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竇文濤回憶自己大學時的失戀經歷,很長時間難以走出來,寒假帶著80塊錢,一路徒步從武漢走到長沙。
與初戀分手後,竇文濤一路跋山涉水,從武漢到了鄂西,春節在恩施度過,聽著費翔演唱的《故鄉的雲》,熱淚盈眶。
然後走到湖南張家界、鳳凰、懷化等等,最後他走到了長沙,到了長沙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潛意識裡是往前女友家鄉走的。他形容自己失戀時,自己都被自己嚇到。
結果寒假暴走之後,回到學校,再見前女友,心裡還是過不去。於是他到了武漢碼頭,前往廬山,在廬山上淋了場雨。
等他一路苦旅回來之後,站在女生宿舍樓下,望著她的窗戶,心裡念道「我回來了」。
他回憶失戀那種感覺,真的是有一段時間自己「過不去」。很多人也是如此,這種狀態可能半年、三個月,甚至更極端一些。
02
李玫瑾在那期節目中如此說道,失戀是一個人成熟的過程,你會明白這個人你不能夠去左右他,你只能表達你的愛意,至於對方接不接受,這是需要過程的,有些人在這個過程中就逐漸成熟了。
另一方面,很多人在失戀中很受挫,覺得很沒面子,就沒辦法成熟起來。如何排遣這樣的情緒呢,一般來講,李玫瑾提到,其實可以找朋友傾訴,有時候朋友一兩句話就能把你帶出來。
李玫瑾回憶了一個真實案例。一個男生剛入學時,進行了心理測量,他的測量分數很高,也就是心理狀態挺正常。
後來, 他表現優秀留校當了輔導員,他愛上了自己的學生,相處幾年之後,女孩選擇回家鄉發展,倆人面臨分手。這個男生無法面對現實,把女生約出來,傷及女生生命。這種行為屬於報復類失戀。
其實,戀愛愛的是一類人,結婚結的是一個人。戀愛時,我們可以選擇喜歡的類型,比如溫柔可愛、漂亮嫵媚等等,可選擇的人很多。
戀愛是一種感受,但並不一定真實。喜歡一個人時,不用太著急,慢慢品味,仔細觀察。有很多符合條件的人,不用太拘泥執著於一個地方,這樣想開了,就能規避一些極端的情緒表達。
反觀失戀,其實那個人出現在我們生命裡,不失為是一位老師,教會我們成長和認識自我。
03
梁文道回憶自己失戀,或多或少都能促進自己成長。比如,失戀時曾經學習音樂,並逐漸喜歡上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又進一步思考很多東西,促進自己升華。
面對分手,很多人都呈現著不同的狀態。也許就像竇文濤年輕時那樣自我宣洩、自我感動,也許像很多女生被分手後表現出極度自卑和自信受挫。
很多人面對失戀時,選擇自己「熬」過去,但其實有時候如果能夠藉助到朋友的力量,幫助走出苦痛,旁觀者站在他的角度點醒痛苦的一方,這類痛苦往往能夠減輕很多。
有些人失戀選擇極端方式解決問題,可能與他的個人成長經歷有關。比如自小缺乏父母一方關愛的人,可能會選擇早戀,依戀情感缺失而導致自己的情感模式存在些許問題。
李玫瑾提到,人們成熟過程中,一個人越自信可能越能獨處,越不自信的人,越不能接受別人離開他,這個人在他身邊,才能證明他的存在。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20歲之前大多是一個人自己獨處,兩個人相愛了,相伴生活時,也很難同時離開世界,所以我們與自己獨處的時間更多。
我們要明白,我們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然後再相信緣分,有緣的話兩個人就能很好地在一起。兩個人在一起舒服的狀態就是一種真實的狀態,即便互相都在做自己的事,也不會覺得彆扭不自然。
有時候,特別轟轟烈烈的感情,是一種自我感受,而非一種真實的現實狀態。當我們冷靜對待自己和感情時,往往能夠更理性和客觀面對分手這件事。
雖然,分手我們面臨著時間的消耗、之前更多選擇的喪失,但也許更適合自己的人和機會正在悄然而至。
失戀時,一段時間的痛苦是很正常的,但過度地沉淪甚至迷失自我,就得不償失了,不妨試著放下,面對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