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轉發和關注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吃貨的世界裡,食物第二大,覓食的過程第一大,至於分享嘛,總是有理由推推的。又到了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的時候了,在這個霾頭苦幹騰雲駕霧的季節,飛到臺北給自己和兩片片肺部放放鬆,是個不錯的選擇。接住前三篇,繼續寫吧,給有想法去臺北的粉絲們做個收藏參考。今天分享臺北的夜市小吃。對於一個愛覓食的吃貨來說,臺北是個很神奇的地方,街頭巷尾不知道哪個犄角旮旯就會有一個驚世駭俗的美味等著你,如果沒有做好足夠的攻略,那去夜市去挨個掃一遍是機會成本最低的選擇咯。不過,在那些個曼妙的夜市裡,突然對由於年齡虛增而飯量銳減這個殘酷的現實感到了深深的無奈和絕望的憂傷。因為,實在是吃!不!動!咧!
先從大名鼎鼎的士林夜市說起,美味哄哄的王子起士馬鈴薯。看排隊的人,就知道一定差不了。
從來沒有這樣吃過,土豆蒸個半熟,然後炸到全熟,處理成泥狀,撒上起司醬,玉米粒火腿丁黑胡椒黃油片等等各路調味品,口味一流。但是建議兩三個人來分一份,因為一個人吃完的話,哪還有實力去繼續戰鬥呢?
臺北夜市的臭豆腐有個特別的好處,就是,不!太!臭!這點起碼能拉攏回來一些口味不是特別重的選手。比如說本人,縱橫吃壇三十餘載,炸蜘蛛水蟑螂都不是問題,只有一個據說是很地道的寧波菜,實在是難以下咽,把這盤菜放桌子上,都會讓一桌飯黯然失色。她的名字叫:臭莧菜管。所以,一些對受不了紹興臭豆腐的同學們,完全可以來這裡吃臺北的臭豆腐。
怎麼樣,看上去很小清新得趕腳吧?實際上,我們比較愛聞的臭味主要成分是一種叫吲哚的物質。如果一個化學系的同學在這裡的話,給它起個名字叫:瑪奇卡的吲哚。沒意見吧。
到了士林夜市,一定得品嘗一下這個爆漿雞排。可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當時拍的圖了,這是在網上搜來的,就是這個地方。口感爆棚。
大雞排裡面裹著起士醬汁,下班前飢腸轆轆的時候一定要想像一下大咬一口是種什麼樣的享受呢?
蚵仔煎是臺灣著名小吃,大家都曉得勿啦。臺北到處都是,我嚼著就是煎雞蛋裡面摻和點海蠣子嘛,好吃談不上,但是來了總得嘗嘗吧,就像大冬天的來了大太原,咋滴也得鬧碗頭腦熱乎熱乎了哇。對了,點它的時候,可以用當地話來說,發音是:鵝阿煎。
真身長這個樣子。黏黏糊糊的,當地人很多人愛吃,我真心覺得一般。
官財板,又升官又發財沒有三長兩短?呵呵,這等好事肯定落不下。端上來是這樣。長得像炸年糕,吃起來也差不多。實際上有點愧對這個名字,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因為,花蓮自強夜市的蔣家官財板才是真正的美味,下期一定要隆重推薦。
這種吃螃蟹的Style怎麼樣?折合軟妹幣30塊兩隻。
日本很高大上的鐵板燒,到了士林夜市是這個樣紙。這就是流行中的接地氣吧。
把這樣的草莓。。。。。。。。。
和這樣的菠蘿當零食是閒逛中吃貨的幸福。
臺灣的水果就是又多又新鮮又便宜,這點我們北方城市確實沒法比。
無任何添加的新鮮水果鮮榨做飲料,不二的選擇。士林夜市,還有更多的驚喜,就等你飛過去親自挖掘了。
臺北的夜市有很多,除了著名的士林夜市,寧夏夜市,通化夜市外,還有一個類似於柳巷這類購物休閒的夜市聚集區,師大夜市。師大夜市吃的地方不是特別多,但是有很多小店賣衣服飾品小玩意啥的,去逛逛也是很舒服的。吃嘛,就來到了這裡,非常有名的
阿諾可麗餅。
裡面是這樣。像夜市有這麼大就餐區的小吃可是不多,據說已經開了20年了,那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看上去不錯喲。
後來做了做功課,原來可麗餅源自於法國,法式可麗餅就是這個樣子,餅皮是軟的,應該類似於泡芙粉做出來的口感,餅皮比較小巧,內加輔料裹著吃。後來臺灣店家引入之後,改成脆皮,捲成大筒,就和一個大火炬似的,豐富的輔料營養的搭配,配上起司和醬料,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這顯然比樣品大多了麼。哈哈,這麼拉風的造型,也不知道是哪家美容院的手筆。
我開始還以為是第一個做禿嚕給做大了,後來才發現,每個都這麼大。而且臺式可麗餅的這種吃法也挺搭調的,一口餅皮一口包裹的豐富輔料,無論從口感還是從整個享用過程,都非常的perfect。不過,更驚豔的還是:造型兒。走大街上,容易出現:
你瞅啥,瞅你咋地,再瞅試試的微循環。
吃到半截,是這樣子,好吃到合影留念。這個是鹹口味的,這家老店有很多種口味,鹹甜自己隨意點。路過師大夜市,一定要去嘗嘗看,肉身品嘗的三款,是都很好吃滴。
臺北除了有特色的夜市之外,是個繁華的地方,就有很多小吃。比如位於著名的西門町著名的阿宗面線。排隊的人用摩肩接踵一點不誇張。
其實要我說,很一般。都不如桃南的順華粉館。不知道為嘛有這麼大的名氣,誰去可以嘗嘗看,有了不一樣的心得歡迎和我們分享一下。
否子觀點:
在臺北呆了短短的五天,小吃吃了不少,大部分都可以算非常出色。我想,之所以臺北夜市發達,而且各種新穎小吃層出不窮,是因為足夠自由和開放,身處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自然要各顯神通。另外不光是小吃,很多正餐店也很驚豔,比如第二篇的天外天火鍋。
當然,充分競爭的前提是保障產權,孟子曰:有恆產者有恆心。每一個攤位每一個小門面裡面的每一個業主都在產權無憂的前提下為榮譽而去製作,沒有說拆就拆的困擾,沒有城管Zhou攤的煩惱,想想怎麼可能不好?
而且,臺灣和世界上的很多其他地方一樣,旅遊景區的餐飲並不會因為是在景區內就會質次價貴,相反,由於原材料更新鮮就地取材,反而質優價廉。比如宛若世外桃源的貓空山。所以,真心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從太原自由行去臺灣,都是說漢語的地方,沒什麼理由跟團。自由帶來的驚喜和跟團附加的省事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見識過偉大,才能識別出渺小;感受過精緻,方能品嘗出粗劣;體驗過美好,亦會分辨出醜陋;萬物如此,美食也如此。
以上食評均為晉吃貨原創,任何網絡媒體或傳統媒體如需刊用轉帖轉載,必須註明來源及其原創作者。特此聲明。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