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馬克思:誰與我生死與共

2021-03-01 安徽先鋒微訊

從60年代中期開始,馬克思的病情就持續惡化,但他還是通宵達旦地工作。恩格斯曾反覆催促馬克思抓緊出版《資本論》,但也對老朋友的身體狀況萬分關切。在1866年2月份的一封信中他這樣說到,「萬一你出了什麼事情,整個運動會怎樣呢?如果你這樣一意孤行,事情必然要弄到這個地步。說真的,在我使你不陷入這種境遇以前,我日夜不會平靜;每天,只要得不到你的消息,我就忐忑不安,以為你的病又惡化了。」

克思與恩格斯可謂是人類歷史上的超強組合。為什麼這樣說呢?在他們面前,俞伯牙和鍾子期,管仲和鮑叔牙、劉玄德和諸葛亮,福爾摩斯和華生,也都會黯然失色。他們作為「黃金搭檔」,是典範中的典範。馬、恩這艘友誼的小船乘風破浪,兩人保持了長達20年的不間斷的通信,開創了歷史奇蹟。他們一路都是追隨者無數,膜拜者無窮,但兩人從未彼此猜忌或懷疑過彼此的坦誠與真心。中國文化裡形容朋友之間的友誼,例如莫逆之交、刎頸之交、生死之交、君子之交等等這樣的詞彙,用在馬恩的偉大友誼上面,一點都不為過。

這裡,我們不禁要問,他們的友誼為何會成為千古佳話?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能夠保持如此長時間的彼此信任與毫無羈絆的交流呢?通過下面兩個事例,我們或許就可以回答這些問題。

首先,為了支持馬克思專心寫作,也為了替無產階級保全自己的領袖,恩格斯做出了最大的犧牲,從事了他最不喜歡的商業活動近二十年。

克思為了搞清楚資本家賺錢的秘密,以讓工人看清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專心伏案寫作,但經常為家庭的瑣碎生活所打亂。恩格斯則自動擔負起了馬克思的生計問題,可以說,對於馬克思一家而言,恩格斯的資助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恩格斯數十年如一日的無私援助,馬克思終究會被生活的困苦所壓倒,他也就不會將他的偉大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們必須看到,馬克思並不是不能賺錢養家,只是他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撰寫諸如《共產黨宣言》、《資本論》這樣的偉大著作了。他又是一個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理財觀念的人,家裡的孩子也多。這時,恩格斯就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用恩格斯自己的話說,就是回到「該死的生意經」裡去。

1850年11月,恩格斯決定重新回到營業所工作,他前往曼徹斯特,在他的家族企業「歐門—恩格斯」公司裡做起了辦事員。為此,他還遭到盧格、維利希等人的挖苦諷刺、粗暴攻擊。但是恩格斯毫不在意這些,他深知,馬克思之於無產階級的意義是任誰也替代不了的。

憑著恩格斯的兢兢業業,他從一名辦事員做起,1860年之後成為了公司的代理人,1864年就成為了公司股東。剛開始做辦事員的時候,恩格斯的工資還很低,也沒能拿出多少錢來支援馬克思。但常常是每個月甚至是每個星期,恩格斯寄來的一英鎊、兩英鎊、五英鎊或更多的匯票對馬克思一家來說都非常重要的。20年來,恩格斯寄給馬克思的錢,總共達到了三千英鎊,這在當時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

恩格斯其實打心裡就非常反感他作為資本家的身份,為了能夠有更多的收入支持馬克思的工作,恩格斯不能長久地和他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在一起,而是常常不得不同一些他看不慣的人周旋,遵守表面的禮節,過著兩重生活。這對他來說,無疑是非常痛苦的。

面對慷慨解囊的恩格斯,馬克思也經常陷入一種深深的內疚和負罪感中。因為他知道,恩格斯同樣具有從事研究的天才能力,只是為了馬克思的生活,不得已去做那些他自己不願意做的經商工作。

說到恩格斯的才華,馬克思曾這樣誇讚恩格斯,「他真是一部百科全書。白天也好,夜裡也好,吃飽了也好,空著肚子也好,隨便什麼時候他都能工作,文章寫得飛快,機靈得出奇。」恩格斯擅長的領域是語言、軍事和自然科學,他寫的文章也極富邏輯和條理,曉暢明白,並具有令馬克思讚賞的善於抓住複雜問題之本質的能力。

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坦白向你說,我的良心經常像被夢魔壓著一樣感到沉重,因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為了我才浪費在經商上,才讓它們荒廢,而且還要分擔我的一切瑣碎的憂患。」

恩格斯並沒有抱怨過什麼。對此,馬克思始終深懷感激:「我真不知道怎樣感激你對我的友誼,感謝你為我進行的工作,感謝你對這孩子的關心。」在馬克思埋葬了自己最親愛的兒子之後,他還對恩格斯說,「在這些日子裡,我之所以能忍受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為時刻想念著你,想念著你的友誼,時刻希望我們兩人還要在世間共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事例。馬克思去世後,留給世人的除了已經出版和再版的《資本論》第一卷,還有關於《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的大量的手稿。正是在這些手稿的基礎上,恩格斯替馬克思出版了《資本論》的後兩卷。為此,他擱淺了自己的著作《自然辯證法》的撰寫工作。

此時的恩格斯也已經有63歲了,他自己對這項工作也有許多擔憂。因為馬克思潦草的筆記常常連恩格斯也很難辨認清楚,更何況要把它匯總成系統的書籍出版。但這項工作也只有恩格斯一個人能做到。不久他就因為整理《資本論》病倒了,這令他非常擔心,他在一封寫給拉甫羅夫的信中就說道:「因為現在活著的人只有我才能辨認這種筆跡和個別字以及整個句子的縮寫」。由於支撐不住,恩格斯的舊病復發,醫生已經禁止他再這樣拼命工作了。但是,他還是特意請了一名助手幫他記錄他口述的手稿內容,而且還是從早上10點一直工作到下午5點。

手稿中最難的部分其實不是辨認馬克思的字跡。馬克思的原稿中有些部分非常重要,但只有一個大綱,還有一些片斷也會反覆出現在好幾個地方。這就需要恩格斯比較、推敲,甚至補充、修訂,以便讓馬克思的思想連貫一致。這項工作無疑是頗費功夫的,沒有對馬克思原稿的高超的把握和理解,是完全做不到的。

但恩格斯做到了,而且他非常樂意做這項工作。他在寫給貝克爾的信中說:「要整理馬克思這樣每一個字都貴似黃金的人所留下的手稿是需要花費不少勞動的。但是,我喜歡這種勞動,因為我重新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列寧曾評價說,《資本論》第二、第三卷應該說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共同的著作。但恩格斯絕不貪功,他自己就謙虛地說,「我一生所做的都是我預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我演的只是配角——而且我想我還做得不錯。」

朋友們,請不要帶著人類的淺薄去認識這對生死之交。世上有多少明爭暗鬥、貌合神離的組合,充斥著各自的利益、私慾和算計,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他們支撐不了多久就各奔東西,甚至反目成仇。惟有馬克思和恩格斯,褪去世間的一切浮華,為著共同的事業和理想,播撒萬點光和熱。人生得一二知己,已是萬幸。遠離推杯換盞、聲色犬馬的名利場,與知己相伴,同喜同悲,足以抵達幸福的彼岸。這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偉大友誼帶給我們的最大啟迪。

1866年,正是在恩格斯的無私幫助之下,馬克思努力了近十五年之久的巨著即將出版了。這部著作就是《資本論》。那麼,它為什麼被稱為工人階級的「聖經」呢?它到底說出了什麼驚天秘密才會讓資本家口誅筆伐,一致反對呢?

-本講完-

下集預告:

馬克思認為,商品生產出來還不能成為到手的利潤,要成為真金白銀還需要商品賣得出去。按照這種工人越來越貧困的趨勢推算,商品總是會出現相對過剩的,因此,馬克思把商品出售環節稱為「驚險的跳躍」。

下期再見~


猜您想看:


來源:火紅的黨旗


相關焦點

  • 一曲古琴版《刀劍如夢》誰與我生死與共
    我劍 何去何從愛與恨 情難獨鍾我刀 劃破長空是與非 動也不動我醉 一片朦朧
  • 誰與我生死與共? | 林小娜古琴古風演繹《刀劍如夢》
    ——《倚天屠龍記》金庸《刀劍如夢》詞 周華健 詹德茂曲 周華健 古琴編曲、彈奏 林小娜我劍 何去何從  愛與恨 情難獨鍾我刀 劃破長空  是與非 懂也不懂我醉 一片朦朧  恩和怨 是幻是空我醒 一場春夢  生與死 一切成空我哭 淚灑心中
  • 說說馬克思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定:「馬克思主義」令人遺憾的是,在將馬克思的名字寫入憲法的國度裡,很多大學圖書館和各大城市書店裡擺滿的馬克思主義相關書籍,往往卻不怎麼受人待見。那麼,真正的馬克思到底是怎樣的?他是誰?他從哪裡來?他又要到哪裡去?
  • 《瑪麗與馬克思》影評,瑪麗成就了馬克思,而馬克思呢?
    首先是對於瑪麗,看完整部影片,我著實沒有對友情點的感動,只有對瑪麗的無限同情。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友情不能因為這個人特殊而特殊,友情本身就是特殊的,哪怕馬克思不是自閉症,純真的友情都值得被歌頌,只是恰好馬克思是自閉症,能拋去現實的影響而純粹。馬克思對瑪麗的生活產生了什么正面影響?首先我能想到的是告訴瑪麗讓她說胎記是巧克力,上天堂掌管巧克力不讓那個欺負瑪麗的小孩兒吃。
  • 愛琳娜·馬克思-艾威林 || 我的父親(回憶馬克思)
    目前,我寫不出更多的,只能簡單扼要地敘述一下我父親的生平。我將只陳述事實,根本不想解說他的那些偉大的理論和發現,那些奠定近代社會主義基礎的理論和革新全部政治經濟學的發現。然而,我希望在將來某一期的《進步》雜誌上,分析下我父親的主要著作《資本論》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真理。  卡爾·馬克思於1818年5月5日生於特利爾,父母都是猶太人。
  • 瑪麗與馬克思
    電影的滿屏的黑白灰色調,其實一開始並不是我喜歡的風格,反而結尾處的一幕,那是在馬克思的家裡,滿牆貼滿珍藏的瑪麗的來信,一下子眼淚湧了出來,就像被戳中了內心最柔軟的那一塊。故事的女主人公叫瑪麗,長得不是很漂亮,額頭上甚至還有一塊屎色的胎記。
  • 【讀懂馬克思·院長名家談】重溫馬克思與燕妮的「羅曼史」
    在她給馬克思的一封信中寫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麼光輝燦爛,多麼威武堂皇啊!我從內心裡多麼渴望著你能常在我的身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滿懷喜悅的歡欣為你跳動,我的心啊,是何等焦慮地在你走過的道路上跟隨著你……處處有我在陪伴著你,走在你的前頭,也跟在你的後面。但願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掃清阻擋你前進的一切障礙。」同時,她還不得不同她的幾個貴族親戚進行十分折磨人的鬥爭。
  • 影評:《瑪麗和馬克思》我原諒你,因你並不完美
    如果再讓我寫一篇的話,我可能很想從動力學視角去分析瑪麗的人格特點(這個工作有待以後去做吧)。如果沒有看過這部黏土動畫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哦。孤獨,大概是人類生活永恆的狀態和命題吧。一開始的時候,我不能夠理解瑪麗何以如此頹廢。然而失去馬克思的友誼的瑪麗,是一無所有的瑪麗。因為一直以來她都認為馬克思可以無條件地接納她,傾聽她,包容她的一切。
  • 影評———《青年馬克思》
    ———————《共產黨宣言》 就在前幾天,觀看了老師向我們推薦的一部傳記電影《青年馬克思》,講的是青年時期的馬克思在1843年到1848年之間的一些經歷及活動。總的來說,這部電影的確能讓我們對馬克思在這一段時期有一個具體的了解,但是從電影的水平來看卻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下面我從兩個角度說一下這部電影。
  • 一封馬克思寫給燕妮的情書
    在本周,書書君與大家共讀的是《如何閱讀一本書》,書中作者從另一個角度介紹了馬克思的著作《資本論》。
  • 瑪麗和馬克思
    抱著在疫情期間要儘可能看完豆瓣電影評分TOP250的心態,這個星期在家看了兩三部電影,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榮獲09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獎的《瑪麗和馬克思》這部電影可能是如今我看過製作最樸實的動畫片之一。泥土捏造的人物造型和逐幀拍攝的手法在推崇「科技」和「仿真」的現代電影中已十分少見。
  • 《瑪麗和馬克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但在某天,偶然看到電話冊的瑪麗,突發奇想的在上面找了一個地址,寫出了給馬克思的第一封信,詢問他「如果就像媽媽所說我是從啤酒杯裡出生的,那麼美國的小孩子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封信是瑪麗和馬克思一輩子友情的開始。
  • 中年馬克思為何後悔結婚
    處境困窘後悔結婚1858年2月22日,馬克思給他最親密戰友恩格斯的信中有以下幾句話:「我是在過著所能想像到的最不幸的生活。
  • 大衛·哈維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解釋為什麼是錯的?
    大衛·哈維指出,這種對價值理論的解釋「超超越了李嘉圖,也與常識中對馬克思的價值理論的解讀相去甚遠。」這當然是正確的。但大衛·哈維對馬克思價值理論的解釋正確嗎?即使他是正確的,這種解釋是否具有經驗性?對此,借用馬克思最愛的說話方式,我想用三個「不」來表達對他觀點的否定立場。
  • 強者對決 四大遊戲滑鼠實戰馬克思佩恩3
    [中關村在線鍵鼠頻道原創]期待了八年的馬克思佩恩3終於來到了我們面前,作為馬克思佩恩系列的忠實粉絲,筆者不得不感慨此系列的出色,讓人思考再三頗有典型古希臘悲劇式的劇情、炫酷的子彈時間還有佩恩對親情的渴望,令人動容。
  • 【在線電影】原聲《青年馬克思》,回顧馬克思的成長歷史
    馬克思自大學畢業後,憑著犀利文筆與非凡思路迅速躍升《萊茵報》總編。創辦《德法年鑑》期間,馬克思結識了家境富裕的恩格斯。恩格斯在英國曼徹斯特經營紡織工廠,擁有卓越手腕與經濟知識。他的出現,於金錢、於學識,都大大支持了馬克思的思想實踐。爾後,兩人受託起草「正義者同盟」規章,一同完成了經典政治文獻《共產黨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著金湯匙又滿懷抱負。時代青年的聚首,即將讓全世界風雲變色!
  • 極簡的影評(5):《瑪麗和馬克思》
    而當故事的視角切至馬克思,影片的畫面就變成了黑白。在馬克思的世界裡,只有一樣東西是彩色的,那就是八歲的瑪麗寄過去的一張自畫像。「她是他世界裡唯一的色彩」,這就是我看到這一幕畫面的想法。片子裡面,馬克思的性格非常成熟,他的人生經驗很豐富,換過許多的工作。按理說這樣體驗過不同人生的馬克思應當是一個活躍的存在,然而他對於社交的逃避讓觀眾們有些震驚——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 《瑪麗和馬克思》這個世界,因為有你,不再孤獨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需要沉靜下來去看的動畫,節奏舒緩,故事伴隨著瑪麗和馬克思這一對機緣巧合的筆友間的書信來往,在兩邊更迭,瑪麗那邊是棕色的世界,閃爍著她的心情戒指,馬克思那邊是黑白的世界,閃爍著他冒頂的紅絨線球,以及
  • ...的《馬克思佩恩3》,因此給大家準備了一份「馬克思佩恩歷史劇情...
    小編估摸著很多玩家因為各種原因還沒玩上暗黑3,都在等著月底PC版的《馬克思佩恩3》,因此給大家準備了一份「馬克思佩恩歷史劇情全解讀」。  悲劇的老馬哥,他所愛的每一個人都離他而去,還有什麼比這更悲慘的事呢?
  • 愛分享|《瑪麗和馬克思》
    在紐約,一位四十多歲名叫馬克思男子也喜歡看《Noble一家》他喜歡吃巧克力,患有暴食症和抑鬱症,以及亞斯伯格症候群,他也沒有朋友。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成為了筆友。瑪麗非常珍惜這個朋友,每天向馬克思問著各種各樣幼稚的問題,比如「你有沒有被愛過」「你有沒有被捉弄過」,但有時瑪麗天真的問題會讓馬克思變得十分焦慮,因為她的問題無意中揭開了馬克思心中關於自己童年的傷疤。瑪麗在一次回信中對於「 愛和浪漫」提出的問題使馬克思崩潰然後住進了醫院,那段時間他沒有給瑪麗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