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身體疼痛是啥信號?
身體的某個部位突然疼痛時,我們知道出了問題,往往就會「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但很多時候還是醫不好,主要是沒找到病根,醫治有誤。
其實有些疼痛與器官有關,「疼痛和不適,是機體發生變化的一種信號。如果我們稍加留意,就會判定身體發生變化的大致部位,從而判定問題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馬上就醫。」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介入疼痛科主任王英峰稱,了解身體機能,找出疼痛的真實原因,才能藥到病除。
頭痛
如果患者有外傷史或高血壓病史,出現了頭痛症狀,且伴有嘔吐、意識改變,要考慮顱內出血,應該到神經外科就診;如果頭痛時還伴有發熱不適,則要考慮顱內感染,到神經內科就診;出現半邊頭痛,或間斷性發作,口服止痛藥就能緩解,一般是枕神經痛(頸源性頭痛),這就要到疼痛科就診;而眼眶、鼻周疼痛,可能是叢集性頭痛或鼻竇炎,到疼痛科或耳鼻喉科就診;牙痛或顏面部疼痛,要考慮三叉神經痛,要到疼痛科或口腔科就診;顱內腫瘤牽扯腦膜或卡壓侵蝕顱神經,可出現頭痛,建議前往神經外科就診。
看看疼痛對照表, 你的身體「堵」哪兒了
專家簡介:王英峰,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介入疼痛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甘肅省醫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副主委,甘肅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主持甘肅省科技廳資助的科研項目一項。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主編專著一項。研究方向:癌性疼痛的診治。
肩周疼痛,伴有肩部活動受限:要考慮肩周炎,到疼痛科就診;上肢疼痛,如果沒有外傷、活動不受限制,則考慮頸椎病。頸椎腫瘤侵蝕脊神經,可引起頭頸肩背部疼痛,可考慮脊柱外科或神經外科就診。而心臟有問題的人會突然發生胸口疼痛,痛感還會擴散到左臂、肩胛骨、頸部。
前胸疼痛:如果是心前區壓榨樣悶痛,考慮心肌缺血引起,要到心內科就診;前胸某個部位尖銳刺痛,可能是肋軟骨炎或胸長神經痛或乳腺腫瘤(女性),要到疼痛科或乳腺科就診;肺、縱膈腫瘤,也可引起胸部疼痛,考慮胸外科就診。
胸背部疼痛:有些患者會莫名出現胸背疼痛,如果是單側疼痛,要考慮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或壓縮性骨折或椎管內腫瘤),到疼痛科就診;如果是胸椎腫瘤,也可導致胸背部疼痛,可考慮脊柱外科、疼痛科、神經外科就診。
背部疼痛:當背部出現疼痛時,考慮背部肌筋膜炎、脊神經後支卡壓症候群、棘間韌帶炎、壓縮性骨折、胸椎腫瘤等,可考慮到疼痛科、脊柱外科、神經外科就診。當膽囊和肝臟這些器官出問題時,也會導致右上腹疼痛,後背同一地方也會疼痛。
腰痛:要考慮第三腰椎橫突症候群、棘間韌帶炎、盤源性腰痛、腰椎腫瘤、腎腫瘤、輸尿管結石、腎積水等,要到疼痛科、泌尿外科、脊柱外科、神經外科就診。
腹痛:有些人經常性腹疼,可能是肝膽脾胰、胃腸、闌尾、子宮附件、膀胱炎症等,要到普外科、消化內科、泌尿外科檢查就診,如果以上科室未見異常,就應該到疼痛科就診,很多腹疼也會是腹前皮神經卡壓症候群或上腹下神經卡壓症候群。如右下腹疼痛的話,可能是大腸病變,大腸病變還會引發便秘。上腹部中部疼痛,有可能是胰腺問題,還會引發胃痛。飯後、躺下後疼痛加劇,就是胰腺病變需要及時就醫。
髖關節及周圍疼痛:警惕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髖關節腫瘤、不典型坐骨神經痛、大轉子滑囊炎等,要到關節科或疼痛科就診。
下肢疼痛;如果有劇烈運動史,考慮肌肉起止點炎。如果是放射痛,考慮坐骨神經痛,要到運動醫學或疼痛科就診。下肢末端伴有壞死,下肢動脈硬化症,則要到介入治療科就診。下肢的腫瘤,也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神經痛,考慮骨科就診。
膝關節疼痛:現在很多人出現膝關節疼痛,年輕人可能是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而老年人,則多考慮骨性關節炎,到運動醫學或疼痛科就診。
腳踝疼痛:多考慮痛風或跗骨竇高壓症候群,要到疼痛科就診。
足跟疼痛:當足跟出現反射性疼痛時,要多考慮脂肪墊炎,肌肉起止點炎、肌筋膜炎等症狀,建議到疼痛科就診。
記者 歐陽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