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特殊兒童手工製作中藥香囊 體驗端午節習俗
圖為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組織孤獨症兒童手工製作中藥香囊。西安中醫腦病醫院供圖中新網西安6月24日電 (黨田野 張麗姝)記者24日從西安中醫腦病醫院了解到,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該院組織孤獨症兒童在家長、醫生和護士的引導下親手製作中藥香囊,在情景式教學中,讓孩子們體驗端午節習俗,鍛鍊動手能力。「過端午,掛香包,蚊蟲不來身邊鬧。」
-
端午在即,你佩戴中藥香囊了嗎?
端午香囊。宗依苑 端午佳節在即。眼下,市中醫院舉辦的「迎端午、送香囊、品花茶、祝安康」中醫文化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
掛香包 送粽子五彩繩……溫馨巴士打造端午節主題車廂
此外交運溫馨巴士通達分公司特別打造了端午主題車廂,介紹端午節的傳統民俗文化知識,讓乘客們在公交車廂體驗端午習俗,感受節日氣氛。為環衛工人送去香噴噴的粽子22日清晨,603路隊工作人員唐萌萌與同事將包好的粽子從鍋裡取出,送到環衛工人邵大哥夫婦等五人手中。看著他們吃著香甜的粽子,工作人員也甜到了心裡。邵大哥邊吃粽子邊開心地說,謝謝你們這麼多年一直想著我們。
-
瀘州市民注意:端午節將至 佩戴香囊還需對症應用
端午節將至,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開展「『香』飄端午,『囊』情一夏」直播活動。醫院院長楊思進當起了「帶貨主播」,為大家介紹醫院研發的中醫藥養生產品。其中,醫院推出的各式香囊備受大家追捧。那麼香囊對健康有哪些益處?有哪些功效?使用時應注意什麼?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專家為大家答疑解惑。
-
解碼非遺|在省文化館學會做中藥香囊、織藤編、包庾家粽……
>6月27日,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的「節慶『嘆』非遺」——2020年端午節系列活動繼續進行。當天舉行的「解碼非遺——陳李濟中藥香囊製作體驗課」為 「解碼非遺」體驗課第三課,也是端午的最後一堂課程。陳李濟中藥博物館的蔡沛欣老師坐鎮廣東省文化館,帶市民一起探索「中藥香囊」的秘密。將傳統醫藥文化帶進日常生活活動當天,廣東省文化館一樓展廳瀰漫著一股甘甜的陳皮清香。
-
彩線纏玉臂古法制香囊,煙臺高新區舉辦端午節手工製作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閆麗君 通訊員 楊帆 李慶東6月26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高新區工委宣傳部獲悉,25日下午,煙臺高新區在藍色智谷創業1號茶空間舉辦端午節手工製作活動,20多位市民報名參加。在主持人的精心指導下,參與市民學習了香囊和五彩線的製作技術,現場氣氛熱烈。
-
端午,掛個香囊能防病!
(健康時報記者 林敬/文 浙江省中醫院 於偉/圖)端午節,在我國有佩戴香袋的習俗。這幾日浙江省中醫院兒科診室,前來就診的孩子們高興地挑選自己喜愛的五彩香袋。這些由五色絲線紮成、色彩斑斕綢布手工定製、形狀各異並寫有吉祥祝福的香袋,結成一串串,玲瓏奪目,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
「我們的節日·端午」巧手做香囊 安康端午節
端午節來臨之際,包粽子、掛香囊、掛艾草等傳統民俗構成了街市一道靚麗的民俗風景。圖為在農貿市場市民紛紛購買艾草。■記者 劉建新攝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唐修嶽 通訊員 孫聰) 沐浴蘭湯、懸掛香囊、燻蒸艾草、酒飲雄黃……這是傳承了上千年的端午習俗,而佩戴香囊是人們最為熟知的習俗之一。
-
方回春堂端午活動嗨翻杭州,燒艾畫王送香囊滿滿都是愛
老底子的杭州端午節,一直有「燒艾」驅疫活動,「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能招百福,保護主人身體健康市民紛紛湊近,讓煙霧燻身,民間俗話「燻艾香,百病除」方回春堂活動現場還展示了作為古老端午情懷之一的香囊,將香粉原料進行展示,並邀請小朋友與父母共同製作香囊。
-
端午臨近戴香囊,你準備好了嗎?「五行香囊」祝安康!
在古代,端午節前後,人們除了吃粽子、飲雄黃酒以外,常常還會為孩子們佩戴美美的香囊。小兒由於肌膚嬌嫩,髒氣清靈,香囊中的中藥成分吸入人體後,能提高正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意思是古代的年輕人要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香囊,來表達敬意。
-
【端午活動報名】「聞香識端午,巧手納香囊」|梅花洲親子端午香囊...
【端午活動報名】「聞香識端午,巧手納香囊」|梅花洲親子端午香囊體驗來報名啦! 源自中醫「衣冠療法」的傳統中藥香囊,已成了一些人的抗疫新品。在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人群注重自身的健康需求,正逢漢族節日端午,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時代變遷,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
香囊手藝人:端午節佩香囊 過去是為對抗「壞天氣」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除了吃粽子、划龍舟,端午節還有著佩香囊的傳統習俗。作為古代服飾上的「點綴」,包裹著香料、草藥的香囊不僅有著美觀、裝飾的作用,還被賦予了驅邪、避害的含義。而在我國南方地區,端午節前後的天氣悶熱潮溼,香囊則有了更加實用的意義。
-
端午佩香囊,深圳中醫專家教你如何製作香囊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 通訊員 劉暢 劉曉韻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習俗各地有所不同,吃粽子、塗雄黃、尋艾草、掛菖蒲、佩香囊、洗藥浴、賽龍舟等。25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中醫科學科帶頭人、科主任秦鑑向市民分享製作小香囊的「秘方」,讓市民在家也能製作一個防蚊防疫還好聞的小香囊。香囊有驅蟲、除穢、防病的功能據介紹,「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中藥香囊源自中醫裡的「衣冠療法」、「服氣療法」。中藥香囊有驅蟲、除穢、防病的功能功效。
-
端午香囊製作教程,讓這個端午節有專屬你的味道!
我們可以藉助古人一些避毒祛邪的方法,有效地保護自己與家人。小時候每逢端午有吃艾糕,包粽子,佩香囊,掛菖蒲,大蒜水洗澡的習俗。兒時的端午,是個香氣四溢的節日。不僅僅是奶奶包的手工粽子,還有奶奶曬艾草,做香包的氣息。氣味,是帶著回憶的鑰匙。我國古俗佩戴香囊荷包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周代之前。
-
「端午節」拍了拍「你」!這裡有一份香囊的做法請收藏~
千百年來,端午節與端午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綿延不絕。近日,杭州市婦女活動中心走進西陵社區,開展了「垃圾分類新時尚 端午佳節共宣講」公益體驗活動,提前帶去了濃濃的端午味兒。端午節又稱「浴蘭節」,在屈原《九歌·雲中君》中有「浴蘭湯兮沐芳」之句。
-
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看古人怎麼過端午?
又到一年端午時,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端午節在我們的印象中意味著吃粽子、賽龍舟,懷念屈原。但古人在這天會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端午節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今天就跟希望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能祛溼,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它的好處,於是在潮溼多雨的端午節,古人就用祛溼的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祛除寒溼防止生病,所以艾葉、菖蒲、大蒜也被叫做「端午三友」。通過把它們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用來除病菌、驅毒避邪、佑護健康。
-
端午與公共健康:艾草、香囊、賽龍舟
立夏之後是端午。從文學上講接天蓮葉即將無窮碧,尤其是在江南水鄉,一派浪漫景象徐徐展開。但從節氣角度來看,那些害蟲也逐漸甦醒了。所以,夏季的疾病防治和公共健康密切相關。這其中,端午作為全民公共節日並且伴隨著對傳統文化的積極弘揚,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景就具有了公共健康科普的嶄新意義。
-
沐艾香、畫王字、做香袋、逛廟會來方回春堂體驗純正的端午民俗
又是一年端午時,6月25日一大早,方回春堂裡一場回春小廟會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一起體驗純正的端午民俗。燒福艾、畫王字、做香囊,今年的端午節非常熱鬧,即便是下大雨也阻擋不了市民朋友們的熱情。燻艾結束後,便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環節。
-
「端午節」養生全攻略,讓你健康一夏!這才是端午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五」與「午」通,所以端午亦稱重午或重五。端午佳節話養生與豐富多彩的端午起源說一起,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至今還在全國各地流傳並延續。然而,無論稱謂如何,端午時節所反映的意義卻是一致的。專家認為,這個節日本是對人身體健康的一種愛護,對生命的愛護。端午時節提倡的是人與自然的調和、平衡,以安然度過夏天。
-
端午節丨「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 自製香囊有講究
佩戴香囊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習俗,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更是提到「闢疫氣,令人不染」。小小香囊真的可以抑制病毒、防病祛病嗎?中藥香囊療法源自中醫學「衣冠療法」,是利用芳香藥物「通經走絡、開穹透骨」的作用,通過口鼻吸入和皮膚、經絡穴位吸收,疏通臟腑經絡體系,對人體進行整體調節,從而發揮避穢濁、防禦疾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