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分隊「探風觀雪」 護航嫦娥五號著陸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常豔玲 李昀錫 王瑞林郭超凱)嫦娥五號返回器最後一次搜索演練結束沒多久,一場降雪便飄飄灑灑落在了四子王旗著陸場。嫦娥五號「回家」途中遭遇風雪怎麼辦?記者16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獲悉,這場降雪,氣象分隊四五天前就已經預報到了。該分隊將「探風觀雪」,為嫦娥五號著陸提供精準氣象保障。

工作人員測試降雪量。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這場大雪也是今年入冬以來四子王旗地區的第15場降雪,換算成降水量,已經達到了14.4毫米,比起往年平均4毫米多出了不少。四子王旗著陸場區地勢廣闊,草原氣候變化莫測。如果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當天遭遇降雪天氣,空中搜索分隊直升機很有可能無法起飛實施搜索救援。為了給上級指揮決策提供精準的氣象數據支持,氣象分隊結合近30年的歷史資料,重點對西伯利亞寒流影響、降水量等重要指標進行監測。

測試降雪量。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除了降雪天氣帶來的影響外,能否準確預測風向和風速,直接關係到搜索回收分隊能否順利找到目標,如果風速過大,返回器極有可能飄出指定著陸區域,增加搜救難度。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副主任康林說道:「沒有風或者風小的時候,返回器著陸是在某一個地點,風很大的時候,由於風力對降落傘的影響,它可能會偏移幾十甚至上百公裡。我們要隨時根據風力和風向變化情況,通過計算,形成上報結論,確保指揮部形成一個較為精準的落點預報。」

工作人員釋放高空探測氣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為了保障好此次任務,氣象分隊提前3個月進駐著陸場區,每天24小時不間斷觀測地面至高空25千米的溫度、溼度、壓力、風向、風速等氣象數據,每日零點釋放高空探測氣球。返回器著陸當天,高空探測氣球釋放數量增加至8個左右,儘可能減少測量誤差,增加預報數據的準確率。

康林告訴記者,臨近任務窗口,氣象會商頻率也由原來的一天一次增加至一天兩次,綜合分析可能出現的危險天氣,圍繞任務窗口進行精準預測。從目前觀測來看,嫦娥五號返回當日沒有大風和降雪,總的來說天氣狀況良好,現在要做的就是實時、快速、精準的上報氣象數據,儘可能降低天氣因素對返回器搜索回收造成的不利影響。(完)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返回時,遭遇風雪怎麼辦?
    記者從嫦娥五號任務著陸場區指揮部獲悉,關於這場降雪,氣象分隊幾天前就已經預報到了。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探風觀雪 為「五姑娘」著陸提供精準氣象保障。如果嫦娥五號返回著陸時遭遇降雪天氣,空中搜索分隊直升機很有可能無法起飛實施搜索救援。氣象人員測試降雪量監測天氣情況為了給上級指揮決策提供精準的氣象數據支持,氣象分隊結合近30年的歷史資料,重點對西伯利亞寒流影響、降水量等重要指標進行監測。
  • 四子王旗著陸場系準備就緒 等候「五姑娘」回家
    ,攜帶著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在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目前,著陸場系統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全力迎接「五姑娘」平安回家。時值隆冬季節,嚴寒積雪條件下夜間搜索,返回器目標體積小以及特殊的返回方式給搜索回收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為此,擔負搜索任務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組織進行了多次貼近實戰的訓練演練。
  • 四子王旗著陸場:萬事俱備,只待「嫦娥」歸
    原標題:四子王旗著陸場:萬事俱備,只待「嫦娥」歸據微信公眾號「我們的太空」12月15日消息,攜帶著2公斤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在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目前,著陸場系統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全力迎接「五姑娘」平安回家。時值隆冬季節,嚴寒積雪條件下夜間搜索,返回器目標體積小以及特殊的返回方式給搜索回收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為此,擔負搜索任務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組織進行了多次貼近實戰的訓練演練。
  • 抖音直播解鎖航天記憶,帶網友探秘酒泉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16日下午,酒泉和西昌兩大衛星發射中心率先向抖音觀眾揭開面紗。高聳的火箭發射塔架、比標準遊泳池還大的導流槽、為火箭提供各種「養料」的臍帶塔,從抖音觀眾的手機直播屏幕中躍然而出。在酒泉,開啟中國人飛天夢塵封的記憶酒泉是中國人飛天夢開始的地方。
  • 第一個抵達嫦娥五號身邊的小哥哥,他來了!
    12月17日凌晨兩點三十分,身著橙色搜救服的小哥哥第一個抵達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現場。架設攝像機,然後利用4G背負臺,通過通信機中繼,把現場的圖像傳輸到北京和全國觀眾的視野當中。他就是第一個抵達嫦娥五號返回器身邊的人,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的空中隊員名叫張魯超。一個多月前,他跟隨空中分隊輾轉來到四子王旗著陸場,只為這一場盛大而光榮的迎接。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國務委員王勇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宣讀了習近平的賀電。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80秒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高光時刻。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返回器凌晨著陸,「接力跑」完成衝刺一棒如果說嫦娥五號的地月之旅是一場接力跑,那降落回收便是最後衝刺一棒。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在降至距離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嫦娥五號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平穩著陸。
  • 嫦娥5號發射的一個彩蛋,讓臺灣「高潮」了?
    進入新世紀前,中國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個衛星發射中心,2009年又在海南新建了更為大型的文昌發射場,再加上專門進行海上發射的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平臺的母港),中國航天已擁有四陸一海共五座發射基地。酒泉發射場位於乾燥少雨的戈壁灘,易於滿足發射所需的氣象條件,2800平方公裡的佔地都是荒涼的無人區,也是太空飛行器理想的著陸回收場,且位於中國內陸腹地,可充分利用陸上航天測控網。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國務委員王勇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宣讀了習近平的賀電。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背後的國家大計
    後續,嫦娥五號將登陸月球並帶回月球土壤的樣本,此舉對於中國的探月及宇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這個計劃叫做「嫦娥工程」,這就是嫦娥系列衛星名稱的由來。這個計劃的名字來源於中國的傳統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如果說東方紅一號的發射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那麼「嫦娥工程」則是實現了中國人的奔月夢。我國的探月計劃「嫦娥工程」是從2004年啟動的,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來源/國家航天局(下同)穩穩地,「仙女」降臨月宮。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兩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一號到五號的歷史成果
    這標誌著繼嫦娥一號完成「繞月」探測任務之後,我國開始進入探月二期工程——「落月」探測階段。 昨天,早報記者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國防科工局探月中心了解到,目前,嫦娥二號已完成各項準備工作,進入發射「讀秒期」,確切發射時間或將於9月29日正式對外公布。據央視報導,承擔著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號船隊已經全面做好準備。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央視直播報導,凌晨1時53分左右,地面搜索隊伍拿到了嫦娥五號返回器落地的大致位置,開始出發進行搜索。據專家介紹,科研人員會對嫦娥五號返回器進行6次返點的精確預報,以確保搜索順利開展。2時21分左右,空中搜索回收分隊已找到嫦娥五號返回器,並通過直升機上的紅外吊艙傳出返回器著陸畫面。通過圖像,我們可以大致看到返回器的表面受高溫影響有一些燒蝕痕跡。
  • 人民日報:上九天嫦娥攬月 穿星河逐夢無垠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上九天 嫦娥攬月 穿星河 逐夢無垠(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模擬圖。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  亓 創攝經歷23天的旅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
    從古至今,人們都知道月亮會在夜晚懸掛在我們的頭頂,而作為地球唯一的一顆非人造的天體衛星,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月球形成的原因感到好奇,幾個世紀以來不斷有科學家提出假說。根據計劃,嫦娥五號於11月下旬登陸月球,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附近,並鑽取約2米深的月壤巖芯柱,共採取2千克重的月球土壤樣品。而護送嫦娥五號登月的正是有「胖五」之稱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一文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問號
    此前,長徵三號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以及長徵三號乙火箭承擔了發射我國月球探測器的任務,相繼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四個月球探測器,完成了對月球的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但是,執行本次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非長徵五號莫屬。這是為什麼呢?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降落在哪裡?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一次「重量級」發射舉世矚目。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這次發射,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中的收官之作。
  • 上九天 嫦娥攬月 穿星河 逐夢無垠(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經歷23天的旅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12月17日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約5000公裡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按計劃完成規避機動。 凌晨1時33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120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
  • 四子王旗迎「嫦五」 11次神舟飛船返回艙均在此著陸
    據報導,嫦娥五號返回前,搜救回收大隊在冰雪的夜間進行了近30次著陸區地形勘察,開展了3次夜間搜索回收專項訓練、1次積雪暗夜極寒條件搜索回收演練、3次全系統綜合演練。  與神舟飛船返回艙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體積只有其約1/7,著陸面積卻是其16倍。在冰天雪地的夜間尋找如此小的目標,難度比飛船返回艙回收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