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1 15:58:06 來源:安青網
今年是扎西桑布來到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的第二年,從剛來學校時的羞澀、思鄉、不太適應,如今的他已經深深地愛上了美麗的校園,熱情、可愛的同學...
安青網訊 今年是扎西桑布來到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的第二年,從剛來學校時的羞澀、思鄉、不太適應,如今的他已經深深地愛上了美麗的校園,熱情、可愛的同學和老師,並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近年來,宣城職業技術學院抓實落細學生資助工作,尤其重視少數民族學生精準幫扶,通過資助模式的探索創新切實發揮資助育人實效,助力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勇敢地追逐夢想。
少數民族學生校園「安家」
2019年秋季,扎西桑布乘坐40多個小時的火車輾轉從西藏來到宣城職業技術學院,成為信息財經學院會計學專業的一名新生。「第一次離家這麼遠,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剛開始難免想家,但是很快就感受到了來自學校、老師、同學的關心和照顧,很溫暖。」在遙遠的高原,扎西桑布的父母勉強維持著一家13口人的生計。家庭的境況,不僅是他心中的牽絆,更是他學習的動力。學校不僅為扎西桑布申請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資助政策,還減免了學費,多方位為其構建關愛幫扶體系。穿梭在校園裡,扎西桑布感到充實而幸福。他的夢想是畢業後回到西藏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更好地兼顧家庭,反哺家鄉。
10月18日,來自阿里地區的曲桑同學向陶庭先院長敬獻潔白的哈達,用雪域高原的禮節表達對學院培育的感恩之情。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脫貧攻堅戰。學生資助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措施。而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也對教育扶貧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8月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文件中提出,「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向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
得益於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少數民族學生規模逐年擴大。目前,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少數民族學生共有608名,佔全部在校生總數8.2%。共有藏族、布依族、回族、黎族、珞巴族、滿族、門巴族、苗族、蒙古族、土家族、瑤族、彝族、壯族等13個民族,其中以藏族學生居多,共560人。「這個數字在全省高校中都屬於比例較大的,所以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資助育人工作對學校的和諧穩定尤為重要。」該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資助政策以及各級有關部門資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文件精神,積極探尋高校少數民族學生資助育人功能路徑,開展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精準化經濟資助和生活幫扶,不斷提升育人實效。
創新資助模式提升育人實效
李婷是該校教育與管理學院2018級學前教育專業的輔導員,所帶三個班級185名學生中就有50多名少數民族學生。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李婷懷著一視同仁、更加嚴格的原則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政教育,並注重將民族文化認同融入少數民族學生資助工作,探索融入能力資助幫助少數民族困難學生增強自信心和綜合素質。
10月18日,2018級學前教育專業的藏族學生舉行極具西藏風情的畢業歌舞匯演。
做好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育人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工程,也是高校少數民族學生能否健康成長成才的關鍵。近年來,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守住經濟資助底線不打折,以精確識別力促資助對象真實,確保精準助學。學校每年3月、9月都會根據全國資助管理系統鎖定少數民族建檔立卡學生、城鄉低保學生、孤兒學生、殘疾學生。並且通過新生入學教育、班會、宣傳欄、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宣傳資助政策,保證全校少數民族學生知曉國家資助政策。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要求全體輔導員對每名少數民族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核實,並且錄入信息庫,目前該校共有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89人,2019年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發放資助金額共254.6425萬元,資助人次594人,資助項目包括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學費減免、困難補助、藏族教育廳免補資金等。確保不漏一名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做到了精準資助全方位覆蓋。不僅如此,學校還會根據家訪、調查問卷、校園卡數據分析等方式進行動態管理,學生在校期間每年覆核認定,如學生家庭經濟情況有變,要求重新提交證明材料並重新完成認定程序。此外學校擬定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相關資助制度和資助經費使用辦法規定,以制度形式固化資助經費足額提取。
區別於當前針對少數民族學生主要以物質資助為主的傳統模式,該校進一步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學生存在的學業基礎薄弱、心理貧困、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的關懷,探索創新能力資助的形式,積極構建全方位援助體系,圍繞提升學生發展能力主線,實現精準脫困。針對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需求,該校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育人工程。如,每學期開展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普查,對學業後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學業輔導,對即將實習、就業的學生加強就業和創新創業指導;圍繞深化民族團結進步,開展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成立「藏族文化交流社(雪域高原社)」加強不同民族學生的交往交流交融,營造共學共樂、共同進步的氛圍;通過主題班會教育、開展民族團結主題活動等不斷加強少數民族學生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勵志典型宣傳,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信心,激勵他們以實際行動去服務社會、造福國家。
此外,該校和宣城市民族事務委員會還共同組建了「少數民族學生工作指導小組」,校黨委書記任組長,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局長、副局長、該校分管學生工作的副院長任副組長,指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工作會議,組織調研,研究解決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等一些列問題。學校內也專設了「少數民族學生服務站」,每天安排學生值班,及時解決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各項問題,呵護其在校更好地學習、生活。
10月2日至8日,學校為假期留校的60名西藏同學舉辦網絡創業培訓班。
9月29日,在國慶節、中秋節即將到來之際,宣城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郭梅香一行在學院黨委副書記程雙幸的陪同下,看望了少數民族學生代表,並座談交流。
本報記者 謝婷婷 通訊員 金添
點評:
關注少數民族學生提升資助育人實效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龐波
我院自2006年開始招收西藏自治區學生。目前,我院少數民族學生(以藏族學生為主)共608名,佔全部在校生總數8.2%。學院在紮實、有序推進各項資助工作的同時,積極探尋少數民族學生資助育人功能路徑,開展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化經濟資助和生活幫扶,切實發揮學生資助育人功效,幫助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2018年,我院獲評安徽省學生資助工作「優秀單位案例典型」、「精準資助典型案例」稱號;2019年,國家民委專委、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張京澤來校慰問;新華社、安徽日報、安徽廣播電視臺等7家主流媒體到校實地採訪報導;中南民族大學、大連民族大學及省內多所高校來校交流。我院在做好少數民族學生教育、資助工作中已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圍繞政治教育,打牢思想基礎。學院積極加強安全教育引導,護航少數民族學生身心健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參加漢語水平等級考試,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堅定「四個自信」;定期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輻射各民族學生,增強「五個認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
圍繞重點工作,創新管理模式。在宣城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學院構建政府部門與學校,上下聯動,協同發力的民族教育工作模式,既整合了政府優勢資源服務於民族教育管理,又減輕了我院獨自應對民族教育的壓力,有效推進了我院少數民族工作教育管理、資助服務工作。在此基礎上,學院陸續出臺了少數民族學生資助制度和資助經費使用辦法,少數民族學生學費減半,開設「綠色通道」、路費部分補助、特殊困難補貼、節日生活補貼、節日慰問等各項幫扶措施。
圍繞成長成才,強化服務指導。學院對少數民族學生採取分散式分班教學模式,藏漢同班學習,指定部分漢族學生結對幫扶,開展「一對一」學業輔導;舉辦少數民族學生職業技能比賽等,激發學習興趣;以「少數民族學生工作站」為平臺,聯合學生會等,進行課業幫扶;對畢業班學生開展各類入職考試指導、培訓;前往西藏地方醫院落實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就業;與市人社局合辦少數民族學生「SYB」創業培訓班,加強創新創業指導。近年來,我院畢業的少數民族學生已陸續成為當地各個領域、各行各業的骨幹精英。
民族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最大受益者是民族地區。一直以來,我院資助管理工作在省教育廳的關心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各級有關部門資助政策及相關文件精神,取得喜人成果。今後,學院將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圍繞少數民族學生,做好引導、服務工作,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民族地區培養優秀技能型人才,為教育援藏作出學院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李志慧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