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預警!個人觀點強烈輸出預警!電影主旨的另一種角度)
先簡單說說評價吧
外在形式上,畫風細膩,畫質優越,配音細節,音樂優美。舉例,瑪麗第一次收到馬克思信件後摔倒處時的配音和配樂真是十分細緻,畫面就不需要舉例了,一看便知。
內在內涵上,首先最為明顯應是電影結尾處的那段話,據此可知是歌頌純真友情;其次則是電影中時不時說出一些蘊含哲理的話,例如醫生就是「大哲學家」;還有就是時不時的三言兩語對於某些現象的嘲諷,例如不文明現象以及馬克思被軍隊開除那一段,等等。
接下來闡述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可友好交流。
首先是對於瑪麗,看完整部影片,我著實沒有對友情點的感動,只有對瑪麗的無限同情。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友情不能因為這個人特殊而特殊,友情本身就是特殊的,哪怕馬克思不是自閉症,純真的友情都值得被歌頌,只是恰好馬克思是自閉症,能拋去現實的影響而純粹。
馬克思對瑪麗的生活產生了什么正面影響?首先我能想到的是告訴瑪麗讓她說胎記是巧克力,上天堂掌管巧克力不讓那個欺負瑪麗的小孩兒吃。暫時性地解決了校園欺凌,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瑪麗因此而產生的自卑,唬小孩兒可以,長大後依然自卑,從結果論上看沒有效果。其次是瑪麗上大學的專業研究方向,做到了出版社爭相出書,成為名人學者的地步,但是卻因為馬克思的自閉症而導致一切付諸東流。彈幕有人說好心辦壞事,但是針對整個自閉症群體而言,這是壞事嗎?電影一開始說了,這是真實案件。所以,如果成功出版,對於整個自閉症群體而言,對於心理學方面而言,價值不言而喻。但是因為這段友情,瑪麗一切成果失去不說,甚至差點失去生命,從結果論看,是悲慘的。瑪麗的童年本就不幸,因為胎記而自卑成長更是不幸,因為馬克思夫離子散,不要說她老公渣男,電影裡沒有對她老公在瑪麗墮落時期的行為有詳細刻畫,只說了他去了紐西蘭,沒有描述並不意味著他什麼都沒做,當然也並不意味著他做了什麼,但是這裡顯然成為不了論證的根據,不能架空。最後瑪麗得到了什麼?友情?如果瑪麗當初選到正常人作筆友,只要是正常人,難道不能解決瑪麗的困境?哪怕沒有回覆,瑪麗的鄰居也是她能抓住的稻草,生活中總會遇到一個能拉她一把的人,如果沒有馬克思,她只要能看到這個人,她肯定會去抓住,除非她真的不幸到死。而正因為有了馬克思「捷足先登」,後續現實生活中哪怕出現能幫他一把的人,她也會因為有了馬克思而放棄。首因效應應當可以解釋這裡,例如你和初戀十分美好且是真愛,但是因為現實問題而分手,最後男未婚女未嫁,現實問題可以克服之後,一方回頭,極大概率會重新在一起。
而反觀自閉症患者馬克思,生活一切照舊,甚至因為中了彩票一生不愁,我們不要覺得他是自閉症就可憐,我們正常人覺得他可憐,但是他本身不會有這些情緒,他覺得自己活的很好,甚至他說了,他想做自己,他不覺得自己不正常。整部電影中能算得上是馬克思悲慘經歷的只有被電療那一段,而那一段是因為意外導致風機從牆體脫落造成的,並不是因為瑪麗而造成的,所以可以說是瑪麗對於馬克思的生活沒有負面影響,不要說前期剛寫信的焦慮,這麼跟你說,哪怕沒有信,只要馬克思生活在正常社會裡,就會有無數事件讓他焦慮,例如那個親他的女人。所以信件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後期因為瑪麗對自閉症的了解,瑪麗的信都不會讓他焦慮了,只會讓他快樂,但是對於馬克思而言,瑪麗的出現卻讓他完成了交到真朋友(不是隱形人)的人生最大願望,甚至最後死去時還很安詳快樂,所以他虧嗎?賺大發了!
所以!我問你!瑪麗呢?回到現實,不要被文學藝術美的意境帶進去,認為友情大於一切,電影雖然基於現實,但是歌頌友情是美的主旨! 我們可以基於電影幻想如此純粹的美好友情,但是電影終究是藝術,結尾的升華不可能回到現實給你一棒子。
最後說說我對自閉症的理解,基於《良醫》、《雨人》、《海洋天堂》等影視作品以及個人淺薄的心理學知識,我個人認為(可以批駁,可以交流,可以給出更好的建議),自閉症在我看來只需要像對待殘疾人那樣,例如四肢不健全就提供輪椅和義肢,盲人提供盲文、盲道、導盲犬等,聾啞人提供手語、特殊教育學校。自閉症只需要提供給他一個不需要社交的環境即可,我們不能基於我們正常人的角度去認為自閉症需要什麼,我們需要社交,自閉症不需要,如果他像馬克思一樣,自己想要,那麼就放入正常社會中來,向大家普及這個少數群體有關的知識即可。如果能提供給大部分自閉症患者正常生活的環境,他們甚至能創造出比我們正常人更多的們更意想不到的價值和貢獻。(以上純屬個人美好願景,歡迎批評。) 全文到此結束,謝謝。
作者:暮煙雲漸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