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推恩令會把封土削成渣,中山靖王為何狂生120子,有何原因?

2020-12-23 東南史官

劉勝真的有120多個兒子嗎?撰寫《史記》的司馬遷和劉勝是同一時代的人,據說這兩個人還認識,司馬遷在《史記》上的劉勝:樂酒好內,有子枝屬百二十位,注意了,枝屬的意思就是連同他的旁系親戚的孩子在內。再者就是班超的《漢書》,撰寫這本書時劉勝已經死了一兩百年了,《漢書》中: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位。大家相信史記還是漢書,我只想說:真是差之一字謬之千裡。為什麼老是講中山靖王劉勝有120子?其實是班超的《漢書》筆誤,司馬遷說劉勝有子屬120人,子屬應該包括旁系親戚的孩子在內。

按照推恩令,爵位由長子繼承,其他兒子封侯,裂土分封,不歸管束。這樣各個分封國肯定是越分越小,而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裂土,改授無土的爵位。中山靖王雖然有一百二十多兒子,但是最終繼承王爵的只有長子一人,另外封侯的有十九人,也就這20人而已。可見也不是每個兒子都有繼承的權利。而中山靖王的嫡脈在第六代(以中山靖王為第一代)時絕嗣,因此被除封。

到漢元帝時期,把漢宣帝的兒子劉竟分封為中山王,重新設立了新的中山國。中山靖王的十九個兒子分走了中山國大多數的土地,一共分走了19個縣。之後,到了孫子輩第三代中山王時期,又有兩個兒子封侯,分走了成、宣兩地。到了曾孫第四代中山王時期,又有一個兒子封侯,分走了一部分土地。中山國就達到了歷史最小時期,到了劉竟重新分封中山王時期,增加了中山國的疆域,達到了14個縣。之後似乎沒有分封,一直到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中山國除封為止。

據說劉備是中山靖王的兒子劉貞的後代,劉貞是十九個封侯的兒子中的一個,不過因為進獻的黃金缺斤少兩成色不足而被除封了。

中山靖王十九個封侯的兒子中,有十二個因為這事兒被除封,封地被收回後,設立了三個郡。這條法令是漢文帝時期頒布的酎金制度,規定了朝廷在祭祀的時候,各地王侯必須進獻一定的黃金。對進獻黃金的重量、大小、顏色、成色都有明確的規定,一旦不符合規定,王削縣,侯免國。在漢武帝時期,規定得更加嚴苛。

所以,實質上是中央政府變相的為難分封王侯,為削藩製造藉口的方式。光漢武帝元鼎五年,就有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被廢除,這一年正好是中山靖王去世,十九人封侯的一年,同年就有十二人因為酎金被削去爵位,收回封土。不得不說,漢武帝這明謀玩得還真狠啊!

中山靖王嫡系第六代就絕嗣,劉備祖父還被舉孝廉,做過縣令。不過父親早亡,劉備才過得比較辛苦。即使如此,劉備還是拜盧植為師的,那個年代可不是隨便一個賣草鞋的都能拜師學文化的。劉備出自中山靖王之後,並非是劉備一人的自稱,涿郡劉氏都自認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所出的家系本來就是大家族;

中山靖王雖有一百多子,但涿郡劉氏認定為其二世祖的只是劉勝之子劉貞,劉貞可沒有劉勝那麼多兒子了;三國時期同時代人物都沒有攻擊其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三國志也認為其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拜師盧植,結交名流,其涿郡劉氏為官者不少,劉備的祖父都能為縣令,符合東漢皇族優先為官的傳統,可以參考益州劉焉和荊州劉表,他兩都是西漢景帝子魯恭王之後,對東漢帝系而言,世系和劉備一樣偏遠,但荊州八俊之一的劉表還憑皇室宗親身份躲過黨錮之禍。

漢朝一共設八等爵位,王公侯伯子男以及縣侯、鄉侯,當時生育率新生兒存活率沒有那麼高,劉勝屬於異類,所以一般的封地分個五六代是沒有問題的。話說回來,任何事物都是過猶不及,推恩令雖然削弱了藩王的勢力,卻助長了外戚、公卿勢力,西漢末年、東漢末年外戚、權臣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廢立,皇帝卻很難找到有實力的血親來制衡。統治者最重要的技能還是縱橫之術。

劉勝優於文辭的,不然也創作不出《聞樂對》、《文木賦》。而且,他的樂酒好內,難免有政治上為求自保而故意為之的嫌疑。

所以,或許有這種可能性,他是把生兒子當成一項事業來進行的。劉勝生這麼多兒子,而且是在明知道推恩令以後封國要直接碎成渣了的情況下進行的,漢武帝對此非常滿意,認為他非常識大體,是諸侯王裡少數死後可以穿金縷玉衣的(按規章諸侯王只能穿銀縷玉衣,金縷玉衣是皇帝特權,除非皇帝賞賜)。劉勝多生兒子是一種自保行為,將自己的封國變得越來越小,皇帝永遠不會猜忌他。

相關焦點

  • 有一百多兒子的中山靖王,死後封國被分成多少塊,小的不能再小了
    說起中山靖王,很多人對這個國王有點印象。如果喜歡三國歷史的朋友知道,劉備就一直號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很多人覺得劉備是鑽了漏洞,如果他冒充被人的後代很容易被查出來。但如果冒充中山靖王的後代,可以說根本無法查。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中山靖王兒子非常多,有一百多。
  • 中山靖王劉勝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真的有120多個兒子嗎?
    1968年,河北省滿城縣發現了中山靖王墓,墓主人就是第一代中山靖王劉勝,以及他的妻子竇綰,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器物,華美而貴重,其中更有長信宮燈和兩件精美完整的金縷玉衣等無價之寶。中山靖王墓的發掘,讓中山靖王劉勝重新出現在世人的面前,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而歷史上的劉勝也確實很有意思。
  • 中山靖王為躲避漢武帝削藩,生了120多個兒子,手段頗為高明
    在雙方鬥爭中,有2個人的表現是非常出色的。一個是漢武帝,他當屬西漢時期削藩最成功的君主了。另一個則是中山靖王,他可以說是應對削藩最成功的諸侯了。漢武帝的功績是很多人都知曉的,但中山靖王的智慧卻鮮有人知。
  • 中山靖王劉勝,有120個兒子,那麼他有多少個老婆呢?有何依據?
    中山靖王劉勝不過是漢景帝14個兒子之一,如果不是因為他朝能生兒子,後代還出了一個皇帝蜀漢昭烈帝劉備,劉勝其實在歷史上還真沒什麼名氣,比起他的兄弟漢武帝劉徹,長沙定王劉發,劉勝其實是相當平庸的。劉勝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弟,於前元三年(前154年)被封為中山王。
  • 看「推恩令」如何解決貧富分化
    於是,皇帝降恩於這些沒有繼承權的次子、庶子,給他們分封土地,不管諸侯王有幾個孩子,都能有封地和稱號,美其名曰推恩令。 淮南王和衡山王對推恩令就持消極抵制態度,拒絕推恩,密謀造反。造反之事剛開頭,就被人舉報到了京城,結果二王畏罪自殺。誰舉報的呢?淮南王劉安的庶子劉不害的兒子劉建,淮南王的親孫子舉報的。按祖規,淮南王的封地都應該傳承給其嫡子劉遷,庶子劉不害得不到尺寸之地,也沒有封號。至於劉不害的兒子劉建,地位也就比奴僕強一點,連管家都要巴結。
  • 劉備口中的「中山靖王」到底是誰?是個生育冠軍,120個多兒子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熟悉這麼一句話:我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也正是因為這個劉勝的原因,劉備和皇帝攀上了關係,稱為「劉皇叔」。那這個人究竟是誰?為什麼說是他的後人?今天來了解一下。封為「中山王」,這一塊可是寶地,終年五十三歲,去世後諡號「靖」,所以稱之為「中山靖王」。生育冠軍劉勝這位王爺最值得人們稱道的就是「孩子多」,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孩子最多的人。依照《漢書》中的記載來看,光是兒子就是有一百二十多人,女兒還不算在其中,這要放在百姓家誰能養得起?
  • 劉備的先祖中山靖王劉勝居然有120個兒子!這是真的嗎?
    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子,在他十歲那年被封為中山王,封地在今天的河北境內。作為西漢時期的一個諸侯王,劉勝的名聲那是相當響亮,因為三國時期蜀漢的建立者劉備就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勝這個人非常好色,《史記·五宗世家》中記載:「中山靖王勝,以孝景前三年用皇子為中山王。十四年,孝景帝崩。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枝屬百二十餘人。」
  • 陽謀的推恩令,為何無人反抗?
    其主要的表現有:一,企圖謀反,如淮南王、衡山王等;二,企圖擺脫中央控制,諸侯王會經常謀殺中央派來的相,如膠西王「殺傷兩千石甚眾」;第三,驕奢淫逸,敗壞倫理綱常,違法亂紀等,甚至殺人掠貨。因此在武帝繼位不久,大臣們就不斷建議採取強硬的政策來削藩。其中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
  • 中山靖王劉勝:我有120多個兒子,老婆數量多的無法具體化
    班固在《漢書》中說,漢武帝(漢世宗)他哥中山靖王劉勝(上圖,僅供參考,服飾衣冠是不對的)喜歡美酒,喜歡美女,生下120多個王子(兒子),比題主所說的120個還要多幾個呢!劉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
  • 推恩令,歷史上第一大陽謀,完全無解,卻造成了漢朝最後的滅亡
    推恩令,便是中國歷史上的頂級陽謀。 漢高祖劉邦在建立漢朝後,吸取了秦朝朝廷孤立無援、二世而亡的下場,分封了一批諸侯王,保衛國家的穩定。 漢景帝駕崩,他的兒子漢武帝繼位後,實行了極為高明的削藩政策:推恩令。 推恩令就是"擴大皇帝恩澤"的意思。
  • 劉備:我乃中山靖王之後,為何曹操面色大變?諸侯生孩子的一生
    劉備說的是我乃中山靖王之後。原本漢獻帝也在朝上打瞌睡,反正整個朝堂上什麼事情都用不著自己,自己無非就是坐在一旁,聽著曹操不斷的絮叨。可是沒有想到當劉備說出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的時候,漢獻帝的表情異常精彩。一、中山靖王之後的故事。
  • 為何靖王到最後才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
    為何靖王到最後才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琅琊榜這部劇精彩就精彩在,他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我們反覆的回味,每一個細節看完之後,都有讓人意外發現之處,在劇中梅長蘇是主角,而且他也將自己曾經的兄弟推上了王位,兩人之間的關係是摯友,也是合作關係。兩人互相成全,可是為什麼靖王卻最終沒有認出他呢?
  • 推恩令為何難解?看看它是如何把人性的弱點環環相扣地利用起來的
    其實有兩個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成本方面的原因。按照漢武帝的性格,要是沒有「推恩令」。這位喜歡和別人拼家底的主也會大概率地強行削藩。但是,誰都想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推恩令」是漢武帝削藩在成本上的最優解。二是風險方面的原因。畢竟他爸強行削藩,引起了「七國之亂」,硝煙味道猶能聞到。而且當時平定「七國之亂」的主力還是軍功集團,現在軍功集團被打臉很嚴重,有沒有以前好使還不確定。
  • 劉備先祖中山靖王,一生有一百二十個兒子,陵墓有「鐵將軍」把守
    此墓的主人正是三國劉備的先祖「中山靖王劉勝」,而他的異母兄弟就是漢武帝劉徹。可見陵墓的規格一定非常宏大,郭沫若得知後,隨後請求上級準備挖掘陵墓。中山靖王劉勝的父親正是漢景帝,可謂是在西漢是地位顯赫。史料記載:「劉勝一生貪酒好色,兒子就有一百二十個。」並且在發掘陵墓的時候發現了罕見的金縷玉衣一件。
  • 劉備到處說自己「中山靖王之後」,是在吹牛,還是真的?
    只要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我想對劉備那句「我乃中山靖王之後」的口頭禪都會記憶猶新。他參加「豪門宴席」時,總喜歡以此為開頭,抬高自己身價,和那些門閥豪強「平起平坐」。
  • 被視為最強陽謀的「推恩令」該如何評價?真相讓人唏噓且無奈
    在中國的歷史上,推恩令被稱作最強的陽謀,不過,這種政策的優劣性,其實在歷史上爭議很大,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圖片:漢武帝推行推恩令劇照一、推恩令的前世今生想弄清楚推恩令的來歷,首先需要弄清楚這個政策出臺的前因後果。
  • 漢武帝極具創意的推恩令,究竟有沒有發揮作用?
    今天繼續陪大家讀《資治通鑑》漢武帝頒行推恩令這段。漢武帝頒行推恩令,旨在解決當時藩國勢力過重的問題,這也是中國古代一次典型的「帝王陽謀」。漢朝初建時,劉邦及其智囊團將秦朝的迅速滅亡的原因歸咎於秦朝實行郡縣制導致皇帝沒有得力的心腹軍將,以致叛軍驟起時無用命之軍。
  • 漢武帝的推恩令,變「奪」為「予」解決了諸侯坐大的問題
    他先後分封異姓王 8位,同姓王 9位;此外還分封了大量的功臣侯、王子侯、外戚恩澤侯等列侯。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封王非但沒有鞏固了政權,反倒成了國家動亂的根源。在漢初及呂后專制時期,異姓王逐漸被誅殺削奪,後僅剩3人。但隨著同姓王勢力的不斷增長,與中央政府的離心力也越來越大,成了真正的國中之國。
  • 《琅琊榜》靖王為何同意梅長蘇出徵,原因令人淚目
    《琅琊榜》中,靖王明知道梅長蘇身上有火寒之毒,為何卻同意梅長蘇出徵呢?雖然梅長蘇騙他自己的病已經沒有大礙,但靖王已經不是當年的愣頭青了,他同意梅長蘇初衷其實另有深意,說出來恐怕令人淚目。1.審時度勢此時的靖王已經是當朝太子,剛剛代理朝政不久,邊境就虎視眈眈,想要將大梁生吞活剝。此時北境急需熟悉的將領,毫無疑問林殊是最好的人選。
  • 琅琊榜中,靖王發現梅長蘇身上有林殊的痕跡,卻為何不願承認?
    「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電視劇中,梅長蘇想要扶持的新君是靖王蕭景琰,而且,我們也知道,梅長蘇是12年前的林殊,而靖王,則是他最好的朋友,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兩應該就是我們口中的「好基友」吧。畢竟,霓凰憑藉著自己的直覺,靜妃根據《翔地記》中的幾個字,就認出了梅長蘇,但是靖王和梅長蘇接觸的最多,卻直到金鑾殿上,所有人都開始指認梅長蘇時,他才後知後覺,發現梅長蘇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小殊。那麼問題就來了,明明梅長蘇身上林殊的痕跡已經這麼明顯了,可為何靖王卻始終不願意承認梅長蘇就是林殊呢?這到底是因為靖王自欺欺人,還是梅長蘇隱藏的太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