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迎「嫦五」 11次神舟飛船返回艙均在此著陸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內蒙古四子王旗因太空飛行器返回「母港」身份聞名於世,11次神舟飛船返回艙均在此著陸

  「嫦五」著陸 四子王旗首迎外星來客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這樣的場面,四子王旗已經非常熟悉。我國11次神舟飛船返回艙都在此著陸,14人次的航天員從四子王旗踏上回家第一步。

  位於內蒙古中部阿木古郎草原腹地的四子王旗,人跡罕至,覆蓋著茫茫草原和白雪,因為太空飛行器返回「母港」的身份而聞名於世。

  「嫦五」返回器著陸區為神舟返回艙16倍

  為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四子王旗提前多天就在等待。

  據報導,嫦娥五號返回前,搜救回收大隊在冰雪的夜間進行了近30次著陸區地形勘察,開展了3次夜間搜索回收專項訓練、1次積雪暗夜極寒條件搜索回收演練、3次全系統綜合演練。

  與神舟飛船返回艙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體積只有其約1/7,著陸面積卻是其16倍。在冰天雪地的夜間尋找如此小的目標,難度比飛船返回艙回收更高。

  「在歷次神舟飛船返回任務中,四子王旗著陸場系統都表現得很好,可以說是經驗豐富。」航天技術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黃志澄說。

  返回地球的太空飛行器包括載人飛船返回艙、無人採樣返回器、返回式衛星,以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可重複使用火箭。

  太空飛行器返回的著陸場設在何處,各國有不同選擇,主要取決於地域和技術條件。

  美國有廣闊的領海,發射場也都在沿海地帶,因此以海上著陸為主。不僅航天員總是乘坐返回艙濺落在海上,近年來SpaceX的可重複火箭返回,也越來越多落在海上平臺。

  俄羅斯與中國都選擇了陸上著陸場,俄羅斯的著陸場在拜科努爾發射場東北的哈薩克斯坦草原上,中國的主著陸場位於內蒙古的四子王旗。

  從神舟一號開始,20餘年間,四子王旗已經成功回收過11個神舟飛船的返回艙,迎接了14人次航天員回到地球。其間,還回收了探月三期試驗器、返回式衛星等太空飛行器,可謂身經百戰。

  黃志澄說,為迎接太空飛行器返回,需要一系列指揮、測控、跟蹤等設施,以及搜尋隊伍的支持,四子王旗著陸場已經有了成熟的隊伍和技術。此次嫦娥五號返回,就用上了這一套系統。

  中國曾考慮海上著陸方案

  海上與陸上著陸各有優勢,海上著陸對陸地人口、建築、生態威脅較小,海面也能緩衝返回艙著陸的衝擊力。

  黃志澄曾參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研究論證,據他回憶,早年中國做載人航天論證時,曾考慮過海上著陸方案,但由於當時中國海上搜救力量不足,最終放棄。

  對陸上著陸場的要求,不僅是空曠而已,還需要一些必備條件。

  黃志澄介紹,太空飛行器返回的時候有自己的固定路線。而且一般來說,返回艙的機動能力有限,自主「變道」的空間較小。因此,返回場應該儘量選在太空飛行器軌道的下方,內蒙古就是返回艙、返回器軌道經過的地方。

  太空飛行器返回有一定的危險性,著陸區域一般要地勢比較開闊、人口較少、建築物密度小,不至於發生危險。四子王旗的地表足夠堅硬,沒有大的河流,能保證太空飛行器不會陷入泥中或掉進水裡。另外,四子王旗還有氣候上的優勢,常年乾燥少雨,晴天較多,氣候穩定。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四子王旗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相對來說不是太遠,如果未來太空飛行器可以重複利用,拉回到發射中心也會比較方便。」黃志澄說。

  我國著陸場系統首任總設計師曾透露,在主著陸場遴選的早期,根據飛船軌道傾角,河南開封至駐馬店以東長約200公裡、寬約100公裡的區域曾被青睞。但後來綜合考慮回收傘型調整和房屋、樹木等因素,根據1993年到1996年間在內蒙古草原綜合考察結果,主著陸場最終花落四子王旗。

  中國太空飛行器著陸場不止四子王旗

  中國的太空飛行器著陸場,並不只有一個四子王旗。

  今年5月8日中午,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回家,著陸在東風著陸場。據媒體報導,該著陸場位於巴丹吉林沙漠。較之四子王旗,這裡距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還要近得多。

  這艘試驗船未來將是神舟飛船升級版,單艘可以搭乘6至7人,比神舟飛船3人承載量提升一倍。據媒體報導,東風著陸場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試驗艙的成功回收,檢驗了著陸場各系統的搜索回收能力,為執行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的航天員搜救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意味著,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航天員的返回,或將在東風著陸場。根據官方消息,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我國載人航天系統中,還設立了陸上和海上應急救生區,以應對發射中臨時救生的需求。陸上應急救生區從發射場到江蘇連雲港海濱一線,海上的3個救生區,位於黃海和東海海面,一島鏈和二島鏈之間的太平洋洋面,以及馬裡亞納群島以東、關島以北的太平洋洋面。

  四川也曾有一個太空飛行器回收地,我國以前返回式衛星大多在四川遂寧著陸。

  早期,衛星拍攝的底片需要帶回地球,經過衝洗才能使用。現在衛星數據可以實時傳輸到地面,返回式衛星數量因此大大減少,少量返回式衛星主要作為回收實驗品的空間試驗室。

  遂寧從20世紀70年代就成為返回式衛星回收地,因為衛星軌道經過遂寧附近的上空,是衛星返回的必經之地。當地是盆地的淺丘地帶,農村人口分散居住,發生事故的機率也很小。

  不過,畢竟位於人口較為稠密的四川,返回式衛星著陸地難以徹底避開人煙,偶爾會降落在村民的農田裡。

  2016年,我國時隔十年再次發射返回式衛星——「實踐-10」科學實驗衛星,這顆衛星降落在四子王旗。衛星研製方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當時介紹,主要是由於遂寧山區人員密度增大,新建房屋林立,為保護當地百姓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同時也為了衛星搜尋回收,於是放棄了遂寧,選擇回收條件比較成熟的四子王旗。

  迎來首個真正外星來客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太空飛行器返回技術專家黃偉曾撰文介紹,中國太空飛行器回收的首次嘗試,是1960年4月17日,T7M-003探空火箭乘降落傘降落在東海之濱,取得我國太空飛行器回收著陸首次成功。1966年發射的兩枚T-7A火箭,還實現了小狗上天的回收著陸。

  其後是返回式衛星的回收。1976年12月10日,508所首次回收科學實驗衛星回收艙,使我國成為第三個實現衛星回收的國家。截至目前,我國完成了7個型號返回式衛星回收,共計25次發射飛行試驗,從未失手。

  載人飛船返回艙的回收,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曙光一號飛船的醞釀,到80年代「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論證,再到1992年立項的神舟飛船回收著陸系統,逐漸走進現實。

  除了神舟返回艙的回收,2014年,四子王旗還迎來了特殊的歸人——探月三期飛行試驗器,這也是嫦娥五號的先行者。試驗器在繞月飛行後,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採用特殊的半彈道跳躍的方式再入返回。至此,我國太空飛行器回收技術達到了滿足深空探測返回的水平。

  隨著從月面起飛的嫦娥五號返回器緩緩著陸,成功帶回人類時隔44年再次採回的2千克月球樣品,四子王旗迎來首個真正的外星來客。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相關焦點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
    12月20日上午10時16分,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韶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韶山12月20日電 (付敬懿)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經過兩天的運輸,順利從北京運抵湖南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嫦五」:媽,我不冷!中國航天:不,你冷!
    @中國新聞網 「嫦五」返程「萌點」多!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圖為地面回收人員為返回器穿上兩層厚厚的棉衣,套上迷彩外罩。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向大眾展陳
    今天(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今天,神舟十號返回艙落戶韶山
    來源 | 瀟湘晨報記者 | 李瓊皓 張沁 攝影記者吳琳紅本報湘潭訊 20 號上午 10 點 16 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返回艙長約 2.6 米、直徑約 2.4 米,重量 2 噸多。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曾於 2013 年 6 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現珍貴航天實物返回艙亮相韶山。2013 年 6 月 11 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 F 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 6 月 13 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曾給中華民族帶來偉大驕傲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12月20日10時15分許運抵韶山。記者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門口看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依然耀眼醒目,其深重的色彩充滿了太空的神秘。
  • 嫦五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一文讀懂你關心的六大問題
    據央視新聞消息,2020年12月17日凌晨2點左右,經過23天的太空之旅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成功在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據悉,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只有神舟飛船返回艙的七分之一,落區範圍(著陸面積)卻是後者的16倍,加上著陸場高寒冰雪的環境,這些都給搜尋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難。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
  • 神州十一號18日午時順利返回 揭秘神州十一號飛船安全著陸全過程
    神州十一號18日午時順利返回 揭秘神州十一號飛船安全著陸全過程 辰光 發表於 2016-11-19 20:33:10   昨天(11月17日)中午12點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永久「落戶」韶山向大眾展示
    2020年12月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安家毛主席故鄉
    據中國載人航天官方消息,2020年12月25日上午,毛澤東主席誕辰127周年來臨前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高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此前曾在多個重要展覽中對外展出。 本次交接後,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主席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 許達哲與周建平座談...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許達哲與周建平座談 烏蘭出席儀式(12月25日上午10時,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毛澤東廣場舉行。)(省委副書記烏蘭與周建平、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共同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揭幕。
  • 神十一返回艙曾消失2.7秒 雷達手3個動作找回
    如果把火箭沖天的壯美瞬間比作「太空大戲」的序幕,那麼這部劇的結尾高潮,則由某基地著陸場站的官兵上演。幾十年來,他們用匠心般的追求,完成了11艘神舟飛船的搜救回收任務,書寫了「功勳著陸場站」的傳奇。2016年11月18日,在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主著陸場,我們見證了他們又一次完美表現。今天,讓我們走近其中幾位普通士兵,一起分享他們紮根草原、追星攬舟的精彩航天故事。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許達哲與周建平座談 烏蘭出席儀式  12月25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儀式前,省委書記許達哲在長沙與來湘出席交接儀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一行座談。
  • 神州一號飛船
    至此,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從發射升空到返回地面,遨遊太空21個小時,獲得圓滿成功。發射歷程基本信息發射時間: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發射火箭: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這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9次飛行,也是最近3年連續17次獲得成功。
  • 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前一天,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來臨前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領導、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航天員代表出席儀式,湖南省直有關部門及湘潭市、韶山市負責人,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幹部職工、湘潭市和韶山市幹部群眾代表、武警官兵代表、學生代表等500
  • 軍團薦讀|神十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這些故事你要曉得!
    2020年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筆者在活動現場了解到,後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 「神十返回艙」是什麼? 「神十返回艙」全名「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是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一部分。
  • 多視角看嫦五返回器成功著陸
    IT商業新聞網12月17日訊 繼嫦娥五號著陸月球取得月壤,完成一系列任務後,現已成功著陸回家了!今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紅外影像顯示,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前面跑過。網友們紛紛表示,嫦娥把玉兔帶回家了。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已運抵湘潭韶山,快來一飽眼福!
    大家還記得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光輝歷程嗎?下面由小編帶大家回憶一下:2013年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徵太空,並在軌飛行15天,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一次進行應用性飛行。
  • 「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看「九天攬月」的湖南貢獻
    現場視頻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湘伴君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
  • 四子王旗著陸場系準備就緒 等候「五姑娘」回家
    目前,著陸場系統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全力迎接「五姑娘」平安回家。時值隆冬季節,嚴寒積雪條件下夜間搜索,返回器目標體積小以及特殊的返回方式給搜索回收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為此,擔負搜索任務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組織進行了多次貼近實戰的訓練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