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谷這家企業研製的無人機參與嫦娥五號搜尋工作

2020-12-20 荊楚網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彭宇、魏磊)12月17日凌晨,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公斤月球「土特產」後圓滿結束了24天的月球之旅,在內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著陸場安全抵達。隨後,在著陸場負責搜尋嫦娥五號工作的空中搜索回收分隊,帶著最頂尖的設備迅速找到返回器。在成功完成搜尋任務的背後,來自武漢經開區的一家科創企業研製的無人機功不可沒。

據了解,此次嫦娥五號落區的面積達到近2萬平方公裡,加上地面有厚達13釐米的積雪,現場搜尋難度極高。尤其是和載人飛船返回艙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體積僅為其1/7,著陸面積卻是其16倍。在零下30℃的冰天雪地,夜間搜索工作難上加難。

根據央視此前報導,搜尋現場共投入6架直升機,一架指揮機、一架通信機和四架搜索機。為了更精準地鎖定嫦娥五號返回器的著陸地點,空中搜索回收分隊在原有裝備基礎上特別增加了沃飛長空科技公司新研製的無人機產品—XC-25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以形成多層次空中搜尋力量。

據悉,XC-25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由沃飛長空公司於今年9月發布,是一款兼具固定翼和多旋翼優點的大載重、長航時垂直起降純電動無人機,搭載高性能飛管計算機,可適配多種載荷,具備強大的作業能力。此外,其續航時間達到了6小時,高出同行業150%,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應急救援、公共安全、交通指揮等行業。

據介紹,沃飛長空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湖北吉利太力飛車有限公司與四川傲勢科技有限公司合併而來,湖北吉利太力飛車有限公司是吉利集團在武漢經開區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是沃飛長空公司的生產主體。

目前,新組建的沃飛長空公司已在武漢經開區通航產業園投資布局飛行汽車項目。該項目佔地面積約449畝,作為吉利集團航空產業的研發、生產基地和產品交付中心,集飛行汽車、無人機等航空產業產品的研發、生產、裝配、試驗、交付於一體,建成後主要服務於飛行汽車整車、無人機等航空產業產品的研發、製造及產業化。

通航產業園負責人介紹,目前吉利飛行汽車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有望在2021年4月正式投產。

相關焦點

  • 參與搜索嫦娥五號返回器 這款「成都造」無人機入列空中搜尋任務分隊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成都高新區了解到,來自成都高新區沃飛長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飛長空」)的XC-25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入列空中搜尋任務分隊。
  • 嫦娥一號到五號的歷史成果
    2004年1月,中國月球探測一期工程正式啟動,各項工作進入工程實施階段 ;2月25日,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宣布實施;4月30日,嫦娥一號通過初樣詳細設計評審,衛星轉入初樣研製階段 。 2005年11月,嫦娥一號完成了初樣研製工作;12月,嫦娥一號通過了整星正樣設計評審,衛星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
  • 合肥智慧助力嫦娥五號成功升空
    合肥在線訊(趙明玉 記者 王旭)2020年11月24日,我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收官之戰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來自合肥高新區的科研機構提供相關設備為「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助力。
  • 逐夢太空 深圳東方紅助力嫦娥五號「挖土」之旅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通訊員 趙巍 文/圖 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
  • 香港理工大學參與研發太空儀器 助嫦娥五號完成月球表土採樣
    中新社香港12月8日電 為支持國家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研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研製了一套關鍵儀器「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用以進行月面採樣及封裝。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嫦娥5號在太空飛行多久、共幾天
    11個飛行階段,23天歸家歷程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共有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 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
    據新華社報導,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背後13所高校助力,看看有沒有你的高校
    各個大學分別參與了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到返回的重要環節。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他們肩上擔負的重任吧!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主要研究的市月面採樣技術,嫦娥五號工程四大核心技術之一。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校友韓紹金參與了嫦娥五號無線聯試任務。
  • 致敬|嫦娥五號踏上歸途!
    中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試驗火箭的技術負責人;提出中國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長徵一號」的技術方案,並主持該型運載火箭初樣階段的研製;主持核試驗取樣系列火箭的研製。
  • 月亮之上 嫦娥五號如何挖運土樣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於12月2日22時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自動採樣是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嫦娥五號通過機械臂表取、鑽具鑽取,通過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目前,它已經把樣品打包裝好,準備背著它們離開月球。
  • 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照片公布
    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12月3日23時10分,上升器帶著「月土」順利升空,踏上返程。在完成採樣任務上升起飛前,著陸器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意味著月面國旗展示系統成功運行。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中國科學家也等到了嚮往已久的研究對象。「這兩公斤的樣品很寶貴,參與研究的機構需要一定的能力和基礎,我們也希望以後能夠參與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朱進說。朱進還提到,嫦娥五號整個任務過程,讓廣大公眾非常關注,未來的研究成果也應該讓公眾知曉,發揮社會效益,因此圍繞這兩千克樣品的展示傳播非常重要。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1月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經過此前發射任務的磨合,長徵五號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在前期總裝、測試等系列工作完成後,目前長徵五號已經為即將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做好了準備。
  • 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 詹媛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喬 12月19日,嫦娥五號從月球挖的「土」正式移交了相關科研單位,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再圓「嫦娥奔月」夢
    據新華社報導,2020年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月球有種種幻想和猜測。屈原的《天問》表達了詩人對日月星辰的探索精神,西漢時期的「嫦娥奔月」畫像石,更是寄託了人們的「登月夢」。
  • 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一張15年前的舊報紙火了
    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一張15年前的舊報紙火了 央視新聞12月18日消息,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返回了,它身上有哪些你家鄉的「土特產」?香港:我先說
    (本文數據全部來自公開資料)在嫦娥五號身上,有你家鄉的哪些貢獻呢?首先要說的是香港,因為在嫦娥五號身上,有來自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的貢獻,他們深度參與研製了嫦娥五號的「挖土機」部件:「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收集鬆散月壤的採集器,以及用於密封和保存月球樣本的初級封裝系統。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歷經約23天、11個飛行階段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圖為12月17日凌晨,工作人員在搬運嫦娥五號返回器。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圖為12月17日凌晨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
  • 每月一聞|嫦娥奔月,繼往開來!|地球|月球|嫦娥五號|嫦娥四號
    中國長徵5號遙五重型運載火箭,馱運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巨大的火焰推動下,一舉向月球奔去,此次嫦娥五號的發射,將跨越38萬公裡,前往月球執行火星勘探任務。>,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在軌有效探測16個月,首次實現我國自主研製的衛星進入月球軌道並獲得全月圖。
  • 專家詳解嫦娥五號的...
    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張建松、胡喆)1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藝高膽大超級炫酷的「太空快遞小哥」——專家詳解嫦娥五號的軌道器》的報導。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