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薦的電影是一部2009年澳大利亞的粘土動畫,電影講述了兩個年齡相差甚大的古怪筆友之間互相通信,維持了長達20年的純真友情的故事。
以下是純劇透——
1976年,澳大利亞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瑪麗的八歲女孩。她的爸爸諾爾在一家茶廠縫製茶包,下班後的愛好就是坐在自己的小棚屋裡製作死鳥的標本。她的媽媽維拉酷愛喝酒,喜歡邊做蛋糕,邊收聽板球比賽。她沒有兄弟姐妹,也缺乏父母的關愛,她沒有朋友,臉上便便色的胎記更讓她時常遭到同學的羞辱。她唯一的寵物是一隻名叫伊索的公雞。外邊下雨了,她和溼漉漉的公雞一起看《阿諾一家》,聞著身邊公雞的氣息,聽見雨點打在屋頂,嘴巴裡充滿煉乳新鮮的氣味,還看著自己喜歡的動畫,瑪麗覺得,沒有比這更好的感覺了。
彼時,身處紐約四十四歲的馬克思也在觀看《阿諾一家》,他痴迷於卡通人物所處的清楚明白,始終連貫如一的社會結構。今晚他難以入睡,因為他的魚死了。
瑪麗在郵局看到了一本美國人的聯繫薄,想起爺爺曾說寶寶都是在啤酒裡被發現的,她想問,美國人那麼喜歡喝可樂,他們的寶寶是不是從可樂罐裡找到的,於是她向美國人馬克思寫信諮詢。
親愛的M·霍洛維茨先生,我叫瑪麗·黛西·丁寇,我今年八歲三個月零九天。我最喜歡的顏色是棕色,我最喜歡吃的是甜煉乳,巧克力排第二。我有一隻公雞叫伊索,它現在還不會生蛋,但總有一天會的。我媽媽喜歡抽菸、板球和雪利酒,我爸爸喜歡在小棚屋裡陪死鳥玩。在美國,寶寶是怎麼來的呢?他們是從可樂罐裡鑽出來的嗎?在澳大利亞,寶寶是在啤酒杯裡找到的。這裡有一張我的畫,我的耳朵畫得不好,但牙齒還是很不錯滴。要是你能給我回信,那就太好了。你 真成 的瑪麗·黛西·丁寇
收到瑪麗信件的馬克思剛參加完暴食者匿名見面會,陌生人的來信引起了他的焦慮,在將信讀了四遍,凝視窗外18小時後,他決定回信。
他告訴瑪麗,他目前在減肥,因為他的精神病醫生說」健康的體魄相當於健康的精神「,而他的精神不太健康。他回答瑪麗美國人的寶寶不是從可樂罐中找到的,寶寶的出身與宗教信仰有關。他還介紹了自己的寵物,有魚、蝸牛、鸚鵡和貓。在他出生後,父親不告而別,六歲時,母親開槍自殺。他還有一個隱形的朋友——拉維歐利。目前44歲,體重352磅,身高六英尺,九年來一直買同一個號碼的彩票。幹過很多份工作,九歲的時候被一隻烏鴉襲擊,現在每到春天還是會戴上一頂頂上畫了眼睛的頭盔。他說紐約十分吵鬧,而他願意住在更加安靜的地方,比如月球。他不喜歡人群、亮光、噪音和臭味,出門時會塞著耳朵和鼻孔,這樣可以使他保持冷靜。他對人類很困惑,但他願意相信瑪麗。通過自學,他可以同時看兩頁紙。他希望瑪麗能回信,他想要瑪麗這個不隱形的朋友。
瑪麗像品酒般品著馬克思的每一個單詞,她立馬寫了回信。在信中,她向馬克思介紹了在二戰中失去雙腿的鄰居萊恩,還詢問美國是否會播《阿諾一家》。她說同學會嘲笑她便便色的胎記,所以自己也像馬克思一樣沒有朋友。由於她在學校從來不笑,老師也對她不滿。她向馬克思求助「你被別人嘲笑過嗎?你能幫幫我嗎?」
瑪麗的來信勾起了馬克思太多不好的回憶,在吃掉了36根巧克力熱狗和睡了兩個小時後,他的不安得到緩解,在信中,他感謝瑪麗贈送的零食,還讓瑪麗告訴別人自己的胎記是其實是巧克力所變,因為在天堂,她是掌管巧克力的神。他向瑪麗介紹了會給他煮湯的鄰居艾維,順便也介紹了自己每周的食譜。他說自己的暴食者匿名見面會成效頗微,所以他想向瑪麗尋求減肥的辦法。他的人生三大目標分別是交一個知心朋友;集齊全套阿諾玩偶;買夠吃一輩子的巧克力。最後,他告訴瑪麗,不笑也沒關係,他的嘴巴也很少笑,但並不意味著他的腦子不笑。
瑪麗告訴馬克思,感謝他的建議讓同學不再嘲笑她的胎記,她還找了一份發小冊子的工作,預備存錢去看馬克思。關於減肥,她建議馬克思可以每天吃和周幾首字母一樣的東西。她生日時媽媽送了她蛋糕,爸爸送了她相機,她拍了身邊人的照片寄給了馬克思。她還告訴馬克思,她希望鄰居波米可以做她的男朋友,她問馬克思是否有過愛人、妻子,他能否解釋什麼是愛情,還有怎樣才能被愛到。
瑪麗的來信再次引發了馬克思的焦慮,他可以感受到愛情,卻無法言表,愛情的邏輯對他十分困難。隨後他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症和肥胖,此後八個月一直臥床治療。瑪麗遲遲得不到馬克思的回信,憤怒之下燒掉了所有的信,試圖抹去所有與之相關的記憶。
馬克思病癒回家,四十八歲生日過後,他的彩票終於中獎。他買了一輩子都吃不完的巧克力和全套的阿諾玩偶,人生兩大目標已經實現,他把錢送給了鄰居艾維。馬克思和瑪麗都開始思念彼此。馬克思的隱形朋友拉維歐利消失了,他向醫生求教,醫生說真正的友誼是用心感受的,而不是用雙眼看到的,他應該寫信給瑪麗,告訴她真實的自己,包括缺點和一切,馬克思懂了。
馬克思再次給瑪麗寫信,解釋了自己好久不寫信的原因,告訴她每次收到她的來信,自己都會經歷一場焦慮症。經過醫院的診斷,他得了亞斯伯格綜合症。亞斯派的表現之一——覺得這個世界無比困惑且混亂,因為他只能解讀表象而有邏輯的事物;二——無法理解別人臉上的表情;三——寫字很難看,容易過分敏感,笨手笨腳,而且很容易擔驚受怕;四——喜歡解決問題;五——很難表達自己的情緒。但馬克思並不覺得自己有缺陷需要治療,他是亞斯派這個事實無法改變,但他希望唯一改變的是自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哭泣。
收到馬克思的來信,瑪麗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她把自己的眼淚收集到瓶子裡,送給了馬克思,二人的友誼再度回春。他們之間不斷通信,馬克思也學會了小心翼翼地讀瑪麗的信件,一旦緊張,他就會吃點藥緩解一下神經,並將讀過的每封信都熨平保存到特別的地方。他喜歡解答瑪麗的問題,比如下雨時,綿羊會縮水嗎?雞會長雞皮疙瘩嗎?如果計程車倒著開,司機是不是要給你錢?等等。而瑪麗也喜歡聽馬克思講述他的奇妙生活,比如他數了多少個菸頭,最近魚是怎麼死的等等。瑪麗越長越高,馬克思越長越寬,他們的友誼越來越堅固。
二人雖然都能從對方那裡得到慰藉,但是馬克思仍然對世界十分困惑,而瑪麗也被愛情所困。她的父親退休沒多久就溺亡。瑪麗上了大學,為了更好地了解朋友馬克思,她學了神經學。期間她花錢去除了胎記,母親由於誤服了甲醛而去世,自己和達米結婚。瑪麗成績優異,在大學大放異彩,她的論文以亞斯伯格綜合症為課題,將馬克思作為她的研究病例,後來她的論文大獲成功,遭到出版社的爭相出版。當她把這個「好消息」寫在書上送給馬克思時,馬克思卻不能接受,他一直認為自己沒有缺陷,除了哭不出來之外沒有需要改變的地方,而瑪麗卻將他作為病例研究,這讓他怒不可遏,他把鍵盤上的M拆了下來,寄給了瑪麗。
瑪麗知道馬克思受傷後,粉碎了自己即將出版的書籍,然後她陷入了壓抑、自厭和廉價雪利酒的泥潭,她生活中唯一的色彩就只剩達米。她向馬克思寄去了道歉,卻久久得不到馬克思的回覆,反而收到了達米和他的筆友戴斯蒙德一起去牧場生活的消息。瑪麗的生活徹底暗淡了。
馬克思最終原諒了瑪麗,寄去了包裹。但是尚未收到回復的瑪麗決定輕生,此時她已經懷有達米的孩子。鄰居萊恩克服了他的恐曠症挺身而出,將馬克思的來件及時送給了瑪麗。
親愛的瑪麗,隨信附上我全套阿諾玩偶收藏,以示我對你的原諒。收到你書的那天,我腦子裡的情緒好像被丟進了烘乾機,互相猛烈地衝擊著,那種疼痛堪比某次我不小心用訂書機訂了嘴唇。我原諒你,因為你並非完人,你有缺陷,我也有。全人類都有,即使是那個在我公寓外亂扔垃圾的人也有。
我小時候,想成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伯納德·海茲霍夫醫生說如果我在一座荒島上,那我就得去適應我僅有的陪伴,只有我自己和椰果。他說,我將不得不接受我自己,包括缺點以及一切。我們無法選擇自身的缺點,他們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只能接納。然而,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朋友,我很高興我選擇了你。
伯納德·海茲霍夫醫生還說,每個人的生命都像一條長長的人行道。有些道路平平坦坦,還有一些,比如我的,就會有裂縫、香蕉皮和煙屁股。你的道路就像我的,不過或許沒那麼多裂縫。但願某一天,我們的人行道能夠相交,那時我們可以共享一罐煉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你的美國筆友 馬克思·傑瑞·霍洛維茨
最後,當瑪麗帶著自己的小孩來找馬克思時,卻發現馬克思已經安詳地去世了。她輕握著馬克思的手,看到了她曾經給馬克思寄過來的眼淚和照片,看到所有的信都被熨帖地貼在一面牆上,她的淚水滾落,點亮了她的眼睛。
劇情介紹到這就結束了,下面說一點我的個人觀影體驗。
這是一部相當溫暖的友情片,首先兩個年齡相差巨大的主角的聯繫起源於一次偶然的事件,瑪麗想問美國寶寶是怎麼出現的,於是給一個美國人寫信,這個人正好是馬克思。接著通過二人的通信,我們知道兩人的生活都不順利,瑪麗被同齡人嘲笑,沒有朋友,同時也缺少父母的關愛,而馬克思則由於神經方面的缺陷,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兩個孤獨的人惺惺相惜,互相幫助,成為了彼此世界的光源。當他們意識到自己不能併入世界的版圖時,二人便在互相的來信中拼湊了屬於他們的世界。
霍金說「世界上最讓人感動的,是遙遠的相似性」。身處澳大利亞八歲的瑪麗和紐約四十四歲的馬克思借緣分遇見,然後由於二人的相似性得以聯繫,接著在一次次的信件溝通中通過表達自己的感情又加強了這種聯繫,安慰了彼此,化解了孤獨。
如果你想進一步地了解友情,這部溫暖的電影推薦給你。最後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有「最好的朋友」,同時祝天下的好朋友都能長長久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