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全方位呵護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

2020-12-24 安青網

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全方位呵護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

2020-11-11 15:58:06   來源:安青網    

【摘要】

今年是扎西桑布來到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的第二年,從剛來學校時的羞澀、思鄉、不太適應,如今的他已經深深地愛上了美麗的校園,熱情、可愛的同學...

安青網訊 今年是扎西桑布來到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的第二年,從剛來學校時的羞澀、思鄉、不太適應,如今的他已經深深地愛上了美麗的校園,熱情、可愛的同學和老師,並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近年來,宣城職業技術學院抓實落細學生資助工作,尤其重視少數民族學生精準幫扶,通過資助模式的探索創新切實發揮資助育人實效,助力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勇敢地追逐夢想。

少數民族學生校園「安家」

2019年秋季,扎西桑布乘坐40多個小時的火車輾轉從西藏來到宣城職業技術學院,成為信息財經學院會計學專業的一名新生。「第一次離家這麼遠,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剛開始難免想家,但是很快就感受到了來自學校、老師、同學的關心和照顧,很溫暖。」在遙遠的高原,扎西桑布的父母勉強維持著一家13口人的生計。家庭的境況,不僅是他心中的牽絆,更是他學習的動力。學校不僅為扎西桑布申請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資助政策,還減免了學費,多方位為其構建關愛幫扶體系。穿梭在校園裡,扎西桑布感到充實而幸福。他的夢想是畢業後回到西藏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更好地兼顧家庭,反哺家鄉。

10月18日,來自阿里地區的曲桑同學向陶庭先院長敬獻潔白的哈達,用雪域高原的禮節表達對學院培育的感恩之情。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脫貧攻堅戰。學生資助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措施。而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也對教育扶貧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8月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文件中提出,「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向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

得益於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少數民族學生規模逐年擴大。目前,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少數民族學生共有608名,佔全部在校生總數8.2%。共有藏族、布依族、回族、黎族、珞巴族、滿族、門巴族、苗族、蒙古族、土家族、瑤族、彝族、壯族等13個民族,其中以藏族學生居多,共560人。「這個數字在全省高校中都屬於比例較大的,所以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資助育人工作對學校的和諧穩定尤為重要。」該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資助政策以及各級有關部門資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文件精神,積極探尋高校少數民族學生資助育人功能路徑,開展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精準化經濟資助和生活幫扶,不斷提升育人實效。

創新資助模式提升育人實效

李婷是該校教育與管理學院2018級學前教育專業的輔導員,所帶三個班級185名學生中就有50多名少數民族學生。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李婷懷著一視同仁、更加嚴格的原則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政教育,並注重將民族文化認同融入少數民族學生資助工作,探索融入能力資助幫助少數民族困難學生增強自信心和綜合素質。

10月18日,2018級學前教育專業的藏族學生舉行極具西藏風情的畢業歌舞匯演。

做好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育人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工程,也是高校少數民族學生能否健康成長成才的關鍵。近年來,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守住經濟資助底線不打折,以精確識別力促資助對象真實,確保精準助學。學校每年3月、9月都會根據全國資助管理系統鎖定少數民族建檔立卡學生、城鄉低保學生、孤兒學生、殘疾學生。並且通過新生入學教育、班會、宣傳欄、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宣傳資助政策,保證全校少數民族學生知曉國家資助政策。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要求全體輔導員對每名少數民族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核實,並且錄入信息庫,目前該校共有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89人,2019年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發放資助金額共254.6425萬元,資助人次594人,資助項目包括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學費減免、困難補助、藏族教育廳免補資金等。確保不漏一名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做到了精準資助全方位覆蓋。不僅如此,學校還會根據家訪、調查問卷、校園卡數據分析等方式進行動態管理,學生在校期間每年覆核認定,如學生家庭經濟情況有變,要求重新提交證明材料並重新完成認定程序。此外學校擬定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相關資助制度和資助經費使用辦法規定,以制度形式固化資助經費足額提取。

區別於當前針對少數民族學生主要以物質資助為主的傳統模式,該校進一步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學生存在的學業基礎薄弱、心理貧困、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的關懷,探索創新能力資助的形式,積極構建全方位援助體系,圍繞提升學生發展能力主線,實現精準脫困。針對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需求,該校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育人工程。如,每學期開展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普查,對學業後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學業輔導,對即將實習、就業的學生加強就業和創新創業指導;圍繞深化民族團結進步,開展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成立「藏族文化交流社(雪域高原社)」加強不同民族學生的交往交流交融,營造共學共樂、共同進步的氛圍;通過主題班會教育、開展民族團結主題活動等不斷加強少數民族學生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勵志典型宣傳,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信心,激勵他們以實際行動去服務社會、造福國家。

此外,該校和宣城市民族事務委員會還共同組建了「少數民族學生工作指導小組」,校黨委書記任組長,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局長、副局長、該校分管學生工作的副院長任副組長,指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工作會議,組織調研,研究解決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等一些列問題。學校內也專設了「少數民族學生服務站」,每天安排學生值班,及時解決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各項問題,呵護其在校更好地學習、生活。

10月2日至8日,學校為假期留校的60名西藏同學舉辦網絡創業培訓班。

9月29日,在國慶節、中秋節即將到來之際,宣城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郭梅香一行在學院黨委副書記程雙幸的陪同下,看望了少數民族學生代表,並座談交流。

本報記者 謝婷婷 通訊員 金添

點評:

關注少數民族學生提升資助育人實效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龐波

我院自2006年開始招收西藏自治區學生。目前,我院少數民族學生(以藏族學生為主)共608名,佔全部在校生總數8.2%。學院在紮實、有序推進各項資助工作的同時,積極探尋少數民族學生資助育人功能路徑,開展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化經濟資助和生活幫扶,切實發揮學生資助育人功效,幫助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2018年,我院獲評安徽省學生資助工作「優秀單位案例典型」、「精準資助典型案例」稱號;2019年,國家民委專委、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張京澤來校慰問;新華社、安徽日報、安徽廣播電視臺等7家主流媒體到校實地採訪報導;中南民族大學、大連民族大學及省內多所高校來校交流。我院在做好少數民族學生教育、資助工作中已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圍繞政治教育,打牢思想基礎。學院積極加強安全教育引導,護航少數民族學生身心健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參加漢語水平等級考試,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堅定「四個自信」;定期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輻射各民族學生,增強「五個認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

圍繞重點工作,創新管理模式。在宣城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學院構建政府部門與學校,上下聯動,協同發力的民族教育工作模式,既整合了政府優勢資源服務於民族教育管理,又減輕了我院獨自應對民族教育的壓力,有效推進了我院少數民族工作教育管理、資助服務工作。在此基礎上,學院陸續出臺了少數民族學生資助制度和資助經費使用辦法,少數民族學生學費減半,開設「綠色通道」、路費部分補助、特殊困難補貼、節日生活補貼、節日慰問等各項幫扶措施。

圍繞成長成才,強化服務指導。學院對少數民族學生採取分散式分班教學模式,藏漢同班學習,指定部分漢族學生結對幫扶,開展「一對一」學業輔導;舉辦少數民族學生職業技能比賽等,激發學習興趣;以「少數民族學生工作站」為平臺,聯合學生會等,進行課業幫扶;對畢業班學生開展各類入職考試指導、培訓;前往西藏地方醫院落實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就業;與市人社局合辦少數民族學生「SYB」創業培訓班,加強創新創業指導。近年來,我院畢業的少數民族學生已陸續成為當地各個領域、各行各業的骨幹精英。

民族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最大受益者是民族地區。一直以來,我院資助管理工作在省教育廳的關心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各級有關部門資助政策及相關文件精神,取得喜人成果。今後,學院將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圍繞少數民族學生,做好引導、服務工作,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民族地區培養優秀技能型人才,為教育援藏作出學院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李志慧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鄭州財經學院:為學生搭建「ETC」成才高速通道
    ,為學生全方位成長當好領路人。 關愛引領,讓每個學生都成才 「CCC」=Comprehend(了解)+Care(關愛)+Channel(引領) 大學四年,成才得益於課堂,成長卻來自生活。
  • 安徽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牽手臺灣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安徽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牽手臺灣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中國臺灣網3月25日宣城消息 日前,安徽省宣城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鄧一丁等5人應臺灣崇佑技術學院邀請赴臺灣參訪交流。  在臺期間,鄧一丁等與臺灣相關高校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 【生命學院】把握學生成長規律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生涯規劃教練、職場幸福力教練馮佳倫圍繞高校畢業生職業規劃、求職就業經歷,向生命學院2015級本科生說到,「當你比別人『少』努『力』一分,就比別人『劣』一分。一個人可以不十全十美,但是請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做到獨一無二!」
  •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田玉:力求幫助每一位學生找到自己的定位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田玉(右一)正在為學生上課。紅網時刻記者 鄭濤 長沙報導她在教書育人的實踐中堅守匠心,用愛育人,從教11年來用青春抒寫著育人華章,用愛心鑄造出彩業績,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輔導員」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多次在學校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獲嘉獎。
  • 專業社團助力學生成長成人成才
    江蘇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肖蘇)近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連鎖新星社團在「CCFA全國優秀社團」評比中,從全國各大商科院校的上千個社團中脫穎而出,獲評「全國十佳社團」。這是自2017年以來該社團連續第四年獲此殊榮。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舉辦學生表彰大會暨「三進一融」育人故事分享會
    技能大賽獲獎代表陳宇同學在獲獎感言中表示,「今天的成績對我們來說不僅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激勵,我們將秉持武交院「自強不息,明志高遠」的校訓,傳承發揚武交院「水韻」精神,加滿油,鼓足勁,力爭早日成才回報母校。」  「三進一融」育人故事分享會環節由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孫真主持。
  • 民進綿陽師範學院委員會開展少數民族「結對子」學生交流活動
    12月23日,民進綿陽師範學院委員會組織開展了主題為「我的大學,我做主」的少數民族「結對子」學生交流活動。活動旨在進一步加強與少數民族新生的溝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少數民族新生在校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幫助其及時解決困難,促進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
  •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節活動多姿多彩
    近日,筆者從遵義職業技術學院獲悉,該學院在慶祝第36個教師節時,學院黨委書記李凌,黨委副書記、院長顏永強率黨政班子成員赴各院系看望慰問了一線教職工和全市教育大會中獲表彰的先進個人,向全體教職工致以節日的祝福,希望全體教職工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爭做「四有三者」好老師,傳承紅色基因
  •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陳棟樺:高職教改「弄潮兒」
    陳棟樺指導學生組裝微電影設備。(福州職業技術學院供圖)福州日報記者 許含宇他既是從零開始的「拓荒者」,又是緊跟時代的「弄潮兒」;他既是桃李滿園的耕耘者,又是不忘初心的好教師……23歲本科畢業,25歲任藝術設計教研室主任,33歲擔任廣告設計與製作專業主任。
  • ...蘭州市就業服務進校園暨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雙選會成功舉辦
    每日甘肅網訊 為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按甘肅省教育廳等七部門《甘肅省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若干措施》(甘教廳﹝2020﹞44號)文件要求, 6月24日,2020年蘭州市就業服務進校園暨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雙選會成功舉辦。
  •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全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上勇創佳績
    央廣網大連12月21日消息(記者賈鐵生 通訊員劉廣益)2020年12月10日至13日,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市舉行,來自全國36個代表團2557名選手參賽,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派出選手代表遼寧省參加「增材製造」項目競賽。
  • 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打造「152工程」 提升學生黨員培養質量
    近年來,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打造「152學生黨員培養發展工程」,即依託「學習通」平臺強化理論武裝、通過五個社群實現幫帶輻射、運用兩種積分激勵擔當作為,抓好小部分人、輻射一大批人,將學生黨員的培養發展過程變成系統精準的育人過程,發揮黨建對育人工作的示範引領作用,在推動黨員培養發展系統化、科學化、制度化的同時
  • 南京旅遊職業學院烹飪與營養學院舉辦烹飪技能大賽
    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旅遊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需要、強化教育教學的實踐性和職業性,突出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南京旅遊職業學院烹飪與營養學院於近日舉辦了第33屆「成才杯」烹飪技能大賽。
  • 職教王牌·校長帶你選專業⑦|走進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今天我們來到了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這是目前江蘇省唯一的一所航空類高職院校,她所開設的專業全部是圍繞航空特色來設置的。如果你有一個航空夢的話,千萬不要錯過哦。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鎮江,校區建在鎮江航空航天產業園,毗鄰航空教育小鎮,形成了產學研集聚效應。
  •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有了首個「正教授」級輔導員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譚小雄成為該院首位一線輔導員教授。紅網時刻 通訊員 伍婷婷 肖明 劉旺 記者 石珊 衡陽 報導輔導員也能當上「教授」!12月22日,湖南環境生物職院公示了2020年度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結果,該校生物工程學院專職輔導員譚小雄「榜上有名」,成為了該校歷史上首個「正教授」級輔導員。
  • 「國產商用飛機校園巡展活動」走進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柏蓓 通訊員寧耕 報導:12月2日,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共同舉辦的「國產商用飛機校園」巡展活動開幕式暨大飛機講壇在學院浦東校區大禮堂成功舉辦。
  •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建校20周年慶典
    高就業率的背後,是學校藉助改革東風,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使職業教育發展日益深化的成果。20年來,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把辦學與城市發展相融合,把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結合,把職業教育與脫貧攻堅相契合,「合」出職教發展新動能,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提升,吸引力顯著提高。
  •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同上一堂思政課
    近日,在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2020級風電和光伏兩個專業的思政課堂上,呈現了一門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做新時代大國工匠」的專題思政課,該課共包括四部分,由該院黨委書記戴裕崴和行業企業專家分別主講、專職思政課教師及青年學生共同參與完成。
  •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探索「1145」模式 匠心化育鑄人才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積極探索實施「1145」匠心化教育模式,旨在以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以職業精神培養和踐行為主線,探索建立「明德、強技、篤行、致用」四位聯動的職業精神培養機制,通過推動思政課改、弘揚蓋軍銜精神、實施晨點晨練、開展志願服務和促進教學做一體化等五大舉措,努力培養以德為先、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並重的「準職業人」。
  • 九三學社綿陽師範學院支社開展少數民族「結對子」學生座談
    為全面了解少數民族新生在校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幫助及時解決困難,促進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同時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成立100周年之際,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年學子的愛黨愛國熱情,營造濃厚的愛國氛圍,近日,九三學社綿陽師範學院支社開展了少數民族「結對子」學生座談活動和第二期愛國主義電影展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