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竹林中》:軟弱何在,謊言就何在!

2021-01-07 一夕小老弟

2019年第5篇原創

總字數:2018字

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資料】

1950年8月,改編自《竹林中》的影片《羅生門》在日本上映,該影片於1951年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以及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併入選日本名片200部。

順便提一句,這部影片被納入很多編導系、導演系、美術生必看的電影之一。

01

如果非要講一講電影《羅生門》和小說《竹林中》,還得分開來講。它們的結局不一樣,留給我們的思考也不一樣。

不管是小說,還是改編自小說的電影,都是為數不多的好作品。

好的作品,總是能反應人性。

但本次的主線是《羅生門》這部影片。

02

羅生門,日本京都的正南門。

雲遊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門底下避雨,三人閒聊,話題開始,故事的序幕拉開:

一個武士和他妻子路過荒山,遭遇了不測。

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慘遭殺害。

慘案如何釀成的?兇手、妻子、借武士亡魂來做證的女巫,都各有說法。

03

砍柴人是第一個發現屍體的,但他的證詞裡沒有刀劍,只有一具屍體。

和尚並沒有發現屍體,只是在事發當天下午,看見了武士和他的妻子,包括武士的刀與弓箭。

抓獲多襄丸的捕役也證實了武士的弓箭,但他也未見武士刀。

04

在整個故事中,真正讓故事撲朔迷離的,還是三個當事人的證詞。

首先是多襄丸。

他本不想殺害武士,他只想佔有武士的妻子真砂。

但是當他佔有真砂之後,女人像發瘋了一樣,對多襄丸說:不是你死,就是讓我丈夫死,你們兩人之中必須讓一人死,不然叫我在兩個男人面前出醜,這真是比叫我去死還痛苦啊!

多襄丸聲稱,他與武士大戰了23個回合,才把他殺死。

只可惜,等他殺死武士之後,真砂已經不見了蹤影……

05

接著是妻子真砂。

她被凌辱後,被多襄丸一腳踢暈,等她醒來時,多襄丸已經不知去向。

她來到武士身邊,請求武士殺了她。

武士沒有殺她,只是冷冷地看著她,最後,她在渾渾噩噩中殺了自己的丈夫。

她還說,自己一心求死,但又沒能死成功……

06

最後是來自武士鬼魂的自述。

武士說,自己的妻子被凌辱後,卻一心想跟著多襄丸遠走,還請求多襄丸一定要殺了自己的丈夫。

【「請殺掉那個人!」……妻繼續這麼叫喊著,再攀抱著盜賊的臂膀。】

不料,多襄丸一腳踢倒真砂,質問武士,該如何處理這個賤女人,是殺了還是放了?

最後妻子跑了,強盜沒有抓住那個賤女人,折回來為武士鬆了綁,跑了。

武士自殺了,他知道有人躡手躡腳地來到他的身邊,拔走了那把匕首。

07

初看小說《竹林中》的時候,我只覺得這個故事充斥著人性的醜惡,每個人都想極力掩飾著什麼。

但具體掩飾著什麼,一直沒有答案,也不知道什麼才是答案。

直到,看了《羅生門》這部影片。

整部影片的大部分都與小說一致,不管是人物的出場順序,還是故事情節。

但看過影片之後,才算是明白,其實,作者關於最後的真相併沒有寫出來。也許,在我的理解中是這樣:作品留給讀者的思考空間越大,這部作品越成熟。

08

如果影片《羅生門》與小說《竹林中》的結局一樣,那就不需要分開來詮釋。

就好像《活著》一樣,電影和原著的主線都是一樣,從頭到尾,都是這條線。

但與《竹林中》不一樣,在小說中,我們只能看得見他們極力掩飾的東西,但是具體掩飾的是什麼,每個人的思考都不一樣,或者,那僅僅是「謊言」也說不定。

《羅生門》之所以堪稱經典之作,歷來經久不衰,不是他們每個人對事實的掩飾,以及對自己的美化,讓人們不斷去探索真理與謊言的關係。

而是人性被剝削得一無是處,無處可逃。小說也許只告訴人們這一點。

影片卻又不一樣。

現實中,人們更加習慣於在講話中將理想化的,自以為對的話題進行表達,卻忽略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在真理與謊言之中,也很難分辨的了真理於自身的價值。

生活啊,當真會讓我們的心靈受到蒙蔽,讓謊言得以橫行於世,無非都是人的貪念所為。

09

黑澤明在其自傳中明確地闡述了《羅生門》的寓言性:「這個劇本描寫的就是不加虛飾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它在描繪人與生俱來的罪孽,人難以更改的本性,焦點集中在人心之不可理解上。」

這部電影中九個人物他們相聚羅生門下,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減輕自己的罪惡,掩飾自己的過失,人人都開始敘述一個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人們說謊,往往並非有意說謊,他們只是在根據自己的需要,表達出對自己有利的態度。

一旦人的身體或者心理沉溺在需要中,就會啟動一種機制,能把自己不肯承認的事情,對自己不合適的事情,下意識地、自然而然地忘記掉,修改掉,並以假亂真來求得心裡舒坦。

儘管各個人提供證詞的目的卻各有不同。

10

影片中的每個人,都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減輕自己的罪惡,掩飾自己的過失,人人都開始敘述一個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荒山上的慘案,似乎成了一團撥不開看不清的迷霧。

我不禁發問:在謊言之外,我們還能在影片中看到什麼?

還有很多,那就是恐懼,對自我內心的恐懼。

砍柴人最後的一番話,足以證明這一點。

強盜多襄丸的軟弱、武士的軟弱,以及砍柴人自身的軟弱。

有了軟弱就會有恐懼,有了恐懼,就沒有了唯一的真相。

11

幾人談論完畢,雨過天晴。

砍柴人在羅生門旁發現一個哭泣的棄嬰。

他決定收養下來,抱著嬰孩往夕陽深處走去。

(本文完)

期待與你成為朋友

相關焦點

  • 《羅生門》:一樁命案,四種真相,解構謊言背後人性的複雜與陰暗
    23年後,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選取芥川龍之介的兩部知名短篇小說《竹林中》與《羅生門》,進行雜糅改編,以小說《羅生門》中的場地與故事背景,講述了《竹林中》的一樁撲朔迷離的殺人案件,構建自己享譽世界的電影《
  • 《羅生門》:即使是謊言的世界,依然要相信人性光輝的永恆
    經常看到媒體報導「某某的羅生門事件」,意思是說某個人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而編造出各種謊言。「羅生門」一詞源自日本導演黑澤明執導的影片《羅生門》,影片裡的人物為了自身的利益編造了各種謊言和欺騙,使整個故事情節撲朔迷離,最終在京都的正南門——羅生門這個地方得以真相大白。
  • 《羅生門》|謊言與真相
    三天前樵夫上山砍柴,獨自穿梭在竹林之中。走著走著,他發現一個鬥笠,往前再走幾步又看到一個武士的帽子、一捆繩索。突然腳下被什麼東西一絆,回頭一看,竟然是一具猙獰的武士屍體。樵夫大驚失色,撒腿就跑。三天後,樵夫被糾察使召來作證。
  • 《竹林中》:百年未解的懸案,比謊言更複雜的人心
    一樁兇殺案,三人認罪,七段供詞,謊言和事實交織,真相百年無解,這就是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竹林中》。這個故事被黑澤明改編成電影《羅生門》,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直到今天,人們依然樂此不疲的討論這起羅生門事件 ,尋找著真相。01 百年未解的懸案這樁案子很簡單:強盜引誘武士和妻子到竹林中,強盜玷汙了妻子,武士被人殺死,妻子逃走。
  • 芥川龍之介《竹林中》:一個靠謊言編織起來的世界
    讀書第十期芥川龍之介《竹林中》:一個靠謊言編織起來的世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想過,在一篇被認為是「詳實」的網絡推文中,裡面有多少是真實的內容,有多少是作者編造的話語?或者說,你在讀一篇史料的時候,你會認為裡面有多少是真實發生的情況,又有多少是記錄者故意編造的所謂的「事實」?
  • 《九州·海上牧雲記》今日上線 今何在解讀電視劇
    幾經波折為高水準犧牲電視播出作為國內目前體量最大、設定最完整的奇幻IP群,架空的「九州世界」中孕育了大量傳奇的故事,今何在的小說《海上牧雲記》正是其中的代表作。不難看出,該劇在「九州世界」的還原上下了一番功夫,無論實景拍攝的戈壁、山川、竹林,還是設計搭建的皇宮建築群,都給人非常真實的觀感。更重要的是,這次走的是傳統的古裝正劇範兒,而非以往奇幻類影視劇慣用的偏西方神話的風格,不少戲份的確配得上「電影質感」的讚譽。至於外界最為關心的故事內容和演員表演,就記者觀看的兩集而論,劇情節奏並不拖沓,戲劇張力也很強。
  • 「比真相更可怕的是人性」——讀《竹林中》有感
    代表作《羅生門》《竹林中》《鼻子》《偷盜》《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橘子》《一塊地》及《秋》等。        芥川龍之介生於東京,本姓新原,父經營牛奶業。生後8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芥川家為舊式封建家族。
  • 《羅生門》:一部「晦暗」的黑白片,究竟有什麼藝術魅力?
    該影片的故事背景取之於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的同名小說《羅生門》,而故事情節則是由他的另一部小說《竹林中》改編而來的。《羅生門》一經上映,便引起極大的轟動。即使是在70餘年後的今天,各種娛樂媒體高度發達的網絡時代,仍舊是長演不衰,根據有關網站調查顯示:幾乎每周都有人在線上重溫這部老電影,那麼它的藝術魅力究竟何在呢?
  • 竹林中的面子
    又讀了芥川的短文《竹林中》,而 「又」 的最主要原因大概就是文章短。
  • 《紐約時報》,居心何在?
    我們不禁要問:你報對包括750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的強烈願望和正義呼聲置若罔聞,卻頻頻為反中禍港頭目、「港獨」激進分子散布謠言、抹黑中央和特區政府提供平臺,還昧著良心將其包裝成所謂主流民意大肆宣揚,試問居心何在?良心何在?
  • 江南與今何在:十年的「相愛相殺」,何時是個盡頭?
    「我曾寫過很多虐戀情深的故事,卻比不上現實中的江南與今何在」(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也正是如此,《東宮》才能夠成為悲劇言情裡的代表之作,劇場版從剛剛播出,到最終的結局,幾乎都會登上熱搜榜,成為熱播電視劇中的翹楚。按理說,像匪我思存這種級別的言情天后,應該再也沒有她寫不出來的虐戀故事了!
  • 《羅生門》觀後感
    有些電影表面上是《羅生門》,實則裡面的主要內容是《竹林中》。《羅生門》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同名短篇小說。也許是因為羅生門這部短篇小說體量小,只有短短的三千多字,內容也比較簡單不足以支撐一部一百多分鐘的電影,所以電影中主要訴說的是小說《竹林中》裡的故事。
  • 羅生門是什麼意思
    羅生門是什麼意思?可是一般人只知其意思. 卻不知其典故.每次碰到各說各話,搞不清楚事情真相的新聞,主播都會說:"有如羅生門",不過,我很懷疑他們是不是真的知道這典故是哪來的什麼叫「羅生門」?強盜的說法是他很英勇的和武士比劍,贏得美人心。武士的妻子把自己形容成貞女烈婦。武士則透過靈媒自稱切腹。唯一知道真相的樵夫則因偷了武士的短劍,始終不肯吐露真相,最後才在「羅生門」這處地方全盤託出。
  • 今何在《悟空傳》,周星馳經典不變,熱血永存!
    在進入今天這部小說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作者今何在。今何在,原名曾雨,1977年生於江西南昌,199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妥妥的名牌大學生。怪不得他的作品文採過人,單看文字章法的話,網文界想要找到對手是相當困難的。在今何在的小說世界中,他所有的小說,都是關於青春成長的。
  • 聽聽今何在怎麼說
    《西遊降魔篇》、《西遊伏妖篇》、《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萬萬沒想到》、《大話西遊3》……正在映中的《悟空傳》,即將在春節問世的《西遊記之女兒國》……從2013年開始,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西遊記》成了中國電影界的第一大IP。
  • 今何在解讀《海上牧雲記》:命運既定,貴在抗爭
    從2006年今何在的《九州·海上牧雲記》小說正式出版,到2015年《海上牧雲記》電視劇開機,再到如今電視劇定檔,久別重逢、備受矚目的《海上牧雲記》,終於要與觀眾見面了。看完成片之後,我心裡的一塊石頭落地了,電視劇非常完美地將我想像中的九州世界變成了影像,甚至超出了我的期待。」在看片室裡,今何在仍舊沉浸在看完成片後的激動情緒中,「小說畢竟只有十幾萬字,拍成劇之後需要補充很多內容進去,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把我當年沒有想到或者是沒有完成的東西補足。」
  • 芥川龍之介《竹林中》: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相,只有各人眼中的真相
    文|大翎日本導演黑澤明用黑白畫面為我們呈現了一場「羅生門」。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用冷峻、簡潔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撲所迷離的「死亡素描」。很多人不知道,黑澤明導演的電影《羅生門》其實是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而非其同名小說。與電影不同,原著裡並沒有安排一個知道真相的人,它有且只有七個第一人稱敘述者。
  • 《羅生門》中的真與假,謊言的背面不是誠實而是寬容
    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取材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芥的作品。奈何芥川的書籍從來都是內容豐富長度不足,所以導演只好又加入了同名短篇羅生門的背景。也許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故事會覺得有些大驚小怪,但它的確是此類電影的開山鼻祖。故事主要簡述的是,圍繞著一場兇殺案而展開的審判。而兇殺案的大致內容是,一名強盜在羞辱了一名武士的妻子之後,並殺害了武士揚長而去。
  • 《羅生門》:比殺人還要可怕的 是謊言
    渡影人;第16期羅生門:比殺人還要可怕的是謊言當天神婆一陣操作,喉嚨中盡然發出了男人般的聲音,說起了當天的情況。多襄丸一聽便也不想要了,起身就走,女人想跟上去,多襄丸讓她走開,這時候女人癲狂起來,大笑說兩個都不是男人,兩人聽了,便都抽出刀來,打鬥起來,兩個人技藝都很差,膽子也很小,一開始只敢用刀相接觸,後面在土地上撲在一起打起來,打鬥中武士的刀插在了樹上,多襄丸把武士逼到絕路,用長劍插死了武士,女人打翻了疲憊的多襄丸趁機逃跑了。
  • 電影《羅生門》告訴我們人性有多可怕?謊言下到底有沒有真相?
    她說你看過電影《羅生門》之後,會發現「經歷」已經很好聽了。之前看過小說《羅生門》,揭示是對人性和良知的醜惡。而電影《羅生門》改編自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草叢中》和《羅生門》。電影的背景取自小說《羅生門》,情節方面則主要取自小說《莽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