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麗和馬克思
抱著在疫情期間要儘可能看完豆瓣電影評分TOP250的心態,這個星期在家看了兩三部電影,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榮獲09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獎的《瑪麗和馬克思》這部電影可能是如今我看過製作最樸實的動畫片之一。泥土捏造的人物造型和逐幀拍攝的手法在推崇「科技」和「仿真」的現代電影中已十分少見。
-
瑪麗與馬克思
瑪麗和馬克思,因為有著共同愛好的影視劇《諾布萊一家》,而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久久收不到馬克思的回信後,瑪麗由於氣憤,疑慮,自我焦慮等負面情緒,一怒之下,燒掉了馬克思的所有來信,決定忘記馬克思。馬克思思索良久,選擇原諒身邊那些不完美的人們。於是給瑪麗寫了一封原諒信。
-
影評|《瑪麗和馬克思》沒有人是完美的
沒有人是完美的文章配圖來自電影《瑪麗和馬克思瑪麗在郵局裡無意間翻到了住在紐約的馬克思的地址,把對世界思考、理解寫給了馬克思,因為頭上的胎記帶來的困擾、喜歡的卡通人物、喜歡巧克力、喜歡和奶昔他們相互分享著自己心愛的食物、喜歡的通卡人物、最近發生的令人難過的事。
-
《瑪麗與馬克思》影評,瑪麗成就了馬克思,而馬克思呢?
舉例,瑪麗第一次收到馬克思信件後摔倒處時的配音和配樂真是十分細緻,畫面就不需要舉例了,一看便知。內在內涵上,首先最為明顯應是電影結尾處的那段話,據此可知是歌頌純真友情;其次則是電影中時不時說出一些蘊含哲理的話,例如醫生就是「大哲學家」;還有就是時不時的三言兩語對於某些現象的嘲諷,例如不文明現象以及馬克思被軍隊開除那一段,等等。接下來闡述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可友好交流。
-
極簡的影評(5):《瑪麗和馬克思》
瑪麗·丁克爾是一個居住在墨爾本市區的胖乎乎的有些抑鬱和孤獨的小姑娘;馬克思·霍爾維茨是一個居住在亂糟糟的紐約的肥胖的,患有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的一種)的44歲猶太人。兩個人的通信跨越了兩個大洲,持續了20年。這份筆友之間的友誼隨著一封接著一封的書信,就這麼保留了下來。影片把觀眾帶入了一場關於友情、自我和對自我的剖析之旅,向人展示了兩個人的精神世界、訴說了人類的本源。
-
《瑪麗和馬克思》:只有接納真正的自己,我們才能完整
《瑪麗和馬克思》上映於2009年,是一部澳大利亞黏土動畫,曾獲得澳大利亞導演協會最佳劇情片獎,電影灰暗又治癒,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電影講述了一位缺少父母關注的8歲女孩瑪麗,父親在她出生的時候即消失不見,母親常年酗酒無暇照顧她,她又總是因為臉上的雀斑額頭的胎記被身邊的小夥伴欺負。
-
經典電影《瑪麗和馬克思》,觀看講解及精彩影評
今天推薦的是一部澳大利亞經典動畫電影《瑪麗和馬克思》。本片2009年上映,豆瓣評分8.9分,由託妮·科萊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巴瑞·哈姆弗萊斯、艾瑞克·巴納、貝塔尼·維特莫爾主演。本片1.57G。劇情介紹:1976年,8歲的瑪麗·黛西·丁格爾是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個小女孩,喜歡動畫片「諾布利特」、甜煉乳和巧克力。
-
《瑪麗和馬克思》這個世界,因為有你,不再孤獨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經典動畫,從來都不缺乏各個角度和情緒的解讀,但這仍然不能阻止,我們每看它一遍,就會有新的感悟被催生出來,或許,我們身為這個地球幾十億的芸芸眾生的一員
-
影評:《瑪麗和馬克思》我原諒你,因你並不完美
《瑪麗和馬克思》,是豆瓣上評分最高的動畫電影之一,探索的也是這樣一個議題。但是最終卻給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答案。這部電影劇情其實並不複雜,一個患有艾斯伯格症的美國中年男子馬克思,和一個因為容貌和家庭常常自卑低落的澳大利亞女孩瑪麗,因為非常偶然的機會,成為了筆友。
-
電影|《瑪麗和馬克思》:關於人生和孤獨
,最近又翻出來看,發現也是一部願意不時的回去再看的電影,這樣的電影對自己來說就是好電影了吧。瑪麗作為一個小女孩的孤單,因為頭上那個屎黃色的斑,因為偶爾衣服扣子掉光媽媽卻拿著兩個夾子給她夾住,遭到小朋友的嘲笑。小女孩多想要一個朋友,看到厚厚的黃頁上那麼多姓名和地址,好像每一個都可以成為朋友,她倉卒中扯掉一角,從此開始了和馬克思的通信。
-
《瑪麗和馬克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每當孤獨的時候,這部於2009年上映的粘土動畫電影《瑪麗和馬克思》,總會帶來溫暖。但在某天,偶然看到電話冊的瑪麗,突發奇想的在上面找了一個地址,寫出了給馬克思的第一封信,詢問他「如果就像媽媽所說我是從啤酒杯裡出生的,那麼美國的小孩子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封信是瑪麗和馬克思一輩子友情的開始。
-
那些年我們追的動漫:瑪麗與馬克思
很多年前看的電影,仍然記得最後一幕,瑪麗抬頭看到天花板滿滿的書信,眼淚就止不住的流。裡面的經典臺詞有很多,You are my best friend,you are my only friend.僅一句,潸然淚下。《瑪麗與馬克思》是一部至鬱和治癒的灰暗色調的粘土動畫影片。
-
豆瓣8.9《瑪麗和馬克思》:孤獨是人生的課題,在友誼中治癒成長
《瑪麗和馬克思》於2009年在澳大利亞上映,影片講述了2個筆友之間長達20年的友誼,8歲的小女孩瑪麗和44歲的大叔馬克思,他們都喜歡動畫片「諾布奇特」,甜煉乳和巧克力。看似不會接觸的2個人因為一次信件而友好往來,就這樣書信往來了近20年。信件的每次傳遞都加深了他們之間的友情,而在這期間各自都經歷了人生的此起彼伏。
-
電影《瑪麗和馬克思》:世界上最讓人感動的,是遙遠的相似性
他不喜歡人群、亮光、噪音和臭味,出門時會塞著耳朵和鼻孔,這樣可以使他保持冷靜。他對人類很困惑,但他願意相信瑪麗。通過自學,他可以同時看兩頁紙。他希望瑪麗能回信,他想要瑪麗這個不隱形的朋友。瑪麗像品酒般品著馬克思的每一個單詞,她立馬寫了回信。在信中,她向馬克思介紹了在二戰中失去雙腿的鄰居萊恩,還詢問美國是否會播《阿諾一家》。她說同學會嘲笑她便便色的胎記,所以自己也像馬克思一樣沒有朋友。
-
最傷心,也是最好的電影——《瑪麗與馬克思》
下面是《瑪麗和馬克思》的攝影師分享的創作手記,譯自:http://www.bfg-motion.com/index.php?「我們使用最新的數字科技交匯最悠久的電影形式來製作《瑪麗和馬克思》。」卡爾亞萊寧說。
-
《瑪麗與馬克思》《這個殺手不太冷》兩對蘿莉大叔,一種孤獨救贖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對生活灰暗,寂寂無名的小人物,瑪蒂爾達和雷昂是一對註定不能平靜的危險伴侶,這兩對蘿莉與大叔的故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這兩部電影在迥異的故事和畫風背後,卻隱藏著同一主題:那就是對人類「孤獨」的深度挖掘,與前所未有的細膩呈現。
-
《瑪麗和馬克思》:這些醜醜的小東西教會了我,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電影簡介】影片講述的是兩個筆友的故事,一個是8歲的瑪麗,一個是44歲的馬克思,這對忘年交身處於兩個不同的大洲。瑪麗是一個頭上有胎記,長得不好看的小姑娘,用影片中的話來說就是「雙眼是雨後泥潭的顏色,胎記是便便的顏色」,正因為此,她渴望朋友,但又害羞自卑。
-
影評———《青年馬克思》
馬克思和燕妮(家庭線),馬克思和恩格斯(事業線)。先從馬克思燕妮這條線說起,在這個時間段裡,馬克思自己文章觸及了普魯士王國的統治,四處流亡,而燕妮始終陪在馬克思身邊,始終支持著馬克思的事業,並為他生下了第二個女兒蘿拉.馬克思。
-
致我最親愛的你,重溫經典動畫電影《Mary and Max》瑪麗與馬克思
《Mary and Max》中文名《瑪麗與馬克思》這部黏土動畫電影上映於2008年,根據導演的一段親身經歷改編而來,講述了一對越洋筆友長達18年純真友誼的故事。雖然影片看起來像是兒童題材,但實質是拍給成年人看的一部能引起人共鳴的優秀電影。
-
一封馬克思寫給燕妮的情書
對於廣大無產階級工作者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者而言,馬克思無疑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當馬克思遇到了燕妮,他又變作了人。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故事,充滿了浪漫和波折,他們的愛情為馬克思的人生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