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演員醜俊顛倒,能徵服觀眾嗎?

2020-08-17 辣筆快嘴

《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演員醜俊顛倒,能徵服觀眾嗎?

17日,由導演陳可辛執導,著名演員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主演,白浪、朱婷等中國女子排球隊隊員領銜主演的電影《奪冠》,官宣定檔國慶檔期,將於9月30日全國上映。

據悉,電影《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曾定檔2020春節上映,後因疫情撤檔。


陳可辛髮長文回憶撤檔至今的心路歷程:「一月十九號,首映前,經歷了人生最煎熬的一個月。沒想到首映後再經歷了更煎熬的七個月。拍了三十年電影,以前歷盡的所有酸甜苦辣,在這都不算什麼。能熬到今天,就靠中國女排四個字。中國女排是精神,是信仰。謝謝所有的女排姑娘們,你們的故事,給了我莫大的能量,去完成這個光榮任務。」

期待是期待,但莫要抱多大的希望,因為之前看過拍攝花絮的人們,都還有這樣一個認識:電影名字改了,但人物形象的醜俊改不了,全給顛覆了。


郎平在看了鞏俐飾演的郎導後,大呼小叫:這是我嗎?我哪有這麼俊啊!此之謂俊的演不醜。

郎平與中國女排精神同在。1973年進入北京工人體育館少年體校排球班練習排球,1976年入選北京市排球隊,1978年入選國家集訓隊。1978年郎平隨中國隊獲第八屆亞運會女排比賽銀牌,1979年獲第二屆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冠軍,1981年獲德國不萊梅國際排球邀請賽冠軍,個人獲得「最佳攻球手獎」,同年還獲得第三屆世界盃女排賽冠軍,個人獲「優秀運動員獎」;1982年獲第九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第九屆亞運會女排比賽金牌;1983年在世界超級女排賽上獲得冠軍,1984年獲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比賽金牌。

郎平個人形象上大家有目共睹,用誰的話說,鞏俐不化妝也比她俊。


陳忠和在看了黃渤飾演的主教練後,驚詫異常:這是我嗎?我有這麼醜嗎?此之謂醜的演不俊。

陳忠和則與中國女排的再次崛起同在。2001年接手中國女排帥印後,陳忠和大膽使用新人,將馮坤、楊昊、周蘇紅,劉亞男等希望之星全部招入新一屆國家隊。當年的「大冠軍杯」上,中國女排力挫俄羅斯、古巴、日本等勁旅,以五戰全勝的佳績奪冠,這也標誌著中國女排復甦的開始。

2002年釜山亞運會,中國女排拿到冠軍;2003年中國女排迎來了黃金時期,瑞士女排大獎賽、亞錦賽、世界女排大獎賽冠軍紛湧而至。而年底,趙蕊蕊、馮坤、周蘇紅等球員表現完美,更是幫助球隊以11戰全勝的戰績贏得世界盃,17年後重回世界之巔;2004年神奇逆轉俄羅斯,20年後再獲奧運金牌。

陳忠和個人形象儒雅大方,用誰的話說,黃渤就是用十個化妝師化妝也俊不過他。


人生是人生,電影是電影。人生如戲,全憑演技。看看吧,這場顛覆醜俊的大片,能徵服觀眾嗎?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改名《奪冠》,卻沒能旗開得勝,又是技術問題嗎?
    由陳可辛執導、原名《中國女排》的《奪冠》是國慶檔所有新片中最值得看的一部,雖然它的遺憾多於驚喜。 率先一周提檔,《奪冠》的票房成績遠不如《姜子牙》與《我和我的家鄉》。具體到女排這裡,體制與個人、中國與美國、男性與女性、新兵與老將,本都是一些上好的入鍋食材。
  • 《中國女排》電影為什麼改名為《奪冠》?
    《中國女排》正式改名為《奪冠》,這到底為什麼哪?  近日,相關部門宣布《中國女排》更名為《奪冠》,並且還配上了女排姑娘們的圖片,非常有震撼性。  這部電影是陳可辛導演的,由鞏俐,黃渤主演,並且中國女排的&34;友情出演。  當初在今年世界盃結束後,中國女排姑娘們幾天馬不停蹄的加入了這個電影的拍攝,雖然很累,但是女排姑娘們並沒有放棄,甚至在片場傳出張常寧在等電梯時睡著的圖片。
  • 電影《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或許是這兩方面原因
    《中國女排》,現在已經正式更名為電影《奪冠》。,但是卻在預售前一個多小時,突然改名《奪冠》,再次開啟預售,究竟是為什麼?,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衝著電影的名字去看電影的,改名為《奪冠》後,影響力要下降一部分,票房也就會下降。
  • 《奪冠》致敬女排精神 德意電器為票房與中國女排賦能助力
    是的,電影《奪冠》與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樣,刷屏了!無數觀眾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受。自上映以來,《奪冠》憑藉有口皆碑的品質徵服了每一個年齡段的觀眾。截至目前,電影票房已破7億,並且口碑、熱度還在持續增長。據悉,《奪冠》官方合作夥伴一一德意電器,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送電影票活動,為票房與中國女排賦能助力。
  • 電影中國女排改名《奪冠》 王菲那英致敬女排獻唱片尾曲
    1月17日晚,電影《中國女排》正式宣布更名為《奪冠》,瞬間引爆社交網絡。1月19日,電影再次重磅官宣,由王菲、那英合唱的電影片尾曲《生命之河》MV震撼發布!她們用溫柔卻堅定的聲音,娓娓道出中國女排近40年的奮鬥歷程。該片由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即將在大年初一熱血上映。
  • 《中國女排》改名《奪冠》,宣布定檔,國慶爭霸,你看好誰?
    《中國女排》改名《奪冠》,宣布定檔,國慶爭霸,你看好誰?剛才,原本定於春節檔上映的電影,中國女排,宣布改名奪冠於今年十月一,上映該電影由著名導演陳可辛,著名影星鞏俐,黃渤,彭昱暢,吳剛重磅加盟,演繹了中國女排奪冠的道路
  • 《中國女排》改名《奪冠》,期待鞏俐、黃渤的演技嗎?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將於9月30日開始上映,由導演陳可辛,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主演的《奪冠》將於國慶檔與大家見面。實力派演員傾力奉獻你們的小錢包準備好要為《奪冠》貢獻票房了嘛?
  • 為啥《中國女排》被刪成《奪冠》了?
    (本文內所有人名均為電影《奪冠》內的角色名,並非實際的演員和運動員本人)昨天我去刷了《奪冠》和《菊次郎的夏天》兩部電影,如果看了#每周觀影指南#的話,就會知道我對於本周這兩部電影期待值都還挺高的。我想,陳可辛也是大導演了,無論是技術還是水平必定是要比我們普通觀眾想的更全面。所以我是懷揣著一個能嗨起來的期待去看的電影。
  • 看完《奪冠》,我把感動留給中國女排
    不值得影評,主打影視綜藝評論,同時不定期發送一些知名導演、演員的專訪福利。《奪冠》好看嗎?  《中國女排》檔期延後,改名《奪冠》9月25日上映當看到預告中女排隊員艱苦訓練的場面,觀眾仿佛已經能感受到體育競技題材的熱血氣息,回想起過去自己被「中國女排」深深感動的某一刻。
  • 難產528天後,中國女排燃爆中國!但別再捧殺《奪冠》了
    首先,中國女排就像中國人的精神圖騰。《奪冠》講述的故事主體——中國女排,在國人的集體記憶中,佔據著特殊的情感位置。在我們落後、缺乏自信的時候,中國女排是最先走出國門。當中國女排在日本的主場上奪冠時,那一刻,女排對於中國來說遠不只體育那麼簡單了。就像電影裡演的,女排比賽時,不管老人還是小孩,城市、有農村、大院、弄堂。
  • 被《奪冠》燃哭,中國女排值得
    原名《中國女排》,相當大氣。改名後的《奪冠》雖然也點題,但不像原名那樣獨一無二,不可替代。延期。受疫情影響,從大年初一改檔到了現在。誰能不為之所動呢?這樣一個題材,其實很容易拍的太正,太嚴肅,太說教。這不禁讓人思考:人們還需要女排嗎?
  • 《奪冠》看哭!入籍新加坡的鞏俐,徵服了中國觀眾的心!
    但那一代女排訓練之艱苦,之刻苦,之永不言棄,已躍然銀幕。1981年大阪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對戰日本隊,贏得了中國三大球第一個世界冠軍,宋世雄那鏗鏘有力、極具辨識度的解說,一下子將觀眾帶回了那個激情澎湃、陽光普照的年代。
  • 《奪冠》提檔上映,口碑褒貶不一,鞏俐用演技徵服觀眾
    》備受觀眾的矚目,影片見證了中國女排歷史上三個輝煌歷程,還有三十年的艱苦奮鬥歷程,向全國人民展現了中國女排精神。中國女排不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鞏俐常常到女排訓練場看郎平在場上如何指導隊員,如何布置戰術。為了了解該如何布置戰術,鞏俐將場上的每一個位置都進行訓練,了解每個位置的作用和重要性。不愧是「郎平本平」,用神級演技徵服了觀眾,向觀眾傳遞了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
  • 中國女排奪冠——觀自己的影,讓別人說去吧!
    第1次看到這部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時,評分僅7分開頭,一堆差評,例如:1、電影改名背後的負面流言 2、乾脆改為
  • 電影《中國女排》改名,邀請那英、王菲合唱,這波操作你覺得如何
    《唐人街探案3》因為同名網劇熱播,人氣很高,預售率先破億;徐崢帶著《囧媽》去了《吐槽大會》,這一波宣傳也是熱度完勝;而《中國女排》的操作更是一波接一波,十分猛烈!早先,電影《中國女排》一直很受關注,因為這四個字,本來就是所有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字眼,但前天,片方臨時宣布改名,將《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據說因為女排協會不允許使用這個名號用作商業。
  • 《奪冠》明日上映,鞏俐黃渤等演員攜手國家隊成員,致敬中國女排
    》這部電影的片名原本叫《中國女排》,只不過片方後來又改成了《奪冠》,這部作品原本定於今年的大年初一上映,但由於各種原因先後撤檔,如今終於定於明日正式上映,來和觀眾進行見面,讓很多一直期待的觀眾都非常開心,因為終於可以看到這一部期待已久的作品。
  • 中國女排《奪冠》熱映,英文名就一個單詞!絕了
    看完電影《奪冠》,無數年輕觀眾如此感慨。「真的,永遠比演的厲害。」這是影片與全年齡段觀眾產生共鳴的力量所在,也是導演陳可辛在拍攝《奪冠》時的創作信念。相信很多影迷都知道,《奪冠》在上映過程中,發生了對其衝擊不小的改名事件。它原名叫《中國女排》。
  • 《奪冠》燃爆國慶,我們為女排中國女排喝彩,也為這部電影喝彩
    在那個群眾會為一次勝利強鑼打鼓、鞭炮齊鳴的年代,女排精神代表的是一種團結合作、頑強拼搏、為國奮戰的精神,代表的是80、90年代快速發展強大的中國精神。同時,要將一個結局早已為人們熟知的故事拍出來並讓觀眾受到鼓舞和激勵,拍成個紀錄片是萬萬不可的。但陳可辛不虧是拍出過《甜蜜蜜》、《親愛的》和《中國合伙人》的導演,他很好地將影片落實到了「奮鬥」上。時代在變,但中國女排們團結奮鬥的精神始終在時間的打磨之下愈現光芒。
  • 《奪冠》提檔至9月25日上映,兩次「認慫」丟了中國女排的臉
    序言:2020年9月13日,原定於9月30日上映的電影《奪冠》宣布提檔至9月25日上映。《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等主演。《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原定今年大年初一上映,因為疫情的原因撤檔。
  • 《奪冠》弱化陳忠和戲份,靠女排精神票房吸金,觀眾為啥不買帳?
    截止目前《奪冠》已經反超主旋律電影《八佰》,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豆瓣評分7.4!作為一部命途多舛的年末賀歲片,《奪冠》歷經了影片改名、調檔,能夠獲得如今的好成績,值得慶賀!陳忠和作為老牌的女排教練,功不可沒。他帶領中國女排奪得過2003年世界盃冠軍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冠軍!可以說,中國女排沉寂多年再奪冠的巔峰時刻,陳忠和都參與其中,無法磨滅。對於一個80後來說,那些五星紅旗在異國他鄉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主心骨都是陳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