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出事責任在誰:儲戶也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18 人民網

原標題:銀行卡出事責任在誰:儲戶也應該承擔責任

  ●從存款合同的角度來看,帳戶無端有巨款進帳,屬於債權金額記載有誤,銀行負有更正的責任,此後銀行將該款項轉出,應當視為更正行為。也就是說,巨款存入是銀行的錯,將巨款划走銀行並無過錯。

  ●從目前的裁判規則來看,對於銀行卡內的資金安全問題,體現著各負其責的原則,也就是說銀行承擔其應當承擔的義務,客戶承擔其應當承擔的義務。

  ●如果苛求銀行推出的產品必須是絕對安全的,無疑就扼殺了金融創新的積極性。而如果不對帳戶安全作出要求,則無異於放任將定時炸彈放置到客戶身上。審判機關應當確定一個標準,而這一標準又必須隨著時間的推進、技術的提高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客觀上不可能一勞永逸地確定一個標準。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了關於銀行卡帳戶的新聞。

  報導一 在滁州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的小夥李林,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裡居然多出80億元的存款。正當他為此「愁」得打算報警時,巨款於當晚11點終於被銀行划走。「我的私人帳戶,這80億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對小夥子的些許不滿,銀行回應:「搞錯了,對不起。」

  報導二 2014年10月26日晚,事主殷某在家中用手機上網時,其手機聊天軟體群內的一位好友在群裡發了一條信息,內容是:10.22號聚會的相冊已經整理好了。apk。rename。殷某隨手點擊該信息,發現信息實為一個木馬程序,正自動運行下載安裝到手機裡。殷某隨即點擊手機界面的「取消激活」,並立即卸載該軟體。當晚9時許,在殷某未進行任何支付操作的情況下,其建行的銀行卡被轉走了4000多元。

  報導三 從河南來長春打工的張先生,辛苦工作5年多,攢下了23萬元,他將錢存進了一張不太常用的銀行卡。然而,老家的叔叔得重病,張先生要取錢救人時發現這筆存款不翼而飛,現在卡裡只剩下了兩毛一。「我的錢去哪了?」張先生想問個究竟,可銀行至今也沒查出這筆錢是怎麼沒的,稱,無法給出任何解釋。

  報導四 2014年8月25日,李先生去銀行還款時發現,自己的卡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被盜刷了600多次,總共損失了近58萬元。隨後,李先生在登錄網銀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先前預留的手機號被修改,而且多出了5個陌生的手機號,而這也是李先生沒有收到簡訊提示的原因。警方通過調查發現,這些手機號都是來自河南地區的非實名制手機卡,網上消費記錄顯示這些錢都被人在網上用來購買網路遊戲點卡、虛擬遊戲幣等。

  上述報導讓人深思,我們在銀行卡中的存款屬於什麼性質?銀行卡的安全性由誰來保障?銀行卡中存款丟失由誰來承擔責任?

  銀行卡中存款是什麼性質

  銀行卡是為履行客戶與銀行之間的儲蓄存款合同而產生的工具,因此,涉及銀行卡的諸多問題,需要放到儲蓄存款合同項下進行分析和解釋。

  儲蓄存款合同的基本設計是客戶將自有資金存入銀行,由銀行進行保管,並且允許銀行對外貸款,客戶從中收取利息,在客戶支取現金或對外轉帳時,由銀行予以兌付或辦理轉帳手續。在這裡,需要明確幾點:

  首先,客戶在銀行中存款不是單純的保管。

  在一般情況下,保管合同的成立並不產生所有權的轉移(例如,你將手機交由朋友保管,你仍然是手機的所有人),但是,客戶將現金存到銀行,按照「貨幣佔有即所有」的原則,現金的所有權轉移至銀行,銀行可以支配該現金(例如放貸),客戶取得了日後要求銀行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債權。所以,銀行帳戶餘額只是指客戶對銀行的債權金額。只不過,在正常情況下,銀行具有強大的支付能力,能夠在客戶提取現金時及時兌付。因此,我們常說的「我在銀行存的錢」從法律角度來說是不準確的,應當是說「我對銀行享有的債權」。

  其次,客戶對銀行的債權屬於流動性非常強的債權,有物權化的傾向。

  在實踐中,各國對於金融體系的安全都極其重視,採取各種方式防範可能出現的金融危機(尤其是銀行支付不能的危機)。因此,通過各種制度的運行,客戶對銀行的債權有著極強的流動性,也就是說,客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能夠及時、便捷、全額的得到現金支付。這使得客戶的存款債權不同於一般債權,給客戶的感覺是手拿把攥,更像是可以隨時「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物品。這就是銀行存款的物權化傾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在銀行的錢」的表述又符合生活原理。在法律設計上,也將存款債權與一般債權區分開來,具體表現在企業破產時,如果其既在銀行有存款,又拖欠銀行貸款時,銀行不能把企業的存款債權等同於一般企業債權,與其對企業的債權進行抵銷。

  在涉及到一些具體問題時,多數時候把其看作一項物權性的財產,在特定情況下回復其債權本質。

  銀行卡無端進帳出帳銀行有無責任

  從法律上分析第一則報導,客戶的銀行帳戶因銀行的工作失誤而無端增加了巨額款項。雖然客戶可以支配該款項,但是,如果其真的動用該款項,那就是銀行清償了不應清償的債務,即「非債清償」,客戶由此獲得了不當得利。對此,已經有判例認定客戶應返還佔有資金期間的本息。

  從刑事角度來考慮,如果客戶明知不是自己的款項仍然支取並佔有,可能構成盜竊罪。對此,前幾年熱議的許霆案就是採取該思路,最終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在客戶帳戶無端有巨款進帳、出帳的情況下,銀行的過錯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銀行是否應當承擔相應責任呢?有人將銀行的行為比喻為將東西放到別人家,又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破門而入將東西取走。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私人帳戶雖有私密性,但就其與銀行的關係上來說,本質上屬於一種債權載體。如果從存款合同的角度來看,無端有巨款進帳,屬於債權金額記載有誤,銀行負有更正的責任,此後銀行將該款項轉出,應當視為更正行為。也就是說,巨款存入是銀行的錯,將巨款划走銀行並無過錯。

  在銀行承擔責任方面,銀行未能準確記載債權金額,屬於一種違約行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依據《合同法》的規定,銀行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銀行將款項轉入,可以視為採取的補救措施,在其採取補償措施之後,沒有證據顯示客戶存在損失的,銀行不負有賠償損失的責任。因此,在第一個報導中,銀行雖然有過錯,但很難追究其責任。

  銀行卡的安全性誰來負責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各金融機構服務意識的增強,逐步開發了可隨身用作支付、結算、信貸工作的借計卡、信用卡、晶片卡等電子化業務,並且又開發了無需到銀行網點操作的網絡銀行、行動支付、與網絡支付工具的綁定(如與支付寶、微信的綁定)等業務,使得商事交易更加快速、便捷。便捷固然重要,安全才是根本,如果沒有安全性,交易的便捷將變得毫無意義。

  從法律上講,帳戶資金不安全的結果是由於各種原因帳戶內資金轉入第三人帳戶,第三人當然負有返還義務。但實際情況往往是第三人無法確定、無法找到或者已經將款項用於揮霍。於是,就面臨著在此情況下究竟應當由銀行承擔損失還是由客戶承擔損失的問題。從目前的裁判規則來看,對於銀行卡內的資金安全問題,體現著各負其責的原則,也就是說銀行承擔其應當承擔的義務,客戶承擔其應當承擔的義務。

  對於銀行來說,應當承擔的義務包括為服務整體安全性提供保障,謹慎核查證件、憑證、信息、密碼、籤名。在司法實務中,對無密碼克隆卡遭盜刷的,有的法院認為根本原因在於銀行發行的磁條卡技術含量不高、終端系統不能有效識別偽卡交易所致,並判令銀行承擔賠償責任。

  對於客戶來說,應當承擔的義務包括妥善保管銀行卡及相關信息、對密碼進行保密。在司法實務中,因密碼失竊而引發的存款被冒領案件中,客戶掌握著有關存款的重要信息,信息洩露被冒領的風險顯然主要掌控在客戶手中,只要金融機構在付款時盡到了審核辨別義務,相關損失就應當由客戶自己承擔。

  當然,在有的情況下,存在著多因一果的問題,既有銀行的原因,也有客戶的原因。在此情況下,應當按照各自過錯的程度、對結果發生的影響力來確定最終的責任分擔。

  對於第二則報導中的情形,帳戶、密碼滅失的原因主要由客戶安裝木馬病毒的軟體所致,原則上應當由客戶承擔相應損失。

  帳戶資金丟失的原因應由誰來舉證

  在實務中,帳戶資金丟失的原因往往是第三人所為,銀行和客戶可能並不知情,所以難以準確知悉第三人的具體操作流程。銀行可能會如第四則報導中那樣說「我們也不清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在事實真偽無法查明時,由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一般而言,關於交易的信息銀行的系統都能反映出來,銀行首先應當舉證證明交易的信息,從而證明帳戶內資金的支付或劃轉符合銀行的標準流程。如果不能提供相關證據,則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即銀行未盡到保障客戶資金安全的義務。如果銀行已經證明帳戶內資金的支付或轉移符合銀行的標準流程,則舉證責任發生轉換,客戶應就銀行未盡到相關義務或銀行的系統存在固有風險承擔舉證責任,如其不能證明,則應當由客戶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進而認定銀行並無違約行為,應當由客戶承擔相應損失。

  具體到第三則報導而言,如果銀行在庭審中以「我們也不清楚」作為抗辯,顯然應當由其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並賠償客戶的損失。

  確定帳戶資金損失責任是個難題

  現實中,在確定責任規則時往往存在以下方面的難題:

  首先,金融創新激勵與客戶利益保護之間的衝突。

  從目前來看,沒有任何一個金融創新產品是絕對安全的,可以說,「帳戶安全永遠在路上」。如果苛求銀行推出的產品必須是絕對安全的,無疑就扼殺了金融創新的積極性。而如果不對帳戶安全作出要求,則無異於放任將定時炸彈放置到客戶身上。審判機關應當確定一個標準,而這一標準又必須隨著時間的推進、技術的提高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客觀上不可能一勞永逸地確定一個標準。

  其次,道德風險與弱勢當事人的保護之間的衝突。

  在一般情況下,客戶在與銀行的交易中,屬於弱勢的一方,應當對其進行保護。但是,如果確定傾向於保護客戶的裁判規則,則無疑會產生道德風險的問題,客戶可能會放鬆安全方面的警惕,同時,那些惡意的當事人又會利用這些規則從中漁利。

  再次,事實查明的問題。

  出於簡捷的交易要求,帳戶資金劃轉程序呈現越來越簡單的趨勢,從櫃檯交易到ATM機,再到電腦,再到手機。伴隨而來的是可用來查明的相關證據越來越少,例如櫃檯交易可以看到相關單據、籤名、證件以及辦理人員的影像,而到手機辦理時,能顯示的可能只有手機號及資金劃轉信息。第四則報導就反映了這個問題。在此情況下,想確定是何種原因導致帳戶資金被取走是很難的。舉證責任雖然能夠解決責任分配問題,但如果缺乏基本的信息,直接適用舉證責任的分配來確定責任就無異於採取石頭剪刀布的方式確定責任。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目前並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統一的規則來解決銀行卡內資金被劃轉的問題,在司法實務中也經常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況。

  裁判的基本原則

  與客戶應對策略

  從經濟學來講,避免損失發生成本較低的一方未採取相應措施,導致發生損失的,應當由其承擔相應的風險。在銀行帳戶存款的安全出現問題時,裁判規則總體上體現了這一經濟學規則,未來也會體現這一規則,只是在具體運用時因時、因地、因事而異。

  對於客戶來說,如果想在銀行帳戶存款發生被不正當劃轉或支取後能夠從銀行處獲得賠償,就必須盡到一些基本的安全防範措施,否則,便有可能自擔風險。

  這些基本的安全防範措施包括:(1)設定密碼(在可以不設定密碼時,如信用卡支付,也設定密碼),並且儘可能設定相對不易破譯的密碼;(2)身份證、銀行卡不要置於同一處,並且不要輕易外借身份證;(3)使用網絡支付或行動支付時,安裝安全軟體,並且只安裝經安全軟體識別認定為安全的軟體;(4)使用網絡支付或行動支付時,不要訪問不安全的網站;(5)銀行卡或身份證丟失時立即掛失。

  (作者為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相關焦點

  • 借車又出事了!巴彥淖爾這位車主承擔了這些責任
    不借吧,怕面子抹不開可借了一旦出事,這後果也讓人崩潰~近日,烏拉特後旗法院審理了一起因借車導致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事故責任經交警部門認定,丁某承擔主要責任、單某承擔次要責任。事故發生後,被告單某僅付原告方醫療費、喪葬費共5.5萬元,再無能力給付,而原告方因此次交通事故致丁某死亡而遭受的各項經濟損失36萬餘元,雙方在賠償金的給付上一直不能達成協議。為此,原告在遞交訴狀時連同車主李某一併起訴。
  • 銀行卡異地被盜刷,銀行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很多人為了購物方便開通了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並將銀行卡綁定在微信、支付寶、Apple Pay等帶有支付功能的軟體上,這兩者既給日常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又同時產生了不少糾紛。26日,記者從句容法院獲悉,該院日前審結了一起銀行卡被異地盜刷索賠案。記者了解到,2011年6月15日,湯某在句容某銀行開通尾號為4990的儲蓄卡。
  • 350萬存款被挪用,儲戶竟要背負60%的責任,銀行存錢要小心
    儲戶存款被挪用 近日,有關機構披露了一則裁判文書,該文書的內容顯示,某商業銀行的一位客戶經理,在為客戶辦理業務的時候 在我們儲戶看來,這件事情銀行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自己的數百萬資產說被挪用就被挪用,銀行應該給出解釋,還要賠償儲戶的損失。 但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在該事件當中,儲戶是因為自己的大意將自己的銀行卡以及電子密碼器等交給犯罪嫌疑人保管。並且輕信涉事員工給的高收益,自己沒有盡到充分注意的義務。
  • 誰應該為此承擔責任? 山東臨沂蒙陰縣丟了一座山
    於是,實名投訴人張淑娟二次發聲:蒙陰縣丟了一座山,國家利益、人民利益遭受巨大損失,盜山的人被「判三緩五」輕罰,而守山的人為何無一人承擔失職之責?11月9日,記者再赴蒙陰調查走訪。蒙陰縣丟了一座山據當地村民介紹,蒙陰縣坦埠鎮東河南村南山,原是一座不高不低的山崗,在2011年,山上還是綠樹成蔭,長了幾十年的松柏樹足有上千棵,自然生態嫻靜優美,風景煞是迷人。
  • 損害賠償責任承擔的主體
    ,生命大於一切,在小編看來,人身權便是我們最大的最應該為之維護的權利,假如哪一天或者現在的你正在遭受人身權的損害,應該如何維權呢?誰才是你損害賠償責任承擔的主體呢?接下來小編將為您解疑答惑。電力工業部於1996年10月8日發布了《供電營業規則》,其中第51條規定「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產權歸屬誰,誰就承擔其擁有的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供電營業規則》作為部門規章,僅從該條規定上與普通法律《民法通則》的規定是一致的,可以得到使用和執行。
  • 漫說快評|莫讓冒名辦卡把儲戶逼成「偵探」
    青島的湯先生近日到銀行網點註銷銀行卡時,被告知名下還有一張在北京辦理的卡,卡內有餘額且已被管控。他來回在北京和青島的銀行網點詢問,才搞明白因為在北京丟失過身份證,可能被冒名辦卡了。辦個業務還得學會當「偵探」,一般人還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 「承擔責任」英語怎麼說?
    shoulders responsibility,承擔責任,擔責。shoulders,肩膀;承擔。responsibility,責任;負責;事故責任;職責;義務;任務。中國必須作為一個國際上的主要參與者,在幫助世界控制傳染病方面肩負起責任。contagion,接觸傳染病。the man should carries on both shoulders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 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媒體:誰來承擔責任?
    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在引人扼腕的同時讓人深思,應該如何預防自殺事件的發生,家庭、學校、社會又應當承擔什麼角色?又該由誰來承擔責任?  事件頻發,心理問題是主因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在重慶地區近幾年內曾發生數起大學生自殺事件。2014年12月24日,重慶地區一高校官方微博通報,該校2011級聶姓同學在校外自殺身亡。
  • 強化直播平臺民事責任承擔
    作為網絡服務的提供者——直播平臺在其中應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呢?  社會實踐中,爭議比較大的是民事責任承擔問題。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如果網絡直播過程中侵犯了他人的智慧財產權、隱私權、肖像權等民事權利,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直播平臺可能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果網絡直播平臺與主播形成的是勞動合同關係,主播的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應當由平臺承擔責任。
  • 火車站褻童案,養父母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熱 點 當孩子遭遇這個世界的惡意,唯一的抵禦不過是父母的援手,如果父母也冷眼旁觀甚至淪為兇手,那幼小的童真由誰來救贖
  • 營業員私拿購物款走人 商場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原標題:營業員私拿購物款走人 商場需要承擔什麼責任本版製圖 莊豪今年7月,慈谿的嚴女士來到餘姚某商場購買家用電器,營業員李某熱心向她作出推薦,最後,嚴女士選定了總價3.1萬元的洗衣機、冰箱等電器。原來,李某在收到嚴女士的轉帳款後,立即用自己的銀行卡向商場打款,商場出具了發票。但在正式發貨前,李某又向商場申請退貨,於是,商場又將這筆錢如數退還到李某的銀行帳戶中。在收到這筆款項後,李某立即走人。嚴女士認為,李某作為營業員,其行為代表了商場,因此商場應對此事承擔責任。
  • 過失致人受傷或死亡,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及需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過失致人受傷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呢?很多人認為過失致人受到傷害,是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的,因為雖然過失致人受傷,自己的行為和結果有著因果關係,但是由於沒有主觀故意,所以不能追究刑事責任,究竟是這樣嗎?要區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致他人受傷,傷害程度輕傷及以下這裡的「輕傷」指的是什麼呢?
  • 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這是《商業銀行法》明文規定的,更是廣大儲戶信任一家銀行的基本前提。但如果一方當事人隨意要求金融機構向自己提供對方當事人的個人隱私信息,應該說缺乏法律依據。」對此,郭田勇認為,在銀行或商業機構,因人情,或者為了維持與大客戶的關係,突破職業底線的現象,應該引起高度關注。 「銀行的職業操守和從業的底線,任何時候都是不能突破的。內控上,未來也應該再進一步的強化。比如說我們知道銀行有雙人記帳、雙人臨庫。未來對於客戶信息資料這塊也要有監督。」
  • 淺談——名創優品事件王一博該承擔多大責任?
    ……現在的微博:這類問題下面,多的是有人在聲討代言人,有人在尬黑代言人,有人在叫囂讓代言人出來承擔責任……並不是說某明星代言了某產品,產品出事了一丁點責任都沒有,而是說這種問題的產生,最先該問責該承擔主要責任的是企業,其次是與之有關的相關部門,最後再到廣告營銷、代言人之類。大眾的關注點不該是這個明星怎樣怎樣,而是生產該產品的企業該怎樣怎樣。
  • 外賣騎手撞傷他人誰擔責?服務外包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一審及二審判決均表明,服務外包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為了能多送幾份外賣,一些外賣騎手不惜超速行駛甚至闖紅燈等,由此引發了不少交通事故。那麼,外賣騎手在撞傷他人後,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呢?在協商私下解決未果後,北京一名被撞傷的女士將外賣騎手、服務外包公司、訂餐平臺運營商三方均告上了法庭。
  • 民間借貸存有風險 擔保籤字需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第二天,醒酒後的馬華向張鑫和出借人講明不願為這筆借款作擔保,誰知張鑫的電話無法接通,出借人直接表明,「要不是有人做擔保,我說什麼也不會把錢借出去的,現在錢已經打到張鑫的銀行卡。你如果反悔就把錢還給我,這事也算過去了。」  馬華悔恨不該為了一時貪念,讓自己卷進去,於是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其酒後喪失自控能力所籤的字並非其真實意思表達,因此,該保證協議不成立也當然無效。
  • 西安委託理財法律諮詢專題:代客理財給虧大了,配偶要不要承擔責任?
    但虧錢了就不一樣了,尤其是虧損幅度大於協議幅度,需要受託方來承擔時,情況就變得複雜。司法實踐中,委託方在追責時,尤其當委託資金有通過受託方配偶帳號流入的時候,會將受託方的配偶作為共同被告來起訴,起訴理由為:兩被告系夫妻關係,配偶有義務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那麼受託方配偶要不要承擔連帶責任呢?一般情況下,如果只是臨時使用配偶的銀行卡帳戶,是不應該承擔責任的。
  • 受僱人員致人受傷,誰承擔賠償責任
    三、觀點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係,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楊某作為接受勞務一方應承擔替代責任,吳某作為提供勞務一方不直接對被侵權人劉某承擔責任。
  • 工作中,要敢於承擔責任
    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無論是身居高位的人還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都要承擔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責任,只是責任的大小不同而已。公司員工所承擔的責任總和也是巨大的,如果員工不能把對企業的責任看成是孝敬父母或養育孩子那樣義不容辭,那麼員工其實是很難真正擔當起責任的。一個顧客抱怨說,他在商店想找一盤磁帶,讓三個營業員找都沒找到,營業員還推說:架子上沒有,是賣光了,下次來看看,但最後這位顧客竟然自己在架子上找到了這盤磁帶。這顯然會給企業的信譽帶來不良的影響。任何一位不負責任的員工,都喪失了自己的工作資格和尊嚴。
  • 獨家:農行重慶用戶存款被用偽卡轉走 分行行長韓國強有分管責任?
    因此,鄭先生向法院起訴,要求農行重慶分行承擔責任,對滅失的存款進行賠償。 農行敗訴賠償損失 經法院查明,鄭先生在儲蓄卡發生消費後立即報警並出具了其持有的銀行卡片,且在次日一早前往重慶渝北龍驊支行查詢明細,同時涉事銀行卡被使用的地點與重慶相隔甚遠,以上均足以說明一系列消費和提現行為是第三人持偽卡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