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員工告到勞動局後果有什麼?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規定都在這裡!

2020-12-22 律圖

勞動局是我國勞動行政部門,勞動局對當地的勞動力市場進行監管,用人單位有違反勞動法行為侵害勞動者利益的,勞動者是可以到勞動局投訴的,那麼被員工告到勞動局後果有什麼?可能會承擔哪些責任?請閱讀下文了解。

根據《勞動合同法》相關條例規定

【第八十條】 規章制度違法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一條】 缺乏必備條款、不提供勞動合同文本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二條】 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八十三條】 違法約定試用期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準,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四條】 扣押勞動者身份等證件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準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八十五條】 未依法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等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第八十六條】 訂立無效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七條】 違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八條】 侵害勞動者人身權益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二)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三)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四)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汙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第八十九條】 不出具解除、終止書面證明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 勞動者的賠償責任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連帶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二條】 勞務派遣單位的法律責任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準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三條】 無營業執照經營單位的法律責任

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四條】 個人承包經營者的連帶賠償責任

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五條】 不履行法定職責、違法行使職權的法律責任

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違法行使職權,給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焦點

  • 你可能要承擔法律後果!
    你可能要承擔法律後果!名譽權系法律賦予並保護的,系公民所享有的應受社會公眾公正評價的權利。侵害民事權利,應承擔侵權責任。秦某、康某等五名被告通過微博公開平臺多次發布侮辱原告郭某的言辭,對其人格進行指責和貶損,客觀上已經造成了對郭某社會評價降低的後果,在一定範圍內對郭某造成了不良影響,侵害了郭某的名譽權,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案件審理過程中,主審人多次與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調解,耐心地向他們釋法明理,最終,五名被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對方賠禮道歉,雙方握手言和,原告撤回起訴。
  • 你可能要承擔法律後果!
    你可能要承擔法律後果!裁判結果東安法院經審理認為,名譽權系法律賦予並保護的,系公民所享有的應受社會公眾公正評價的權利。侵害民事權利,應承擔侵權責任。被告秦某與康某產生糾紛本應以合法的方式進行處理,但二人夥同其他三人通過微博公開平臺多次發布捏造的侮辱原告郭某的言辭,對郭某人格進行指責和貶損,客觀上已經造成了對郭某社會評價降低的後果,在一定範圍內對郭某造成了不良影響。
  • 交通肇事逃逸法律有什麼規定?
    但也有一些特列,他們對事故不理採,開車獨自離開或把車留下個人離開,那這樣是否構成交通肇事逃逸,會有哪些法律風險?法妞網友諮詢:交通肇事逃逸法律有什麼規定?王淑霞律師解答: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為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逃跑的行為。交通肇事逃逸性質惡劣,法律後果嚴重。
  • 散布他人隱私會承擔什麼法律後果?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個人的隱私是需要得到尊重的,侵犯個人隱私權是會受到懲罰的,侵犯別人的隱私可能會給人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那麼散布他人隱私會承擔什麼法律後果呢?個人隱私保護措施有哪些?下文由河南煥廷律師整理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酒駕和醉駕有什麼區別?在法律上需要承擔哪些後果?
    酒駕和醉駕有什麼區別?在法律上需要承擔哪些後果?「酒駕」是社會公害,飲酒後駕駛機動車、醉酒駕駛機動車嚴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威脅公眾安全,社會大眾對此深惡痛絕。醉酒駕駛具有高度危險性,極易造成惡性事故,嚴重威脅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規定醉駕入刑,並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由公安機關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醉酒駕駛非營運車輛,5年內不得重新取得駕駛證,醉酒駕駛營運車輛,10年內不得重新取得駕駛證,重新取得駕駛證後,不得駕駛營運車輛。
  • 要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打人是犯法的我們都知道,但要說打人兩耳光別人報警了,警察會怎麼處理,具體要承擔什麼法律後果,可能就涉及到一些人的知識盲區了,這裡我們就簡單地聊一聊相關問題,反正在家也是閒著。雖說在眼下出門買個菜都與人隔著一米遠的這種人人自危的環境中,與人起爭執是幾乎不可能的,但是正常情況下憤怒起來跟人動手的情況卻並不少見。那麼打人耳光的法律後果究竟怎麼算?警方又會怎麼處理?我國有一句俗話說「打人不打臉」,因為扇耳光這種行為更多的時候給人是一種精神上的侮辱。
  • 為親朋好友貸款,這份法律後果你承擔得起嗎?
    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會因為礙於朋友、親戚的情面等原因用自己的名義貸款給他人使用。但做這件事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最近,遂昌縣法院辦理的一批因貸款給他人使用而引發的合同糾紛系列案件,令人警醒——多起案件的被告都說自己是替他人貸款的,而他們所幫助的人居然是同一個「好兄弟」。
  • 網絡散布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網絡散布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散布謠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01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 損害賠償責任承擔的主體
    電力工業部於1996年10月8日發布了《供電營業規則》,其中第51條規定「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產權歸屬誰,誰就承擔其擁有的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供電營業規則》作為部門規章,僅從該條規定上與普通法律《民法通則》的規定是一致的,可以得到使用和執行。
  • 隨意退回勞務派遣員工的法律後果
    另,根據法律規定,當王某無用工單位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向其支付的工資標準應為所在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法院認為:艾傑公司以王某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無法勝任公司工作、溝通不暢為由認定王某不能勝任工作,並認為對王某安排了一對一的帶教培訓後其仍不能勝任工作。根據艾傑公司的主張,其對王某所進行的培訓就是安排員工餘某在王某入職後採用了邊帶教邊工作的方式。
  • 《侵權責任法》中精神損害賠償與共同侵權的具體法律規定
    大家好,今天臘月是三十,小編在這裡給你拜年了,提前祝福你新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今天是侵權責任法第二期,今天的主要內容是《侵權責任法》中的精神損害賠償,以及共同侵權具體法律規定。根據婚姻法規定,因為下列情況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㈠,重婚的。㈡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㈢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同時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規定,這裡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性賠償和精神性損害賠償。
  • 演員田亮怒斥妻子出軌,網暴家醜非小事,律師談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有句老話清官難斷家務事有一定道理,法律只能解決一部分家庭問題,更多還要靠倫理道德約束。所以也就能理解很多人不顧隱私將家醜擺到桌面任人品頭論足,如果本著公道自在人心,客觀地反映事實也無可厚非。但實際上很難做到客觀,不可避免的會帶有主觀色彩,甚至有些人會採用誇大、捏造事實的手段,利用輿論給對方施加壓力。很多網友沒有能力或者時間做到客觀、理智、全面的分析,即發表個人觀點和情緒。
  • 勸酒導致他人死亡需要擔責嗎,承擔什麼責任?
    談生意要喝酒、感謝朋友要喝酒,有事請人要喝酒,沒事閒坐也會喝酒,酒場算是與人們的生活交往離不開了。而在我們很多地方都有勸酒的習慣,認為喝酒喝不多,那就是沒有喝好,不能顯示主家的熱情。那麼勸酒導致他人死亡需要擔責嗎,承擔什麼責任?
  • 借車給朋友,四種情況要承擔法律責任!
    看《侵權責任法》咋規定:我國《侵權責任法》沿襲了上述原則,對車輛使用人的責任進行了規定,同時,也規定了車主一般不承擔責任,但是在有過錯的情況下,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裡就說的很明確了,借車發生交通事故,首先由投保的保險公司予以賠償;其次,不足部分由車輛使用人承擔責任;最後,如果車主有過錯,要基於過錯承擔責任。規定車主承擔過錯責任,原因在於,車主雖然不是車輛運行的實際控制人,但其仍然需要具有一般的注意義務,對於將車輛借給他人駕駛是否會產生危險,車主應當盡到必要的審查義務,如車輛的車況、使用人是否具有必要的駕駛能力等。
  • 律師分析:兒童遭狗咬後身亡犬主人被刑拘,將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此事的發生再次給大家認為動物可能對人身損害的侵權敲響了警鐘,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特別是孩子,那麼針對此事件,犬主任可能會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律師觀點:1、狗主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 「人肉搜索」面前人人自危,「始作俑者」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
    與此同時,亦有不少網友提出疑問,因「人肉搜索」行為導致傷亡,「始作俑者」是否也應承擔法律責任?而「人肉搜索」一旦「越界」,則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而侵權責任法第二條、第十五條也規定,侵害隱私權等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承擔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而根據刑法規定,如果網絡人肉行為構成侮辱、誹謗罪,最多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有些要承擔法律責任
    網絡造謠、傳謠的犯罪成本很低,只需要守著電腦和手機敲一段話,再貼一張以假亂真的圖片即可,但為此付出的法律代價卻不輕。 現代網絡信息傳播速度飛快,網絡資訊信息量巨大,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各類言論及信息,但是如果言論、信息的真實性並未核實,難免造成對社會公眾的誤導,或者對他人隱私的侵犯。因此,發布、傳播言論、信息應當避免誤入法律禁區。
  • 未成年人結婚觸犯什麼規定?承擔什麼責任?
    據通報,經查,視頻中的人員系貴嶼鎮鳳新村盧某(男,17周歲,已退學)於一年多前與鄰村莊某(女,13周歲,已休學)自由戀愛,因雙方父母法制觀念淡薄,於今年11月26日為雙方按照農村風俗舉行婚禮,但未曾到民政部門申辦婚姻登記。目前,貴嶼鎮政府和區民政部門已對雙方家長進行法制教育,責令其讓女方回歸原家庭,由其家長履行監護職責。
  • 什麼是惡意搶註商標,有什麼法律後果?
    那麼,什麼是惡意搶註商標,有什麼法律後果?網友諮詢:什麼是惡意搶註商標,有什麼法律後果?關於「惡意搶註商標」,根據《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註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因此,「惡意搶註」就是申請人利用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將他人已經使用但尚沒有註冊的商標以自己的名義向商標局申請註冊的行為。
  • 法律規定:出現下列8種情形,不追究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按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刑事責任。最常見的刑事責任就是通常說的判刑坐牢。那麼,是否所有的犯罪都要追究刑事責任呢,答案是: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