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區紫陽街道新工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大部分建築建於上世紀80年代,社區人口居住密度大、居民活動空間小、配套設施陳舊缺損、停車矛盾突出、安全隱患嚴重。
2019年上半年,新工社區啟動了「微更新」項目,對社區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老舊小區煥新顏。
據了解,項目總涉改面積約20萬平方米,盤活居民活動空間6000多方,新增停車位近400個,完成加裝電梯15臺,新建垃圾分類房14個,受益居民2400多戶,目前為全市之首,被住建部列為改造試點案例。
「17年的時候,一套房價格在一百萬,今年是三百萬,」新工社區居民代表陳社民說:「不光是房價上面,居民的生活幸福度也顯著提高。原先因為上下樓不便,老人們就只能趴在窗戶看風景,現在能隨意出來走動。之前有個老人和我說,他有以前在西湖邊坐凳子的感覺。」
新工社區是如何實現蛻變的?昨天下午,在由杭州市社科聯(院)舉辦的 「我們的價值觀」主題詞——「務實」理論研討暨新工社區「微更新」項目座談會上,新工社區分享了他們的經驗,秘訣就在於務實。
務實的核心在於講求實效、實事求是,這一精神在新工社區的改造工作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上城區副區長朱黎明在座談會上表示,上城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針對老舊小區改不改、怎麼改全部由群眾說了算,同時圍繞教育、醫療、養老三個重點展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以聽取群眾意見和讓老百姓實際參與進來的工作作風,切實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
切實解決實際問題不是說說而已,上城區紫陽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蔣曉偉舉例說:「我們在動工的時候發現一些房屋的漏水問題比較嚴重,這是計劃之外的情況,但卻和居民生活最相關,所以針對漏水問題,我們加大了投入,以保證居民的生活質量。」
要在老舊小區改造時做到務實,除了需要統籌全局的戰略意識和整體眼光,還需要有繡花功夫,著眼於「小事」。
在新工社區正門的入口處,原先的店面層次不齊,居民的電瓶車隨意停放,導致大門初一直較為混亂。為了方便居民出行,街道統一整改了沿街商鋪,設計了「區域性」人車分流,改造小廣場,拓寬了居民活動空間。
朱阿姨是新工社區的老居民了,她說:「只要街道和社區聽到居民提出的需求,馬上就會落實好,這就是老百姓幸福感的來源。」
在座談會現場還有多位專家分享了他們觀點。
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白效詠、杭州市社科院黨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爽均提到,新時代強化務實精神,其最終的落腳點和歸宿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微更新」項目有三點值得學習和推廣。一是務實精神既需要統籌全局的戰略意識和整體眼光,又需要做細做實的繡花功夫;二是務實精神在政府工作和社區建設方面,必須和群眾路線相結合,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三是務實精神必須體現在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兼顧應該和可能,不好大喜功。
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周明寶認為,社區是城市品質發展的重要細胞。結合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民生需求,杭州上城區開展全區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特別是轄區的新工社區自啟動「微更新」項目以來,積極對標「未來社區」建設標準,以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出發點,形成「暢通、時尚、人文、便利、生態、宜居」的社區新環境,實現老舊小區逆生長,讓未來社區美好願景在老舊小區得以呈現。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馬彬則以《以務實作風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題,暢談如何講究求真務實。他表示,紫陽街道黨員幹部能夠到工程一線邁步子、俯身子、開方子、當釘子、搭臺子,將民生工程真正辦成民心工程,將務實的工作作風和抓落實的工作重心牢牢放在了基層一線,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受到群眾的擁護就是一種必然。
杭州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趙定東有感而發。他表示,所謂的務實的科學精神是就浙江本土地域中所包含的理性與感性有機結合的求真特質而言的。今天聽取了新工社區「微更新」項目,這是一次真正的基層「務實」實踐,項目充分以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出發點,以解決居民生活痛點為出發點,可謂是實施過程好、理念好、成效好、可持續發展好的「四好」項目。
通訊員|趙國青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