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娜)點一點手機,很快,一輛無人駕駛計程車停在你的面前;刷卡坐公交,駕駛座上竟然沒有公交司機 …… 這種未來的自動駕駛場景,在蘇州已經走進現實。12 月 18 日,中國首個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在蘇州成立,30 餘家合作夥伴共同組建了鰲頭聯盟,將助推蘇州成為全國首座自動駕駛規模商用之城。
2021 年上半年,無人計程車即將在蘇州大規模試運營
今年 10 月底,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 5G 無人公交線路在蘇州高鐵新城開行,市民需要預約乘坐。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與此前無人駕駛項目多在園區或者封閉的道路上運營不同,此次開行的無人公交位於城市開放道路上。這輛小巴有 9 個乘客位置,共設置了 5 個站點,運營時速在 20 到 50 公裡之間,運營裡程長約 4 公裡,是國內已知路程最長的一條無人公交線路。
要實現無人自動駕駛,不僅需要聰明的車,還需要聰明的路。據介紹,蘇州高鐵新城已經初步建立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全產業鏈,共涉及 30 餘個細分領域,在算法及仿真測試等領域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在道路建設方面,新城已經建成了城市開放測試道路 8.4 公裡,還有 55 公裡的高等級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道路在建,預計到 2022 年,全區將完成 300 公裡的道路智能化改造,包含城市快速路、交通樞紐、隧道等多樣化城市道路場景。
而除了無人駕駛公交,無人駕駛也即將大規模進入計程車、網約車領域。據悉,到 2021 年上半年,蘇州無人計程車也會在高鐵新城大規模對外試運營,未來打車費用也會比現有的普通計程車便宜。
缺乏真實場景、高成本,無人駕駛仍難大規模商業化落地
毫無疑問,自動駕駛是當下最火熱的科技項目之一。據麥肯錫預測,中國自動駕駛規模將突破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市場。但如何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落地,是自動駕駛當下面臨的最大挑戰。
出行服務是未來自動駕駛最主要的落地場景之一。鰲頭聯盟發起單位 T3 出行 CEO 崔大勇認為,由於缺乏真實的應用場景、商業化進程投入成本大、產業化規模受限等因素,自動駕駛落地還處於"一車、一路、一平臺"的模式。而此次出行平臺整合自動駕駛行業各方資源,攜手蘇州高鐵新城聯合一批科技企業、整車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等,共同發起成立鰲頭聯盟,有望打破自動駕駛領域單打獨鬥的現狀。
具體而言,聯盟將推動自動駕駛從實驗性封閉場景過渡到真實開放運營場景,實現從單一運力到混合運營的升級。比如,此次在蘇州落地的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場景,將會開放給所有的合作夥伴,為各種自動駕駛汽車和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實用性驗證提供大量真實出行場景,在構建自動駕駛城市級試運營生態的同時,助推蘇州成為全國首座自動駕駛規模商用之城。
三五年內,無人駕駛汽車成本將大幅下降
繼無人駕駛公交、無人駕駛計程車網約車之後,無人駕駛車輛何時能大規模開進尋常百姓家?
T3 出行 CTO 譚天龍表示,隨著技術的成熟,自動駕駛單公裡的運營成本也在快速降低。根據最新分析,2025 年到 2027 將是自動駕駛運營成本的拐點,與有人駕駛的成本大體持平,在此之後,將迎來自動駕駛的爆發期。
來自車企的消息也讓人為之振奮。一汽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一汽南京公司總經理陳博表示,從個人使用角度來講,目前,自動駕駛的系統動輒幾十上百萬,如果是單純為了個人體驗,對消費者的吸引可能還是不夠的。因此,自動駕駛的高成本仍是普及化最大的限制。而根據該集團內部的計劃,計劃三年時間內把自動駕駛成本降低 90%,應用場景也覆蓋到常用路況、高速路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