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病房的老父親們

2021-02-13 六九七老母親

流年不利。

8月和12月,兄弟倆都因非典型肺炎入院。

一個幾乎不燒,一個幾乎不咳,殊途同歸都被診斷為肺炎。

生活真是素材富礦,以至於老母親挖掘到很多寫公眾號的素材。

比如,兒童病房裡的爸爸真是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一)

為什麼說爸爸是流動的風景線?

 

流動,是相對媽媽們而言的。

和媽媽們的固定不動,日夜陪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爸爸們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像一陣風。

 

他們像明星商演,行程上還有太多下一站。

露個臉,打個卡,就能證明來過了。

15分鐘後,開始抓耳撓腮,坐立不安。

半小時後,開始往病房外流動。

 

護士站旁邊有個等待區,新入院的孩子由家長帶著在此等待。

入住的孩子大多患肺炎,像軟體動物一樣癱軟在媽媽的懷裡。

幾天下來,沒在等待區見到過一個爸爸。

他們大多忙著為宇宙的正常運轉提供源源不竭的源動力吧。

女友在我此前一篇公號下留言:
「孩子生病了就是媽媽的事。爸爸呢?別問。問了就在工作。

 

媽媽們自然也不可能都全職。

也被金主爸爸催著交方案,可能被上司催著交PPT,可能和我一樣碼字。

我見過同病房的媽媽一邊抱著娃一邊用手機碼方案的。

可是,媽媽不能走啊。

誰讓上帝不是萬能的,所以才創造了媽媽呀!

 

(二)

等妻子抱著孩子辦妥一系列繁瑣住院手續,

等孩子經歷了扎針抽血時撕心裂肺的嚎哭,

等孩子筋疲力盡地蜷縮在病床上迷糊睡著,

爸爸們才匆匆趕到。

 

他們神色凝重地推開病房門,第一句往往是:「怎麼又生病了?」

 

他們深諳先發制人的法則,先問出這個問題,也就先把責任甩脫。

我敬佩媽媽們的好脾氣,這樣的好脾氣可能源於媽媽們總是直接把自己當成了娃生病住院的第一責任人。

畢竟,豬隊友平時既不做事也不扛事。

這才明白,家庭生存法則和職場生存法則基本沒有區別。

做多錯多,多做不如少做。

 

爸爸們「怎麼回事」的關心裡,暗含著一份與我無關的指責。

實在不明白,明明同住一個屋簷下,當爹的又不是剛搭乘天宮一號從太空探險回來,怎麼就能理直氣壯地置身事外呢?

似乎生病住院等都是媽媽照料不精細的緣故。

難道,當媽的還能鏟一勺病毒塞娃嘴裡不成?

 

第二句往往是:「我就說衣服穿少了,你們不聽。」

簡簡單單,就找到問題癥結。

媽媽們往往惴惴不安,支支吾吾說「不清楚啊」。

比起爸爸們一錘定音的結論,

媽媽們習慣從一堆紛繁複雜的線索中尋找蛛絲馬跡。

比如前天一起玩的小朋友咳嗽了一聲,

比如那天電梯裡碰到的小朋友貼著退熱貼。

 

說過兩句話,爸爸們在病床旁的小凳子上坐下。

以前,在星巴克經常聽到旁邊的男士們動則談幾百萬的大單幾千萬的風投。

到了兒童病房,發現爸爸們很可能就是星巴克那批中年男人。

 

他們穿著優衣庫或者海瀾之家或者雅戈爾,深色外套肩頭是一層薄薄的頭皮屑。

這不妨礙他們每一個都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單位的硬核。

離了他,項目停擺,小組癱瘓,公司上市受阻,地球都不知道怎麼轉。

 

打了幾個電話,玩了會手機,

爸爸們就神情無奈地表示要離開。

 

「我不去不行,這單子就沒法跟下去了。」

「我不去還了得啊。」

 

他們走得匆忙,絲毫不顧及高燒的孩子和疲憊的妻子。

觀察下來,能一口氣在病房停留5個小時以上的爸爸堪稱人中龍鳳。

不是我等凡人可以輕易看到真身的。

 

哦,我忘了。

隔壁床的爸爸倒是例外。

昨日午間到了病房,眼明手快地展開摺疊床,

開始打呼。

那呼聲,

像海浪,

一浪接一浪,

極有規律,

兩個孩子笑點極低,

笑得前仰後合,

咳嗽愈發嚴重。

(三)

陪床的媽媽們總是忙得跟陀螺一樣。

一遍遍給娃擦身物理降溫,

不時遞上溫水哄娃喝一口,

空心拳拍背希望緩解咳嗽,

給娃念故事輕聲哼催眠曲

……

好不容易等娃睡著了,也沒法打個盹。

一邊要盯著鹽水,一邊輕輕給娃拍背希望不要被隔壁床小孩的哭聲們喊醒。

空了還要百度還要在微信上諮詢學醫的朋友。

 

這時候,陪床爸爸們開始演繹父愛如山傳統。

他們靜止了凝固了,他們絕不輕易山體滑坡。

 

孩子醒著,反正有孩子媽在;

孩子睡了,更可以巋然不動。

對他們來說,往往不過是換了個地方玩王者榮耀而已。

從A病房走到B病房再走到C病房,

爸爸們的手機幾乎都在外放同樣的遊戲提示音。

到底是這款遊戲真有那麼火,

還是爸爸們人到中年的寂寞如出一轍?

 

偶有不玩遊戲的,捏著手機,頭快低到褲襠。

或者索性四仰八叉地躺在狹窄的兒童病床上。

娃呢?不是被擠到角落就是被媽媽抱在懷裡。

 

(四)

偶爾妻子要走開下,爸爸們無奈上陣帶娃。

他們會拉外援,娃外婆娃奶奶。

再不濟,娃姐姐也能上用場。

他們對同性倒有清醒認知。

絕不會喊自己爹來幫倒忙。 

臨危受命,兒童病房裡,爸爸們陪娃、哄娃的方法如出一轍:

反手就是給娃一個手機或者IPAD。

任娃拿得再近,貼著鼻尖都可以。

小的可以看小豬佩奇,大一些了可以玩連連看,

再大些的繼承老父親衣缽一起吃雞。

 

這中途,娃一哭鬧,

當爹的唯一辦法是就是「我們跟媽媽打電話」、「我們跟媽媽視頻」。

再不行,就是「你想怎麼樣,你說你想怎麼樣?」

隨時打算下馬景濤一樣喉結滾動的質問:「你要把我逼成什麼樣?」

 

孩子們,你們問爹的問題大可濃縮成一句——「爸,我媽呢?」

待得孩子媽回來,問:「看多久IPAD了?」

老父親們的答案總是驚人一致:「就一會會,你怎麼去了那麼久啊。」

爸爸們總是站在宇宙長河站在歷史高度看待問題。

媽媽們為孩子居高不下的體溫發愁。

爸爸們吞定海神針長大,一個個氣定神閒:「你要相信現代醫學技術。」

然後,繼續玩遊戲或者瞌睡。

 

鄰床媽媽回家照顧6個月的老二,

對頂崗的孩子爹千叮萬囑,

一定要完成今天的卷子拍給老師。

爹最後的決定是:
我報答案你寫吧,這樣速度快點。

 

(五)

鄰床帶大金鍊子的爸爸,一副寵女狂魔的模樣,來得比一般爸爸倒勤得一些。

雖然大多數時候來了也是上演父愛如山的戲碼,

娃不動我不動,

娃動我也不動,

老婆動我不動。

 

她女兒每次挨針必定哭得是響徹雲霄地動山搖在整個病區算是揚名立萬了。

大金鍊子一聽護士說要扎針,便早早躲到樓道裡去。

任妻子一個人和幾個護士合力按住女兒揮舞的手臂和扭曲的身子。

可憐的小女孩,幾乎每天都會扯掉留置針,日日上演魔音繞梁。

每次打針回來,孩子媽跟歷劫回來一樣,像被天雷劈了無數道。

 等孩子哭聲漸止後,大金鍊子才從樓梯間重返人間,一副驚魂未定模樣。

「我受不了這樣,真慘。我不要囡囡覺得爸爸是壞人,按著她打針。」

旁觀者如我都聽著想翻白眼。嘖嘖,敢情是壞人都由媽媽來做。

昨天,孩子媽回去參加大寶興趣班活動大半天。

大金鍊子就發了兩歲的娃一個IPAD一個手機,一邊放小豬佩奇,一邊放汪汪隊。等孩子媽回來,才發現床褥都已溼透,爹竟然連一張尿不溼也沒給換過,漏尿漏得到處都是。

大金鍊子一臉無辜:「你又沒說過要換尿不溼。」

 

(六)

而娃剛出院的那個爸爸,顯然熱衷於社交,簡直是駐醫院辦主任專業

每次他來,似乎不是來看兒子,而是到聯絡站打卡籤到。

 

他前腳到,後腳就有探病者到,一撥一撥的。

以至於,我都有些好奇,如果不是約了親戚朋友來探病,這爹是不是就壓根不會出現在醫院。

這位爹交遊廣闊,他的朋友有在建築工地抹灰的,有出海釣魷魚的,有賣痔瘡藥膏的,有專做下頜骨整形的。

 

於是,我津津有味地旁聽了第一次遠洋釣魷魚,茫茫大海和寂寞無聊如何差點把人逼瘋,甚至漁船成了「彎仔」碼頭。上船時的24K直男,下船後就彎了。

也聽他一個做奶茶原料批發供應的朋友語重心長地說:「奶茶真是不能喝啊」而瑟瑟發抖。

 

最可憐的是他家10歲的娃,已經知道害臊了,卻要每次被當著眾人的面脫下褲子以展示病情。

他的床位是泌尿科問兒科借用的,癥結在小雞雞那裡。隔著兩張床之間的帘子,真替他難堪。

 

每次來訪的客人走了五分鐘左右,孩子爹就拎著大袋的水果跟著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我也很佩服這位爸爸的統籌本領,有時候他來一次病房會接待兩三撥來訪者,每撥人之間之多間隔一刻鐘,且從未撞車,這也是本事啊。

另外,我覺得這個爸爸最近可以完全成為一家小型水果店的供貨商。

(七)

也有爹索性在娃整個住院期間都沒來過醫院的。

他老婆吐槽:「人家總統都不會錯過女兒家長會。

比起父愛如山的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的孩子爹們更加讓旁觀者都有磨刀霍霍的衝動。

 

聽著一孩子爹在床頭和妻子絮絮叨叨:

「他身體素質不好,就是你平時把他逼得那麼緊,還報課外班。我兒子太苦了。」

 

看到隔壁床孩子在刷舉一反三又嘮叨:

「你啊,就是太寵孩子了,每天讓他玩。他都退燒了,可以做點題目啊。」

 

看著像死了,死又沒死透,

時不時瞎指揮的詐屍式育兒真是討厭榜的第一名。

觀察了下,孩子媽的臉上是大寫加粗72號字體「老娘當你在放屁」。

我不跟你爭,不是我認輸,

是不想死得那麼早。

 

(八)

矮個子裡挑高個,

也有個別孩子爹在一眾陪床老父親中,金光閃爍。

你如果能給孩子讀半個小時繪本,

你如果能堅持三天送來午飯,

你如果能把苦瓜臉的孩子逗得哈哈大笑,

你如果能替孩子媽在醫院陪一夜

……

你就是病房裡媽媽眼中「別人家老公,別人家爹」。

 

這一年,每當我想埋怨孩子爹頻繁出差時,總會想起:

夏天娃住院時,他出差回來就紮根醫院,夜夜陪睡。

每日早晨,我在病床前同他交接班。

他自嘲:「我就一夜場小王子,晚上七點上班,早上七點下班。」

隔壁小孩半夜嚎哭不已,鼻涕已經淌到嘴邊,他還主動上前給小姑娘擤鼻涕。

這幾日陪夜,

比戀愛時在綠皮火車上站一夜突然出現在面前更讓我銘記於心。

 

老父親們,

娃生病時做個60分的爹,

不難,管用!

 

相關焦點

  • 阻止女兒的呼吸機被拔後,英國老父親竟被警察掐脖拖出病房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4日報導,英國一位傷心的老父親不願相信6歲的女兒已去世,在病床邊上死死護住女兒的遺體,不讓醫院拔掉呼吸機。不料院方不願已經死去的人在佔用醫療資源,竟當場報警,並任警方掐著這位老父親的脖子,連拖帶拽的拖出了病房。
  • 可憐天下老父親:那些年,老父親們寫的詩
    這樣的老父親,不止我先生一個,他有個朋友,在單位是個領導,從來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模樣,唯有見了女兒,低聲下氣!是真的低聲下氣嗎?非也,是因為愛,真愛。天下所有的女人啊,這世界最愛你的男人是你的老父親啊!從古到今,都是如此啊!今天在父親節這個節日,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年老父親們寫的詩吧。
  • 魔王城說晚安:勇者成公主噩夢,老父親們集體翻車,公主喜提背鍋俠
    《在魔王城說晚安》這部動畫裡,小夥伴們最喜歡的莫過於公主執行任務,對魔王城裡的人各種禍禍,而魔王等人卻十分的放任她,這就造就了公主比魔王更可怕,而魔王等人成了所謂的老父親。 不過最新話讓我們知道了原來公主曾經也有過自己的噩夢:勇者拂曉。
  • 智障兒童突發抽搐,康復師們「緊急救援」……患兒媽媽「錦旗三連...
    王葉 王丹娜 ZAKER 哈爾濱記者 張美玲近日,哈爾濱市第四醫院兒童康復中心連續收到三面錦旗,這三面錦旗都來自於一個人——小楊帆(化名)的媽媽,錦旗上的話語雖然簡短,卻包含了楊帆媽媽心中的百般滋味。2019 年,小楊帆被診斷為智力障礙,要儘快進行兒童康復訓練。小楊帆和媽媽開始到哈爾濱市第四醫院兒童康復中心治療,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小楊帆有了明顯的改善,現在已經可以準確表達出許多意思。由於小楊帆的家並不在哈爾濱,為了方便楊帆進行康復訓練,媽媽帶著他在醫院旁邊租了一間房子,而爸爸負責在家中照顧姐姐。
  • ——發生在武漢抗擊疫情隔離病房內的故事
    如果我不示範,那些年輕的小護士們怎麼敢上?我上了,他們才敢。多隔離一層,就能多一分安全,這是我能為他們想的。我不能垮,內心不能有半點猶豫,我必須鎮定,體現出專業性。如果我垮了,他們就會更慌。   每一次我們預感可能有病人要離去,我都是提前半天跟當班的護士梳理消毒流程,排解壓力,他們太不容易了,我打心底心疼這些孩子。
  • 去過重症病房才知道,生死之外,一切都是小事……
    老父親的眼淚順著眼角邊深深的皺紋流到臉頰,他用袖口抹了抹。「多希望這病長在我身上。」陳偉在醫院的各個科室輪流檢查,已經住了大半個月了。病房裡的病友入院、出院,已經輪換了好幾撥。每次有病友出院,他的父親都幫人家收拾東西、瞎忙活。
  • ...春晚陳佩斯朱時茂看自己孩子演吃麵,36年回憶老父親們淚光閃閃
    兩位老朋友再同框大年初一25日播出的北京衛視春晚,陳佩斯、朱時茂兩位老搭檔各自的兒子陳大愚、朱青陽帶來小品《老面新吃》,重現了當年父親們的小品《吃麵條》的名場面。不但臺下的老父親陳佩斯、朱時茂淚光閃閃,不少觀眾也表示看到動容,紛紛感嘆一轉眼竟已36年。
  • 兒科病房裡來了一群紅鼻子「小丑醫生」
    3月3日上午,在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成醫附院)的兒科病房中活躍著一群特殊的醫護人員。他們戴著紅鼻子、穿著可愛的衣服,戴著誇張的頭飾,穿梭在兒科病房之間,跟孩子互動、玩遊戲,送禮物……。他們各懷絕技,用和藹的微笑、幽默的語言、誇張的動作,去逗那些患病的孩子們開心。
  • 一個老父親的悲哀
    作為子女本應憑藉自己能力養活自己,現在老父親都做到這個份上,一般人都應該感激不盡。但是張洪傑那三個孩子還是不滿足,始終嫌棄自己拿的不夠多。為了不讓孩子因錢起爭執甚至還拿出自己的工資卡讓孩子輪流取錢花,老父親真心不易呀。隨著年齡增長老伴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子女應當盡孝,誰知子女不僅沒有照顧生病的母親,竟然連自己骨折住院的醫藥費都想要老父親來掏。
  • 「老父親們」又可以養新女兒了!《魔女之泉4》怎麼樣?
    「 點擊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自稱「老父親」的魔女之泉的玩家們馬上又可以養新女兒了。
  • 福建省兒童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福建中心...
    福建省兒童醫院門診主入口效果圖規模如此宏大讓我們先睹為快↓↓↓在福建省兒童醫院,各建築單體通過醫療主街相聯,由南往北設有南病房樓、醫技樓、北病房樓和科研行政醫學中心,醫療街往東設有門診樓和配套用房及教學交流中心,鳥瞰建築的外輪廓近似半個圓環,構建出「虛圓實方」的整體建築造型。
  • 賈乃亮跟女兒被曝同框,帶甜馨參加兒童極限運動,老父親操碎了心
    近日網上曝出賈乃亮跟女兒甜馨地同框照片,照片中賈乃亮帶著甜馨去參加兒童極限運動老父親對女兒真的是操碎了心啊,賈乃亮平時雖然工作很忙,但是只要有時間就會去陪伴女兒
  • 泰國這家兒童醫院,設計的像個遊樂場,讓孩子不再害怕看病!
    兒童醫院 EKH Children's Hospital 常規的醫院環境對於每一個成年人來說幾乎都是可怕的存在,更別提孩子們了,冷冰冰的燈光、毫無生氣的色調,加上揮散不去的消毒水味,每次去醫院都感覺無比心累
  • 腫瘤病房裡有個兩歲半「小大夫」 每天不僅要查房還要記筆記
    7月15日早上,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放射治療中心的病房裡,醫生們開始了每天的查房。看見熟悉的醫生,病床上的秦大爺在醫生們身邊搜尋著那個小不點兒的身影,表情嚴肅地問。查房的醫生楞了一下,才明白他指的是兩歲半的凱凱(化名),立馬笑著解釋,「昨天下午出院啦,放療結束了,他回兒童醫院接受下一步治療了!」
  • 「穿隔離衣再快一些,就能多一些時間在病房」
    閆莉主任(右) 之後我們即刻準備進入隔離病房。經過多次的穿脫,我越來越熟練,心裡總想著:穿快一些,就可以多一些時間在病房裡。
  • 孩子上學,黃磊曬面,粉絲們調侃說:字裡行間透露出老父親的快樂
    孩子上學,黃磊曬面,粉絲們調侃說:字裡行間透露出老父親的快樂。有高超的演技,有精湛的廚藝,還有一流的情商,這是網友們對黃磊的一致評價!最近黃磊老師很少拍新戲,讓網友們有點小遺憾,但飽了他秀廚藝的眼福。粉絲們調侃說:字裡行間透露出老父親的快樂!一直以來,黃磊的面就受到網友們的高度稱讚。從他每次曬面的配文言語中看得出,妻子孫莉一定是最愛吃麵的,通常他的配文都是寫到「莉姐的四口一碗麵」,所以他才研究做了各種各樣的面。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只要在家,就是黃磊親自下廚,發揮自己的廚藝,讓家人吃上豐富的三餐,這一點從他每次曬的日常就能看得出。
  • 武漢隔離病房裡,看不見的戰役
    踏入武漢的隔離病房後,醫生們逐漸意識到,敵人有兩個。一個是新冠病毒。他們通過核酸檢測結果、CT片上白色的特殊陰影看到它。另一個深埋於人們的內心,看不見形體,也沒有醫學符號,只在眼淚、咆哮抑或沉默中,偶爾顯露蹤影。胡翠與江道所折射的,是一個龐大的群像。
  • 逾百年歷史的英國兒童醫院,為重症兒童打造 「夢幻島」
    這些都是兒童心理學中稱為分離性焦慮的主要表現。若缺乏關注和適當幹預,不止影響患兒的治療與康復效果,更不利於孩子童年時期的性格、身心成長、家庭關係以及學齡教育等長遠發展。 兒童患者首先是「兒童」,而後才是「患者」。作為英語世界國家第一家專業的兒童醫院,GOSH的創始人查爾斯. 韋斯特醫生提出:「區別於成人,兒童需要加倍的關愛和更有針對性的治療。」
  • 看似壓抑實則治癒——《閉鎖病房》
    《閉鎖病房》就將鏡頭移至醫院內部,讓觀眾們近距離了解那些不為人知的患者們。,閉鎖病棟就是閉鎖病房的意思。看過各個角色的悲催經歷後,觀眾們就會發現,其實閉鎖的不僅是病房大門,更多地是只被鎖上的人心。誰不想熱情開放地接納世界和被這個世界接納,但在一次又一次受傷後,他們選擇鎖上自己的心。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呢,平時看起來好欺負的老實人,被逼急了會爆發出乎人們意料的能量。
  • 看似壓抑實則治癒——《閉鎖病房》
    《閉鎖病房》就將鏡頭移至醫院內部,讓觀眾們近距離了解那些不為人知的患者們。普通人的經歷尚且起伏不定,病房內患者的經歷更是令人唏噓。三位主角的經歷在影片中被一一介紹,每個人都活在一個悲慘世界。 病棟就是日語裡病房的意思,閉鎖病棟就是閉鎖病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