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最親愛的你,重溫經典動畫電影《Mary and Max》瑪麗與馬克思

2020-11-27 喵影小站

《Mary and Max》中文名《瑪麗與馬克思》這部黏土動畫電影上映於2008年,根據導演的一段親身經歷改編而來,講述了一對越洋筆友長達18年純真友誼的故事。雖然影片看起來像是兒童題材,但實質是拍給成年人看的一部能引起人共鳴的優秀電影。

8歲的女主人公Mary是生活在墨爾本的一個小女孩,她其貌不揚且孤獨,在學校被同學嘲笑額頭的胎記,回到家也沒有父母關心。她的父親只熱衷製作鳥類標本,母親是個十足的酒鬼,父母二人基本都不會關心她,甚至連她的出生對他的父母來說都是個意外。Mary沒有朋友,缺少家人關愛,她很孤獨。

44的男主人公Max是生活在紐約的公寓裡,他是一名自閉症患者,陪伴他的只有一條名叫亨利的金魚,同時他還患有嚴重的焦慮症和暴食症。

有一天小女孩Mary和媽媽來到郵局,她突發奇想地想知道外國人是怎麼看待她身上的這些問題的,於是就悄悄記下了一個叫Max的地址,回到家後瑪麗就開始寫著她的困惑,還有所有小孩都想知道的自己從哪裡來的問題,同時還放了一張自己的畫像和她最喜歡的巧克力。

遠在紐約的Max收到信後反覆看了很多次,他陷入了焦慮之中,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決定給Mary回信。信中他坦白地說明了自己的病情、愛好還告訴她小孩子都是從蛋裡孵出來的。

就這樣,8歲的Marry和44歲的Max通過信件開了這段從1976-1994的友誼故事,期間兩人都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直到成年後的Marry來到紐約看望這位患有焦慮症的摯友Max為止。

兩個好朋友其實都一樣的孤獨,8歲的Marry雖然有家人卻沒人關心她,陪著她的只有貝殼、玩偶和撿來的一隻叫Ethel的大公雞;而44的Max,沒有朋友,看不懂別人的表情,陪著他的只有從亨利一世養到亨利九世的一條金魚。

Max每次收到信時都會神經緊張,壓力山大,等他冷靜過後都會給好朋友回信,幫她出謀劃策。

Marry也在Max的鼓勵下走出自卑,如願以償的嫁給了喜歡的人,並通過研究Max的信寫了一本關於Max病症的書以此來向人們介紹這種病症。

兩人因為這本書產生了誤會,在Max眼中,Marry曝光了他的缺陷,雖然他並不認為這是所謂的缺陷,甚至還有些喜歡自己的狀態,由此兩人決裂了。

一段時間過後,Marry的丈夫背叛了她,她自己的著作也因為Max生氣所以全部銷毀了,但寄給Max的道歉信一直也沒有收到回信,生活一落千丈的Marry又陷入了迷茫與困惑並開始酗酒,這此時的Marry已經懷有身孕,一系列的打擊讓Marry從此一蹶不振。

對生活失去信心的Marry正準備自殺之際卻收到了Max寄來的包裹,看著Max寄來的信以及一整套玩偶,Marry又重拾了勇氣選擇繼續活下去。

影片結局是殘酷的,時年26歲的Marry帶著孩子去看望這個多年未見過面的筆友,而找到Max居住的公寓後卻發現Max已經面帶微笑地躺在沙發上去世了,Marry看著貼滿信件的天花板,感動地流下了眼淚。

可能是我最近壓力很大,也可能是我心理素質很差,以前看這部電影還沒有太多的感觸,當重溫這部電影我感受到的卻是是恐懼,焦慮。

我想我之所以恐懼和焦慮多半是因為對自己失望吧,當我走過短暫且美好的少年時代後,發現自己並沒有什麼改變,沒有變得好看,也沒有變得變得很有錢,更沒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每天不得不選擇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卻也對此無可奈何,無能為力。到現在才發現自己可以成為任何樣子,唯獨不能成為我自己所期待的樣子。

影片中Marry找到了Max不失為是一件幸福的事,遺憾中留下的感動也是一個美好的結局了。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我可以像影片中兩位主人公一樣幸運,找到那個懂你的人。

相關焦點

  • 最傷心,也是最好的電影——《瑪麗與馬克思》
    《海洋之歌》的上映也讓我想到這部電影,如果《瑪麗和馬克思》能夠上映一次就好了。「我原諒你是因為你不是完人,你並不是完美無暇而我也是,人無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門外亂扔雜物的人,我年輕時想變成任何一個人除了自己,伯納德哈斯豪夫醫生說如果我在一個孤島上,那麼我就要適應一個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說我必須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我的全部。
  • 經典電影《瑪麗和馬克思》,觀看講解及精彩影評
    大家好,我是月老信息。今天推薦的是一部澳大利亞經典動畫電影《瑪麗和馬克思》。
  • 電影《瑪麗和馬克思》:世界上最讓人感動的,是遙遠的相似性
    今天推薦的電影是一部2009年澳大利亞的粘土動畫,電影講述了兩個年齡相差甚大的古怪筆友之間互相通信,維持了長達20年的純真友情的故事。以下是純劇透——1976年,澳大利亞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瑪麗的八歲女孩。
  • 瑪麗和馬克思
    抱著在疫情期間要儘可能看完豆瓣電影評分TOP250的心態,這個星期在家看了兩三部電影,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榮獲09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獎的《瑪麗和馬克思》這部電影可能是如今我看過製作最樸實的動畫片之一。泥土捏造的人物造型和逐幀拍攝的手法在推崇「科技」和「仿真」的現代電影中已十分少見。
  • 瑪麗與馬克思
    ,《瑪麗與馬克思》,是一部定格動畫電影,在國內上映以來,收穫了知乎豆瓣雙高分的成果。電影的滿屏的黑白灰色調,其實一開始並不是我喜歡的風格,反而結尾處的一幕,那是在馬克思的家裡,滿牆貼滿珍藏的瑪麗的來信,一下子眼淚湧了出來,就像被戳中了內心最柔軟的那一塊。故事的女主人公叫瑪麗,長得不是很漂亮,額頭上甚至還有一塊屎色的胎記。
  • 《瑪麗和馬克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每當孤獨的時候,這部於2009年上映的粘土動畫電影《瑪麗和馬克思》,總會帶來溫暖。長大後的瑪麗,在馬克思的開導下,漸漸擺脫自卑獲得了自信,嫁給了曾經最愛卻無法靠近的男人,並在大學學習有關精神病症的專業,纂寫有關亞斯伯格症的文章大獲成功。瑪麗在書中以馬克思為案例,她渴望通過自己的研究可以解決朋友身上的精神疾病,因此文章一經印刷,她就在送給馬克思的書中寫道「希望能早日治癒你的疾病」。
  • 《瑪麗與馬克思》影評,瑪麗成就了馬克思,而馬克思呢?
    內在內涵上,首先最為明顯應是電影結尾處的那段話,據此可知是歌頌純真友情;其次則是電影中時不時說出一些蘊含哲理的話,例如醫生就是「大哲學家」;還有就是時不時的三言兩語對於某些現象的嘲諷,例如不文明現象以及馬克思被軍隊開除那一段,等等。接下來闡述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可友好交流。首先是對於瑪麗,看完整部影片,我著實沒有對友情點的感動,只有對瑪麗的無限同情。
  • 影評:《瑪麗和馬克思》我原諒你,因你並不完美
    如果再讓我寫一篇的話,我可能很想從動力學視角去分析瑪麗的人格特點(這個工作有待以後去做吧)。如果沒有看過這部黏土動畫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哦。孤獨,大概是人類生活永恆的狀態和命題吧。《瑪麗和馬克思》,是豆瓣上評分最高的動畫電影之一,探索的也是這樣一個議題。但是最終卻給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答案。這部電影劇情其實並不複雜,一個患有艾斯伯格症的美國中年男子馬克思,和一個因為容貌和家庭常常自卑低落的澳大利亞女孩瑪麗,因為非常偶然的機會,成為了筆友。
  • 《瑪麗和馬克思》這個世界,因為有你,不再孤獨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經典動畫,從來都不缺乏各個角度和情緒的解讀,但這仍然不能阻止,我們每看它一遍,就會有新的感悟被催生出來,或許,我們身為這個地球幾十億的芸芸眾生的一員
  • 那些年我們追的動漫:瑪麗與馬克思
    很多年前看的電影,仍然記得最後一幕,瑪麗抬頭看到天花板滿滿的書信,眼淚就止不住的流。裡面的經典臺詞有很多,You are my best friend,you are my only friend.僅一句,潸然淚下。《瑪麗與馬克思》是一部至鬱和治癒的灰暗色調的粘土動畫影片。
  • 極簡的影評(5):《瑪麗和馬克思》
    說回電影,這是我在暑假看的最後一部電影。看電影時的我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有些迷茫,看完電影就明了了許多。接下來讓我們說一說這部片子,按照星球慣例,放出劇情梗概: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兩位筆友之間的非常簡單的故事。
  • 豆瓣8.9《瑪麗和馬克思》:孤獨是人生的課題,在友誼中治癒成長
    自上映以來,這部定格動畫片感動了無數人,瑪麗和馬克思作為孤獨的個體,維持了一段深厚而純粹的友情,仿佛也在告訴我們:孤獨的人只是這個世界當中的一角,他們並不奇怪,只是忘了去表達本身。這部影片還獲得了2009年法國國際動畫影展的最佳動畫長片獎,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水晶熊獎以及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的最高獎。
  • 《瑪麗和馬克思》:這些醜醜的小東西教會了我,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先放幾個圖不得不說,這些小人真的是不算漂亮啊,相比於現在動畫裡那些萌得讓人心動的可愛形象,它們真的讓我這個顏控一度想要放棄。但看到最後的我,很慶幸自己的堅持,因為這些醜醜的小人兒既讓我回憶起了那個靠筆交友的年代,又告訴了我一些道理。
  • 影評|《瑪麗和馬克思》沒有人是完美的
    《瑪麗和馬克思》。我在多年前也看過這部電影,當時的感受已然忘記,於是乘著這個機會,把電影翻出來。因為這封瑪麗以外的來信,讓馬克思焦慮不已,他一邊回答瑪麗的問題,一邊解決自己的焦慮(瑪麗的來信,讓馬克思各位的焦慮)
  • 《瑪麗與馬克思》《這個殺手不太冷》兩對蘿莉大叔,一種孤獨救贖
    有一天,他們因意外機緣開始了通信,二十年間成為比家人還親密的存在,可最終的見面卻成為了永別,這是黏土動畫《瑪麗與馬克思》故事梗概,因其對人類孤獨的絕佳詮釋而享譽國際,上映11年來虜獲了世界各地影迷的眼淚無數以計。
  • 電影|《瑪麗和馬克思》:關於人生和孤獨
    這是2009年澳大利亞的一部粘土電影,最近又翻出來看,發現也是一部願意不時的回去再看的電影,這樣的電影對自己來說就是好電影了吧。可是,你看,生活往往是另一回事,屈辱也忍受了,磨難也忍受了,也付出了,但是改變依然看不見,依然沒有等來旁人驚豔的目光,自以為華麗的出場,謝幕的燈光卻落在驚心準備的小紅高跟鞋上那坨狗屎,好像曾經額頭上屎黃色的斑,好像衣服上那一排替代扣子的夾子。
  • 《瑪麗和馬克思》:只有接納真正的自己,我們才能完整
    《瑪麗和馬克思》上映於2009年,是一部澳大利亞黏土動畫,曾獲得澳大利亞導演協會最佳劇情片獎,電影灰暗又治癒,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電影講述了一位缺少父母關注的8歲女孩瑪麗,父親在她出生的時候即消失不見,母親常年酗酒無暇照顧她,她又總是因為臉上的雀斑額頭的胎記被身邊的小夥伴欺負。
  • 愛分享|《瑪麗和馬克思》
    瑪麗沒有朋友,她經常感到十分孤單,她想要兄弟姐妹,但她的酒鬼媽媽拒絕了她,並表示她也只是一個「意外」,她唯一的愛好就是看動畫片《Noble一家》。在紐約,一位四十多歲名叫馬克思男子也喜歡看《Noble一家》他喜歡吃巧克力,患有暴食症和抑鬱症,以及亞斯伯格症候群,他也沒有朋友。
  • 【讀懂馬克思·院長名家談】重溫馬克思與燕妮的「羅曼史」
    青年時代的馬克思對愛情的追求也不例外。重溫馬克思與燕妮一生刻骨銘心的「羅曼史」,我們會從這對恩愛伉儷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崇高的愛情」中,體味什麼是「愛情的崇高」!最深沉激揚的愛情,無法靠單純的物質條件來構築,而恰恰需要共同的理想追求來維繫,才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你錯過的高分歐美動畫電影!
    歐美動畫電影無論在劇情還是動畫效果上都非常棒,不止小孩愛看,很多大人也愛看。比如知名的《冰雪奇緣》、《馴龍高手》、《神偷奶爸》、《功夫熊貓》這些動畫電影。不過今天炸炸我不推薦這些!■ 你有想過,有朝一日你遊戲裡的反派角色會來個大反轉嗎?這個創意炸炸我給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