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冶春的「買櫝還珠」:從文人雅集到早茶首選

2020-12-28 金臺資訊

全國的早茶數不勝數,但揚州早茶肯定是其中最為出名的。外地來揚的,只要時間允許,自然會去茶社一飽口福,本地招待來賓,吃早茶是免不了的禮儀。在一定意義上講,吃早茶已成為揚州生活的標配。

揚州早茶出名,不僅僅是茶社數量眾多,歷史悠久,也不僅僅是點心品相好看,食之回味無窮,而且在於其背後的文化。富春、冶春、共和春、錦春等哪家茶社的歷史不是一本厚重的書?富春的點心製作是國家級非遺傳承單位,大師雲集自不待說。歷史上的風花雪月,文化上的吟詩唱和,製作上的獨門絕技,品牌上的推崇備至,環境上的舒適愜意,那冶春更是讓外地人魂牽夢繞,本地人讚不絕口。

冶春點心的「絕代雙驕」名聞遐邇,翡翠燒賣和蒸餃自是別具風味,其他茶社儘管也做得很像那麼回事,但始終感覺似乎差點什麼,那種口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食客的口耳相傳,積澱為好口碑,即使在網絡直播的年代,滔滔洪水般的網絡流量也代替不了口感質量。

其實,冶春的點心是文化積澱的外在表現。她的點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暴得大名的,歷經百年的傳承,祖祖輩輩精益求精的改善,文化也就凝聚在食香味形俱佳的造型各異的點心上了。

過去,我們坐在護城河邊的廊道上,沏一壺香茗,就著燙乾絲、絕代雙驕、五丁包,慢嚼細咽,只能回味過往。今天也能回首往事了,體驗領悟先輩們的文雅生活。近年來,冶春茶社著力營造文雅品茶環境,建了戲曲小舞臺,揚劇、越劇每天交替演出,廳堂的揚州小調、民歌也成為遊客大飽耳福的保留節目。

冶春靠早茶出名,給人一種「買櫝還珠」的感覺。冶春歷經花社、詩社、茶社三個發展階段。我雖未完整翻閱那段歷史,但隱約可知,一百多年的冶春從種花、養花、賞花、賣花開始,完成了文人的第一次雅集。文人多了,賞花之餘,沏壺茶,文來詩去自不可免,詩話多了,茶喝多了,肚子餓了,勉強充飢的各種小點心自然會粉墨登場。文人嘴叼,吃飽了還不行,還得吃好了,對各種點心的點評肯定會口無遮攔,那些尖酸刻薄的點評,讓做點心的臉上掛不住,也好,倒逼他們虛心改進,逐步形成相對成熟的技藝,成就了冶春點心的霸主地位,成為揚州早茶的代表作,吃早茶,到冶春,也成了人們的首選。

冶春茶社,從文人的賞花吟詩雅集之地,發展到代表揚州早茶的首選之地,她的嬗變是歷史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你可以回味過去,但你絕對回不到過去。向前,向前,是永遠不變的方向。那些名花異草,一歲一枯榮,但歲歲年年花不同;那些文人的吟詩作對大多塵封歷史,也很少有人提及,倒是那個年代為詩文賞花配套的副產品點心卻流傳不衰,從過去的吟詩作對、賞戲聽曲吃點心,到現在吃點心回想歷史場景,是否有點「買櫝還珠」的意味?

歷史既有記憶功能,也有選擇功能,那些奉若瑰寶的珠隨著歷史的選擇,價值只屬於過去,相反那些為珠配套的櫝反而大放異彩,被人愛不釋手。珠櫝異位,有時櫝比珠更有趣、更有價值,當他們品茗嘗點心時,又有誰記得文人墨客自以為是的詩文,又有誰還想起那些賞花品茗的風流才子,又有誰願意擋得住舌尖上的揚州的誘惑而流連過往?

珠和櫝,因時而移,因勢而異,過去的珠也許隨風而去,但櫝卻讓人念念不忘,因為它才是人們真正需要的。這應了「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老話。冶春的早茶點心不就是這樣的嗎?

▲特約作者:李廣春,揚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相關焦點

  • 也談冶春的「買櫝還珠」
    冶春以「絕代雙驕」為代表的早茶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近日,金沙人的評論《冶春的「買櫝還珠」》,講述了冶春點心從「櫝」轉變為「珠」的故事,引起很多人的興趣,也引發人們對於美食和文化傳承的思考。
  • 冶春還不夠野
    因為當年與那服務小妹的一番調侃,我了解到其家鄉果然是廣陵人士。好有深意的所在與名字啊。除卻味蕾傳遞而來的諸多大量真實信息,其他都可以託付給記憶的美好。這裡所有的食客,包括服務人員,都帶著濃鬱的江蘇鄉音。即便大家彼此之間沒有過多交流,但這是一種心有靈犀的默契,相互心照不宣而已。雖然時隔多年我仍然知道味道並非此行的首要目的,但面子上的尊重,特別是對揚州早茶的執著,仍需不增不減。
  • 說到揚州,可別只知道揚州炒飯呀!
    昔日鹽商宴貴客,到各家借廚師,每一個廚師,做一個菜,這樣湊成的一整桌,御膳房都要退避三舍。揚州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所謂「早上皮包水」便是指的早茶。揚州同廣州,亦是有食用早茶的習慣。
  • 能夠媲美廣東早茶的這家百年老字號,將上海首家旗艦店開在這裡
    廣東早茶名揚四海,其實,揚州的早茶也堪稱經典,在早茶文化的世界裡,亦有濃墨重彩的一筆。>要說到揚州早茶,不得不提冶春茶社,這是一座久負盛名的百年老店,以鮮嫩味醇 而聞名,一直為淮揚飲食文化的代表。冶春作為一個飲食文化空間, 濃縮了揚州2500年飲食文化發展 的歷史,展現了揚州版《清明上河圖》式的民俗風情文化。它早已成為揚州餐飲文化的一部分,是淮揚菜系中為數不多的擁有淮揚傳統美食和美點的老店,是揚州 「皮包水」文化——吃早茶 的首選之處,也是唯一一家 `可以在早、中、晚開設揚州紅樓宴、八怪宴、三頭宴等淮揚名宴的百年老店,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深受顧客的喜愛。
  • 最下飯的美食紀錄片,開集就被甜到!揚州早茶中的揚州雙絕也來了
    首集以甜開場就拿下了9.5的高分,第一集《甜蜜縹緲錄》,短短幾十分鐘就介紹了不同層次、不同地域、不同種類的甜。在這部紀錄片中,揚州早茶的代表揚州雙絕翡翠燒賣和千層油糕出現。 揚州這座城市的今天和它的過去比起來,相差太遠。所以揚州有「生於繁華。
  • 揚州東站首發高鐵午餐來自揚州老字號!它還開進了高鐵站
    冶春的第一桌客人是一對老夫妻。他們提前來看高鐵站,準備將來坐高鐵去上海看兒子。看到站內有冶春,專門點了一碗餛飩。「我在家門口坐39路轉57路或108路,都可以到高鐵站。」75歲的田大爺家住中信泰富錦園,「我是吃過飯來的,看到冶春,就想要嘗一下。點了三個菜包,感覺很好。冶春是我們揚州名牌,本地人很喜歡,相信也會受到外地客人的歡迎。」
  • 傳說中揚州「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究竟是怎樣的體驗?
    早上皮包水清晨去喝一杯揚州早茶,再品嘗一下揚州特色點心,這就是所謂的「皮包水」了。揚州五日,吃了四天不同的早茶,每一餐都各有特色,很難取捨。那天早晨,去了久負盛名的百年老店:冶春茶社。和小夥伴們聽了很久,聊著這冶春,提供了這樣一個場所,讓表演愛好者有一個展示的機會,讓食客們感受著揚州的戲曲,真是不錯。來這吃早茶的,大多數都是當地人,有一家三口,也有幾個朋友相約。冶春的茶點,都是可以單點的,哪怕你一個人,也可以來這裡吃早茶。
  • 笑談戲說:揚州的皮包水與水包皮
    只要你到過揚州或者知道揚州,一定會聽過「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這句話。其實,這裡講的是揚州人的一種生活,一種多少屬於過去的揚州人悠閒的生活。今天還有。深得個中三味的狀態,卻只能在一些老揚州的「爺們」身上,保持著。「皮包水」與「水包皮」這種貌似簡單的「豪華」生活。
  •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原來你是這樣的揚州
    在揚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不了解揚州的人看到這句話或許會心生詫異,但這確實揚州流傳已久的一句民謠,蘊藏著揚州人的慢和悠。當年,乾隆六次南巡每次都到揚州,可見那時揚州不僅是富有,景好、人好,還有風味無限的美食小吃。
  • 煙花三月,忽然揚州.
    揚州慢,早茶也慢。揚州有句土話叫「小雅下子」,意思就是小小的快活一下,就像吃早茶。揚州人的早茶,學問可大著呢。慢,而不慵懶。雖然每家茶社的大抵不過那麼幾樣子:茶,餚,乾絲,麵條,包子。但每個揚州人的心中都有本小九九,想吃麵條、餛飩和鍋貼就去蔣家橋,想看景去冶春,想吃蝦仁蒸餃就去怡園…...
  • 非遺推薦 | 這些揚州美食紀錄片,看完你饞了嗎?(下)
    美食是揚州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更是鏡頭裡的「寵兒」。除了引爆收視的《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近年來,央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等衛視和各網絡平臺自製的美食紀錄片中,都缺不了揚州美食的身影。央視科教頻道《味道》欄目以《美味揚州》為題,用上下兩集各30分鐘時間聚焦了揚州早茶、三套鴨、文思豆腐、揚州老鵝、揚州炒飯等淮揚美食,讓全國觀眾對淮揚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味道》紀錄片以美食為媒,充分展示了揚州的美景美食和非遺文化等獨特魅力。
  • 看完這幾部紀錄片,你對揚州美食的了解不止多一點!
    這集總時長50分鐘左右,從第19分51秒到第29分33秒,近10分鐘鏡頭裡,文思豆腐、大煮乾絲、碎金炒飯、仿豹胎等揚州傳統菜式一一出現。除了淮揚菜,還有揚州古運河、解放橋、個園、東關街、潤揚大橋、揚州港、揚州獅子樓大酒店、揚州1912街區盧氏鹽商住宅、冶春茶社及御馬頭附近景致、地產的祖名乾子等一一入鏡,以淮揚菜之名,展示了揚州的地方風採。
  • 冶春 一座久負盛名的百年老店
    綠揚徹簫鼓,邛水到龍舟。佳麗歌蜀崗,鴻儒匯揚州。洛陽從此葉知秋,廣陵春色始滿樓。畫棟雕梁,酒旗高揚。春光戲柳,王孫踏芳。朱門毗連,美味竟張。玉盤珍饈,頤快齒香。太白鬥酒,煙花三月帆影長;永叔高臥文章千古醉酒狂。孔裔尚任,歌盡桃花扇底風;醉題冶春,舟橫古渡聚魁光。君不見,冶春華筵樂人傑,八怪遺風載酒香。
  •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揚州旅遊必體驗,乾隆稱它是天下一絕
    我才沒有開車呢,我也是來了揚州才知道,「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說的是揚州人愜意的生活方式。早上皮包水指的是喝早茶,揚州人自古就有呼朋引伴喝早茶的習慣,跟廣東早茶有得一比。揚州早茶很有儀式感,吃的內容也是品類豐富,光面點就有10餘種,再加上乾絲、餚肉、蛋等等,一張菜單列得長長的,不花個3、5天,根本沒法嘗個遍。
  • 散文現場 | 丁帆:閒話揚州名典小吃
    不過,二者「早點文化」的內涵有天壤之別:廣東是改革開放經濟發達的沿海前衛城市,吃早茶時談的大多都是生意場上的事情,一頓早茶吃到近十一點鐘,說不定一單大生意的協議合同就在茶杯的碰撞中圓滿完成了,經濟效率非常高;而揚州人吃早茶時,聊的話題卻是天南海北,風花雪月、街事巷情、道聽途說,無所不談。其沿襲的,仍然是具有傳統文化意蘊的茶餘飯後談資風格,葆有一種「遺老遺少」的古風。
  • 何為雅集,一文賦之
    據記載,當時參加雅聚的人,既有貴如擔任過宰相的富弼、文彥博等,又有地位相對卑微的草根之輩。儘管身份懸殊,但席間卻是相互尊重,平等和諧,其樂融融。[7]嚆矢:響箭。因發射時聲先於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開端,猶言先聲。 鄴下:據記載,歷史上最早的文人雅集活動是東漢末年的鄴下雅集。赤壁之戰後,形成暫時穩定的對峙局面,於是曹操退回了魏都鄴城。
  • 冬日來揚州,享受早起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慢生活
    揚州「飲早茶」的習俗,源於歷史上揚州商人的閒情雅致,當年地處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南來北往的商人手捧清茶,面前有二、三個知己。因此,在揚州吃早茶,千萬不要急著趕時間,要慢慢來,方能品味其中滋味。許多人對揚州美食的了解,或許只是停留在「揚州炒飯」上,其實,揚州的美食包括但不限於:翡翠燒餅,三丁包,五丁包,千層油糕,獅子頭,藕粉圓球,蝦仁餃子面,乾絲…!早餐水包皮是揚州美食的一大特色,揚州的早茶以包子,燒餅,湯包,餛飩,蒸餃為主,所以又叫「皮包水」。在揚州,吃早茶的地方叫「茶社」,不論寒暑,早晨六七點營業。
  • 江蘇揚州舉辦舌尖上盛宴 頂級名廚同臺獻技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9月26日電 (記者 崔佳明)2020中國揚州淮揚菜美食節暨第二屆中國揚州早茶文化節26日在揚州瘦西湖畔開幕。餐飲界專家、名廚及全國餐飲業代表齊聚一堂,交流、展示、品鑑,推動中國早茶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全國多地數十家餐飲企業齊聚,展示各自拿手的早茶產品和製作技藝。
  • @合肥市民 一起去揚州赴一場冬季養生之旅
    為搶抓高鐵開通機遇,放大揚州「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和「東亞文化之都」三大文化品牌,今年冬季,揚州進一步整合淮揚美食、溫泉沐浴等冬季特色旅遊資源,舉辦「冬季養生節」主題系列活動,吸引更多的外地遊客在冬季來揚州養生度假。今年揚州冬季養生節活動以「冬遊揚州,食泉十美」為主題,活動時間貫穿元旦、春節等傳統節日,持續到明年2月,著力打造揚州冬季旅遊品牌活動。
  • 《日出之食2》揚州篇上線!網友:看完可以吃下一頭牛!(附「春江花月夜「中獎名單)
    紀錄片《日出之食》第二季第一集《食話揚州》在優酷視頻上線了目前這部紀錄片需要優酷會員才能觀看完整版小編放個片段給寶寶們感受一下揚州早茶的魅力揚州的早茶文化也引起了網友共鳴在優酷視頻的微博評論中一波網友分享了在揚州吃早茶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