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剃頭死舅舅?猴年不宜結婚?這些不靠譜的年俗你信幾條?

2021-02-10 愛義烏丨商貿

「媽,我想今年結婚」

——「不行!無春不能結婚!」

 

「媽,我去倒個垃圾」

——「不行!初五之前不能倒垃圾!」

「媽,我想去給朋友拜個年」

——「不行!初七不能出門!」

 

「媽,我買的初八的火車票」

——「不行!初八不能回家!」

 

「媽,我想去買雙鞋」

——「不行!正月裡不能買鞋!」

 

「媽,我想去理個髮」

——「不行!正月剃頭死舅舅! 」

 

「媽……」

這些年俗忌諱

你聽過幾個?都信嗎?

有一點,小晚能確信——

這些不靠譜的年俗真不是你媽編的,

但這其中的緣由多半是個誤會……

清軍入關後,清朝統治者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剃頭留辮子。「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江南士子認為剃頭是對他們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卻遭遇了清政府的殘酷鎮壓,上演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悲劇。後來這種習俗在流傳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因「思舊」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變成了「正月不剃頭——思舊」。後來,「思舊」被訛傳為「死舅」,以訛傳訛,也就有了後來「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民間流傳著「在正月裡相親不好,即使成功了也會出問題,不成功以後就不容易找到」的說法,還有種說法是「正月裡相親死媒人」!其實,這完全是沒有依據的,成功與否還得看兩個人的緣分。」小編建議大家不要在意這一說法。

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即將到來的猴年,將出現我國傳統曆法中的「無春」現象。所謂「無春」年是指在農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之日。從2016年2月8日至2017年1月27日,為農曆「猴年」。由於立春節氣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因此,「猴年」確實沒有立春。2016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時仍然是農曆「羊年」,2017年的立春在2月3日,但那時已經是農曆「雞年」了。所以有不少老一輩的人說猴年不宜結婚,無春就是寡婦年,但是小晚要告訴你,其實這個是很正常的天文曆法現象,全年無「立春」的情況,每19年便會出現7次,最近一次出現是在2013年,而下一次出現將是2019年。雖然民間有無春年不結婚的說法,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新人真的這麼做。 

以前,店鋪初五之前都不能開張營業,只有到了初五這天才能開張營業送窮,將所有不好的東西送走迎接美好的東西,叫做「破五」。每家每戶從初一到初五的垃圾都不能倒,認為一倒就會將財運倒走。但對於這個民俗,現在人們已經沒那麼在意了。想一下要是垃圾積攢5天,那會成什麼樣子了。

有的地方流傳著一句話叫「七不出門八不歸 初九出門拿錢回」,顧名思義,即為「逢七不能出家門,逢八不能回家」,否則會招來橫禍。

其實正確的解釋是:

【七不出門】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情,如果你沒有辦好的話是不能出門的。這七件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男人是一家之主,是當家的,如果你要出門的話首先要安排好家裡的基本生活,把老婆孩子的吃喝問題解決了,這樣你才可以出門,出了門才能放心。

【八不回家】是說你出門在外有八件事必須做好,做不好是不能回家的,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件事是古代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違反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的,都是無顏面對家人的。

因此,「七不出門八不回家」是十分重要的基本道德準則,即使放到現在,也不過時。如果家裡有老人家不讓你初七出門初八回家,你就耐心糾正他們吧!

中國北方人過農曆年時,有「正月裡不買鞋」的說法,表面上看,是「鞋」 與「邪」諧音,好像是唯恐正月裡買鞋會帶來邪氣。其實,正月裡不買鞋,實際上是敦促人們在春節前準備好新鞋。與此相近的還有「正月裡不能買書」,因為「書」於「輸」同音。

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兇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小編覺得這個純屬大家的內心在作怪了。 

現在不少地方還存在著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這一說法,因為有些地方在除夕有燃放旺火的習慣,祈福家人在新的一年興旺紅火。然而,當地人認為出嫁的女兒看到娘家的旺火會把「旺氣」帶走。所以,一些比較傳統的老人堅決不讓女兒在家過年。這根本就是舊社會對女子的赤裸裸的歧視,封建迷信啊!

一些不科學的年俗忌諱

不但不能增添年味兒反而徒增煩惱

小編覺得真不用太往心裡去

過年誰不是為了討個吉利

過一樂呵呢!

吃團圓飯貼春聯福字掛紅燈籠趕廟會

……

像這些好民俗

才最應該被繼承發揚!

你說是不? 

來源:湖北經視、唐山晚報(本內容版權歸原發布機構和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謝謝!)

編輯:餘Sheng.

發送「報料」,提供線索、報料身邊事,被採用可獲得50-200元報料費

相關焦點

  •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為何農曆二月二才是「剃頭日」?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二月二龍抬頭,才是「剃頭日」! 農村有個舊俗,就是正月裡不能剃頭,也就是俗語所說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其實,「正月剃頭死舅舅」並非迷信之語,而是源自一段血腥的歷史。
  • 正月剃頭死舅舅?為什么正月不能剃頭
    在國內的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能剃頭」的說法,要問老一輩的人為什么正月不能剃頭?得到的答案都有幾分恐怖的色彩:「正月剃頭死舅舅」!
  • 為什麼「正月剪頭死舅舅」?
    好吧,大過年的小編就不賣關子了!正確答案:舅舅!沒辦法,「正月剃頭死舅舅」!為了來年能順利健康,舅舅們能不忙嘛~~估計舅媽也不能閒著不過,你要問為什么正月不能剃頭?為什麼剃頭就會死舅舅?事實上,「正月理髮死舅舅」是民俗文化的變異,也是一種誤傳。」正月不剃頭」的習俗,最初壓根就和舅舅沒關係!!!原來是清軍入關後,清朝統治者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剃頭留辮子。
  • 迷信 正月剃頭"死舅舅"?男子與舅舅為理髮險鬧僵
    開始兩個人還較有興致地聊著天,但聊天中,舅舅發現姜先生剪了頭髮,便立即感到不太高興。「你剪頭了?」「啊!」「你怎麼能剪頭呢?」,兩個人就這樣嗆起來。最後,還是被親戚調解好了。  雖然兩人最後被親戚調解好了,但大過年的差點鬧僵還是讓兩人心頭不愉快。
  • 二月二理髮寓意好兆頭 "正月剃頭死舅舅"系誤讀
    二月二理髮寓意好兆頭 "正月剃頭死舅舅"系誤讀 然而今年,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在正月進出理髮店,不再遵循「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的講究。近日,有媒體報導「正月理髮死舅舅」是誤讀,原意是「思舅」。  年輕人不講究「正月不理髮」  民間一直有著「正月理髮死舅舅」的說法,正月不理髮一度成為許多人遵循的傳統。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老習俗逐漸被年輕人摒棄。
  • 為何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原來這才是真相!
    在國內的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能剃頭」的說法,要問老一輩的人為什么正月不能剃頭?得到的答案都有幾分恐怖的色彩:「正月剃頭死舅舅」!這聽起來完全不相干的事,到底是為什麼流傳了這麼久,而且不少人深信不疑呢?
  • 正月理髮死舅舅? 這種迷信說法是誰規定的
    為強硬執行,更是有「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之說。   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以及逐漸安定的盛世之治,剃髮政策得以正常實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頭可斷髮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前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為了掩人耳目,訛傳為「死舅」。
  • 為什么正月剪頭死舅舅?這才是真相!
    意思就是從正月初一開始,直到出了正月為止,有舅舅的孩子只能任憑毛髮生長,絲毫不能侵犯,否則對舅舅不利。「正月裡剪頭,死舅舅。」多嚇人的一份責任,舅舅的安危全繫於晚輩們的頭頂之物。直至二月初二,晚輩們才有了剪頭的自由。
  • 正月剪頭髮不吉利會怎樣 正月理髮死舅舅臨沂人怎麼看
    過年了許多小夥伴準備換個新髮型,從頭開始嗎,但是家裡人一聽說要剪頭髮就開始反對,說正月剃頭不吉利,原因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   正月理髮不吉利的來源   清軍入關,大清統治者為了「消平四周,留守中原」,便推行了一種奇怪的髮式:將頭髮從前部到腦頂的部分統統剃掉,再把四周的髮際全部剃光,只留下集中的一塊頭髮,將這些頭髮擰成一根長長的大辮子,這就是我們平時在電視劇裡看到的清朝典型的髮式。
  • 為什麼汾陽人都說正月不理頭?終於找到答案了!
    「媽,我想今年結婚」——「不行!無春不能結婚!」 「媽,我想去給朋友拜個年」——「不行!初七不能出門!」 「媽,我想去理個髮」——「不行!正月剃頭死舅舅! 」 正月剃頭死舅舅?!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節俗」的傳承應有所選擇,現代人應該與時俱進地理解春節的文化內涵,過春節由「重儀式」向「重文化」轉變,不要因為一場「誤會」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據了解,在我國南方一些大城市,正月不理髮的規矩已逐漸淡化,但在我國更廣的範圍內,這一舊時「年俗」還存在,需要人們更新觀念。
  • 到底為什麼「正月不剃頭」?值得好好了解了解!
    編 / 帥教主   圖 / 網絡在國內的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能剃頭」的說法,要問老一輩的人為什么正月不能剃頭?得到的答案都有幾分恐怖的色彩:「正月剃頭死舅舅」!這聽起來完全不相干的事,到底是為什麼流傳了這麼久,而且不少人深信不疑呢?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個貧窮的剃頭匠,他很愛自己的舅舅,可是到了正月卻沒錢給舅舅買禮物。
  • 正月剃頭,舅舅的死亡率有多高?
    這一切都起源於那句古老的咒語—「正月剃頭,死舅舅。」 眼前被上帝遮住了簾的外甥女,因為正月裡偷剪劉海,二天就收到了舅舅骨折的噩耗。這些心理因素和情緒都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而這也有意無意成了「正月剃頭死舅舅」的催化劑。其實,「正月死舅舅」的另一個說法,來自他的諧音「思舊」。這個習俗興起於1644年清廷頒布剃髮令,1644年清軍入關後,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清貴族為了鞏固清朝對中國的封建統治強令其統治下的全國各民族,改剃滿族髮型。
  • 新知 | 正月剃頭舅舅的死亡率是多少
    No!正月,是一年中全中國顏值平均分最低的一個月。如果你發現一個帥哥過了年突然很蔫很頹,或者發現一個妹子總是眼神閃躲,那不是什麼年後症候群,也不是因為他胖了,更是因為下面四個字:我們都是被老一輩的黑魔法射中的崽兒。正月剃頭die舅舅,一個霍格沃茲至今都無法解釋和破譯的黑魔法,經年累世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
  • 正月為何不剃頭? 瀋陽故宮下令「留髮不留頭」
    777260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軍打敗李自成進入山海關的第一天就下達了「剃頭令」,從而引起強烈反抗。為此,著名民俗學家劉振超認為——  「正月不剃頭」的民俗源頭在瀋陽  記者 陳鳳軍  一到農曆的正月,理髮店的生意變得十分清淡。
  • 抱歉,2020龍抬頭不宜「剃頭」
    農曆二月初一,對部分朋友來說,終於把正月熬過去,二月二龍抬頭,可以光明正大理頭髮。「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 民間流傳300多年的俗語:正月不理髮,不然後果很嚴重——會死舅舅。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頭可斷髮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前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為了掩人耳目,訛傳為「死舅」。舅舅們這下可放心了吧。但傳統習俗在民間根深蒂固,如果舅舅深信不疑,建議你還是過後再好好打理下,畢竟「家和萬事興」!龍抬頭:理髮除舊「二月二」是傳統的「春龍節」,而「理髮除舊」是民間龍抬頭的重要儀式之一。
  • 正月不剪髮:「正月剪髮死舅舅」到底是誰規定的?有科學依據嗎?
    關於正月不理髮俗話說:正月剪髮死舅舅,剪髮就在龍抬頭。在我們的民間習俗中,這個月不剪頭可謂是人人皆知。每當到了臘月底,幾乎成了理髮店的爆滿時間,似乎所有人都出門理髮,並且一定要在臘月底把頭髮理了,不然就得等一個月。
  • 字言字語(56)正月為什麼不剃頭
    點擊上面寫意國學,免費輕鬆關注正月不剃頭,否則就要死舅舅。
  • 中國民間風俗:正月裡為什麼不能剪頭髮,終於知道為啥了
    很多理髮店,過了正月初十,甚至過了正月十五才開始正式上班。有些知曉民間風俗的朋友或許早就猜出這跟我國的一項風俗有關。沒錯,那就是「正月裡不宜理髮」。因為正月是過年,很多人都為了迎接過年能有個新面貌,在臘月就已經把頭髮理好了,這樣正月剃頭理髮的人自然就少了。正月裡不能剃頭,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財源滾滾。
  • 我舅舅說正月絕對不能剪頭髮,到底是為什麼啊?丨視知百科
    因為,北方很多地區都流傳著「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頭髮,舅舅,聽上去真是風馬牛不相及,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呢?戳視頻,視知TV告訴你答案。 所以「正月理髮死舅舅」並不是舅舅真的會因為你在正月理髮而死,而是在清代生活的漢族人把正月不理髮當作思念舊國的一種方式。但久而久之,「思舊」也就誤傳成了「死舅」。
  • 年過完了,正月裡的還有哪些需要講究的?看看你遇到幾種?
    年過完了,正月裡的還有哪些需要講究的?看看你遇到幾種?今天已經是大年初8了,說起過年,相信很多人都認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之夜。但是,從古至今,正月才是民間和皇家最重視的日子,很多人認為正月是一年當中最好的開始,也寓意著一整年風調雨順,諸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