10月16日,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樺南縣專場,圍繞「決戰脫貧攻堅、趕好時代大考」這一主題,佳木斯市委常委、樺南縣委書記魯長友,樺南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梁慶民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和公眾關心的問題。
  • 脫貧攻堅丨荔枝蜜、龍眼蜜、鴨腳木蜜……小鎮脫貧的「蜜」訣都在...
    全面統籌 長效幫扶點擊觀看《招財的甜蜜事業》↓點擊收聽精彩音頻↓00:00/12:37[央視新聞音頻]脫貧攻堅人如蜂勤 生活比蜜還甜他充滿自信地說:「我們如果都和蜜蜂一樣勤勞,賺錢致富都不是問題。有政府的幫忙,爭取明年收入再翻番!」「養蜂採蜜」初見成效之際,那吉鎮已經開始謀划進一步為群眾開拓增收渠道了。那吉鎮黨委委員劉琪琛介紹說,鎮裡將規範好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建立「網際網路+」銷售模式,讓貧困戶的增收更有保障。此外,還考慮把養蜂基地與石頭村景區和牛塘山森林公園相結合,擴大旅遊資源。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欄丨(15)脫貧攻堅結碩果 全面小康成色足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欄丨(15)脫貧攻堅結碩果 全面小康成色足 2020-12-25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藝苑】原創脫貧攻堅歌曲丨我們是一家
    【藝苑】原創脫貧攻堅歌曲丨我們是一家 2020-05-18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辦實事、促民生、助脫貧!花地街赴連州市星子鎮沈家村助力脫貧攻堅
    近日,花地街道辦事處主任袁之明帶隊,組織花地商會會員代表和街道扶貧工作組等到沈家村開展助力脫貧攻堅迎檢工作暨實地調研扶貧項目工作,力促對口幫扶村「辦實事、促民生、助脫貧」,確保花地街對口幫扶地區扶貧措施按計劃推進。
  • 【藝苑】脫貧攻堅原創歌曲丨一家人
    【藝苑】脫貧攻堅原創歌曲丨一家人 2020-07-08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程華恩主持召開縣委脫貧攻堅(大營戰區)專題會議
    7月10日,縣委書記程華恩主持召開縣委脫貧攻堅(大營戰區)專題會議,會議分析研判了大營鎮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對大營鎮下步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縣領導翁志江、景貴剛出席會議。會議指出,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已如期完成相應工作目標任務,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大營鎮全體幹部職工要不折不扣抓好「拼搏100天,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要求,嚴格按照「查缺補漏、鞏固提升、發展增收、迎接考核」等要求抓好下步工作。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主題紀錄片《脫貧在行動丨阿媽的...
    「決戰脫貧攻堅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奮鬥有我】情系社區困難戶 扶貧幫困暖人心...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奮鬥有我】情系社區困難戶 扶貧幫困暖人心—紅彥鎮鐵西社區書記於軍廣 2020-05-14 0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丨醡豆角 酸爽!賣空氣 正鬥!肇慶真拼了
    還能用來扶貧貸款在大灣區內,擁有豐富生態資源的城市不少,但位於北回歸線帶的肇慶不僅生態環境好,更佔據廣東省主體功能區劃中生態發展面積的三分之二,是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天然「綠肺」和重要生態屏障。在各方的幫扶下,紅光村於2019年實現了「脫貧摘帽」。村兩委希望接下來能以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但是村裡資源匱乏,無可依傍。正當村幹部發愁時,肇慶環境部門和金融部門找上門來,希望紅光村「賣空氣」。剛開始接觸「賣空氣」,紅光村黨支部書記歐新華壓根不敢相信,「我們這裡的空氣確實是很好,可怎麼賣?賣給誰?誰會買?」
  • 工行鹹陽分行開展「我看脫貧攻堅新成就」專題調研活動
    7月16日,工行鹹陽分行組織退休金融作家和退休員工代表,赴對口扶貧村--淳化縣潤鎮卜家便民中心蔣家山村開展「我看脫貧攻堅新成就」調研活動,特邀淳化縣潤鎮卜家便民中心、蔣家山村負責人座談。為搞好這次專題調研活動,工行鹹陽分行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衛同志召集相關部門,提前安排部署,落實訪談慰問、參觀扶貧產業、採風創作等調研細節,確保活動收到預期效果。座談會上,工行鹹陽分行駐村第一書記餘冰介紹了蔣家山村近年來脫貧攻堅工作基本情況。
  • 神木市賀家川鎮喬家村第一書記盧軍:用責任挑起脫貧攻堅重擔
    面對這一決定,這位實誠的漢子沒有推辭退縮,而是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潮流中。「既然選擇了,就要為群眾多辦好事多辦實事,絕不辜負組織的重託」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就是這一句話讓他舍小家為大家,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灑向農村的溝溝峁峁。他就是神木市賀家川鎮喬家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盧軍。
  • 記者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由脫貧攻堅主題報導實踐引發的思考
    50多篇脫貧攻堅故事講述了中國大地上史無前例的新時代創舉,所有參與者都在深入採訪調研報導的實踐過程中,提高了新聞思想和業務素養!  二、遵循新聞規律,提高報導策划水平  習近平指出:「新聞宣傳是否善於創新,是否能夠做到常做常新,是其發展壯大、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關鍵。」創新是需要策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