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酒導致他人死亡需要擔責嗎,承擔什麼責任?

2020-12-19 騰訊網

談生意要喝酒、感謝朋友要喝酒,有事請人要喝酒,沒事閒坐也會喝酒,酒場算是與人們的生活交往離不開了。而在我們很多地方都有勸酒的習慣,認為喝酒喝不多,那就是沒有喝好,不能顯示主家的熱情。那麼勸酒導致他人死亡需要擔責嗎,承擔什麼責任?

網友諮詢:

勸酒導致他人死亡需要擔責嗎,承擔什麼責任?

遼寧戎達律師事務所王俊華律師解答: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勸酒者承擔侵權責任需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1、有侵權行為,即有強行勸酒的行為;

2、造成了損害後果,即造成飲酒者酒精中毒、死亡等後果;

3、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間有因果關係,即勸酒行為是造成飲酒者傷亡的原因;

4、侵權人具有過錯,即勸酒者明知他人不勝酒力或患有疾病不宜飲酒仍強行勸酒,或利用肢體對飲酒者強行灌酒。

《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遼寧戎達律師事務所王俊華律師解析:

飲酒人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喝酒的危害性應當有所認識,每一個飲酒人應當對自身的健康和安全負有較高的注意義務。不管共飲人勸酒、敬酒與否,只要不存在強迫飲酒行為,飲酒過量引發酒後人身損害,酒後受損害者本人過錯最大,因對自己的損害結果負主要責任。

分析如下:(1)在有人勸酒、敬酒時,飲酒者不管出於何種目的接受勸酒、敬酒,此時就可推定飲酒者對於自己的健康和安全持放任態度;或者飲酒者過於自信,已經意識到會醉酒和酒後可能發生的危害,但輕信能夠避免損害結果的發生。(2)飲酒者在與他人賭酒時,應當預見由此而產生的危害,出於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的考慮應當停止與人賭酒。沒有放棄與人賭酒,飲酒者本人對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同樣持放任態度或者是過於自信的態度。

相關焦點

  • 男子在同學聚會後身亡,聚餐的27人被判擔責賠償
    應盡共飲人義務,否則發生事故可能要擔責!男子酒後車禍身亡 27人全被判擔責2018年2月20日晚,浙江省紹興市一名男子張某參加初中同學聚會時因氣氛熱鬧多喝了些酒。酒後,張某獨自駕車回家時發生車禍,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經公安交警部門調查張某系醉酒後駕駛,負事故全部責任。
  • 外賣騎手撞傷他人誰擔責?服務外包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外賣騎手撞傷他人,誰來擔責?閱讀提示由於搶時間送外賣,由外賣騎手引發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而這類案件中誰來擔責也成為一個熱點話題。一審及二審判決均表明,服務外包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為了能多送幾份外賣,一些外賣騎手不惜超速行駛甚至闖紅燈等,由此引發了不少交通事故。那麼,外賣騎手在撞傷他人後,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呢?在協商私下解決未果後,北京一名被撞傷的女士將外賣騎手、服務外包公司、訂餐平臺運營商三方均告上了法庭。
  • 「西窗法語」「喝酒免責承諾書」有效嗎?一旦出事,這4類人要擔責!
    酒後出事,同桌就不擔責了嗎?家屬就不能追究嗎?所以,就算籤了這些「醉酒免責條款」,如果一起喝酒的人酒後遭受損傷或者死亡的,共同飲酒人存在過錯的,仍然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並不因籤訂條款而免責。小編整理了四種勸酒情形這麼做會承擔法律責任!
  • 第三者破壞他人家庭,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嗎?
    第三者破壞他人家庭,這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希望破壞他人家庭的第三者,需要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法律並未規定其需要為自己的插足行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即使構成重婚罪,法律明確規定其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而不是民事責任。
  • 過失致人受傷或死亡,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及需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過失致人受傷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呢?很多人認為過失致人受到傷害,是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的,因為雖然過失致人受傷,自己的行為和結果有著因果關係,但是由於沒有主觀故意,所以不能追究刑事責任,究竟是這樣嗎?要區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致他人受傷,傷害程度輕傷及以下這裡的「輕傷」指的是什麼呢?
  • 破壞他人家庭的第三者,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嗎?
    其實大家都希望破壞他人家庭的第三者,需要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賠償責任,但現實是,第三者雖然構成侵權,但是法律者並未規定其需要為自己的插足行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即使構成重婚罪的情形,法律也明確規定其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只是明確了刑事責任。
  • 醉酒致死亡,同桌吃飯要擔責
    原告薛某認為,吳某在聚會飲酒後發生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己行為時,三被告沒有對吳某盡到照顧管理義務,導致吳某搶救不及時醫治無效死亡,對此負有重大過錯,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故請求判令三被告:1、賠償原告醫療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誤工費、護理費、住院夥食補助費、營養費、交通費等合計772316.3元;2、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
  • 巴彥淖爾這位車主承擔了這些責任
    不借吧,怕面子抹不開可借了一旦出事,這後果也讓人崩潰~近日,烏拉特後旗法院審理了一起因借車導致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2020年6月18日,當時原告王某的妻子丁某騎電動車在接孩子下學的途中與被告單某駕駛的越野車發生碰撞,造成丁某受傷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人身傷亡交通事故。事故責任經交警部門認定,丁某承擔主要責任、單某承擔次要責任。
  • 同事聚會我提前離開,其中一個人喝酒後出車禍死了,我有責任嗎?
    同事聚會我提前離開,剩下的有一個人喝酒後出車禍死了,我有責任嗎?我認為「提前走了」並不是判斷是否擔責的標準,應該根據聚會上是否有勸酒行為來判定責任。1、存在勸酒行為通過故意灌酒、言語刺激勸酒等方式強迫對方喝酒,並且在對方已經醉酒或違背其意願的情況下,依然勸酒等,這種情況下,被勸飲酒者發生的任何後果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種情況下責任分配時,一般認定由醉酒人承擔主要責任,勸酒人承擔次要責任,一般應在10%至30%的範圍內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 前晚,南充一老師在KTV參加同學會時死亡……(視頻)
    記者今天上午輾轉聯繫到知情人說,該男子在KTV包間裡摔倒導致顱內出血,經搶救無效死亡,這是屬於意外事故,家屬和相關責任方正在協商……。>如果是以下四種勸酒行為將擔責    春節期間,親人聚會、朋友聚會、同學聚會多起來,喝酒助興自然也少不了。
  • 未成年聚會飲酒後,出租屋頂樓墜亡,誰擔責
    那麼,未成年人聚會後從出租屋的陽臺墜亡,這由誰擔責呢?近日,桂林市七星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經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判決的生命權糾紛案,並判決維持原判。據悉,受害人小劉以18歲生日為由,邀請朋友小雯等人到KTV喝酒唱歌。
  • 同桌一人酒後墜亡,南寧多人被判擔責!喝酒前籤免責聲明有用嗎?
    籤了這樣的聲明後萬一有人飲酒過量發生意外同桌飲酒者還需要擔責嗎?一起來看看▼▼當事人飲酒過量墜亡同飲者各承擔10%的責任受害人孟某跟被告薛某、馬某、劉某、陳某等人一起吃飯喝酒,之後又前往南寧市民歌湖一酒吧。
  • 無處不在的酒局,怎么喝酒才能不擔責?!
    但是,真的出了事,這「免責聲明」還有用嗎?基本案情白某在外聚餐喝酒,結束後朋友將其送往酒店後離開。隨後白某獨自離開酒店,經過某湖邊時不幸溺水而亡。其家人認為與白某一起的9名共同聚餐者沒有盡到注意和照顧義務,應當對白某的死亡承擔責任,遂訴至法院。
  • 同桌一人酒後墜亡,多人被判擔責……
    籤了這樣的聲明後萬一有人飲酒過量發生意外同桌飲酒者還需要擔責嗎?一起來看看▼▼當事人飲酒過量墜亡同飲者各承擔10%的責任受害人孟某跟被告薛某、馬某、劉某、陳某等人一起吃飯喝酒,之後又前往南寧市民歌湖一酒吧。
  • 小學生課上偷吃東西噎死,學校要擔責嗎,校領導,沒責任
    學校領導遺憾地表示,學校方面沒有責任。學校要擔責嗎?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是沒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家長把孩子交到學校,學校就必須擔起監管的職責,所以說孩子在學校出現意外,很多時候,學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本次需要擔責嗎?上課偷吃東西,這是不允許的,孩子知道嗎?那是肯定的,而開封市的這個小學生上課偷吃了一顆荔枝,並用書本擋著自己的嘴巴,導致悲劇發生。違反課堂紀律是起因。
  • 無證經營,客人意外死亡,賓館承擔什麼責任
    經醫生現場確認,劉某已無生命體徵,當場宣告死亡。案經公安分局現場勘驗,認定死亡原因排除他殺,死亡性質是意外。羅某的母親吳某認為,趙某介紹劉某、賀某入住羅某的開設賓館並獲利,顏某出租房屋給羅某開設賓館,均應承擔責任,訴請法院:判決三被告賠償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精神損失費560000元。法院審理後,駁回吳某的訴訟請求。
  • 男子醉駕身亡同桌擔責判賠6.8萬!喝酒一定別做這些事
    六人一起吃飯、飲酒,期間並無惡意勸酒行為。餐後,因眾人飲酒不能開車,李某朝找來兩名代駕司機,並勸周某立坐代駕車輛回家,但周某立執意不肯,眾人勸說未果,只能任其騎三輪摩託車自行離開。後周某立回家途中與臨時停放在路邊的重型牽引半掛車相撞當場死亡,此次事故經交警認定,周某立負事故主要責任。
  • 5名勸酒者都被告了...
    雖說飲酒文化博大精深酒席碰杯更是熱場助興但是小喝怡情,大喝傷身當敬酒過度轉化為勸酒之後就會產生諸多負面影響      聚餐期間被眾人勸酒,酒後駕駛摩託車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家屬將勸酒者訴至法院要求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 勸酒的也要當心!
    喝酒會使得人體內的糖代謝紊亂,導致胰島功能受損,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過高,加重自身糖尿病的症狀。案例1酒後墜崖身亡 酒友擔責林某和吳某是朋友。一年前的一天,林某在吳家喝酒。當時夜已深,吳打電話約朋友來接他和林某。隨後,林某幾人乘車出行,行經一段山崖路時,林某下車方便不慎滑落山崖溺水身亡。事發後,林家人要求吳某和朋友承擔死亡賠償金等共計十餘萬元。在法官調解下,最後給死者家屬賠償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