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自己髀肉復生的劉備,如何人到中年了還能堅持創業的熱情?

2020-12-23 宇泡泡

當今是一個資訊時代,一個普通人就能通過網絡而讓世人認識他,能夠在網絡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和事跡。但是古代是沒有網絡的,我們現在了解到的歷史,都是通過文字記錄下來的。在浩如煙海的歷史記載中,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劉備。劉備是東漢末年崛起的一代梟雄。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在東漢末年各方諸侯中,他的實力是最弱的。劉備長期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在劉備投靠荊州刺史劉表的時候,劉備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備往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騎,髀裡肉生。日月蹉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劉備當時的年齡已經超過40歲了。

俗話說三十而立,不論我們對這句話的解讀有什麼樣的爭論,三十歲的男人都應當有了自己的事業,何況是在壽命相對更短的古代。劉備當時已經到了不惑之年,但是依然沒有自己固定的地盤,整日打敗仗,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時年23歲的劉備參與了鎮壓黃巾起義的戰鬥,開始了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雖然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從中山靖王死到劉備出生,相隔了二百多年,劉備的父親早亡,家道中落,已經不能靠著皇家後人的身份享受特殊的待遇了,只能自己開始「創業」。但是創業又談何容易,在諸侯割據的東漢末年,雖然人們很看重出身,但是想要擁有自己的領地,還是需要強大的實力的。

劉備本來就兵少將寡,在群雄並起的格局下,劉備先後投奔過盧植、朱雋、劉恢、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用了24年的時間四處徵戰,但是似乎一直在原地,未取得任何功績,所以劉備才感嘆自己髀肉復生,漂泊了半生而未建功立業。

試想,如果換做是普通人,我們還能夠屢敗屢戰,繼續追求自己的事業嗎?

劉備雖然二十多年的時間都未建立自己的底盤,但是在不斷的經歷中,他也在自己積攢了足夠多的人氣,不忍拋棄百姓的仁義,知人善任的領導力,借勢而為的睿智,都為劉備以後建立蜀漢政權打下了基礎。

劉備雖然不是草根,但是能夠以最弱小的實力在群雄割據的東漢末年崛起,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這份堅持足以令我們欽佩。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不要為難自己
    " 他們在經過數十年的磨鍊之後逐漸認識到生活的真諦,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但生活中的負擔卻會時時刻刻束縛住他們自由的靈魂,於是很多人在應該奮發的年紀中陷入兩難處境。 歸根到底,很多的中年人之所以在生活中鬱鬱寡歡,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在為難自己,一方面糾結於自己的靈魂,另一方面懼怕自己承擔不起後果。
  • 曹操和劉備為什麼沒能堅持一起創業? | 劉三解
    也就是說,曹家有錢,但是不願意投資在他起兵討董上,不但不願意投資,曹嵩還怕曹操連累自己,帶著幼子一起遠離家鄉到琅琊郡避亂。 所以,劉備在沛國與曹操分手,轉頭直奔自己的「福地」,青州去碰運氣,而曹操也痛定思痛,北上陳留,投奔自己的老友,董卓任命的陳留太守張邈。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看曹操。
  • 人到中年該不該創業
    很多中年職場朋友,都會碰到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該繼續工作,還是去創業,完成心中的夢!想要知道自己是否該去創業,首先要弄清兩個問題:第一,我對目前的工作滿意嗎?如果對目前的工作總體還滿意,比如待遇還好,比較受人尊敬,又不是特別辛苦,如果不是特別想創業的話,建議不要去創業。因為,創業走的是一條有風險的路,可能會遇到非常多的挫折和打擊。尤其是前期,沒做出成績,你的父母、妻兒,都可能會投來懷疑的目光,甚至有時你自己都會懷疑你自己。一旦失去了信念,那創業想成功,更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
  • 未讀懂劉備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深度好文)
    對比其他一流人物,劉備的家庭只給了劉備一個天子姓和門口那顆長相奇特的大樹。又是單親,和母親相依為命賣草鞋為生。出身一無所有。但是,他從開始就以取天下為目標,遇到什麼挫折,在多麼難的境遇下都沒有變過初心。半生戎馬奔波,年到半百,還寄人籬下,寸土未有。在劉表的荊州痛哭自己年華已逝,脆弱的像個孩子。但是擦乾淚,我們看到他對目標的堅持毫不動搖。
  • 三國劉備的創業版圖,成也關張,敗也關張!
    而劉備的三國創業版圖,可以說是成天關張,敗也關張一個證據可以證明一切。劉備生前只給法正一個人追封了諡號,關羽、張飛都沒有獲得追封諡號。關羽擅自作戰,丟掉劉備半邊江山大家都知道劉備創業不易,早年被人打的東奔西跑,顛沛流離,還多次寄人籬下。赤壁之戰後,劉備人生突然轉折,先是取得荊州南部四郡,再是攻取劉璋的益州,最後連曹操都被攆出了漢中,劉封、孟達還拿下了上庸三郡。
  • 劉備為什麼那麼愛法正?
    他不是西川本土人,所以也看不上劉璋。他和張松一起謀劃,自己以結好外援為名義,去荊州見過了劉備,回來了,就勸張松一起迎劉備入川。這件事當然算不得光明正大,說他是蜀奸都不為過,但他根本沒表現出在乎來。之後劉備入川,前前後後,基本是法正和龐統在謀劃。龐統半途夭亡,法正接手到底。他對西川了如指掌,為劉備省力不少。《三國志》載了他兩個關鍵的進言。
  • 劉備與法正,為啥恁恩愛
    之後劉備入川,前前後後,基本是法正和龐統在謀劃。龐統半途夭亡,法正接手到底。他對西川了如指掌,為劉備省力不少。《三國志》載了他兩個關鍵的進言。其一,鄭度勸劉璋:直接堅壁清野,放棄百姓,對付劉備。劉備聽了都心虛,法正卻說沒問題,劉璋不會這麼辦,被他猜中了。這個例子,法正猜人心思極準,仿佛郭嘉一樣。其二,法正給劉璋寫了勸降書。文辭頗佳。
  • 諸葛亮文武雙全,精於內政又懂軍事,為何不自己創業卻輔佐劉備呢
    一個在當時政治、軍事、治國、治軍能力都一流的諸葛亮,為何甘願給劉備打工,甘願輔佐劉備,而不自己創業打天下呢?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實力資本能不能出來創業打天下的第一個要素就是:你有沒有實力和資本。二、能力定位諸葛亮對自己的定位是:出相入將。證據是隆中對,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管仲是名相,樂毅是名將,一個名相一個名將,作為諸葛亮的偶像,諸葛亮也不可能有自己的野心去獨自創業,所以,諸葛亮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就是要輔佐劉備這樣的主公創業的,而不是獨立創業。
  • 為什麼是白手起家的劉備
    對比其他一流人物,劉備的家庭只給了劉備一個天子姓和門口那顆長相奇特的大樹。又是單親,和母親相依為命賣草鞋為生。出身一無所有。但是,他從開始就以取天下為目標,遇到什麼挫折,在多麼難的境遇下都沒有變過初心。半生戎馬奔波,年到半百,還寄人籬下,寸土未有。在劉表的荊州痛哭自己年華已逝,脆弱的像個孩子。但是擦乾淚,我們看到他對目標的堅持毫不動搖。
  • 【品論三國】未曾讀過劉備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半生戎馬奔波,年到半百,還寄人籬下,寸土未有。在劉表的荊州痛哭自己年華已逝,脆弱的像個孩子。但是擦乾淚,我們看到他對目標的堅持毫不動搖。就好像他早知道自己生前絕對能成功一樣。他用超一流的努力和堅持,硬生生改變了自己不入流的命運,把自己強行拉高了幾個檔次,成為那個時代超一流的大人物。
  • 【向開國帝王學創業】漢昭烈帝劉備
    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
  • 未讀懂劉備的,不足以談人生
    對比其他一流人物,劉備的家庭只給了劉備一個天子姓和門口那顆長相奇特的大樹。又是單親,和母親相依為命賣草鞋為生。出身一無所有。但是,他從開始就以取天下為目標,遇到什麼挫折,在多麼難的境遇下都沒有變過初心。半生戎馬奔波,年到半百,還寄人籬下,寸土未有。在劉表的荊州痛哭自己年華已逝,脆弱的像個孩子。但是擦乾淚,我們看到他對目標的堅持毫不動搖。
  • 人到中年想要創業,做這3個生意,讓你成功致富
    人到中年想要創業,做這3個生意,讓你成功致富當我們開始步入中年,我們可能會對自己的職業定位有著其他的見解,我們不想要再為他人打工,我們更多的是想要創業來使自己的財富增加,但是我們無法確定自己更加適合做哪項工作,從哪行開始
  • 《姜子牙》宿命論:執拗的中年困境,38年的「天選」創業
    姜子牙是一個不得志的中年大叔,在公元前1100前後都是非常不得志的,後來只能靠年輕人周武王姬發滅商成就事業;在公元2020年春節前後也是一樣非常不得志,只能靠掛名師侄哪吒成就自己的影視作品。姜子牙的中年困境姜子牙72歲開始創業,人生七十古來稀,不要說公元前了,就是公元後的封建王朝,70歲了還能夠思維敏捷身體康健的老人家是非常的稀少的。而這個年齡,對於139歲才過世的姜子牙只能算作是中年。
  • 從草蓆販子到一代梟雄,劉備的組織能力為啥這麼彪悍?
    一個畢業不久的學生、一個逃犯,再加一個下層勞動人民,這3個創業青年究竟能把事業幹到多大呢?影視作品中的劉備有個叫劉平的人買通刺客,讓其接近劉備,伺機刺殺。劉備不知道,對身邊這個不起眼的人十分熱情。結果,這名刺客深受感動,不但放下了屠刀,還把實情合盤託出。
  •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個愛哭的人嗎?
    (40回) 8.路過劉表墓,劉備「哭告曰」。(41回) 9.逃離樊城,「玄德於船上望見(百姓慘狀),大慟曰」;「船到傍岸,回望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有人勸劉備棄百姓先行,「玄德泣曰」。(41回) 10.劉備戰敗,見手下隨行只百餘,「玄德大哭曰」。
  • 窮人如何「翻身」?改變三個「羊性思維」,人到中年創業少走彎路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很多人覺得,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付出越大回報越高。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發現事實似乎並非如此,有的人每天辛苦工作,所獲收益僅能維持日常開支,可有的人整天什麼都不做,卻能日進鬥金。
  • 從劉備和呂布的人生經歷的差異,詮釋性格決定命運,志向決定人生
    即便是被呂布奪去了根據地,劉備依然保持著獨立的身份。無論是到曹操那裡,還是到袁紹和劉表那裡,他都是以獨立的姿態前去的。正是劉備始終保持著獨立的君主姿態,才使得他人無法對他以家奴視之。全天下的人都可以對劉備四處流浪,投奔他人的行為表示嘲笑,可是卻不能不承認,在任何時候,劉備都是一位獨立自主的君主,而不是像呂布那樣的家奴。
  • 人到中年,回首過往無不感嘆唏噓,究竟問題在哪
    人到中年,活了半輩子,往日之事歷歷在目,未來之路遙遙無期,是否你也曾感到彷徨,究竟哪裡出了問題?今天和同事老李聊起了過往,老李有一個孩子,馬上也快四十了,他望向窗外,和我說起了他的過往:懷念起當初,他懷著理想與抱負來到這個大城市,雖然現在的物質生活基本達到了自己的要求,但是精神世界確從未滿足,現在做的和當初想的背道而馳,理想也變為一紙空談。
  • 人到中年不要感嘆歲月匆匆,不要抵抗時間,平心感受青春的流逝
    人生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但是人往往在中年的時候會感嘆歲月不饒人,歲月匆匆流逝地太快,很想要在這個時候能夠停留住。當我們看到鐘錶上的時針正在慢慢地移動著的時候,並且時常會感覺移動地如此之慢,讓你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你會覺得並沒有移動,其實人的年紀也是這樣移動著的,一年一年地過去了,當你沒有感覺到的時候,時間已經流失,當你驀然一驚的時候,已經到了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