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車給朋友,四種情況要承擔法律責任!

2021-01-21 中國搜索

日常生活中,親戚朋友借車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因為借車而發生的交通事故,車主是否應承擔責任?如果要承擔責任,什麼情況下承擔責任?你考慮過嗎?


看最高法院咋說:


在借車的情況下,屬於車主和使用人不一致的一種情形。這種情況發生交通事故,最高法院先後在兩個司法解釋和一個函復中作出了說明。


第一個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關於被盜機動車輛肇事後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覆》規定:使用盜竊的機動車輛肇事,造成被害人物質損失的,肇事人應當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盜機動車輛的所有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個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車輛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車輛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覆》規定:採取分期付款方式購車,出賣方在購買方付清全部車款前保留車輛所有權的,購買方以自己名義與他人訂立貨物運輸合同並使用該車運輸時,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出賣方不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個是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復函》認為: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交付,原車主即不能支配該車的運營,也不能從該車的運營中獲得利益,故原車主不應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但是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的行為,違反有關行政管理法規的,應受其規定的調整。


從以上內容看,對於車主和使用人的責任問題,基本上採納了「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兩個標準來判斷,即:誰支配管理車輛和從車輛的運行中獲取利益(包括駕駛車輛帶來的便利甚至享受),誰就是機動車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車主借車給別人,就一定不會承擔責任了?當然不是!


     看《侵權責任法》咋規定:


我國《侵權責任法》沿襲了上述原則,對車輛使用人的責任進行了規定,同時,也規定了車主一般不承擔責任,但是在有過錯的情況下,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49條是這樣說的:「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這裡就說的很明確了,借車發生交通事故,首先由投保的保險公司予以賠償;其次,不足部分由車輛使用人承擔責任;最後,如果車主有過錯,要基於過錯承擔責任。規定車主承擔過錯責任,原因在於,車主雖然不是車輛運行的實際控制人,但其仍然需要具有一般的注意義務,對於將車輛借給他人駕駛是否會產生危險,車主應當盡到必要的審查義務,如車輛的車況、使用人是否具有必要的駕駛能力等。從危險來源的角度看,如果車主未盡上述義務,則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構成危險的來源。


需要說明的是,車主上述情況下承擔的責任,不是連帶責任。從連帶責任的法理看,只有在法律明確規定或當事人明確約定的情形下才承擔連帶責任,在出借車輛場合,車主與使用人並不構成共同侵權,也無其他連帶因素,因此,即使由於車主的過錯和使用人的駕駛行為結合造成第三人損害,車主承擔的也是按份責任而非連帶責任。


既然車主有些情況下要承擔責任,那麼,什麼情況下承擔責任,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明確:


四種情況要承擔法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  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並適用侵權責任法第49條的規定確定其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三)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


(四)其他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


知道了這些具體規定,借車給朋友時,有時候就要千萬注意啦,有些風險我們儘量要避免,具體來說就是:「四個不借」



一是車輛存在隱患時「不借」。檢查自己的車輛是否存在剎車制動不靈、車燈不亮、胎壓不均衡等等影響安全行駛的故障,不要讓車輛帶病出工。


二是借車人沒駕照時「不借」。朋友有沒有合法駕照,駕照的準駕車型與車輛是否符合,這些你都要清楚!


三是借車人不能安全駕駛時「不借」。看看借車人是否能夠駕駛,有沒有喝酒、甚至有沒有吸毒嗑藥……


 四是借車人未成年「不借」。這時借車出了事故,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當然要承擔責任,但車主因未能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也應按其過錯承擔責任。


4種情形發生車禍,車主不用賠償!



生活中常出現自己的車子借給他人或者賣給他人,卻沒來得及過戶的,如果發生車禍該不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呢?哪些情形發生交通事故不用車主承擔責任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請示的復函》[(2001)民一他字第32號]: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交付,原車主既不能支配該車的運營,也不能從該車的運營中獲得利益,故原車主不應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但是,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的行為,違反有關行政管理法規的,應受其規定的調整。


 2、被盜車輛肇事,車主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盜機動車輛肇事後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覆》(1999年6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69次會議通過):使用盜竊的機動車輛肇事,造成被害人物質損失的,肇事人應當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盜機動車輛的所有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買方分期付款購車,賣方保留所有權,車主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車輛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車輛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覆》(法釋〔2000〕38號):採取分期付款方式購車,出賣方在購買方付清全部車款前保留車輛所有權的,購買方以自己名義與他人訂立貨物運輸合同並使用該車運輸時,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出賣方不承擔民事責任。





機動車交付修理廠修理,修理工駕車發生交通事故,車主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由修理廠承擔賠償責任。但車輛所有人對交付修理的事實應承擔舉證責任。



|來源:創客矩陣生態聯盟

責任編輯:楊勁松

相關焦點

  • 網絡散布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網絡散布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散布謠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01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 這些情況您雖然沒有過錯,法律上也要承擔侵權責任,包括賠償……
    所謂無過錯責任,指根據法律明文規定,不論加害人是否具有過錯,均須為其加害行為承擔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侵權責任法》第7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法律規定的無過錯責任情形包括:1.
  • 損害賠償責任承擔的主體
    可以說,供電設施在侵權案件中的作用就是產權人進行侵權行為使用的工具,工具不能自行侵權,要通過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來實行。從以上分析,觸電案件的民事侵權責任主體,就是供電設施產權歸屬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能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2、根據供電設施產權人侵權行為,承擔民事侵權責任以及舉證責任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觸電案件分為三大類。
  • 巴彥淖爾這位車主承擔了這些責任
    小編先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朋友找你借車 作為車主的你到底該不該借呢?事故責任經交警部門認定,丁某承擔主要責任、單某承擔次要責任。事故發生後,被告單某僅付原告方醫療費、喪葬費共5.5萬元,再無能力給付,而原告方因此次交通事故致丁某死亡而遭受的各項經濟損失36萬餘元,雙方在賠償金的給付上一直不能達成協議。為此,原告在遞交訴狀時連同車主李某一併起訴。
  • 微市中·法課堂:借新還舊,保證人不承擔責任的10個法律要點
    齊精智律師提示:一般情況下,保證人能夠證明債務人借新還舊,且債權人又不能證明保證人知情的情況下,保證人才能免責。本文不惴淺陋,分析如下:一、貸款合同明確約定借新還舊,債權人也要證明保證人知情。否則,保證人免責。
  • 聚合經營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使用作品必須經過權利人許可。未經授權即為侵權。以此規則衡量,這種非授權方式的聚合,實質上是侵權使用作品的代名詞和同義語。 根據2016年6月北京網絡版權監測中心對10家APP端、OTT端聚合平臺的跟蹤監測和調查比對結果,這些平臺向用戶提供的作品至少70%以上是未經授權的。其中,一家新聞類聚合平臺的正版率最高,約為70%以上。
  • 律師分析:製造、傳播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那麼,散布、傳播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1、民事責任。如果網絡出現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自己的名譽權或者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商業信譽,公民或法人主體可以先要求網絡平臺刪除,提供散布謠言者的身份信息,如拒絕刪除,通過律師函或者訴訟的形式,要求對方承擔連帶責任;然後針對發布謠言的當事人,通過訴訟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2、行政責任。
  • 有些要承擔法律責任
    網絡造謠、傳謠的犯罪成本很低,只需要守著電腦和手機敲一段話,再貼一張以假亂真的圖片即可,但為此付出的法律代價卻不輕。 現代網絡信息傳播速度飛快,網絡資訊信息量巨大,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各類言論及信息,但是如果言論、信息的真實性並未核實,難免造成對社會公眾的誤導,或者對他人隱私的侵犯。因此,發布、傳播言論、信息應當避免誤入法律禁區。
  • 借新還舊,保證人不承擔責任的10種情形
    《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三十九條規定: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新貸與舊貸系同一保證人的,不適用前款的規定。一般情況下,保證人能夠證明債務人借新還舊,且債權人又不能證明保證人知情的情況下,保證人才能免責。
  • 東勝發生交通事故案例:未碰撞也要承擔責任!
    比如說,一前一後同向行駛的汽車,由於前面車輛突然變道,後車為了避免與前車相撞,而撞上了路邊的護欄;再比如說車輛行駛過程中不斷鳴笛或變換燈光,電動車騎車人受到驚嚇,掉到溝裡受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五項所稱「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
  • 微信群內咒罵他人應承擔法律責任
    其中指導案例143號《北京蘭世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黃曉蘭訴趙敏名譽權糾紛案》,涉及信息網絡傳播環境下名譽權侵權的認定規則,明確了不特定關係人組成的微信群具有公共空間屬性,公民在此類微信群中發布侮辱、誹謗、污衊或者貶損他人的言論構成名譽權侵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該案例對於規範公民網絡空間行為,倡導文明交往社會風尚,依法處理類似案件具有指導示範意義。
  • 「人肉搜索」面前人人自危,「始作俑者」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
    最終,不堪捲入輿論漩渦的安醫生在自家車內服藥自殺。  5月31日,在廈蓉高速藍山洪觀服務區發生一起自殺事件,兩人死亡,一人經搶救暫無生命危險,這三個人是一家人。這一家人曾於5月21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一小區自殺,所幸被當地警方及時救下。
  • 黑色燈塔,喬諾頂替喬雅參加法院考試,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代替考試行為的法律規定我國刑法規定,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的,構成代替考試罪。即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嚴重破壞國家考試的管理制度,損害其他考生公平競爭權,構成代替考試罪。
  • 朋友借車擔心出事故怎麼辦,在借車前這樣做,基本沒你什麼責任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汽車的使用需求也在增加,一輛車可能還不能滿足出行要求, 條件好的家庭估計兩輛車的情況,條件一般的幾乎一輛車,如果是經濟收入少的人,可能去旅行或者坐巴士, 但是,偏偏在這一年,朋友經常問我租車開車, 車主的心一定有很多馬在奔騰, 這不能說是朋友吝嗇,但是我不把車借給他又怕惹人生氣
  • 農村常說:「東西四不借,借了家破敗」,指的是哪四種東西?
    今天咱們介紹的這句農村老話,與平時生活息息相關,那就是「東西四不借,借了家破敗」,哪四種東西不外借呢?一、信用從古至今,信用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古人云:「人無信,則不立。」如果連信用都沒有了,口碑自然不會好,別人肯定不相信你,一個不被信任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幾乎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幫助,這一輩子也就到頭了。
  • 你可能要承擔法律後果!
    你可能要承擔法律後果!名譽權系法律賦予並保護的,系公民所享有的應受社會公眾公正評價的權利。侵害民事權利,應承擔侵權責任。秦某、康某等五名被告通過微博公開平臺多次發布侮辱原告郭某的言辭,對其人格進行指責和貶損,客觀上已經造成了對郭某社會評價降低的後果,在一定範圍內對郭某造成了不良影響,侵害了郭某的名譽權,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案件審理過程中,主審人多次與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調解,耐心地向他們釋法明理,最終,五名被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對方賠禮道歉,雙方握手言和,原告撤回起訴。
  • 西安委託理財法律諮詢專題:代客理財給虧大了,配偶要不要承擔責任?
    但虧錢了就不一樣了,尤其是虧損幅度大於協議幅度,需要受託方來承擔時,情況就變得複雜。司法實踐中,委託方在追責時,尤其當委託資金有通過受託方配偶帳號流入的時候,會將受託方的配偶作為共同被告來起訴,起訴理由為:兩被告系夫妻關係,配偶有義務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那麼受託方配偶要不要承擔連帶責任呢?一般情況下,如果只是臨時使用配偶的銀行卡帳戶,是不應該承擔責任的。
  • 國家衛健委通知,數據造假將承擔法律責任!
    重要消息,醫療工作數據造假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加強衛生健康統計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想實現基層真正減負,必須從上而下做起。《意見》要求,從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司局及直屬單位做起,加快整合行業內業務重疊、分散獨立的信息系統,規範統計數據採集工作流程,將各業務系統分別從基層收集數據轉變為統一採集、頂層交互,推進跨業務、跨機構、跨部門交換應用,從管理上減少報送頻次,實現一數一源、一源多用、整合共享。
  • 過失致人受傷或死亡,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及需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過失致人受傷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呢?很多人認為過失致人受到傷害,是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的,因為雖然過失致人受傷,自己的行為和結果有著因果關係,但是由於沒有主觀故意,所以不能追究刑事責任,究竟是這樣嗎?要區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致他人受傷,傷害程度輕傷及以下這裡的「輕傷」指的是什麼呢?
  • 銀行卡出事責任在誰:儲戶也應該承擔責任
    然而,老家的叔叔得重病,張先生要取錢救人時發現這筆存款不翼而飛,現在卡裡只剩下了兩毛一。「我的錢去哪了?」張先生想問個究竟,可銀行至今也沒查出這筆錢是怎麼沒的,稱,無法給出任何解釋。   報導四 2014年8月25日,李先生去銀行還款時發現,自己的卡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被盜刷了600多次,總共損失了近5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