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路過一個地方,在以前辦公的地方,我經常吃的那個日本餐廳不見了。我就想到,80年代之前沒人吃日本餐,喝日本清酒的,不但中國這樣,在國際上也這樣,在此之前的日本形象並不是太好。90年代之前沒人吃韓國泡菜和韓國燒酒的,是這個時間點之後才在全球風行的。
所以說白了還是經濟實力決定一切,國家有實力了,人民有錢了,你就成為標準了,成為標準就是怎麼做,怎麼對了。以前那中國的經濟一般般,現在中國崛起了,人民有錢了,估計中國菜和中國白酒是時候走出去了,而不僅僅是在海外被華人吃,還會成為很多老外的嚮往。
一旦中國大陸的飲食文化向外輸出。就會有覆蓋性的效果。品種之豐富,口味之全面,憑藉著東西海拔高差和南北緯度差的極大化的優勢,帶來的食材完整性,中國的飲食成為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完整體系。
其實無論是日本還是韓國。其實都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分支。日本的清酒和韓國的燒酒,在中國的各類酒品面前就是渣渣。韓國的泡菜……我的個天,不知道咋描述,在中國那能叫菜嗎?
而且只要中國願意,有這麼完整的食材體系,還可以在原有如此豐富的飲食文化情況下繼續生長。可以把西餐都包羅進來,自己進行發展的。其他的小國家或者沒有這種海拔條件和緯度條件的大國家是做不到的。
但是中國菜要進行一些改革,油和鹽不要太重,否則很難普及。中國白酒呢,估計在海外的接受度會逐漸打開一些。如果中國的GDP成為全球第一。喝中國的茅臺和五糧液,就會成為一些老外的炫耀性消費,期待咱們的國家也能夠成為標準。
以前以別的國家為標準,自己怎麼做怎麼錯,自己成為標準以後。那麼中國菜和中國酒,以及中國的一些文化和習慣,都會被確立為正確的。那才是真正的好日子。而且飲食文化的輸出更為基礎。一個人吃什麼,最後會影響他的思維和行為習慣的。
人這一輩子影響最大的基礎行為是這三項:吃什麼?說什麼?寫什麼?也就是飲食、語言和文字。所以才有了你是你所吃,你是你所說,你是你所寫這樣的哲學判斷。
【相關系列推薦閱讀】
01)購房比選的黑科技
02)學區學位房的價值研究
03)2021的房價、投資預判
04)城市投資價值對比
05)投資財技與政策研判
06)年齡/身價對應的投資講究
07)樓市股市機會研判
08)樓盤研究與比選
09)武漢樓市及樓盤研究
10)樓市趨勢與房價走勢
11)片區、土地的分析
12)大灣區、示範區、特區周年系列
13)華潤城、悅府的價值研究
14)房產稅細則及購房者對策
15)風水、房地產與你我
16)尹香武演講速記
17)尹香武的隨筆
18)尹香武的公益文集
我有香叔就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