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新推出的2020年國產新遊銷量,根據這份榜單,2020年的國產銷量冠軍是106萬套的《槍火重生》,亞軍是105萬套手機端的《帕斯卡契約》,第三名則是售出54.7萬套的《部落與彎刀》,尾隨其後的則是《霓虹深淵》《港詭實錄》《俠隱閣》《只只大冒險》,雖然今年的國產單機沒有之前破圈的《中國式家長》《隱形守護者》這般的作品,但是整體上還是呈現增長事態,較去年同比增長42%左右,市場整體形勢也從少數破圈作品到大多數優秀作品的轉化,形勢喜人。
看得出,玩家需要真正中國的遊戲
但是這份報告,最有意思的就是過去國產單機的扛把子——武俠,仙俠遊戲整體頹勢,前三名沒有一個類似的作品,而《俠隱閣》這款半成品還是靠著河洛的名號提高銷量排上去的,讓人詫然,武俠仙俠是否落伍了?
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武俠和仙俠從來沒有落伍,落伍的是那些穿著從情趣內衣店借來的服裝,劇本不如三流言情小說家,整體設計充滿了低劣的上個世紀感覺還大肆販賣情懷的作品,落伍了。
它不是最垃圾的,但它可以說是一個代表
說到底,國內玩家其實一直很喜歡武俠,仙俠遊戲,也給了很多不良商家一個機會——製造電子垃圾的機會。
我很詫異於這麼多的遊戲公司,一邊說著自己的作品多麼革新,一邊採用著三十年前的垃圾劇本,導致我都記不得這些象是按照唱跳男星臉的主角都是些什麼玩意,每一個出場都要帶著過去李逍遙的痕跡,但要知道逍遙哥哥都已經混成了逍遙爺爺,怎麼這些孫子輩的玩意還是這麼的不成熟?
國產遊戲發展基本上和國產小說發展一樣
說到底,大家真的厭倦了,厭倦了這些三流劇本和不入流的人物,厭倦了寧肯把世界觀擴展到山海經卻不願意塑造路邊一對夫妻的故事,厭倦了說自己是創新卻賣著情懷的模式,一個好的劇本是劇情向遊戲的靈魂,很可惜,這些做仙俠遊戲的人都忘了這一點。
舉個很好的例子——《軒轅劍七》,我承認這代作品其實是很不錯,這代作品的很多地方也有向國際水平靠攏,但這並不妨礙這代劇本的雞肋,我記不住主角的意義和形象,就像是我記不住我打發時間看的瑪麗蘇電視的主角姓名,我搞不清他們的感情,就像是我搞不清一些寫手自以為是的伏筆,但我至今還記得《天之痕》,記得三個人的時光。
三十年前的臺灣言情劇
我們的遊戲已經陷入了一個比較奇怪的循環——一方面大家很喜歡國產風味的作品,另一方面很多廠商覺得自己很國產的遊戲卻不如《霓虹深淵》它們銷量高,這就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其實一點也不國產,只是把國外玩爛的那個瑪麗蘇劇本套個中古古風的殼子,你覺得有趣嗎?這樣的東西,玩家已經玩吐了,從二十年前到現在,他們一點長進都沒有,除了賣情懷的水平,還有虛假宣發的能力。
我們的市場需要國產,真的國產,需要俠之大者,需要仙風道骨,但不需要披著被子,穿著內衣掐著言情小說的語調,講述男歡女愛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