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想今年結婚」
——「不行!無春不能結婚!」
「媽,我去倒個垃圾」
——「不行!初五之前不能倒垃圾!」
「媽,我想去給朋友拜個年」
——「不行!初七不能出門!」
「媽,我買的初八的火車票」
——「不行!初八不能回家!」
「媽,我想去買雙鞋」
——「不行!正月裡不能買鞋!」
「媽,我想去理個髮」
——「不行!正月剃頭死舅舅! 」
「媽……」
這些年俗忌諱
你聽過幾個?都信嗎?
有一點,小晚能確信——
這些不靠譜的年俗真不是你媽編的,
但這其中的緣由多半是個誤會……
清軍入關後,清朝統治者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剃頭留辮子。「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江南士子認為剃頭是對他們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卻遭遇了清政府的殘酷鎮壓,上演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悲劇。後來這種習俗在流傳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因「思舊」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變成了「正月不剃頭——思舊」。後來,「思舊」被訛傳為「死舅」,以訛傳訛,也就有了後來「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民間流傳著「在正月裡相親不好,即使成功了也會出問題,不成功以後就不容易找到」的說法,還有種說法是「正月裡相親死媒人」!其實,這完全是沒有依據的,成功與否還得看兩個人的緣分。」小編建議大家不要在意這一說法。
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即將到來的猴年,將出現我國傳統曆法中的「無春」現象。所謂「無春」年是指在農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之日。從2016年2月8日至2017年1月27日,為農曆「猴年」。由於立春節氣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因此,「猴年」確實沒有立春。2016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時仍然是農曆「羊年」,2017年的立春在2月3日,但那時已經是農曆「雞年」了。所以有不少老一輩的人說猴年不宜結婚,無春就是寡婦年,但是小晚要告訴你,其實這個是很正常的天文曆法現象,全年無「立春」的情況,每19年便會出現7次,最近一次出現是在2013年,而下一次出現將是2019年。雖然民間有無春年不結婚的說法,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新人真的這麼做。
以前,店鋪初五之前都不能開張營業,只有到了初五這天才能開張營業送窮,將所有不好的東西送走迎接美好的東西,叫做「破五」。每家每戶從初一到初五的垃圾都不能倒,認為一倒就會將財運倒走。但對於這個民俗,現在人們已經沒那麼在意了。想一下要是垃圾積攢5天,那會成什麼樣子了。
有的地方流傳著一句話叫「七不出門八不歸 初九出門拿錢回」,顧名思義,即為「逢七不能出家門,逢八不能回家」,否則會招來橫禍。
其實正確的解釋是:
【七不出門】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情,如果你沒有辦好的話是不能出門的。這七件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男人是一家之主,是當家的,如果你要出門的話首先要安排好家裡的基本生活,把老婆孩子的吃喝問題解決了,這樣你才可以出門,出了門才能放心。
【八不回家】是說你出門在外有八件事必須做好,做不好是不能回家的,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件事是古代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違反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的,都是無顏面對家人的。
因此,「七不出門八不回家」是十分重要的基本道德準則,即使放到現在,也不過時。如果家裡有老人家不讓你初七出門初八回家,你就耐心糾正他們吧!
中國北方人過農曆年時,有「正月裡不買鞋」的說法,表面上看,是「鞋」 與「邪」諧音,好像是唯恐正月裡買鞋會帶來邪氣。其實,正月裡不買鞋,實際上是敦促人們在春節前準備好新鞋。與此相近的還有「正月裡不能買書」,因為「書」於「輸」同音。
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兇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小編覺得這個純屬大家的內心在作怪了。
現在不少地方還存在著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這一說法,因為有些地方在除夕有燃放旺火的習慣,祈福家人在新的一年興旺紅火。然而,當地人認為出嫁的女兒看到娘家的旺火會把「旺氣」帶走。所以,一些比較傳統的老人堅決不讓女兒在家過年。這根本就是舊社會對女子的赤裸裸的歧視,封建迷信啊!
一些不科學的年俗忌諱
不但不能增添年味兒反而徒增煩惱
小編覺得真不用太往心裡去
過年誰不是為了討個吉利
過一樂呵呢!
吃團圓飯貼春聯福字掛紅燈籠趕廟會
……
像這些好民俗
才最應該被繼承發揚!
你說是不?
來源:湖北經視、唐山晚報(本內容版權歸原發布機構和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謝謝!)
編輯:餘Sheng.
發送「報料」,提供線索、報料身邊事,被採用可獲得50-200元報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