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搜索嫦娥五號返回器 這款「成都造」無人機入列空中搜尋任務分隊

2020-12-24 瀟湘晨報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成都高新區了解到,來自成都高新區沃飛長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飛長空」)的XC-25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入列空中搜尋任務分隊。

隨著嫦娥五號的返回,人們的目光聚焦到了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據了解,此次落區的面積將近2萬平方公裡,再加上地面有厚達13釐米的積雪,現場搜尋難度極高。尤其是和載人飛船返回艙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體積僅為其1/7,著陸面積卻是其16倍。零下30℃的冰天雪地,夜間搜索工作難上加難。

據央視報導,現場共投入6架直升機,一架指揮機、一架通信機和四架搜索機。

為了構建起更加完備空地體系,在這次的搜索隊伍空中分隊中,在原有直升機的基礎上出現了新的身影——「高新造」XC-25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以形成多層次空中搜尋力量。

據了解,XC-25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由成都沃飛長空於今年9月發布,是一款兼具固定翼和多旋翼優點的大載重、長航時垂直起降純電動無人機,搭載高性能飛管計算機,可適配多種載荷,具備強大的作業能力。此外,續航時間達到了6小時,高出同行業150%,大面積的測繪應用、長時間的安防巡查都可能實現。

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15日,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四川傲勢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加入吉利科技集團麾下,和早前加入主打飛行汽車的太力飛車,組合更名為沃飛長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沃飛長空」)。

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沃飛長空充分發揮傲勢無人機和太力飛車多品牌協同優勢,通過結合工業網際網路、5G等多領域構建跨界融合、模式靈活的通航產業發展方向,服務於國內外國土測繪、公共安全、電力巡線、資源勘探及環境保護等領域。公司總部位於成都,在北京、上海、武漢及海外設有分支機構,擁有完整而現代的研發、測試、生產、培訓及服務能力,擁有一支四百餘人的頂尖研發運營團隊。

目前,成都高新區無人機領域的企業總數超200家,誕生了縱橫科技、傲勢等行業領軍企業,在工業級無人機特別是中高端無人機研發製造方面也具有獨特優勢。

多年來,成都高新區堅持將產業培育作為「生命線工程」,不斷完善企業服務體系,深化梯度培育方式,構建以種子期雛鷹企業快速成長、瞪羚企業壯大規模、獨角獸企業提升效益、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行業整合為重點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大力推進以成長為導向的企業扶持激勵制度改革,全面構建全生命周期政策體系,加快培育壯大充滿活力的創新型企業集群。

據統計,成都高新區2019、2020年累計認定兩批共905家(次)梯度培育企業。其中:種子期雛鷹企業512家、瞪羚企業383家、獨角獸(潛在)企業8家,平臺型龍頭企業3家。

以「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為總體目標, 成都高新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科技創新縱深推進,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聚集各類企業近15萬戶,科技型企業超5.6萬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2053家,上市及過會企業總數達44家,實現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 204.32件,有效發明專利累計達18865件,逐步形成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態勢良好。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吳怡霏 供圖 成都高新區 編輯 王鵑 校對 田莉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車谷這家企業研製的無人機參與嫦娥五號搜尋工作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彭宇、魏磊)12月17日凌晨,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公斤月球「土特產」後圓滿結束了24天的月球之旅,在內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著陸場安全抵達。隨後,在著陸場負責搜尋嫦娥五號工作的空中搜索回收分隊,帶著最頂尖的設備迅速找到返回器。
  • 搬運外骨骼驚豔現身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著陸。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該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大大提升了擔任負載機動能力,降低搜索回收作業人員體能消耗。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分隊「探風觀雪」 護航嫦娥五號著陸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常豔玲 李昀錫 王瑞林郭超凱)嫦娥五號返回器最後一次搜索演練結束沒多久,一場降雪便飄飄灑灑落在了四子王旗著陸場。嫦娥五號「回家」途中遭遇風雪怎麼辦?記者16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獲悉,這場降雪,氣象分隊四五天前就已經預報到了。
  • 真的是「玉兔」接「嫦娥」|返回器|嫦娥五號|小動物_網易訂閱
    今天凌晨  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  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  直播中出現了一個  可可愛愛的畫面  有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前跑過  率先到達現場    紅外影像顯示一隻小動物從嫦娥五號返回器前面‍跑過。‍‍‍‍‍  很多網友都在猜測  這個身影到底是哪個小動物  小狐狸?田鼠?  「難不成是玉兔?」
  • 邊境管理支隊 | 圓滿完成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收安保任務
    邊境管理支隊 | 圓滿完成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收安保任務 2020-12-18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針對新特點和新挑戰,擔任此次搜索任務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最複雜情況,更新改造設備十餘套,準備了各種「神器」,還組織進行了多次貼近實戰的訓練演練。由於嫦娥五號返回大氣層時,與周圍空氣劇烈摩擦,導致返回器表面的高溫高壓電離氣體層如劍鞘一般,隔絕其與地面測控站間的通信,形成黑障區。遠望3號船的使命,便是在預定海域執行返回器初次再入黑障區附近的遙測、外測、光學測量等測控任務。「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通信黑障區的這一跳至關重要,如果跳不起來,返回器會摔得粉碎;如果跳過了,『嫦娥』可能會逃離大氣層,無法二次進入。」
  • 嫦娥五號返回時,遭遇風雪怎麼辦?
    ◎常豔玲 李昀錫 王瑞林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最近,在嫦娥五號探測器預定著陸的四子王旗著陸場,一場大雪飄然而至。 嫦娥五號任務著陸場系統對此早有準備。記者從嫦娥五號任務著陸場區指揮部獲悉,關於這場降雪,氣象分隊幾天前就已經預報到了。
  • 搬運外骨骼亮相嫦娥五號搜索現場,一人能搬50公斤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 航天科工供圖 攝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該公司二院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大大提升了單人負載機動能力,降低搜索回收作業人員體能消耗。隨後,搜索回收人員身穿外骨骼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旁插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為嫦娥五號探月回收任務收官劃上圓滿句號。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央視直播報導,凌晨1時53分左右,地面搜索隊伍拿到了嫦娥五號返回器落地的大致位置,開始出發進行搜索。據專家介紹,科研人員會對嫦娥五號返回器進行6次返點的精確預報,以確保搜索順利開展。2時21分左右,空中搜索回收分隊已找到嫦娥五號返回器,並通過直升機上的紅外吊艙傳出返回器著陸畫面。通過圖像,我們可以大致看到返回器的表面受高溫影響有一些燒蝕痕跡。
  • 追「嫦娥」的人:精準測控 為嫦娥五號找到回家的路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在即,為提供更加精準的測控數據,準確預報返回器落點,精準指引搜索回收分隊快速實施回收,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兩支活動測控分隊千裡轉場,分別來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和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靜候「嫦娥」「回家」。
  • 第一個抵達嫦娥五號身邊的小哥哥,他來了!
    12月17日凌晨兩點三十分,身著橙色搜救服的小哥哥第一個抵達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現場。架設攝像機,然後利用4G背負臺,通過通信機中繼,把現場的圖像傳輸到北京和全國觀眾的視野當中。他就是第一個抵達嫦娥五號返回器身邊的人,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的空中隊員名叫張魯超。一個多月前,他跟隨空中分隊輾轉來到四子王旗著陸場,只為這一場盛大而光榮的迎接。
  • 四子王旗著陸場:萬事俱備,只待「嫦娥」歸
    冰天雪地中進行搜索回收專項訓練  在著陸場系統開展的最後一次1:1模擬搜救綜合演練中,接到北京飛行控制中心第六次預報落點通報後,空中、地面分隊分別從待命點向返回器落點搜索前進。演練結果顯示,空中分隊到達現場迅速,地面分隊處置工作有序,進一步檢驗了回收分隊夜間搜索處置能力和裝備性能指標。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這兩公斤的樣品很寶貴,參與研究的機構需要一定的能力和基礎,我們也希望以後能夠參與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朱進說。朱進還提到,嫦娥五號整個任務過程,讓廣大公眾非常關注,未來的研究成果也應該讓公眾知曉,發揮社會效益,因此圍繞這兩千克樣品的展示傳播非常重要。他認為,天文館等機構的主要職能是科普,應該承擔起責任,及時展示、傳播這2千克樣品的研究成果。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壤樣品成功著陸!一文讀懂你關心的六大問題
    ,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圖註:空中紅外相機已經看到了返回器。 據悉,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只有神舟飛船返回艙的七分之一,落區範圍(著陸面積)卻是後者的16倍,加上著陸場高寒冰雪的環境,這些都給搜尋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難。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
  •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月球「土」特產已送達!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 嫦娥五號大獲全勝:返回艙32馬赫高速再入,力抗上萬度高溫
    公元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器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地面搜索分隊在6次落點預報導引下順利找到返回器。至此,首次採用月軌無人交會對接方案的月球採樣返回任務迎來了史詩般的偉大勝利。
  • 黎明破曉前,嫦娥五號將這樣回家
    嫦娥五號帶著月壤就要返回地球了。6年前,我國曾發射一顆太空飛行器,驗證嫦娥五號「打水漂」再入返回的關鍵技術,完成了一次低調的重要旅行。今天分享《中國航天報》的一篇舊文,看嫦娥五號將如何——歸來。現在的四子王旗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這兩公斤的樣品很寶貴,參與研究的機構需要一定的能力和基礎,我們也希望以後能夠參與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朱進說。朱進還提到,嫦娥五號整個任務過程,讓廣大公眾非常關注,未來的研究成果也應該讓公眾知曉,發揮社會效益,因此圍繞這兩千克樣品的展示傳播非常重要。他認為,天文館等機構的主要職能是科普,應該承擔起責任,及時展示、傳播這2千克樣品的研究成果。
  • 嫦娥五號回家了!多視角看嫦五返回器成功著陸
    IT商業新聞網12月17日訊 繼嫦娥五號著陸月球取得月壤,完成一系列任務後,現已成功著陸回家了!今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紅外影像顯示,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前面跑過。網友們紛紛表示,嫦娥把玉兔帶回家了。
  • 嫦娥五號返回器旁邊出現兔子,在古代有特殊寓意,與嫦娥故事有關
    12月17日的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所有的科研人員都在做著迎接它回家的準備,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發現自己並不是第一個迎接嫦娥五號回家的人。大家在直播中,清楚的可以看到一個可愛的畫面,有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前跑過,率先到達現場,快於任何一個科研團隊。哈哈,這樣子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很多第一時間看到此畫面的人紛紛表示這真的是玉兔迎接嫦娥回家,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