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村莊、那些人,一旦看上,就會愛上!這神奇的魅力就在《村莊故事》。
《村莊故事》系列紀錄片拍攝的村莊分布在浙江、陝西、福建、山西、安徽、貴州等地。
不同於一般人看重的「新、奇、特」,這些村子的特色恰恰是「普通」。
沒有顯赫的名氣,甚至從未被外人關注過。但正因其普通,才更有普遍性——這是中國大部分村莊的真實樣貌。
Emmmm……那樣還有意思嗎?
有,意思大得很。只是要下功夫去發現。
武俠小說裡的高手,哪個不是真人不露相,深藏功與名?
一年多時間裡,《村莊故事》的拍攝者們沉浸在村裡,跟蹤拍攝這些普通村莊和村裡普通人的生活變化。
那些平時外人看不到的生活,令人感懷興嘆的故事,以及想像不到的事物的、人物的關係和糾葛,慢慢地就出現了,味道濃了,讓人放不下了……
拍著拍著就愛了。
愛上村裡沾著露水的泥土,愛上村後風光秀麗的山水,愛上村民飯桌上的美味,愛上聰明智慧、為了好日子執著奮鬥的農民。
為啥愛?《村莊故事》於12月19日、20日、27日22時15分,在央視新聞頻道(CCTV-13)播出,每天兩集。看上,你就明白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不一樣的村莊
你會很容易愛上南方古村的風貌民俗。周邊植被茂盛,景色秀美。
這是浙江巖龍村,青山綠水、古樹老宅,還有隱匿於深山中的龍鳳大瀑布。
藏在貴州深山裡,有七百多年歷史的佔裡侗寨迎來了極為難得的一場大雪。
這是否預示著來年有喜事?
千年古村右龍,全村樹齡在500年以上的古樹有2000多棵。這棵銀杏樹齡逾兩千歲,虯曲蒼勁。不知何年何月,一枝香榧從銀杏體內長出,相互纏繞,共生共榮。村人稱之為:子孫樹。祈望古村人丁昌盛,子孫綿延。
右龍村遍地茶園,滿山茶油樹。還有香榧、毛竹、蘑菇、竹筍、木耳等山貨,右龍不種一塊稻麥,卻收穫頗豐。
相較之下,北方村莊的味道,就屬深藏不露呢。
這是陝西伏義河村現存唯一古蹟石獅子,歲月令其斑駁,分量卻依然在。
北方村莊就像這座石獅子,面目模糊,歷史不清,似乎沒什麼特色。
但其實擁有大開大合的自然風光,還有憨厚笑容後面一波又一波湧動的力量。
曾經以種玉米為主的韓家莊通過種玉露香梨奔了小康,他們還要帶動其他兩個村共同致富。
春天,山西韓家莊村的梨花千朵萬朵壓枝低。
如果不說,你能想到這是如今陝北黃土高原的景色嗎?
黃土高坡正向著綠水青山、金山銀山轉變。
一個樣的老農民
福建延祥的官遠水,74歲,16歲起種稻,今後還想種稻。
陝西肥家山的郝國軍,66歲,16歲起務栆,今後還想務栆。
兩位素不相識、相距遙遠,但愛土地、愛勞動,勤勞致富,屢敗屢戰不服輸的倔勁兒,那是一樣一樣的。
這是官遠水。
水稻是他的命根子。為了不讓鳥、老鼠、野豬糟蹋糧食,他發明製作了各種自動發聲裝置。
可他最終沒鬥過動物,糧食幾近絕收。老官氣不過,生生從老鼠洞裡掏回了幾筐稻穗。
村裡公路通了,老官決定再多種上幾十畝田。
不知列位看客誰有好主意,幫他對付那些壞事的小動物?
這是郝國軍。
遇到春旱秋澇,老郝的大棗收入只有往年的三成。
老郝不服輸,接著種。為了解決灌溉困難,他希望政府給山上拉上動力電。老郝抓準一切機會跟領導提想法,結果還真有了結果!
老郝的大棚棗嫁接了新品種,他把三年後的小目標定在了掙十萬元錢。
洋裝照透露出老郝奔好日子的心氣兒和內在的時尚感。
其實,倆老爺子除了倔,可愛勁兒也是一樣一樣的。
花樣的鄉土美食
拍攝一年多,攝製組吃住在村裡,大飽了口福,也大開了眼界。
這是安徽右龍村真正的山間走地雞,喝過這雞湯的那就叫「曾經滄海難為水」。
韓家莊的臊子麵是一絕,看似簡單,味道極美。愛吃麵的攝影師每次來拍攝,再累也能胖幾斤。
小溪裡的小石斑魚和稻田裡的金色稻花魚,是巖龍的特色菜。
發糕用新鮮米粉,加入豬油白糖蒸製而成,入口鬆軟甜糯,是巖龍逢年過節的必備佳餚。
牛癟,是佔裡侗寨接待最尊貴客人的菜餚。宰牛時取出牛胃和小腸內未消化的食物,擠出汁水,加工而成。初次嘗試需要些膽量。
△《村莊故事》攝製組:盛情難卻,吃就對了!
木槿花,福建延祥村人想用來吸引遊客,同時它也是一道美食。
別樣的幕後秘聞
採訪彩蛋1:老官對女編導有個希望
去鐵爐坑的山上拍攝,得自己做飯吃。每次上山,攝製組除了帶機器設備,還要帶各種食材。
農民官遠水的妻子白天上山摘箬葉不在家,老官不做飯,一到飯點兒他就拿眼睛瞅攝製組的女編導,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你們女人倒是做飯呀?
可憐見的,這項目前後去了兩個女編導,偏偏都不會做飯,每每被老官一瞅就緊張,手指頭比腳趾頭還笨,真是無地自容。
攝製組技術員給編導排憂解難,勸老爺子說:「您不知道嗎?城市裡女人都是不幹活的,她們只是吃!」老官很是狐疑,估計他立刻想到了在福州生活的孫子——那日子得多悽慘啊!
△《村莊故事》女編導:不會做菜還不會採嗎?鐵爐坑的野菜是真鮮美~
採訪彩蛋2:無所不能的技術員
拍攝打米時,打米機突然壞了!
拍著拍著,機器不動了。
關鍵時刻,攝製組技術員觸類旁通,化身農業機械師,兩下子修好了打米機,這一手露得著實漂亮。
採訪彩蛋3:攝影師遭遇「暴擊」
在稻田拍攝打穀子的畫面時,攝影師為了追求震撼的畫面效果,主動鑽進打穀筐,讓農民大哥對著他來了頓「迎頭痛擊」。
這敬業精神,愛了愛了!
採訪彩蛋4:攝製組的花式出行
最佳座駕:農用三輪車。
因為四輪車有可能變成人力車……
三輪車不行了就換「11路」。
兩條腿不夠,那就再加兩條。
終極必殺技: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美麗的村莊,奮鬥的村莊,發展中的村莊,還有很多很多故事……
△《村莊故事》總導演與村民
「村裡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空心化日益嚴重,怎麼辦?」
《村莊故事》攝製組相信,靠無數熱愛家鄉、不斷奮鬥的人,我們的村莊一定能夠振興。
(編輯 趙羽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