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學很根本:論飲食文化輸出

2021-02-16 尹香武

昨天路過一個地方,在以前辦公的地方,我經常吃的那個日本餐廳不見了。我就想到,80年代之前沒人吃日本餐,喝日本清酒的,不但中國這樣,在國際上也這樣,在此之前的日本形象並不是太好。90年代之前沒人吃韓國泡菜和韓國燒酒的,是這個時間點之後才在全球風行的。

所以說白了還是經濟實力決定一切,國家有實力了,人民有錢了,你就成為標準了,成為標準就是怎麼做,怎麼對了。以前那中國的經濟一般般,現在中國崛起了,人民有錢了,估計中國菜和中國白酒是時候走出去了,而不僅僅是在海外被華人吃,還會成為很多老外的嚮往。

一旦中國大陸的飲食文化向外輸出。就會有覆蓋性的效果。品種之豐富,口味之全面,憑藉著東西海拔高差和南北緯度差的極大化的優勢,帶來的食材完整性,中國的飲食成為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完整體系。

其實無論是日本還是韓國。其實都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分支。日本的清酒和韓國的燒酒,在中國的各類酒品面前就是渣渣。韓國的泡菜……我的個天,不知道咋描述,在中國那能叫菜嗎?

而且只要中國願意,有這麼完整的食材體系,還可以在原有如此豐富的飲食文化情況下繼續生長。可以把西餐都包羅進來,自己進行發展的。其他的小國家或者沒有這種海拔條件和緯度條件的大國家是做不到的。

但是中國菜要進行一些改革,油和鹽不要太重,否則很難普及。中國白酒呢,估計在海外的接受度會逐漸打開一些。如果中國的GDP成為全球第一。喝中國的茅臺和五糧液,就會成為一些老外的炫耀性消費,期待咱們的國家也能夠成為標準。

以前以別的國家為標準,自己怎麼做怎麼錯,自己成為標準以後。那麼中國菜和中國酒,以及中國的一些文化和習慣,都會被確立為正確的。那才是真正的好日子。而且飲食文化的輸出更為基礎。一個人吃什麼,最後會影響他的思維和行為習慣的。

人這一輩子影響最大的基礎行為是這三項:吃什麼?說什麼?寫什麼?也就是飲食、語言和文字。所以才有了你是你所吃,你是你所說,你是你所寫這樣的哲學判斷。

【相關系列推薦閱讀】

01)購房比選的黑科技

02)學區學位房的價值研究

03)2021的房價、投資預判

04)城市投資價值對比

05)投資財技與政策研判

06)年齡/身價對應的投資講究

07)樓市股市機會研判

08)樓盤研究與比選

09)武漢樓市及樓盤研究

10)樓市趨勢與房價走勢

11)片區、土地的分析

12)大灣區、示範區、特區周年系列

13)華潤城、悅府的價值研究

14)房產稅細則及購房者對策

15)風水、房地產與你我

16)尹香武演講速記

17)尹香武的隨筆

18)尹香武的公益文集


我有香叔就有方向

相關焦點

  • 淺談我眼中的「文化輸入」與「文化輸出」
    即使我們不去上網,我們走在大街上看到身穿西裝的人們,或是吃著漢堡喝著可樂的人們,去了解他們衣著習慣和飲食內涵的過程,便是一種潛在的文化交流,但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我們是否會認為這些國外的服裝文化和飲食文化的輸入對我們的文化有「侵略感」?
  • 淺談二次元文化與文化輸出
    但是,當亞文化逐漸向主流文化靠近,像二次元文化這樣極接地氣的內容,成了我們文化輸出的有力先鋒。近幾年咱們有很多優秀的動畫在國內外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全職高手》、《哪吒之魔童降世》、《霧山五行》,它們有吸引人的內容和優秀的製作團隊,獲得好成績理所當然。
  • 我們的文化那麼好,為啥輸出就沒那麼順利呢?
    每當說我們該文化輸出前,其實不妨先想一下:我們不自覺接受的那些文化輸出。
  • 論中國飲食文化的階級譜系 | 田野拾遺
    中國自清末進入現代世界以後,聚集了大量非農業人口的工商業城市開始出現,同時也產生了現代中國飲食文化的創造者和消費者現代城市居民,這些人顛覆了傳統的中國飲食文化格局,在原來兩級分化的「庶民菜」與「官府菜」之間,嵌入了一個新的「江湖菜」,並且在兩個方向上吸收內容,使之成為現代中國的主流飲食文化。這一節,我們先來看看中國進入現代世界之前的貴族飲食文化。
  • 論中國飲食文化的階級譜系
    【文/曹雨】 中國飲食文化的階級譜系 辣椒與中國的階級飲食偏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無疑,辣椒曾是一種底層大眾的口味,然而這種平民口味是怎樣翻身成為了當今中國的主流呢?中國自辛亥以來的不斷變革對這種改變有沒有推動作用呢?近三十年來,辣味為什麼越來越普及了呢?
  • 談談文化輸出
    最近文化輸出四個字,又仿佛成了朋友圈的熱點。尤其以某個田園牧歌、歲月靜好的女性在外 網圈了幾百萬粉,收入過億為證。
  • 品美食,學文化——記日本文化社飲食文化活動
    >郝曉老師認真講解日本飲食風俗與文化2020年11月20日,鄭州市第四十七高級中學日本文化社的社員們早早地來到活動教室,期待著課程的開始,因為今天,是社團一年一度的品美食,學文化活動!  一、學一學郝曉老師認真地給大家講解日本的飲食風俗和飲食文化,教授簡單的飲食有關常用表達,並且給大家布置一個任務,學習後每個人都要能夠準確說出自己選擇的食物的名稱以及同桌選擇的美食的名字。大家認真地跟著老師學習,記錄。
  • 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飲食的歷史幾乎與中國的文明史一樣長。在充飢果腹之外,人們賦予了飲食更多的文化意味,即所謂的「食文化」。傳說中的中國烹飪始祖關於飲食文化的起源,目前說法不一。他創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他「教民五味調和,創中華割烹之術,開後世飲食之河」,在中國烹飪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中國烹飪界尊為「烹調之聖」、「烹飪始祖」和「廚聖」。    以伊尹來比喻技藝高超的廚師的詞語也不少。「伊尹煎熬」(枚乘《七發》),「伊公調和」(梁昭明太子《七契》),「伊尹負鼎」(《史記》),「伊尹善割烹」(《漢書》)等。
  • 李子柒現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輸出,更像是紀錄片式的整合體
    最近#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這個話題上了熱搜,我也來談談我的看法。日本版《小森林》當中的女主市子從都巿回到東北故鄉在四季的嚴峻變化中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這部影片上映時間是2015年。當看到李子柒摘黃桃我就想到小森女主摘西紅柿;當看到李子柒製作醬油也想起市子在片中製作「伍斯特醬油」。
  • 韓國:可以沒文化,不能沒文化輸出
    當然,我也同意博主的說法,只靠抵制是無助於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的,發展好自己才是王道。不得不承認的是,韓流文化近些年確實勢頭很猛,在積極對外進行輸出。但韓流輸出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其實高句麗根本就不是韓國人的祖先,但韓國人老這麼宣傳老這麼宣傳,宣傳多了有的人就被誤導了,真以為高句麗跟他們有關係。
  • 韓國:可以沒文化,不能沒文化輸出
    尤其是在國外,這代表的根本不是一個姓氏,而是一個特指。當然,我也同意博主的說法,只靠抵制是無助於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的,發展好自己才是王道。不得不承認的是,韓流文化近些年確實勢頭很猛,在積極對外進行輸出。但韓流輸出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
  • 《湖湘飲食文化概要》——賡續湖湘飲食文化歷史文脈的扛鼎之作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 (蔣梅)《湖湘飲食文化概要》近日出版發行。在中國飲食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歷史地位的湖湘飲食文化,終於有了一部能夠全面系統總結與反映湖湘飲食文化歷史文脈的扛鼎之作。湖湘飲食文化,特色濃鬱,源於生活,貼近自然,深受民眾喜愛。
  • 這間飲食文化「壕」了,集聚各國烹飪飲食文化
    稻香飲食文化博物館中的展品是該館顧問、香港收藏家羅金成從世界各地搜羅而來。博物館坐落於東莞,展覽的定位自然是「根在東莞,放眼世界」,希望觀眾能通過展覽了解人類的發展歷程。
  • 黃樸民:民以食為天——韓國的飲食文化
    先吃雞肉,再用雞湯下飯,這算是韓國飲食文化中的又一個品牌。 在首爾,經營參雞湯的餐館也遍地皆是,據說以鬧市區明洞以及青瓦臺附近的「參雞湯」最為馳名。我本人自幼就與雞肉絕緣,所以沒有口福品嘗這道「美味」,但聽說,參雞湯大補,陽火虛旺的人最好少吃,否則虛火上升,牙齦疼痛,口角長包之類的症狀很可能因食用參雞湯而帶出。
  • 中國飲食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在古代,言和語是有區別的,許慎概括為「直言曰言,論難曰語」,意即自我陳述是「言」,與別人談論是「語」。《禮記·雜記下》 「三年之喪,言而不語,對而不答」用的就是本義。言還是一個中華姓氏,其得姓始祖為孔子的學生子遊,吳國人,姓姬,叔氏,名言偃,字子遊。其後人以「言」為姓。
  • 《奇葩說》第五季收官:邁出綜藝的文化輸出第一步
    拋開節目所營造出的綜藝效果,《奇葩說》不僅僅是內地第一個「敢說真話」的綜藝,更是一個渴望輸出文化,傳播思想,表達個性的綜藝。而這一點,在當下綜藝趨於一致地以流量明星所帶來的名人效應吸粉,或直接借鑑他國成功綜藝的泛娛樂化時代,顯得彌足珍貴。  首先,《奇葩說》的輸出是一種表達的輸出。
  • 【分享·美食】韓國飲食與歷史文化
    以泡菜、炙烤、湯羹、拌飯為底色的韓國料理,一度被國內民間機構評選為「亞洲最坑特色飲食」。但事實上,韓國幾乎擁有一個美食國度所有的先決條件為什麼這樣一個國家,卻因「難吃」而成為譏諷對象?本文分析了韓國歷史與民族文化對韓國飲食發展的影響。敬請閱讀。 文/魏水華「又貴又難吃」,這是大部分人對韓國飲食的直觀印象。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飲食,其他飲食文化習俗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繼續談談前面的飲食,半路的午飯亡靈要去的那個世界必須經過很長的路途,而且須步行去,不論去的是什麼方向都需要跋山涉水,歷經許多艱難險阻和考驗
  • 五千年吃吃喝喝,中國歷代飲食文化
    因為東漢以後連襠褲才發明,並在魏晉南北朝廣泛推廣,所以,魏晉以後,有人就放棄跪坐進餐的方式。到了宋朝,所有吃貨的褲子都有了褲襠,人們習慣於坐在椅子上吃飯,再也不用擔心走光了。 三國魏晉南北朝的飲食文化,給後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遺產。(一)魚鮮。據傳東晉名將謝玄於軍務之餘釣魚,自製成魚鮮,寄給遠方的妻子,遂被傳為風流佳話。(二)五味脯。
  • 中國特色淫紋也能文化輸出?
    在半年以前,伏拉夫的廣告就已經上升到三萬一條了,別人要來賺國人的錢,這幾年國家總在提倡搞文化輸出,伏拉夫用愛國文化搞一波反向輸出,也沒什麼問題。網際網路時代,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有市場的地方就有需求,這種話讓外國人來說自然倍兒有面子。明眼人都明白,他蹦躂就蹦躂吧,也沒做什麼違法犯忌的事,放著就不管就好了,還能礙著我們沙雕網友過節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