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和馬克思》這個世界,因為有你,不再孤獨

2021-02-08 戰臺烽先睹為快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經典動畫,從來都不缺乏各個角度和情緒的解讀,但這仍然不能阻止,我們每看它一遍,就會有新的感悟被催生出來,或許,我們身為這個地球幾十億的芸芸眾生的一員,仍然無法擺脫時時巨大的孤獨感,那是億萬年來深植體內的洪荒之寂寞。

印象最深刻的是,當瑪麗背著自己的孩子,從澳大利亞來到美國,推開了馬克思沉重的房門的時候,馬克思卻已經在早上撒手人寰,或許,我們都太渴望一次越洋的世紀會面,儘管他們的相會,並沒有外人關心,但對於彼此,卻是一次人生的跨越,從書信來往的筆友,終於熬到當面攀談的老友,那種感覺很神奇,卻逃不過命運之手的捉弄,終於錯過。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需要沉靜下來去看的動畫,節奏舒緩,故事伴隨著瑪麗和馬克思這一對機緣巧合的筆友間的書信來往,在兩邊更迭,瑪麗那邊是棕色的世界,閃爍著她的心情戒指,馬克思那邊是黑白的世界,閃爍著他冒頂的紅絨線球,以及,他們來往的書信。


當然,書信間,不僅有彼此的傾訴,也有彼此生活的素描,儘管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孤獨的人,如他們一樣,竟然那麼奇妙的聯繫起來,相互傾訴,相互安慰,相互守望,但,能遇到一個知己,無論遠在天邊,還是近在眼前,無疑是人生最幸運的事情。

只是,這世界,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是太骨感。這句話,很俗,但之於《瑪麗和馬克思》,卻依然的適用,瑪麗的人生如此,馬克思的人生,也是如此:

瑪麗曾經幻想嫁給貴族,住進堡壘,生一堆孩子,養一隻狗……少女夢隨著年齡的長大,變成了對鄰居男生的暗戀,以及婚姻的期待……當然,還有她的情感寄託的地球另一端的馬克思,她從小就開始存錢,希望有朝一日,能去看他,兩人相見……

然而,我們卻知道,少女夢只是空想,婚姻卻又遭遇離亂,父母也在意外中競相逝去,最終所守望的馬克思,只留下了一個沒有呼吸的軀殼……一種前所未有的巨大悲慟,將《瑪麗和馬克思》的每一幀畫面都凍結起來,是的,她依然掙扎著在這個近乎絕望的人生中,尋找那些可以被安慰的每一個細節,馬克思軀體帶給她的氣味,馬克思將她的每一封信都熨平後貼滿了的牆面……從小到大未曾變改的對現實的感恩和對未來的憧憬,讓瑪麗將悲劇的人生,過成了喜劇,這是令人心酸的一幕幕風景。

相對於瑪麗的單純,馬克思的一生更是遭遇多多,他渴望的安靜和安全感,確實傾盡一生而難得,童年的種種陰影,一系列工作經歷所帶來的刺痛,匿名暴食者社團中胖婦的騷擾,鄰居骯髒老太太的侵襲,還有各種路人意想不到的亂入……

他總是在各種恐慌中,憧憬著與世界的完全隔絕,或許這是自閉症的一種體現,他們總是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不願出來,不能自拔,唯一那個突如其來的瑪麗,帶給了他前所未有的對生命的熱望,讓他樂於分享,分享心情,分享人生體驗,甚至還會通過郵件往來的分享各種美食,特別是他最愛的各種形狀的巧克力……即便是彩票中了大獎,他也只會給自己買下一生都吃不完的巧克力,然後給慈善機構捐款,給鄰居老太太送錢……自閉,但不自私,這樣一個極度善良的人,卻是被世間所難容的存在,會讓我們思索,我們是否也在理解著善待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誰不曾有故事?誰不曾有自己的小小世界和大大夢想?誰又不曾在豐滿的理想和乾癟的現實中,舉步維艱的守望未來?儘管不去奮鬥,不知道現實有多殘酷,但不去奮鬥,又怎知未來沒有奇蹟呢?


當瑪麗抱著孩子站在馬克思仰著頭的屍體旁邊,鏡頭上拉,在俯視的角度中,似乎那是一家三口的美好,他們曾經交流的細節,每一個小物件,每一次小思緒,都如一顆顆閃爍的星星般,組成了一個記憶的銀河,如此璀璨。在他們面前,我們的人生,更顯貧瘠,不怕,只要人生有期待,心中有真愛,就不懼現實中的風吹日曬、酷暑嚴寒。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這個世界因為有你,

而不再孤獨。


相關焦點

  • 《瑪麗與馬克思》《這個殺手不太冷》兩對蘿莉大叔,一種孤獨救贖
    有一天,他們因意外機緣開始了通信,二十年間成為比家人還親密的存在,可最終的見面卻成為了永別,這是黏土動畫《瑪麗與馬克思》故事梗概,因其對人類孤獨的絕佳詮釋而享譽國際,上映11年來虜獲了世界各地影迷的眼淚無數以計。
  • 瑪麗和馬克思
    抱著在疫情期間要儘可能看完豆瓣電影評分TOP250的心態,這個星期在家看了兩三部電影,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榮獲09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獎的《瑪麗和馬克思》這部電影可能是如今我看過製作最樸實的動畫片之一。泥土捏造的人物造型和逐幀拍攝的手法在推崇「科技」和「仿真」的現代電影中已十分少見。
  • 《瑪麗和馬克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也許很多人都並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自己明明還是有很多朋友的,但可能其實所謂的朋友大多也只不過是填滿了微信的朋友圈而已,真當自己想找個人說說心裡話時,卻發現沒有人能充當這個角色。每當孤獨的時候,這部於2009年上映的粘土動畫電影《瑪麗和馬克思》,總會帶來溫暖。
  • 豆瓣8.9《瑪麗和馬克思》:孤獨是人生的課題,在友誼中治癒成長
    自上映以來,這部定格動畫片感動了無數人,瑪麗和馬克思作為孤獨的個體,維持了一段深厚而純粹的友情,仿佛也在告訴我們:孤獨的人只是這個世界當中的一角,他們並不奇怪,只是忘了去表達本身。這部影片還獲得了2009年法國國際動畫影展的最佳動畫長片獎,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水晶熊獎以及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的最高獎。
  • 影評|《瑪麗和馬克思》沒有人是完美的
    文章配圖來自電影《瑪麗和馬克思》。兩顆孤獨的心澳大利亞的一位8歲小女孩瑪麗,因為頭上胎記被朋友嘲笑、孤立。瑪麗在郵局裡無意間翻到了住在紐約的馬克思的地址,把對世界思考、理解寫給了馬克思,因為頭上的胎記帶來的困擾、喜歡的卡通人物、喜歡巧克力、喜歡和奶昔
  • 電影|《瑪麗和馬克思》:關於人生和孤獨
    2009年澳大利亞的一部粘土電影,最近又翻出來看,發現也是一部願意不時的回去再看的電影,這樣的電影對自己來說就是好電影了吧。但是你繼續往下看,當改變開始的時候,美好不會剎那降臨,而是慢慢走來,在你為等不到改變痛哭流涕的時候,改變卻來了,達米安慢慢牽著瑪麗的手,瑪麗穿上了漂亮的婚紗,達米安為她設計的,忍不住插一句,這個款式就是模仿黛安娜王妃當年的婚紗設計,她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生活和學業上都開始順風順水。
  • 愛分享|《瑪麗和馬克思》
    瑪麗沒有朋友,她經常感到十分孤單,她想要兄弟姐妹,但她的酒鬼媽媽拒絕了她,並表示她也只是一個「意外」,她唯一的愛好就是看動畫片《Noble一家》。在紐約,一位四十多歲名叫馬克思男子也喜歡看《Noble一家》他喜歡吃巧克力,患有暴食症和抑鬱症,以及亞斯伯格症候群,他也沒有朋友。
  • 電影《瑪麗和馬克思》:世界上最讓人感動的,是遙遠的相似性
    她向馬克思求助「你被別人嘲笑過嗎?你能幫幫我嗎?」瑪麗的來信勾起了馬克思太多不好的回憶,在吃掉了36根巧克力熱狗和睡了兩個小時後,他的不安得到緩解,在信中,他感謝瑪麗贈送的零食,還讓瑪麗告訴別人自己的胎記是其實是巧克力所變,因為在天堂,她是掌管巧克力的神。他向瑪麗介紹了會給他煮湯的鄰居艾維,順便也介紹了自己每周的食譜。他說自己的暴食者匿名見面會成效頗微,所以他想向瑪麗尋求減肥的辦法。
  • 影評:《瑪麗和馬克思》我原諒你,因你並不完美
    如果再讓我寫一篇的話,我可能很想從動力學視角去分析瑪麗的人格特點(這個工作有待以後去做吧)。如果沒有看過這部黏土動畫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哦。孤獨,大概是人類生活永恆的狀態和命題吧。這部電影劇情其實並不複雜,一個患有艾斯伯格症的美國中年男子馬克思,和一個因為容貌和家庭常常自卑低落的澳大利亞女孩瑪麗,因為非常偶然的機會,成為了筆友。他們通了十八年的信,一起經歷了建立親密關係過程中的害怕,擔憂,親密,背叛,絕望,原諒,和好等等諸多情感,卻從未見過面。最後瑪麗去見馬克思時,他已經逝世了。
  • 極簡的影評(5):《瑪麗和馬克思》
    瑪麗·丁克爾是一個居住在墨爾本市區的胖乎乎的有些抑鬱和孤獨的小姑娘;馬克思·霍爾維茨是一個居住在亂糟糟的紐約的肥胖的,患有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的一種)的44歲猶太人。兩個人的通信跨越了兩個大洲,持續了20年。這份筆友之間的友誼隨著一封接著一封的書信,就這麼保留了下來。影片把觀眾帶入了一場關於友情、自我和對自我的剖析之旅,向人展示了兩個人的精神世界、訴說了人類的本源。
  • 《瑪麗和馬克思》:只有接納真正的自己,我們才能完整
    《瑪麗和馬克思》上映於2009年,是一部澳大利亞黏土動畫,曾獲得澳大利亞導演協會最佳劇情片獎,電影灰暗又治癒,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電影講述了一位缺少父母關注的8歲女孩瑪麗,父親在她出生的時候即消失不見,母親常年酗酒無暇照顧她,她又總是因為臉上的雀斑額頭的胎記被身邊的小夥伴欺負。
  • 《瑪麗與馬克思》影評,瑪麗成就了馬克思,而馬克思呢?
    首先是對於瑪麗,看完整部影片,我著實沒有對友情點的感動,只有對瑪麗的無限同情。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友情不能因為這個人特殊而特殊,友情本身就是特殊的,哪怕馬克思不是自閉症,純真的友情都值得被歌頌,只是恰好馬克思是自閉症,能拋去現實的影響而純粹。馬克思對瑪麗的生活產生了什么正面影響?首先我能想到的是告訴瑪麗讓她說胎記是巧克力,上天堂掌管巧克力不讓那個欺負瑪麗的小孩兒吃。
  • 瑪麗與馬克思
    如果你是有神論者,那你就是對應宗教信仰裡的對應神明孵出來的,他也如是告訴了瑪麗。瑪麗和馬克思,因為有著共同愛好的影視劇《諾布萊一家》,而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並把研究結果寫成了一本書,發表了成千上萬冊,並把這個她認為的好消息,寫信告訴了馬克思。
  • 那些年我們追的動漫:瑪麗與馬克思
    很多年前看的電影,仍然記得最後一幕,瑪麗抬頭看到天花板滿滿的書信,眼淚就止不住的流。裡面的經典臺詞有很多,You are my best friend,you are my only friend.僅一句,潸然淚下。《瑪麗與馬克思》是一部至鬱和治癒的灰暗色調的粘土動畫影片。
  • 經典電影《瑪麗和馬克思》,觀看講解及精彩影評
    瑪麗的媽媽是個酒鬼,而在茶葉包裝廠工作的父親平日只喜歡製作鳥標本。孤獨的瑪麗沒有朋友,某一天心血來潮給美國紐約市的馬克思·傑瑞·霍羅威茨寫了一封信詢問美國小孩從哪裡來,並附上一根櫻桃巧克力棒。44歲的馬克思患有自閉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歡看「諾布利特」動畫片及吃巧克力。
  • 你生而孤獨,終將孤獨,但我愛你丨阿斯伯格症候群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治癒系影片《瑪麗和馬克思》,看看這兩位異常孤獨的主人公,是如何產生聯結,並成為畢生摯友的吧。01兩個隱蔽的孤獨患者,意外交匯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8歲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瑪麗。
  • 最傷心,也是最好的電影——《瑪麗與馬克思》
    《海洋之歌》的上映也讓我想到這部電影,如果《瑪麗和馬克思》能夠上映一次就好了。「我原諒你是因為你不是完人,你並不是完美無暇而我也是,人無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門外亂扔雜物的人,我年輕時想變成任何一個人除了自己,伯納德哈斯豪夫醫生說如果我在一個孤島上,那麼我就要適應一個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說我必須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我的全部。
  • 《瑪麗和馬克思》:這些醜醜的小東西教會了我,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電影簡介】影片講述的是兩個筆友的故事,一個是8歲的瑪麗,一個是44歲的馬克思,這對忘年交身處於兩個不同的大洲。瑪麗是一個頭上有胎記,長得不好看的小姑娘,用影片中的話來說就是「雙眼是雨後泥潭的顏色,胎記是便便的顏色」,正因為此,她渴望朋友,但又害羞自卑。
  • 致我最親愛的你,重溫經典動畫電影《Mary and Max》瑪麗與馬克思
    《Mary and Max》中文名《瑪麗與馬克思》這部黏土動畫電影上映於2008年,根據導演的一段親身經歷改編而來,講述了一對越洋筆友長達18年純真友誼的故事。雖然影片看起來像是兒童題材,但實質是拍給成年人看的一部能引起人共鳴的優秀電影。
  • 「我原諒你,因為你並非完人」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2009年出品的澳大利亞粘土動畫,是聖丹斯電影節開幕大作,由亞當·艾略特執導,託妮·科萊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艾瑞克·巴納等聯袂出演。馬克思享受解答瑪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而瑪麗樂於傾聽馬克思在她看來非常傳奇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