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你我——《我和我的家鄉》刷屏啦!
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姐妹篇,國人翹首期盼的《我和我的家鄉》終於在國慶節當日,於全國各大影院強勢上映了。截止10月8日,電影票房突破18億元,連續7天單日票房突破2億元。不僅朋友圈刷屏,微博上口碑更是炸裂。
該片通過講述中國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抒發人們的家國情懷,展示脫貧攻堅成果。電影雖然定位是喜劇,卻讓觀眾笑中有淚、喜極而泣,果然不同凡響。
01
影片第一個單元《北京好人》,是兩個小人物的故事。葛優飾演的張北京,一出場就「慘遭借錢」。借錢的是他表舅,從衡水老家來城裡打工,卻發現脖子裡長個雞蛋大小的瘤,可沒錢做手術。
表舅是個外賣員,趁工作間隙來見張北京,還要提心弔膽,小心翼翼給客戶打電話,拜託他們千萬不要因為晚了幾分鐘而打差評。臨別時,表舅聲音怯怯的,對張北京說:「北京那麼大,不知道什麼時候再見了。」
我想起二月末,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一則新聞報導,五峯縣長樂坪的一群農民,從自己的田間地頭,攢了足足85噸蔬菜。靠著自己手提肩扛,從山裡將物資援助給告急的武漢。
而電影畫面中,那些忙前忙後搶救葛優的醫生護士、深夜仍堅守工作的公安等等。一個個平凡崗位,一個個普通人,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他們就像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也許毫不起眼,卻使我們的城市家園五彩繽紛,特別溫馨。
02
第二個單元《天上掉下個UFO》裡,黃渤飾演的黃大寶,年輕時愛上鄰村一個美麗的姑娘,卻因為「異地戀」生生分開了。這個「異地」,其實不過是直線1公裡的距離。
聽上去不可思議,但曾經的貴州,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的貴州,有全世界最「反人類」的地理環境。層巒疊嶂的山區,交錯縱橫的溪流,還有到處溶洞、空腔的喀斯特地貌,路沒法修,車進不來。呵呵,一窮二白的日子。
想起那句「要想富先修路」。 如今貴州多彩。一個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竟成為西部第一個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省份。這裡有世界最高的橋梁:北盤江特大橋。就是這一條條天塹變通途,我們才能在畫面中看到,原本藏在貴州大山裡的許多小村莊,如今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觀光。
無獨有偶。曾幾何時,位於河南安陽的林縣,歷史上的一個酷旱山區。當年林縣人民面對重重困難,以大無畏英雄氣概戰天鬥地。建設者們在每人每天6兩糧食的艱苦條件下,用汗水、血肉和100多條生命,投資1.25億元(其中7878萬元是林縣人民自己投入的),從1960年2月動工興建,到1969年4月全部竣工。他們苦戰十年,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建造了一條人工天河「紅旗渠」。
03
第三個單元《最後一課》。國外知名學院的教授老範(範偉飾)失憶了,僅存的記憶定格在了1992年在鄉村裡上的最後一堂課上。
兒子小範(徐崢飾)聯繫到了村長(張譯飾),請求全村出動恢復出1992年的一堂課,為了幫父親拼湊起記憶。百善孝為先。子欲養而親不待。小範,好樣滴!
在大家共同建設下的鄉村,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留下,有做主播為家鄉帶貨、有養蜂為全村致富......被改寫了命運的孩子,將這份善意傳遞了下去。
平和執著的範老師,就像是我們最初認可的那位老師,嘔心瀝血、誨人不倦,在他身上學到的第一個人生道理,足夠我們受用一生。這也是結尾處引發我和許多觀眾落淚,成為最好哭的一個單元。
知識改變命運。再窮不能窮教育。為什麼如今的中國鄉村,文化水平普遍越來越高?想起「感動中國2016年人物」的頒獎詞裡,這樣評價支月英:
從「支姐姐」到「支媽媽」,一個女人,最好的幾十年時光,她選擇了與大山、與孩子們相伴。那個貧瘠而落後的山村,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那些本來囿於山村的孩子,也有了新的人生選擇,可以走向廣袤的世界!
數年來,正是因為有片中的老範、現實中的支老師們,從苦難中走出來,又回到苦難中改變它。他們生於平淡,卻努力活成了一束光,點亮萬丈光芒。
04
第四單元《回鄉之路》中,閆妮飾演的閆飛燕,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陝西榆林。記憶中的家鄉,被稱為駝城,意為「沙漠之城」。中國四大沙地之一的毛烏素沙地,有一半在這裡。天下苦毛烏素久矣。在這裡,「黃沙蔽日」是一個寫實的詞。
我不禁想起那位被譽為「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公僕」,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的焦裕祿同志。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當時該縣遭受嚴重的內澇、風沙、鹽鹼三害,他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同全縣幹部和群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鬥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敢教日月換新天」。
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山美水美?閆飛燕心中留下巨大童年陰影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的大沙地,被豪放倔強的陝西人民「幹掉」了。如今的毛烏素,風裡不再裹挾著沙子,莊稼不再一種就死,草灘、湖水美不勝收。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的蘭考人民在勤勞與智慧的作用下,進入了新時代,走進了幸福健康的生活。
05
最後一個單元《神筆馬亮》裡,沈騰飾演的馬亮,一個天賦異稟的畫家。馬麗飾演的妻子以他為榮,為了他的前途,甚至敢和領導動手。
可在嶽父母眼裡「沒出息」的馬亮,竟然偷偷放棄去列賓美術學院進修的機會,瞞著懷孕的妻子去農村扶貧。好端端一個畫家,偏要種地插秧,大才小用,這不是鬧著玩嗎?
一圈折騰,圖啥?只為了那句:「我們的村莊真的老了,年輕人都走了,我能為它做點什麼呢?」
這些年,有多少鄉村得以改頭換面?這背後,是無數基層幹部的青春奉獻和熱血沸騰。時光匆匆,在條件艱苦、任勞任怨的扶貧工作中,他們變「老」了。可中國的鄉村,因為有他們,變得越來越年輕了。
06
四季更替,歲月流轉。2020年只剩3個月。這一年,我們都經歷了太多。如果你問我,國慶長假什麼事情最開心?
我的回答是:穿一襲素色小碎花麻布長款秋裙,略施粉黛,獨自捧著爆米花,坐在電影院邊吃邊看《我和我的家鄉》。可能有些讀者朋友們會說,呵呵,矯情,不就是一部電影嗎?儀式感也忒強了吧!
哈哈,因為去年同期,我是帶著自己獨有的情感淚目看完《我和我的祖國》,有感寫了一篇《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的觀影感,平實無華,溫情走心。隨即投稿《平原晚報》,沒幾天就見諸報端。前幾天還被《同步悅讀》微刊平臺再次推送分享,這給我帶來更多寫作激情和動力。
很喜歡電影裡面的一句臺詞,是喬樹林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的,「您這次回來,為家鄉帶來什麼禮物呢?」「愛吧,我覺得。」
頭條作者:美玉流蘇文章原創,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謝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