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鋒:我們永遠不會失去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機會,變量不由臺灣...

2020-12-24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範凌志】5日,在以「疫情下世界 危局與變局」為主題的《環球時報》2021年會的「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討論環節中,南京大學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表示,中國永遠不會失去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機會,不用關心兩岸關系所謂「臺灣變量」會走得多遠,「我只關心東亞未來地緣戰略結構裡,中國影響力和控制力會不會實質性的下降。」

朱鋒說,探討兩岸未來是和平還是非和平的解決方式,有三種分析視角:第一個視角是兩岸關係的變化;第二個視角是臺灣黨內政治社會生態視角;還有第三個視角:兩岸分裂根本原因是什麼?「是二戰以後東亞地緣政治的冷戰對抗,未來兩岸是和平還是非和平的解決方案根本變量不是兩岸關係,不是島內生態,而是整個未來東亞地緣政治和戰略格局中新的力量的對比變化。」

朱鋒說,從這個變量來看,他對和平解決兩岸關係充滿信心。「第一,中美力量對比在接近、拉近,事實上美國想要擁有自己當年可以隨便分割、牽制中國的所謂戰略手段,其空間、信心、意志都在下降。第二,未來的東亞政治演變格局會不會接受兩個中國?我看到隨著中國崛起,一中原則框架在東亞政治中是穩定的。」

「第三,中國沒有改變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意志和決心。」朱鋒說,不妨讓臺灣停留在它的「過家家政治」中,「我根本不關心兩岸關系所謂『臺灣變量』會走得多遠,我只關心東亞未來地緣戰略結構裡,中國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會不會實質性的下降。」

朱鋒說,只要中國大陸走穩、走實自己的路,相信臺灣在未來東亞地緣戰略結構演變進程中的和平解決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大。「我們永遠不會失去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機會,因為這個變量不是民進黨設置的,不是臺灣『過家家政治』設置的,是未來整個東亞地緣政治戰略的結構,以及希望承載所有亞洲人的和平、穩定、繁榮的信念來決定的。」

相關焦點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的機會之窗是什麼?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的機會之窗是什麼?說白了,這個機會之窗應該並不會使我們真正能夠在短時間內通過武力手段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而是與美談判妥協,贏得我們自身發展壯大的時間,最後在我們各領域遠超美方的時候,徹底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標誌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功。也就是忍耐下去,有妥協交換利益的時機就去妥協交換,最終走向和平統一。
  • 美前駐華大使: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前景已不復存在!
    我要是不向你傾述衷情,我的心就不會安寧。我們將歡度蜜年。我們要帶上許多黃金,在瑞士的湖畔,在義大利遊覽勝地,在尼羅河宮旁,在黎巴嫩翠綠的杉樹下度過我們的蜜年。你將與那些貴公主闊夫人相會,你的穿戴一定會引起她們的妒忌。我要給你所有這一切,難道你還不滿意嗎?啊!你笑得多麼甜蜜啊!你微笑就仿佛是我的命運在微笑。」過辛勤的蜜蜂永遠也沒有時間的悲哀。朱熹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 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已有時間表
    在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港臺媒體紛紛關注起解決兩岸統一時間表問題。7月28日,香港網媒《超訊》的專欄作者紀碩鳴發文關注兩岸問題。文章中稱,大陸已把解決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還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試行「臺灣特區護照」等。
  • 從「葉九條」到「鄧六條」:鄧小平殫精竭慮解決臺灣問題
    「你可以給蔣緯國談一下,如果我們這一代不解決,下一代解決這個問題更困難一些,那時出現什麼情況很難講了,例如臺獨。」「有機會可以對他們解釋,你在臺灣認識的也不止蔣緯國一人,你父親老部下、老同事多得很嘛。」「我說的是真話。你可告訴蔣緯國,請他轉告他哥哥,我講的臺灣問題都是真話。」這些帶話,開啟了兩岸溝通的新階段。對臺工作受中美關係大局的深刻影響。
  • 解決臺灣問題,光「兵臨城下」還不夠?
    先是否定了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的重要基礎「九二共識」,後來又通過一系列小動作來推動臺灣的「漸進式臺獨」,包括謀求聯合國席位、向美國大規模購買軍火、邀請其他國家高級別官員到臺灣進行所謂的「訪臺」等。 而且除了這些政治層面的操作外,民進黨在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也可謂是倒行逆施,做出了一系列損害臺灣人民福祉、破壞臺灣文化發展的行為。
  • 【穿越迷霧】三、片面的「北平模式」不可能解決臺灣問題!
    但在武統剛剛被「允許」提到網絡臺面討論並被人們熱議的時候,有專家出來對武統進行了解釋:其實解決臺灣問題,如果和平統一無望,並非只有武統一條道可走,完全可以走當年北平和平解放的路,即兵臨城下,通過和平談判的「北平模式」,最終像當年和平解放北京一樣和平解放臺灣 。海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就是「北平模式」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提出者。
  • 黃智賢: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臺灣最美的未來
    但我們也許因為愚昧和恐懼,自動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幸福。  1  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上,發表的「新告臺灣同胞書」,是大陸這段時間以來,對兩岸問題最明確,最具前瞻性的的一錘定音。  整場演講,氣度恢弘,對臺灣誠懇殷切的撫慰和保證,把兩岸問題的根源,歷史的糾結,70年的分離,和未來的復興期許,用詳盡的路徑圖勾畫出來。
  • 臺灣誰才需要或害怕兩岸「和平協議」?
    迅速被民進黨的蔡英文和蘇貞昌在公開場合予以強烈反對,認為不可能籤訂讓臺灣失去主體性的所謂「兩岸和平協議」。國民黨的一些政治人物也迅速出來說,這些沒有經過黨內討論屬於吳敦義的個人言論。顯然是害怕被民進黨污衊為「賣臺」在未來的選舉中失去優勢。臺灣究竟需要不需要籤訂「和平協議」、誰才需要「和平協議」、誰不需要甚至害怕「和平協議」?「和平協議」的框架要點為何?
  • 評論:解決臺灣問題不能套用朝鮮模式
    6月20日出版的香港《文匯報》發表社論,題為《解決臺灣問題不能套用朝鮮模式》,全文如下:    朝鮮半島北南峰會的成功,使有些人聯想到臺灣問題的解決。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有些人靈機一動,借題發揮起來。
  • 領導視察海軍陸戰隊釋放強烈信號,解決臺灣問題不會拖太久了
    近日領導視察海軍陸戰隊,看來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不會拖的太久了。我們又不侵略其他的國家,我們又不會去遠海發動進攻,比如說去侵略其他的非洲、歐洲中東那些,包括亞洲的這些大國。那我們養這麼一支強大的海軍幹什麼呢?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那就是針對解放臺灣。建立了這麼一支軍隊,主要是針對這裡,當然在未來,我們是做為一種國防力量來建設。那麼當前海軍陸戰隊的使命顯然是針對臺灣,最高領導人去視察,那就意味著海軍陸戰隊要做好登島作戰的準備,這是第一個問題。
  • 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兵戎相見是當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後選項嗎?在2021《環球時報》年會上,兩岸學者圍繞此議題唇槍舌劍,與會者認為,統一是歷史大勢,武力統一是最後選項,誰也不樂見戰爭,和平統一雖具有高難度,但要有自信去創造和平統一這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新的、更大的奇蹟。
  • 韓寒:我們失去的,臺灣都留下來了
    而我們,縱然我們有了麗茲卡爾頓和半島酒店,有了gucci和lv,我們的縣長太太也許比他們最大的官員還要富有,我們隨便一個大片的製作成本就夠他們拍二三十部電影,我們的世博會和奧運會他們永遠辦不起,但走在臺灣的街頭,面對著那些計程車司機,快餐店老闆,路人們,我卻一點自豪感都沒有。我們所擁有的他們都擁有過,我們所炫耀的他們的納稅人不會答應,我們所失去的他們都留下了,我們所缺少的,才是最能讓人感到自豪的。
  • 【遠望社論】停止扭曲228 臺灣才有和平
    李、扁當政後,每年228已成不可避免的政治儀式:綠營炒作臺灣悲情、扭曲228的真相;國民黨則一再道歉、懺悔,以求洗刷「外來政權」的原罪感。「和平紀念日」的設立,原希望藉由歷史真相的探求,為臺灣社會找到和平與和諧。諷刺的是,此假日設定以來,臺灣島內國家認同的撕裂反更嚴重,每年228不斷助長此岸反中情緒,把彼岸13億同胞塑造成敵人。「和平紀念日」的真實效果,卻讓臺灣離和平越來越遠。
  • 光「兵臨城下」還不夠,解決臺灣問題,還需解除臺軍武裝?
    在大陸民間,對臺當局動武的聲音日漸高漲,甚至許多專家都認為,當前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下降。大陸應採取「以武促統」、「以武促和」的方式,通過對臺施加「武統」壓力來爭取實現和平統一。
  • 和平相處 臺灣主流民意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教授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專文《「和平相處」才是兩岸關係的主旋律》。作者認為,在兩岸敵意升高的情況下,臺灣主戰的意見會偏高才對,但是調查結果卻有高達9成的民眾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
  • 以史為鑑,清朝三步走戰略和平統一臺灣
    咱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史為鑑,一直是我們的優良傳統。 此時的中原王朝正經歷明末清初的改朝換代,政權更迭,自顧不暇,難以兼顧,加之臺灣孤懸海外,於是臺灣之問題由此出現。
  • 美國大選之後,臺灣問題將走向何方?
    美國大選之後,新一屆總統即將誕生之際,美臺軍購等問題引起的臺海戰雲密布。那麼,臺海局勢真的到了必須一戰才能解決的地步了嗎?今後臺灣問題將走向何方?我國對臺問題多次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意見。從建國後的「一綱四目」到「一國兩制」,再到「九二」共識。在所有臺灣問題的解決方案中,堅持「一國」是前提。然而隨著島內的去中國化,臺灣當局謀求「臺獨」的勢頭越來越明顯。美臺軍購從陳水扁到現在,臺灣歷任地區領導人期內都是成倍增長。表面上看,臺灣是「以武拒統」,實際上臺灣軍購只不過是尋求美國保護的「投名狀」。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邱毅提出8個障礙
    近日,就和平統一有多大的可能性這個問題,兩岸專家展開激烈討論。兩岸專家熱烈討論和平統一可能性根據相關報導顯示,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舉辦。在年會上大家熱烈討論「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據悉,王在希指出,有三個原因表明當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 臺灣問題何時能解決?答案來了:我們這一代人要看到統一的那一天
    》一觀眾留言:祖國統一不能一直等下去,我們這一代人要看到統一的那一天,不能把問題留給下一代。根據一般認知,是20到25年,如果從2020年算起的話,2040年到2045年之前,臺灣問題就必須要解決了。同時,還有一個時間點可以參考,那就是建國100周年的時候,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這個時間點是2049年,屆時,臺灣問題是一定解決了。綜上可知,臺灣問題最遲,基本不能晚於2045年,就要徹底解決。
  • 失去真相的臺灣史
    當我看到年輕一代對日據時期的瘋狂愛好時,心裡很悲哀:臺灣人似乎永遠脫離不了「認賊作父」的史觀,永遠被愚弄,永遠感謝、崇拜剝削我們的「賊」。當媒體與大學教授紛紛成為政黨的爪牙時,臺灣人永遠只有知的權利,而沒有知的機會。隨國民黨走入歷史的還有臺灣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