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佛教徒在沒有成佛之前,應當惜福求慧。惜福能增長福報,求慧能增長智慧。你們看世上的人,有種種不同的環境,有的人有很大的福報,不需要做什麼,便能萬事如意,種種現成,生活富裕,無憂無慮,快樂無窮,這是因為他在往昔修福修得多的緣故,所以得到這種大福報。
有的人記憶力特別強,過目不忘,又聰明又健康,又辯才無礙;說法時,有天華亂墜,地湧金蓮的境界,為什麼他會這樣子?因為他在往昔修慧修得多的緣故。怎麼樣修慧?從什麼地方修慧?先從大乘經典開始,讀誦大乘經典,把三藏研究得非常透徹,到圓滿的程度,口能背誦,心能思惟,朝於斯,夕於斯,把三藏讀透了,就開大智慧,來生一定又聰明,又有辯才。
我們既然知道惜福求慧的法門,就應該愛物、不糟蹋物質、修橋鋪路、造塔建廟、舍衣施食、救濟貧人,這都是種福田。講經說法、印經流通、翻譯經典、繪畫佛像,這都是修慧的法門。假使你不想有福報,不想有智慧,那就無話可說;若想有福報、有智慧,那麼就趕快修福求慧,不可把福隨便浪費,不可把慧隨便放棄,惜福求慧是佛教徒必行的一件大事。
惜福才有福:
有則寓言故事說,有位窮困的老僧,自知無福,希望透過培福讓來生得到好果報。
可是他沒有物品可以布施,於是就把衣服脫了,坐在草叢裡餵蚊子,藉此來培植福報。
老僧死後,由於他修苦行的福報,轉生做了國王。這位國王嗜吃鴨舌,每餐必來一碗。
有天,一位僧人求見國王,問他想不想看一件秘密?國王當然想看,僧人便運用神通讓國王看到他的前生,他這才知道自己前生是位出家人,以及自己餵蚊子的情形,而那些蚊子大部份都變成他碗裡的鴨子。
這位僧人對國王說:「大王啊,報恩的鴨子所剩不多了,等吃完時,你的福報享盡,也當準備後事了!」
國王一聽十分害怕,從此再也不敢吃鴨舌了。
這位國王起先是培福的,到最後他把福報通通都享受掉了!因此我們在培福之要知惜福,惜福才有福,培福便能夠增福。
中國佛教網 歡迎大家關注公眾微信號
1、「掃一掃」掃描下面二維碼
2、「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輸入「中國佛教網」搜索,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