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語是馬來西亞華人圈中普遍使用的一種含有當地特色的華語。
雖然華語是以中馬地區華語方言為基準,但受到當地歷史、文化與社會環境等影響,當地華語跟臺灣腔和中國大陸普通話還是有較大的差異的。
在日常生活中,當地華人所說的華語都帶有很濃厚的當地口音。
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如何成為一名『正宗』的大馬人。
大馬華人表達時間的方式是很有趣的。
剛來大馬的我想問班裡同學現在幾點了,結果得到的回答是:『12點8個字』。
嗯??不是吧,八個字是什麼鬼,後來華人同學告訴我一個字代表五分鐘,所以八個字就是40分鐘的意思。
我心想:難道我問個時間,你還要考察我的九九乘法表麼。
有一天我仔細的看了時鐘,才發現原來他們表達時間的方式是非常形象直觀的。
比如1點3個字就是時針指向1,分針指向3,一下子就知道是幾點了。
當我們去買菜的時候,假如一個蘋果的價格兩塊五,他們會說是:「兩塊半」。
而且有的時候兩塊半聽起來像兩塊八,所以即便是來大馬生活了三年的我,到現在也經常容易弄混,有的時候多給有的時候少給。
他們還會把cent(一分錢)說成「線」。
比如:「你要再給我80線「就是你要再給我八毛錢的意思啦。
百分比=八仙?
在馬來西亞「八仙」是指%,百分比。
這個詞是從英語percent音譯過來。
舉個例子:中國人 :經濟效率少了10個百分比。
馬來西亞華人:經濟效率少了10巴仙。
一次大馬朋友想約我一起去「看戲「。
我心想:看戲一定是在舞臺上很多演員在表演,
於是我就問他:」兄弟,沒想到你還有這種癖好,看來你對京劇也有研究啊「。
在他的哈哈大笑聲中我明白,原來」看戲「就是看電影的意思。
還有一次,放學後同學們想約我一起去喝茶,我以為的喝茶是這樣
沒想到喝茶就是一群人去外面的mamak (就是外面的大排檔)吃點東西,聊聊天的意思。
在國內,我們說「不懂」的意思就是對事情一知半解。
但是大馬人把「不懂」這個詞升華了,像不知道,不明白,不了解,不清楚,不曉得,不確定等都可以。
舉個例子:「明天幾點上課?」「不懂。」「你知道nike又出新的聯名款鞋子了麼?」「不懂。」
做某…醬, 罷了(liao)
這兩個詞是大馬華人最常用到的,「做某」就是怎麼了,幹嘛,幹啥的意思,「醬」就是這樣的意思。
但是大馬華人會把「醬」發音成---「ziang」。當你覺得一個人很懶,你可以說:「做某你醬懶的。」
「罷了」就是而已的意思,比如你問你的朋友新買的衣服多少錢,他會說:「30塊罷料。」
先來給大家聽一段馬來西亞不同種族的人說英文的方式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聽懂,反正剛到馬來西亞的我是根本聽不懂本地人說英文的。
因為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加上四面八方來的方言,造就了現在的「馬來西亞口音」。
他們會在對話中加入很多語氣助詞,這樣情緒方面才可以表達的更仔細,對方也更容易理解。
Lah就是沒問題的意思
比如在學校問同學借筆,他們會說」OK lah」/ 」Don’t want lah 」
Lor 就是有點不情願的意思
比如你管朋友借錢,你希望下個星期還給他,他就會說「OK lor」
Meh 是確定一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可以
比如老師布置一項作業,你不想做,你的同學就會問:」醬紫真的OK meh ?」」Can meh?」
Ah可以用在很多場合,用來強調語氣
比如:」you think you very smart ah ?」等
大馬英文很喜歡在句子結尾加「one」這個單詞,其實這個單詞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思,但是加在句子結尾聽起來會很舒服。
比如:」This computer very nice one。」/ 」Wah, you look very pretty one.」
這句中式英語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比如:「今晚要去喝茶麼?」「See first lah~ 」,而且結尾的lah,一定要轉音拉長。
比如「可以給我看一下你的passport 和ic 麼?「。
其實他們並不是想秀一下自己的英文有多好,只是他們習慣了這種說話方式。
所以來大馬留學的小夥伴們,我相信一個月過後,你們的口音就會被大馬同學們同化了。
大馬華人大都數都來自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我被問過最多的就是:「你來自中國那你會不會說福建話啊,你聽得懂客家話麼?」之類的問題。
我心裡想,中國那麼多方言,尤其是南方的方言,作為北方的我是一句都聽不懂的。
但是如果你的英語水平不是特別好,又想來大馬留學生活,是很容易適應的。
馬來西亞的華人幾乎都會說三種語言,而且他們都很熱心,有耐心,只要你向他們求助,他們會二話不說的幫助你。
今天大馬口音的介紹就到這裡了,下期會介紹大馬的穿搭和飲食習慣,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