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 and Max》中文名《瑪麗與馬克思》這部黏土動畫電影上映於2008年,根據導演的一段親身經歷改編而來,講述了一對越洋筆友長達18年純真友誼的故事。雖然影片看起來像是兒童題材,但實質是拍給成年人看的一部能引起人共鳴的優秀電影。
8歲的女主人公Mary是生活在墨爾本的一個小女孩,她其貌不揚且孤獨,在學校被同學嘲笑額頭的胎記,回到家也沒有父母關心。她的父親只熱衷製作鳥類標本,母親是個十足的酒鬼,父母二人基本都不會關心她,甚至連她的出生對他的父母來說都是個意外。Mary沒有朋友,缺少家人關愛,她很孤獨。
44的男主人公Max是生活在紐約的公寓裡,他是一名自閉症患者,陪伴他的只有一條名叫亨利的金魚,同時他還患有嚴重的焦慮症和暴食症。
有一天小女孩Mary和媽媽來到郵局,她突發奇想地想知道外國人是怎麼看待她身上的這些問題的,於是就悄悄記下了一個叫Max的地址,回到家後瑪麗就開始寫著她的困惑,還有所有小孩都想知道的自己從哪裡來的問題,同時還放了一張自己的畫像和她最喜歡的巧克力。
遠在紐約的Max收到信後反覆看了很多次,他陷入了焦慮之中,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決定給Mary回信。信中他坦白地說明了自己的病情、愛好還告訴她小孩子都是從蛋裡孵出來的。
就這樣,8歲的Marry和44歲的Max通過信件開了這段從1976-1994的友誼故事,期間兩人都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直到成年後的Marry來到紐約看望這位患有焦慮症的摯友Max為止。
兩個好朋友其實都一樣的孤獨,8歲的Marry雖然有家人卻沒人關心她,陪著她的只有貝殼、玩偶和撿來的一隻叫Ethel的大公雞;而44的Max,沒有朋友,看不懂別人的表情,陪著他的只有從亨利一世養到亨利九世的一條金魚。
Max每次收到信時都會神經緊張,壓力山大,等他冷靜過後都會給好朋友回信,幫她出謀劃策。
Marry也在Max的鼓勵下走出自卑,如願以償的嫁給了喜歡的人,並通過研究Max的信寫了一本關於Max病症的書以此來向人們介紹這種病症。
兩人因為這本書產生了誤會,在Max眼中,Marry曝光了他的缺陷,雖然他並不認為這是所謂的缺陷,甚至還有些喜歡自己的狀態,由此兩人決裂了。
一段時間過後,Marry的丈夫背叛了她,她自己的著作也因為Max生氣所以全部銷毀了,但寄給Max的道歉信一直也沒有收到回信,生活一落千丈的Marry又陷入了迷茫與困惑並開始酗酒,這此時的Marry已經懷有身孕,一系列的打擊讓Marry從此一蹶不振。
對生活失去信心的Marry正準備自殺之際卻收到了Max寄來的包裹,看著Max寄來的信以及一整套玩偶,Marry又重拾了勇氣選擇繼續活下去。
影片結局是殘酷的,時年26歲的Marry帶著孩子去看望這個多年未見過面的筆友,而找到Max居住的公寓後卻發現Max已經面帶微笑地躺在沙發上去世了,Marry看著貼滿信件的天花板,感動地流下了眼淚。
可能是我最近壓力很大,也可能是我心理素質很差,以前看這部電影還沒有太多的感觸,當重溫這部電影我感受到的卻是是恐懼,焦慮。
我想我之所以恐懼和焦慮多半是因為對自己失望吧,當我走過短暫且美好的少年時代後,發現自己並沒有什麼改變,沒有變得好看,也沒有變得變得很有錢,更沒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每天不得不選擇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卻也對此無可奈何,無能為力。到現在才發現自己可以成為任何樣子,唯獨不能成為我自己所期待的樣子。
影片中Marry找到了Max不失為是一件幸福的事,遺憾中留下的感動也是一個美好的結局了。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我可以像影片中兩位主人公一樣幸運,找到那個懂你的人。