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有個「荔枝仙」,一年狂吃十萬顆荔枝!吃完還寫詩

2020-12-23 看莆田

文:阮其山 圖:木痴

宋珏畫像

宋珏,字比玉,號荔枝子、浪道人,別號「荔枝仙」,明莆田縣城關雙池巷(今屬荔城區鎮海街道英龍社區)人。善詩文,工書畫,尤精於八分書,自成一家,開創篆刻莆田新派。宋珏是莆陽一位詩、書、畫、印皆精,有大成就的文藝家,在明代文化史上享有盛名。

宋珏生長於南國荔城莆田,對荔枝情有獨鍾,喜荔成癖。他啖荔、論荔、唱荔、畫荔,對推揚莆陽荔枝的聲名,為莆陽荔枝文化增容添色,有著獨特的貢獻

01啖 荔 成 癖

宋珏長年流寓吳門(今江蘇蘇州),但每年都不遠千裡回莆探親、品荔。每當出發時,親朋相送於荔城北門,宋珏指荔子丹為歸期。又與妻兒告別,囑曰:「牆東一樹,留以待我。」東埔有二株陳紫荔樹,宋珏每年都飽啖一盡。樹主陳六郎致書曰:「子未歸,吾東面樹不摘也!」每逢荔季,宋珏自早熟品種吃到晚熟,前後延續四十餘日,大飽口福。

宋珏視荔枝為「福業」,稱荔枝為「果中之仙」「果中之佛」,實無一物可與之比美。宋珏天賦啖量驚人,每日能啖一二千粒荔枝。每年逢成熟季節,自初盛至中晚期,每歲有十餘萬粒在腹中,堪稱「啖荔大王」。

宋珏對品荔頗為精明,喜歡按《荔枝譜》擇優品嘗,遍嘗各種名品,而且十分講究。始以泉(井水),繼以漿解,磁盆筠籠(竹籠),一物不見,寧可不啖。戲稱是「直探鮫人(傳說中的人魚)之宮、入齊奴(晉代石崇的小名)之室,恣取其徑寸晶珠,盈丈珊瑚以歸,不容易也。」喻荔枝為晶珠、珊瑚,剝荔枝為「探鮫人之宮、入齊奴之室」,生動形象,而不乏幽默。

作為文人,宋珏又與同好友人結為「荔社」,會聚於名園古剎的荔枝樹下,品荔嘗漿,徵引荔譜,拈題唱和,日啖三千,晨集暮散,輪流值日,所謂「雖跡溷[hùn]埌[làng](混世),而景界仙都;身坐火城,而神遊冰谷。」此時此境,此景此情,大增品荔的情趣。

02詠 荔 畫 荔

圖:阿缽

宋珏作過不少荔枝詩,抒發對荔枝之至愛、品荔之志趣,及其人生之情懷。

諸如「人生不得飽啖此,腰纏百萬猶然貧。」「明朝買船下水去,猶及山園晚熟時。」(《壬寅夏寄答程孟陽荔酒歌》)「箕踞松陰餐六百,就中啖量較誰多?」(《庚戌夏東埔食荔枝寄孟陽四首》)「崔園千粒啖還健,楓驛百籃未太奇。」(《辛亥食楓亭懷孟陽》)「臣餐陳紫三千粿,甘與荔枝作謫仙。」「但願飽餐樹下死,贏他身後有傳奇。」「三千客路千年別,猶及繁枝次第嘗。」「人此飽餐三十夏,我生於世諒無求。」(《丙寅歸故園啖陳雜詩十一首》)大有啖荔之痴,以啖荔為人生一大樂事。

宋珏作品

宋珏的荔枝詩,不拘一體。一首以仙遊楓亭荔枝為題材的《荔枝詞》,揭露人所少知的楓亭驛館官員的艱難。詩云:「俞公晚好事,垂涎及荔支(枝)。願貶楓亭驛,甘作驛丞卑。妄意荔熟日,端坐飽噉之。事有謬不然,傾耳聽我詞:楓亭閩孔道,迎送無停時。及至荔支熟,苦情公不知。」生動形象記述了楓亭驛丞俞公,迎送無停時,食荔客如潮,疲於奔命的接待苦衷。

宋珏作為書畫家,又精於鑑賞,故畫荔亦咄咄逼真。萬曆三十六年(1608)六月,宋珏自姑蘇(今蘇州)買船歸莆啖荔,因船期耽誤,錯過大半荔季,以至夜不能寐。同行的新都(今屬四川成都)人孫不伐,無見過荔枝,問他荔枝其狀何若。

宋珏草書手跡欣賞,22.4 x 24.4 cm

宋珏曰:「難言也,子不讀君謨(蔡襄)譜乎?亦曰『非名畫之可得,而精思之可述』。」遂於舟中畫陳紫與宋香以示。宋珏每畫一枚,孫生拍掌大呼奇異,船友亦云「咄咄逼真」。宋珏一氣畫了四十五枚,色澤膚理,與生無別。可見宋珏畫荔的枝藝之精緻高超。

宋珏的荔枝題畫詩亦往往與畫相得益彰,倍添詩情畫意。如《題畫》云:「山水空靈讓武夷,黃梅正歇荔支時。畫成不覺鄉心亂,添得梳中幾文絲。」抒發思鄉痴荔之情。

03荔 譜 紀 事

宋珏又自作《荔枝譜》,全面講述莆田荔枝的故事,是一部富有特色、價值甚高的荔枝譜。為明代荔枝譜家鄧慶寀所推崇。該書含福業、荔社、術蔡、牒宋、荔酒、紀異、荔奴(即龍眼)、雜紀八篇。《術蔡》篇記述蔡襄作《荔枝譜》始末,指出蔡襄作《荔枝譜》是因為南方荔枝其味絶美,名聲卻不如桔、橙,於是作譜推揚荔枝;又說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時,曾經將《荔枝譜》書於官署的安靜堂壁上。

宋家香,舊圖

《牒宋》篇,記載莆陽古荔宋家香的歷史與現狀。宋珏親見該樹自蔡襄作譜後五百餘年,依然「樹益向榮,根本蟠踞,層陰蔽虧」,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景象。並記載明邑人狀元林環為宋家香所作的《題記》。還記述自家烏山屋旁有株古荔,大數十圍,樹腹已空,可坐四五人,相傳是宋家香的「孫枝」,即古宋荔的第三代。

《荔酒》篇,記述荔枝酒、荔枝醬等派生產品。作詩自誇自有一壇名為「十八娘」的荔枝酒,「泥頭雖未開,繞屋生幽香。」「一酌祛世慮,再酌澆仙腸。三酌風滿腋,吹君將翱翔。」倍加稱賞。

04荔 扇 交 友

宋珏作品

宋珏客居吳門,廣交朋友。同江南文士程嘉燧(字孟陽)的結識與交遊,更具傳奇色彩。萬曆三十年(1602)夏日,宋珏欲回莆啖荔,途經建州(今福建南平)時,因故受阻,客居於僧舍。偶見一旅人扇頭上的詩畫,是新安(今屬江蘇無錫)人程嘉燧所作。一面是水墨畫荔枝,間以素馨(一種白色香花)數朵,另一面書《殷司馬坐上飲荔枝酒歌》。

宋珏覺得,畫雖不類,而歌則奇古有韻,堪為荔枝酒傳神,且能用幾朵素馨相掩映,其人亦非尋常之輩,不禁擊節嘆慕,必欲求得其人。遂口佔一歌,題於扇上,託附友人前往尋求一識。

宋珏書法

宋珏所題這首《壬寅夏寄答程孟陽荔酒歌》,譏諷程君畫荔「傳神已誤毛延壽,效顰僅得東家施。」「忽觀是圖愴我神,對君何異新都人」,不無自豪地介紹色香味俱佳的莆田優質荔枝。「靈物由來無與比,程君程君莫輕擬。如船之藕棗如瓜,依稀氣韻或相似。客商走筆寄君知,勿笑吾言太支離。」

宋珏書法

宋珏的扇詩是否輾轉程君手中,渺無音信,不得而知。宋珏卻在七年後,於嘉定知縣陳一元席上,始與程嘉燧見識,遂以兄長待之,成為知交。並通過程兄遍交邑中名士,包括名畫家李流芳、禮部侍郎顧夢遊等。宋珏因慕嘉定程嘉燧、李流芳兩先生風流文採,遂遷居吳中。李流芳的墊中樓與檀園,皆是宋珏流連觴詠之處。

宋珏與程嘉燧常有唱詠,程嘉燧畫扇頭花卉贈並題詩宋珏,詩云:「二十年前二十時,風前雨雪對花痴。如今欲畫渾忘卻,恰似吳儂貌荔枝。」(《畫扇頭花卉示宋比玉》)算是對當年建州扇詩的回應,見證兩人交遊之深情厚誼。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吃個荔枝有多難?乾隆收穫40顆,皇妃們一人僅能分一顆
    要說到吃,全世界數中國人第一,應該沒什麼人有異議。中華上下五千年,民以食為天,吃貨文化同樣博大精深。現代科技發展,物流,倉儲加上培育種植都很方便快捷,不僅天南地北的食材隨時能吃到,反季節蔬菜水果也是到處可見。 古代科技沒這麼發達,即使是皇帝,吃的也沒有現代平民方便了!
  • 9品種荔枝對比測評:桂味、糯米餈、仙進奉、白糖罌,誰才是荔枝界的...
    不同品種的荔枝,差別有多大?有荔枝界「愛馬仕」美譽的仙進奉,口感又如何?2020年7月,《消費者報導》從多個生鮮電商平臺中購入了不同品種的9款荔枝。本刊隨機選取每個品種5顆大小均勻且無病害的荔枝,評價其果實重量、果核大小以及可食率等。荔枝果實重量是消費者評價荔枝品質最直觀的指標之一。測評結果顯示,9品種荔枝單顆果實重量的平均值為22.1g。
  • 「全福遊有全福」2020雪津荔枝啤酒旅遊 美食季在莆田正式啟幕
    2020年7月11日,「全福遊·有全福」2020雪津荔枝啤酒旅遊美食季在莆田綬溪湖畔正式開啟,誠邀廣大市民共享為期5天的精彩美「荔」之旅。本次啤酒旅遊美食季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時期舉辦的,啤酒旅遊美食季除了以百威雪津作為龍頭外,引入幾十家莆田本土最佳餐飲企業共同設位參展,還通過明星帶貨直播將荔枝和啤酒推介給線上線下消費者,同時將荔城荔枝成熟特色風景以視頻方式在國內多個著名平臺播放,這是一次一產、二產和三產互聯互通的全方位推廣。
  • 吃荔枝會「上火」?實為糖分高所致,每天10多顆即可
    眼下正是荔枝上市的季節。有句俗語是「一個荔枝三把火」,說的是荔枝吃多了很容易引起口腔潰瘍等「上火」現象。這是真的嗎?荔枝應該怎麼吃?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表示,很多人吃過荔枝後,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如:口乾舌燥、噁心、四肢無力、頭暈目眩、牙齦出血、發燒或者是痤瘡發作等,很多人將它們歸結為「上火」,但實際上出現這種現象是有別的原因。阮光鋒解釋說,荔枝糖分高,如果吃太多,就會攝入大量糖分,高糖會增加血糖負荷,高血糖負荷飲食會加劇痤瘡。
  • 讓楊貴妃嘴饞的,是哪裡的荔枝?
    >楊貴妃吃的荔枝從哪裡來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莆田有一道傳統名菜——荔枝肉,因烹調後因外型形似荔枝而得名。>而其中最知名的品種——妃子笑自然是化用自楊貴妃的典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皇帝渴望而不可得的「荔枝自由」
    實際上,從漢武帝以來歷朝歷代皇帝「嗜荔如嗜色」的德行看,多半還是玄宗自己更想吃,貴妃替皇帝背了一口大鍋。自從嶺南荔枝作為貢品進入宮廷,帝王們就為多吃一口荔枝費盡了心思。漢武帝第一次嘗到荔枝,是剛登基時南越王趙佗獻上的貢品。漢武帝龍顏大悅,一方面自然是因為荔枝味美,另一方面或許跟《列仙傳》「有食其華實為荔枝仙人」的記載有關。眾所周知,漢武帝對求仙一直鍥而不捨。
  • 還在吃荔枝的廣州人!荔枝不能和這些東西同吃!(內附採摘攻略)
    荔枝新嫩多汁,晶瑩剔透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吃荔枝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廣州的小夥伴們荔枝還可以這樣吃趕緊學起來食材:荔枝 絲瓜 甜黃椒1.準備材料。2.荔枝剝皮去核,絲瓜、黃甜椒切塊狀。>▼地址:荔新公路收費站旁,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正對面簡介:交通便利,全場總面積600幾畝,約2萬即棵果樹,種有10幾個優質荔枝品種。
  • 【520•我愛荔】最頂級的荔枝吃貨,竟然不是蘇軾
    宋代有名的吃貨蘇軾被貶嶺南時,第一次吃荔枝就被徹底降服,寫詩膜拜:「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這荔枝,紅羅裙白皮膚,美妙絕倫,莫不是仙子吧?世上竟有此等尤物!
  • 容縣荔枝多少錢一斤呢?日啖荔枝三百顆的時節
    夏季已至,又到了吃貨們「日啖荔枝三百顆」的時節。有誰知道容縣的荔枝多少錢一斤?小編沒錢買,只是問問日前,一批越南鮮荔枝已入境,廣西今年荔枝進口的序幕正式拉開。目前,市場上荔枝銷售情況如何?2半個月後荔枝更加物美價廉記者連日走訪農貿市場、超市了解到,在南寧市場上,產地為海南的「妃子笑」正佔據市場C位,進口荔枝比較少見。攤主們均表示,要吃到越南荔枝,估計還得等上十天左右;要品嘗廣西本地的荔枝,估計還得等大半個月。▲南寧部分水果攤點已上架「白糖罌」。
  • 荔枝季到!哪個品種清甜爽口?這些荔枝網紅吃法真香……
    桂味「桂味」是荔枝中的上品,因吃上來會有淡淡桂花香而得名。仙進奉「仙進奉」屬遲熟荔枝品種,以肉厚多汁,蜜香甜著名。在增城有過百年栽培歷史,清代為宮廷貢品供皇帝品嘗。果實在7月上中旬成熟,比糯米餈遲熟7~10天。
  • 【微食療】日啖荔枝三百顆,當心吃出低血糖
    現在正值荔枝成熟大量上市的時節,飯後來幾顆清甜多汁的荔枝似乎成為了炎炎夏日裡一件樂事。白嫩肉厚肥嘟嘟的外表,配上軟糯濃甜滑溜溜的口感,令人難以抗拒! 然而,過量食用荔枝或某些特殊體質的人食用荔枝,均可能發生意外。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過300克,兒童一次不要超過5枚。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
  • 別再「日啖荔枝三百顆」了,小心低血糖
    國內報導過很多空腹吃荔枝而引起中毒死亡的案例,比如:2017 年,廣州一個 7 歲的兒童一口氣吃了 20 顆荔枝後,出現出汗、抽搐的症狀,昏迷 3 小時,送進 ICU 急救。今年 6 月 17 日,印度 103 名兒童疑似空腹吃荔枝引發腦炎,當地盛產荔枝,每年夏天都會有爆發腦炎疫情,菸酒表明。荔枝含有毒素,空腹食用加上高溫容易引發腦炎。什麼是「荔枝病」?「日啖荔枝三百顆」真的可以嗎?
  • 怎樣吃荔枝不上火?很實用!
    到了五六月份,香甜可口的荔枝也慢慢要開始佔據水果市場了。有詩稱「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見這個皮紅肉白汁水甜的傢伙有多受歡迎。不過,所謂「一顆荔枝三把火」,享受美味的同時,這把荔枝火也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 荔枝明明很甜,為啥有人吃了引發低血糖?用荔枝降血糖會怎麼樣?
    夏天是吃荔枝的好時節,荔枝水分較多,可以幫助滋潤口齒,讓身心舒暢。而且荔枝中還含有很多營養物質,適當吃點能給身體帶來益處。 可是,荔枝再好也有弊端,有些人群就不適宜多吃,否則會給身體帶來損傷。身邊就有人因為吃荔枝出現低血糖現象,這就讓人困惑了,明明荔枝是甜的,為啥還會引發低血糖?
  • 蔡瀾旅行食記:談荔枝
    路經果園,看過一顆大如蘋果的,即刻下車向荔農要來吃,發現肉硬而無味,當地人叫它為「掟死牛」。「掟」系粵語,講成普通話是「擲死牛」的意思。喜歡吃荔枝的人,一定吃個不停,但總被家長或老婆喝止,說:「一顆荔枝三把火。」我小時聽到,總想,吃那麼多粒,豈不把整間房子燒掉?才不管,一看到「糯米餈」,非吃它四五十顆不可,尤其到了果園親自去摘的時候。
  • 【物產】冰肌玉骨襯紅妝 ——永春荔枝漫談
    荔枝被古人冠以「人間仙果」的美譽,民間也有「飽食荔枝即神仙」的比喻,可見它受到人們格外的寵愛。「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楊貴妃,「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蘇東坡,創作出世界上第一部果品分類學著作《荔枝譜》的蔡襄,都留下過千古佳話。
  • 荔枝這樣吃 幾個小時就可能死人
    荔枝,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現在也正值荔枝的上市季節,喜歡吃荔枝的小夥伴可是過足了嘴癮。但近日,關於荔枝的消息也是層出不窮:荔枝吃多了容易得"荔枝病"……過量食用荔枝後果很嚴重,會致死……空腹不能吃荔枝……這一下讓很多人慌了神,吃荔枝一顆接一顆,真的會奪命?荔枝不能空腹吃?今天就來一一說清楚。
  • 吃了20年的荔枝,才知道荔枝上有個「開關」,一按殼就自動剝好
    吃了20年的荔枝,才知道荔枝上有個「開關」,一按殼就自動剝好我們在買水果的時候可以發現,現在到處都有賣荔枝的,荔枝吃起來香甜可口,尤其是現在天氣炎熱,把荔枝冰鎮過後食用,吃起來特別的爽,還可以解暑,荔枝好吃是好吃,就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太難剝了
  • 荔枝新吃法,爆漿毛巾卷!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宋代:蘇軾《惠州一絕 / 食荔枝》寫下這句話的蘇東坡剛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籤書公事」。一定要最小火,咕嘟到起泡泡即可除了荔枝毛巾卷,還可以用其他食材代替荔枝,看看網友們的奇思妙想,你也快來動手操作吧。
  • 你以為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蘇軾是在開玩笑?其實字字都是淚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首詩有多出名不用筆者多說,不只是詩詞迷們喜歡,不少不怎麼讀詩的吃貨們也愛得不行,畢竟它妥妥的一曲吃貨宣言。也正是這首詩,捧紅了嶺南的荔枝,直到現在仍是廣東人的驕傲。詩的首句羅浮山位於廣東東江之濱,是當地的一處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