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我想對劉備那句「我乃中山靖王之後」的口頭禪都會記憶猶新。他參加「豪門宴席」時,總喜歡以此為開頭,抬高自己身價,和那些門閥豪強「平起平坐」。
而問題也來,劉備到處說自己,中山靖王之後,是在吹牛?還是真的?從目前關於三國歷史最權威的正史《三國志》的記載來看,劉備吹牛的機率極低,小袁給出下面三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劉備吹的這個牛,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牛」,在皇權至高無上的年代,這個「牛」一經查實是謊言,可是要掉腦袋的,一般老百姓是想都不敢想。
對此可能有人會說,漢末都亂世了,誰還會管皇室不皇室。但是劉備亂世發力的時間是在黃巾之亂,當時的漢皇室雖然有式微傾向,卻依舊牢牢的把控著全國,漢靈帝還是萬人膜拜的天子。
若劉備是假冒的,在漢靈帝時期,他絕對不可能敢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而《三國演義》的記載,劉備見到張飛的時候,開頭第一句話就是「我本漢室宗親」。所以從「人身安全」的角度來說,劉備大概率就是中山靖王之後。
第二個理由:劉備成長的地方,不太可能容忍劉備冒充。《三國志》記載劉備出生地是在涿郡涿縣人,而涿縣在歷史上確實是中山靖王一脈的聚集地之一。
中山靖王劉勝有個兒子叫劉貞,前117年獲封了涿縣陸城亭侯的爵位,根據這個爵位,可以判斷劉貞在涿縣是擁有自己封地的,而在古代以「土」為家的世界裡,意味著土地擁有者,他個人以及子孫後代,不出意外都會在那裡安居。
劉貞獲得爵位的時間是在前117年,劉備「出道」的黃巾起義是在公元184年,二者相差了301年。經過這數百年的繁衍,劉貞這一脈的子嗣再怎麼不茂盛,理應也有幾百人之上。
換而言之在涿縣,是有大量的中山靖王之後,且這些人世世代代都生存在這裡,互相之間早就熟得不能再熟了。
劉備走的是政治這條路,一路上對手極其的多,若劉備真的是假冒,對手來到涿縣實地一調查,立馬就真相大白。在推崇「君子守信」的古代,這個謊言基本就完全葬送了劉備的政治生涯,沒有人會信任、信服一個「無信之人」,劉關張義結金蘭、陶謙託付徐州都不會發生。
而《三國志》對劉備一生的記載,沒有一個敵對勢力用「劉備假冒皇室」來作為武器攻擊,無疑反證了劉備確實是中山靖王。
第三個理由,劉備他不是孤立存在,不是憑空出現的。根據《三國志》的說法,劉備當時是獲得了同宗族人的認同。一個叫劉元起的族父,還對其進行了學業上的資助,讓劉備有機會拜入大文豪盧植門下學習,並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族中有這麼個孩子,非等閒之人。」
盧植東漢末年經學家,十足的大文豪,黃巾起義的時候官居北中郎將,是最具權勢的地方軍政要員。在科舉之前,門閥森嚴的古代,劉備能夠師從這種頂級學問家、官員為師,已經不是一般人能夠享受到的了。
同時劉元起能夠將劉備資助到這個程度,可見自身地位在劉貞一脈是佼佼者,因而不可能不清楚劉備是不是同族就資助?
所以從劉元起資助這件事來看,也側面印證了劉備身份沒有可疑之處,確實是中山靖王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